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兵地齐心共发展.doc
4页兵地齐心共发展兵地齐心共发展兵团成立之后,广大干部职工继续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大办好 事的传统,帮助地方农民规划土地、播种犁地、兴修水利等,兵地形 成了鱼水相依的密切关系 1954年,根据中共中央新疆分局、新疆军区党委联合发布《关于驻新疆农业生产部队加强援助各族农民, 开展以互助合作为中心的农业增产运动的决定》的精神,在搞好自己 生产的同时,积极援助各族农民,开展以互助合作为中心的农业增产 运动,并把它作为一项经常任务年底,共帮助地方群众组织了 105 个互助组,8个合作社 之后,兵团党委还制定了《关于援助新疆地区农业合作化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兵团应 把支援各族人民发展农业合作化与建设国营农场列为同等重耍的任 务根据《决定》的耍求,每个师除帮助巩固组建的社队以外,还重 点帮助5至7个合作社,在当地党委的领导下,从经营管理到农业技 术,进行重点指导 在农八师垦区,早在人民解放军进疆之初,就与当地的各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部队刚到新疆,缺衣少粮, 当地政府和各族群众热情帮助部队克服生活和生产方面的困难,借给 房屋、农具和耕畜,村干部带领部队开荒、修渠,选派有经验的老农 指导种粮、种菜,传授耕作技术;牧区的牧民指导部队放牧牲畜,帮 助配种、接羔、剪毛…… 1955年,农八师对附近两个县的农村提供技术培训指导,支援作物良种1・23万公斤,开展短训班给当地 农民培训农业技术,派出农机人员187名,使受助的13个社9911亩 冬小麦平均亩产88公斤,6个社的水稻亩产213公斤,分别比单干 农民高出11公斤和40公斤。
1956年春,农八师党委召开地方工作会议,贯彻兵团党委《关于支援新疆各族人民农业合作化运动的 决定》,耍求团场党委把援助地方合作化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决定开 展助社“三比”(比产量、比社员收入、比模范作用)竞赛,做到农 业增产、社员增收,这一次全师派出生产能手、技术员等64人,帮 助沙湾县和玛纳斯县建立37个高级社,4181户入社农户共1.92万人,占农户总数的98% 同年,来自昌吉、阿克苏和喀什等22 个地区、市、县的457名各族干部和社员到农八师进行长达半年的学 习,农八师给每人补助伙食费26元,发衣服两套,赠送各种生活用 具,并将它们编到18个生产连队,学习农作物栽培、农业生产经营 管理等,做到上课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边学边实践,效果相当好 由于兵团与地方耕地相连,因此,双方在生产和生活上都利用自己的 有利条件互相帮助 此外,兵团与地方在开垦荒地上难免存在交叉现象,因此,双方就主动合作,互相调整土地 兵团和地方在用水分配、土地调整、草场利用等方面,基本上照顾了地方利益 在团场和地方的土地调整问题上,兵团贯彻执行“在群众真正自愿的 条件下,以附近数量上、质量上较为优越的土地和房屋与之交换”的 原则。
1956年,泉水地、车排子和安集海的兵团农场,根据以上原 则为当地群众规划了新的农庄 以安集海为例,农八师投资128万元,为当地农民规划,建立两个新农庄,修建住房1062间,办公 室20间,仓库94间……新房都是按照当地农民的风俗习惯设计和建 造,质量要好于原來的房屋,调给农民耕地6. 12万亩,栽种防护林 118亩,积极为当地农民修建斗门以上引水渠道、闸门和道路桥梁 1957年,兵团党委在《关于支援农业社争取1957年农业大丰收》的 指示中,突出强调了以技术支援为主,着重帮助农民群众掌握农业科 学技术,以达到搞好生产,增加产量的目的 从1955年至1957年,全兵团共抽出1200名政治和技术干部,参加农业社的建设和技 术推广站的工作,对全逻25个县403个农业社进行了帮助和指导 帮助社队举办了植棉、灌溉、农机、植保、财会等各种培训班,培养 各种技术人才3800多人,并组织技术力量到各地巡回传授技术和经 验经过兵团帮助的社队,产量都有很大提高,一般提高30%至60%, 有的社队成倍增长 此外,农…师无偿地把已经勘察设计好的第四农场的图纸转交给地方政府;农四师帮助新源县规划了 2. 66万 亩的土地;为使沙湾县博尔腾沟的哈萨克族牧民定居下来,农八师将 自己规划建设好并耕种多年的4000多亩耕地无偿地转让给地方群众 兵团工程处还为南疆地区完成了 5. 39万平方米的工程建筑设计…… 在不断加强兵地团结,共同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兵团政治部于1959年5月22 Fl颁发了《关于拥政爱民为各族人民大办好事纲要二十条 (草案)》(以下简称《纲要》),全面总结了兵团与当地党政机关及各 族人民群众长期亲密相处、团结战斗、共同发展生产的宝贵经验。
同 时,提出搞好场政、场社、场群关系,加强民族团结的具体措施 为动员全体干部职工贯彻执行《纲要》,发扬工作队的传统,张仲瀚 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时发表文章,特别强调了搞好军民团结的重要性, 他说:“生产兵团数十万指战员切身体验到,无论是过去战争吋期或 是现在的建设年月里,人民群众永远是我们事业的有力支柱因此, 新疆的牛产建设部队把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各族人民的亲 密团结,视为我们事业的生命 这个时期,兵团还广泛进行 了民族政策的教育,每逢过年过节开展拥政爱民活动,检查民族政策 和群众纪律,对违反群众纪律的事件作严肃的处理,从而密切了兵地 关系,增强了同人民群众的团结与此同吋,地方各级政府给兵团划 拨了大片的国有荒地、草场、天然林等,各族人民群众充分理解、大 力支持兵团的发展,给予了各种形式的帮助,形成了各个民族团结互 助的良好局面 在兵地融合和民族团结方面,涌现出许多感人的事迹 1960年3月,农七师三管处300余名职工到托里山区伐木,在归途中遇到大风雪,被阻山中,饥寒交迫,生命垂危托里 县委闻讯,派副县长带领公社社员,携带大量爬犁和食品等前往救援, 接连与风雪搏斗了四五天,终于使300余名职工转危为安。
1961 年6月15 R,农四师可克达拉农场(现六十四团)汉族职工、共青 团员宋乱气,为了抢救落水的哈萨克族儿童朱玛西,不幸溺水牺牲 人们为了纪念他,在可克达拉农场建立了一座民族团结纪念碑后经 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追认宋乱气为革命烈士 …… 为了进一步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和民族团结工作,兵团党委于1961年10 月11 R,决定在兵团和师两级政治部中成立群众工作部(科),在党 委和政治部的领导下,为各族人民大办好事,正确处理场群关系据统计,到1961年年底,兵团给群众让出土地70. 49万亩,粮食7. 5 万余公斤,其他物资3930件,现金173. 85万元 兵团各级自贯彻执行《纲要》以后,把为各族人民大办好事的工作推向一个新的 阶段,形成了一种制度、一种风气,逢年过节或重要农事阶段,都自觉地为附近群众送温暖、办好事,受到了各族群众的赞扬 同时,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师、团不断派出科技人员、医务人 员到地方农村、牧区推广先进适用技术,送医送药上门,兵团还经常 拨出专款支援地方建设兵团先进的农田规划、牛:产技术和农丁商综 合经营的成功经验,对新疆农业和其他社会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 示范带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