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迷津学习实验报告.docx

23页
  • 卖家[上传人]:bin****86
  • 文档编号:56329503
  • 上传时间:2018-10-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8.65KB
  • / 2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迷津学习实验报告迷津学习实验报告 篇一:迷津实验报告 迷津实验 一.引言 迷津实验是一个人在只靠自己的动觉触觉获得信息的 情况下,学会在空 间中定向它是 让被试在排除视觉的条件下,学习走一条从起点到终 点的正确途径并在此过程中避免盲路的 实验该实验将学习绩效用达到一定标准之前每次走 迷宫所需时间和错误次数来量化,进而 研究自变量即学习次数与因变量即学习 绩效之间的关 系,了解被试在排除视觉条件下动作技 能形成的进程和趋势触棒迷宫,是一种最简便最常 用的方式,最早是由 泊金斯在手指迷宫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它的特征, 就是只有一条从起点 到终点的正确途径以及从此分出的若干 盲路被试的任务是通过反复尝试和练习寻找与巩固 掌握这条正确路径,以最快 的速度和最 少的错误到达终点 迷宫的学习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 1.一般的方位辨认;2.掌握迷宫的首 段、 尾段和中间的 一、二部分;3.扩大可掌握的部分,直至全部掌握空 间图形;4. 形成机体对空间图形的 自动化操作练习是迷宫学习的主要手段,并不是同 一动作的机械重复,在此过程中,被试 需要运用空间定向能力、思维、记忆等诸多方面,因 而 迷宫学习与被试的智商有关,通过迷 津实验可以研究学习次数与学习绩效的关系。

      练习曲 线是技能形成和知识习得过程中最表象 的现象本实验以学习遍数为自变量,以所用时间和 错误次数为因变量,让被试在排 除视觉 条件下,用小棒从迷宫起点沿凹槽移动到达终点,其 间小棒每次进入盲巷碰触金属片机器鸣 响算一次错,学会的操作定义为连续三次将错误次数 稳定在 2 次及以内需注意的是:由于 该 实验是触觉迷津实验,被试只能依靠触觉,所以要 尽可能地剥夺视觉和听觉等 其他感觉 因素,比如:测试前不能让被试看到迷宫的结构,主 试不能给予暗示和指导,被试要运用动 觉、思维、记忆等自己认为有效的方法独立完成还 要尽量 降低系统误差,比如,若被试感 到疲劳,可稍事休息再进行实验,以控制疲劳 关 键词:自变量 因变量 迷津 动作技能 学习绩效 二.研究方法 2.1 被试:巢湖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大三本科生,男性 2.2 实验器材:(1)jgw-b1 型实验台迷津实验单元 (2) 记时 计数器单元 (3)纸和笔 2.3 步骤 2.3.1 准备工作 将迷津单元插入实验台中 部操作箱下方凹槽插入时迷津定位标记孔放在左侧 将 迷津沿凹槽推进, 使标记孔全部进入槽内 将触棒导线 插 头插入操作箱左侧下方 “探 笔”插孔内。

      接通系统电 源,按下记时计数器单元的记时技术键 2.3.2 主试念 指 导语: “这是一个迷津实验,当我发出开始口令后,即宣 布开始你要在排除视觉条件下,尽快学会走迷宫, 中 间不要停顿,要积极运用动觉、记忆和思维,其间若 触棒 进入盲巷并到达盲巷终点,仪器会发出蜂鸣声,并 计错一 次,到达终点,计时会停止当你三次将错误次 数稳定在 2 次及以内,即宣告实验结束 ”2.3.3 实验开 始,被试手 握触棒(使用优势手) ,手臂悬空,由主试带入放在起点 位 置,按指导语提示,开始测试(仪器自动开始计时) 被试在走迷津的过程中, 仪器每发出 一声蜂鸣,就算 出错一次,计数器自动记录出错次数 当被试的小棒 达 到迷津终点,仪器停止计时2.3.4.主试记录本次走迷宫 所用时间和错误次数,填入表中主 试按计时计数器的 “复位”键,复零后开始下一遍的 学习 6.被试可以立即开始下一次,也可以稍事休息,依 据被试的个人情况而定 7.反复实验,直至被试连续三次 将错误次数稳定在 2 次及以内,实验宣告结束 三.实验结果 被试练习结果如下图所示: 250 200 150 100 50 12345678910111213 14 图示二:练习次数(横 轴)和错误次数(纵轴)曲线 30 25 20 15 10 512345678910111213 14 四.实验讨论 (1)关于本实验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本实验的目的 是通过学习走迷宫研究排除视觉条 件下动作技能形成的进程及趋势, 因此将学习 强度 作为自变量,用练习次数量化,将学习 绩效作为因变量,用每次所需时间和 出错次数量化。

