
填空题常考知识点总结汇总.doc
11页填空题常考知识点汇总1.地球的宇宙环境:1)天体的类型:恒星、星云(最基本)、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际物质2) 太阳系:八大行星(名称、位置、分类)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3) 生命存在的条件:外部原因(安全的宇宙环境)内部原因(适宜的温度一 一与恒星的距离适中的宜居带内);(体积质量适当一 一引力可形成大气层)(液态的水)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波长范围0. 15—4 微米;分区:可见光(0.4-0. 76微米)、紫外线、红外线;2) 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纬度、气象、地势3) 太阳活动:太阳外部大气分层(光球、色球、日冕)3.地球的结构:1)内部圈层:地壳太阳活动及影响(太阳黑子、耀斑、日饵、太阳风) 莫霍面(平均17千米,陆双层厚,海单层薄)地幔 软流层(岩浆的源地) 古登堡面2900千米 地核外核为液态(横波不能传播),可能与地球磁场有关岩石圈:地壳及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2)外部圈层:大气圈(连续而规则);水圈(连续而不规则);生物圈(最活跃)4. 地壳物质循环:三类岩石及转化:花岗岩(矿物颗粒大,球状风化)、喷出岩(有流纹和气孔) 沉积岩(层理、化石)石灰岩(海相沉积)、砂岩、页岩、煤 变质岩(高温高压)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5. 地表形态:1)板块运动:六大板块名称与分布(关注小板块)、板块边界类型及宏观地貌; 冰岛(生长边界的火山岛)、新西兰南北二岛(消亡边界的大陆岛) 红海一一生长边界;地中海一一消亡边界;东亚岛弧一一消亡边界;阿留中群岛一一美洲与太平洋消亡边界。
2)地质作用:类型:内力作用一一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火山地震、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一一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地质作用先后顺序的判定:上升侵蚀,下降沉积、“被动”为先、削高填低;3) 地质构造:褶皱(背斜与向斜)一一褶皱山系邙可、喜、科山);地形倒置的成因;断层:地垒一一断块山(庐山、华山西峰);地堑一一谷地(吐鲁番盆地、汾渭谷地、东非大裂谷、死海等)沉积 风力作用一一侵蚀沉积冰川作用一一冰蚀 海浪作用一一侵蚀4) 外力作用:流水作用一一侵蚀(河流上游,落差大水流急,河谷、峡谷、瀑布等)(地势缓水流慢,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内陆干旱区,风力强,形成各类风蚀地貌)(风力减弱,形成沙丘、沙垄、黄土堆积地貌)(角峰、U型谷、峡湾、湖泊);冰礦(丘陵、湖泊) (海蚀崖、海蚀柱);沉积(沙滩)5)外力地貌:喀斯特地貌一一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温暖湿润的气候;侵蚀(溶蚀)一一峰林、石林、溶洞、暗河 沉积一一钟乳石、石笋、石柱;坝子(山间盆地) 丹霞地貌一一红色砂岩,湿润气候条件下的流水侵蚀作用为主;雅丹地貌一一红色砂岩及土状沉积物,干旱气候背景下的风力侵蚀为主; 黄土地貌一一黄土高原(风力沉积);千沟万壑(流水侵蚀)。
5.大气环境:1)组成与垂直分层:干洁空气(氮、氧、二氧化碳、臭氧)、水汽和固体杂质; 对流层(海拔升高气温下降0.6°C/100m;对流运动,天气多变) 平流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上升;臭氧吸收紫外线;水平运动为主) 高层大气(有电离层,利于无线电通信)2) 大气受热过程:削弱(太阳辐射)作用一一吸收(有选择性)、反射(无选择性)、散射(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一 一大气逆辐射;“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3) 热力坏流:能量来源(太阳辐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 热升冷降一一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一一由高压向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运动; 举例: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重视图解)4) 风:三个力一一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形成风的原动力,决定风向和风速);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北右南右”,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 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影响风速)风向一一近地面风向(三个力作用,风向斜交等压线)高空(两个力作用不考虑摩擦力,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风速一一同图看等压线疏密;不同图比较单位距离的气压差(水平气压梯度);5)全球气压带与风带:名称、分布、移动规律及影响下的气候特征;气压带与风带分布成因气流方向气候影响气 压 带极地高压带南北纬90°附近热力原因下沉干冷副极地低压带南北纬90°附近动力原因上升温湿副热带高压带南北纬90°附近动力原因下沉干热赤道低压带0°附近热力原因上升湿热风-444- 帀极地东风带南北纬6(r、9(r极高f副 低高纬〜低 纬干冷中纬西风带南北纬30° "60°副高f副 低低纬f高 纬温湿低纬信风带南北纬0° ~30°副高f赤 低高纬f低 纬干燥6)冬夏季北半球主要大气活动中心的名称及被切断气压带的名称;7)季风环流:东亚与南亚季风的风向及成因;分布成因冬、夏季风风向特点及影响东亚我国东部、日本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冬夏冬季风和朝鲜半岛等地东南西北温暧潮湿寒冷干燥南亚亚洲印度半岛和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西南东北温暖湿润低温干燥季风我国西南等地区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8)温季、亚季、地中海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及成因;类型成因特点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区热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终年高温,分旱 雨两季南、北纬10°~25° 大陆东岸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海 