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测试题.docx
6页第二课测试1.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都没有改变其生产关系的本质从根本上说是因为A.没有改变剥削的实质 B.没有改变社会的主要矛盾C.没有改变社会的基本矛盾 D.没有改变生存资料私人占有制2.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积极影响有( )①五四运动的爆发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③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关于生产力和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对其内在关系分析正确的是()A.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B.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C.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生产力发展D.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4.《复兴之路》解说词中说:“18世纪后期……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利益和霸权的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已经扩张到东 方,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即将到来,中华民族百余年艰苦 卓绝的伟大复兴历史,由此拉开了大幕”对此理解正确 的是( )①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②鸦片战争拉开 了中国百余年复兴的序幕③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是封建 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碰撞④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扩张的 根本目的是争夺世界霸权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1938年11月,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明确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 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这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 )A.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武装割据B.在农村实行土地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C.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夺取全国胜利D.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消灭资产阶级、贏得民族独立6.近代中国选择复兴之路,在当时世界发展的大格局下,不能模仿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事实证明,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其决定因素是( )A.当时的国际环境 B.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C.民众的思想觉悟 D.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7.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终于在1949年夺 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这其中先后经历的阶段,表述和排序均正确的是( )A.五四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B.辛亥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C.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D.北伐战争、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8.历史证明,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意义有( )①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②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③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④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当时人们对它有个形象的比喻,称它“好比一只鸟,它要有一个主体……它又要有一双翅膀”。
这里提到的“一个主体”“一双翅膀”分别指( )A.总路线、总任务B.轻工业、重工业C.“一化三改”D.巩固政权、恢复经济10.中共中央在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既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 )①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②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③国家对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④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应该等到资本主义充分发展以后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观点没有看到( )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已经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偶然性D.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12.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这( )①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②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法律基础③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现代强国的伟大飞跃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和人民在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我国在很短时期内就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下列各项属于这一时期成就的是( )①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了先进的工业国②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③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④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科技强国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4.“长鞭啊,那个一呀甩,啪啪地响哎……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这是一首老歌的歌词,它反映了农民满怀豪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心情我国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在( )A.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后 B.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公布之后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15.“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鼓励和指导它们转变为各种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这则材料反映的重大事件是( )A.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手工业者的社会主义改造 D.社会主义工业化16.毛泽东曾在1962年发表过一次讲话:“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我们还有很大的盲目性……拿我来说,经济建设工作中间的许多问题,还不懂得工业、商业,我就不大懂对于农业,我懂得一点但是也只是比较地懂,还是懂得不多……至于生产力方面,我的知识很少。
这份讲话反映了( )A.社会主义建设正在稳步走向正轨B.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出现了曲折C.当时的社会主义建设完全脱离了国情D.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非常注重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1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代会报告中对社会主要矛盾有过几次结论性判断,其中明确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是在( )A.1956年党的八大上B.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C.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D.2017年党的十九大上18.1956年,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 )①宝贵经验 ②发展道路③物质基础 ④制度保障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9.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一化三改”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这条总路线的最显著的特点是( )①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②发展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举③工业化和农业合作化同步进行④发展生产力和调整生产关系并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1954年,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针对这一现实,1953年党提出以“一化三改”为核心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一化”是指( )A.手工业合作化 B.教育现代化C.农业合作化 D.社会主义工业化21.1953年6月15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集中批评了“确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秩序”的观点他说:“有人在民主革命成功以后,仍然停留在原来的地方他们没有懂得革命性质的转变,还继续搞他们的‘新民主主义’,不去搞社会主义改造当时“右倾的表现”有这样三句话:“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确保私有财产”他指出这些说法是“有害的”“不妥当的”“不对的”结合材料,分析毛泽东批评“确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秩序”的主张的正确性答案:1-5DBBAC 6-10DCBCC 11-15BBBCB 16-20BABBD21答案: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必然性: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