      在实验过程中分别记录自变量和因变量 的数据变化,结合曲线图 分析两者之间关系,将抽象 的学习过程具体化,得出结论 (2)关于动作技能形成的进程和趋势:由于完全排除 了视觉和听觉因素,被试只能依靠 触觉,同时运用空间定向能 力、思维、记忆等完成动 作技能的学习不难预测,随着练习次 数的增加,被试走完一次迷宫所用时间和出错次数总 体上都是逐渐减小的,事实也正是如此, 验 证了所谓的“熟能生巧” 有一些细微却重要的 发现: 1.实验初始阶段被试走完一次迷 宫所用时间和错误次数显 著高于其他阶段 这里的 “初始” 未必是指第一次, 而是指实 验的前期被试第一次用时和错误次数就都不高,甚 至可以说是很低,这可能是智商关系, 也 可能纯属偶然但总体来说,曲线呈下降趋势2.实 验中期,曲线都有较明显 的起伏猜测,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被试对迷宫的路线已有了一个 大概的印象,或已摸索出了一些窍门,正通过尝试回忆验 证方法的正确性这个阶段,错误 次数和用时的增加未必是无意识的,很可能是被试有 意识地反复尝试以加深记忆并形成表象 3.高原现象当一次用时和错误次数降低到一定阶段 时,曲线 呈现平坦趋势这时,被试已 经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记忆,在没有新的发现之 前, 学习水平处于相对停滞阶段。

      4.比较 两个曲线图,我们发现,所需时间和出 错次数并无必 然联系被试因为谨慎,而用时较长, 错误率可能会降低;但过于 谨慎,犹豫不决以致心慌 意乱,此时不但用时长,而且错误多 总之,该实验的 两个曲线图总体上都是呈现 s 形的, 符合一般规律 (3)迷宫学习方法的一般化: 迷宫学习的本质就是 在错误中尝试记忆, 是一个从完全 不知到知而不全再到 完全清楚的过程,反复练习是这 一过程的主线不妨将迷宫学习推广到 一般的学习中,我们发现,针对同一学习目的,学 习 绩效由多重因素决定首先,智商,但 这不是决定因素,因为大多数人的智商 是不分上下的, 大家起点基本一致;其次,方法,是 决定绩效的关键,而方法的 本质是规律,明确了规律, 可以举一反三,事半功倍,否则,只 能是瞎子摸象, 全凭运气;第三,练习,练习不是机 械重复,而是摸索和巩固,应当把每一 次练 习当作新的学习,才能不断进步但凡出类拔萃 的人未必智商高人一等,却必然是学习 绩效高的人 五.结论 本试验证明,在排除视觉条件下,练习曲线总体上均 呈 s 形,说明随着练习次数增加,学习绩效总体上呈上升 趋势 六.参考文献 (1)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 北师大出版社 (2) 。

      《实验心理学》郭秀艳 ,杨治良 人民教育出版 社 (3) 《心理实验指导手册》杨治良、王新法主编,华 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杨建 09 应心二班篇二:迷津学习实验 报告 心理学 心理学实验之迷津学习实验报告作者:谭小 龙 学号:08015079 班级:应用心理(2)班摘 要 迷津 是一条从起点到终点的正确途径与从此分出的若干盲路 被试的任务是 寻找与巩固掌握这条正确路径迷津的学习量度是用 达到一定标准所需的尝试次数、时间或 错误数为指标的一般来说,实验常常以三次完全无 错作为完成学习的标准在实验过程中, 被试要排除视觉的协助,主试也不能给予指导,当被 试感到疲劳时可以在某次实验结束后休 息几分钟,以控制疲劳带来的误差 关键词 迷津 动作技能 1 前言 目的:学习使用触棒迷津,探讨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同学甲 2.2 器材(1)jgw-b 型新年里实验台迷津实验单元 (2)记时计数器单元 (3)打印单元 2.3 步骤 2.3.1 准备工作 将迷津单元插入实验台中部操作箱下 方凹槽插入时迷津定位标志孔 放在左侧将迷津沿凹槽推进,使标志孔全部进入槽 内将触棒导线插头插入操作箱左侧下 方“探笔”插孔内。