南岛亚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低温少雨南北纬25^35° 大陆东岸亚洲东部、澳大利亚、南 北美洲东南部地中海副热带高压带和 西风帯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南北纬30^40° 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 六大洲都有温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北纬35匕55°大陆东岸我国北方、日本、朝鲜半 岛北部温海全年受西风带控制终年温和多雨南北纬40^60° 大陆西岸欧洲西部、南北美洲西 部、澳南部9)天气系统:冷、暖锋及对应天气现象;主要的儿个准静止锋(位置、时间);冷锋暖锋准静止锋雨区位置以锋后为主锋前延伸到锋后很大范围天 气 特 征过境前单一气团,温暖晴朗单一气团,低温晴朗天气晴朗过境时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 常出现阴雨、大风、降 温等天气现象连续性降水暖气团平衡抬升或爬 升,形成持续性降水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 骤降,天气晴朗气温上升、气压下降、 天气转晴天气晴朗天气实例我国大多数降水天气, 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 季节的大风、沙暴、寒 潮,“一场秋雨一场寒”“一场春雨一场暖” “清明时节雨纷纷”江淮地区的梅雨季节; 贵阳冬半年“天无三日 晴”;天山北坡冬季形成 天山准静止锋。
气旋与反气旋:水平与垂直气流运动方向、天气状况;气旋(低压)反气旋(高压)气流 方向垂直方向上升下沉水平方向北半球一逆时针辐合 南半球一顺时针辐合北半球一顺时针辐散 南半球一逆时针辐散天气中心云层增厚,形成阴雨天气天气晴朗对我国 的影响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 区的台风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 展的一种形式夏季:长江流域的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 一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冬季:寒冷干燥的天气——蒙古高压锋面气旋:①确定锋面位置:锋面一般形成于地面气旋的低压槽中,锋线与槽线重合在等压线图中,低压中心等压线向外弯曲最大的地方的连线就是槽线所在位置;② 判断锋面性质:气旋东部气流來自较低的纬度,气温较高,遇到冷空气就形成了暖锋 气旋西部气流是来自高纬度地区,遇到暧空气而形成冷锋即“西冷东暖,北逆南顺”,南北半球都一样③ 判断雨区位置:雨区总位于冷气团一侧,故暖锋雨区在锋前,冷锋雨区在锋后水循环的类型与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跨流域调水(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增加蒸发和降水量) 修建水库(改变水资源的时间分布,调节径流,增加蒸发量) 城市建设(减少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引发城市洪水)河流的补给:大气降水(雨水)一一考虑气候;冰雪(川)融水(夏季)一一高纬度与高海拔地区; 季节性积雪融水(春汛)一一冬季有大量积雪。
湖泊水补给一一多与河流有互补关系,对径流有调节作用,较稳定洋流:1)洋流的分类:性质分类(寒、暖流)、成因分类(风海流、补偿流、密度流); 洋流的分布规律:北“8”南“0”模式图;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顺冬逆); 北半球主要洋流的名称、流向;(落实在图上)洋流的影响:主要渔场的名称与分布(寒暖流交汇处、有离岸风的上升流海区); 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对航海的影响(顺逆流影响航速、浓雾与冰山影响安全);生物进化与灭绝:1)生物进化的一般序列;2) 两次大的生物灭绝期:古生代末期、中生代末期;3) 绿色植物对地理坏境的改造作用:无机到有机、无氧到有氧;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气候、地貌、土壤、水文、生物;成土因素:成土母质(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物理、化学过程; 间接影响风化壳的厚度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最活跃的因素,有机质的积累和矿物养分的富集);(通过物质、能量再分配影响土壤,海拔、坡度、阴阳迎背);6.7.8.9.水循环:1)2)3)2)3)4)2)气候生物地形10.差异性:1)2)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域分异(以热量为基础,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经度地域分异(以水分为基础,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垂直分异(随水热状况变化而变化,水平延伸,垂直更替); 垂直带谱判读与应用: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同;纬度低相对高度大,自然带数量多; 纬度越高,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越低; 同一自然带在阳坡位置高(热量优),在阴坡长势好(水分优); 雪线在阳坡位置高,在迎风坡位置低。
迎风坡影响大于阳坡) 地方性分异的表现:主要影响因素(地形起伏、海陆分布、洋流等)4)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森林带(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硬叶、温带落叶阔叶、亚寒针)草原带(热带草原、温带草原)、荒漠带(热带荒漠、温带荒漠) 大多与气候类型一一对应;特殊: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一一温海、温季、温陆(美国东北部)温带大陆性气候一一温帯草原、温带荒漠、温落阔亚洲印度半岛与中南半岛有热带草原带,无热带草原气候;11・自然资源:1)分类:属性分类: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 自我再生性质分类: 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2)能源的分类:来自太阳辐射(多数是);来自地球内部(地热、核能); 来自天体引力(潮汐能)12・自然灾害:气象灾害(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洪涝的成因:主要从气候、地形、水系特征分析“來水、容水、去水”; 洪涝的防御:分别从上中下游去考虑“拦、蓄、分、行、泄洪”我国锋而雨带:4、5月华南;6月江淮地区(梅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