      接通系统电源,按下记时计数器 单元的记时技术键 2.3.2 正式实验 事先不让被试看见迷津主试坐在 被试侧,优势手臂伸入套袖式测试 口主试将触棒交给被试,令其握好,并将棒引至槽 内起始点主试宣布指导语:“当我发出 开始口令后,请你操纵触棒沿槽前进,触棒进入盲巷, 将发出一个声音,并计一个错误你 要改变路线探索前进,直至终点,计为学习一遍请 你一遍一遍地学习,至连续 3 遍没有错 误地到达结束点为止注意:(1)触棒不准离开迷津 槽跳跃前进;(2)悬肘操作,被试手及 手臂不能触及迷津;”主试除非发现跨越一个象限的 迂回,否则不予以提示主试发出“开始” 每遍结束后,按下“打印”键,打印输出此次数据 打印完毕后,主试按计时计数器的“复 位”键,复零后开始下一遍的学习3 研究结果同学 甲的实验结果 同学甲的练习结果如下表所示:图二:被试练习错误 曲线本实验以被试走完一个迷津所需的时间、走入盲巷的 次数作为因变量的指标,用来量化 学习的结果,使结果更具体化,方便进行比较或运算、 检验通过实验我们得知,学习的效 果随学习的次数增强,学习的错误次数相对减少篇 三:触棒迷津实验报告 1 触棒迷津实验报告摘要:学习者 利用 jgw—b1 型心理实验台,通过对触棒迷津的学习,学 习者在动作学习 过程中了解心理实验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并且通过 对整个实验的详细记录和对实验数据的 客观分析得出有无经验被试对学习时间和错误次数产 生直接明显的影响。

      有经验被试的实验 整体情况要优于无经验被试者,但随着学习次数的增 加,有无经验被试的学习时间和错误次 数差距逐渐减小,且呈现出稳定平衡的状态所以练 习有助于动作的学习,练习次数越多学 习的效果就会越来越好,二者为正比关系关键词: 触棒迷津、有无经验被试、学习次数、学习时间、错误次 数 一、前言 在触棒迷津实验中,通过学习使用触棒迷津,让学习 者在动作学习的过程了解心理实验 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地方法,掌握实验中的自变量、因 变量以及无关变量想要证实被试者有 无经验是否对实验结果即学习时间和错误次数产生直 接明显的影响,且影响趋势是什么?也 想通过本实验得出练习对动作的学习产生怎样的影响? 以下是通过对实验过程进行详细地记 录得出的客观数据,并且进行分析所得出的实验分析 二、方法 1) 被试:分为 14 名有经验被试和 6 名无经验被试 2) 仪器、材料:jgw—b1 型心理 实验台、触棒迷津、小棒、遮掩罩、秒表 3) 实验程序: ① 三人一组,被试者带上遮眼罩,用小棒走迷津(实 验前被试者勿看迷津,也勿用手触 摸迷津) ;主试把小棒放在迷津的入口处,然后让被试 用优势手拿住小棒,手臂悬空被试手 执小棒静候,等主试说:“开始”时才用小棒走动。

      ② 每次开始前约 2 秒主试先说:“预备”口令,在发出 “开始”口令的同时,开始秒表 当被试的小棒进入迷津的终点,主试立刻说“到了” , 同时停秒表,记下走一遍所用的时间(秒) 作下一次的准备 ③ 被试在走迷津的过程中,凡进入盲巷一次就算错误 一次,主试记下错误次数 ④ 被试在学习中途如感到疲 劳,可以在某次走到终点后休息几分钟⑤ 学习遍数因被 试者而异,均以连续两次不出错为学会标准 ⑥ 对被试 的指示语必须 说明:在排除视觉的条件下尽快地学会用小棒走迷津, 中间不要停顿,要求积极运用动觉、 记忆和思维,争取早些学会 三、结果 表一 触棒迷津实验统计表 上表是对 14 名有经验被 试和 6 民无经验被试的实验数据平均数的统计每名被试 者共做 了十次实验通过上表可以看出,有经验被试的平均 错误次数以及平均学习时间均少于无经 验被试者;而所有被试者的平均错误次数和平均学习 时间都随着次数的增加而呈现降低或减 少的趋势 四、讨论 图 1 图 2 注:上述两个图中,系列 1 代表无经验被 试者的实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