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大莫古镇第二中学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243142253
  • 上传时间:2022-01-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5.29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大莫古镇第二中学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图为原核细胞中转录、翻译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表示4 条多肽链正在合成B.转录尚未结束,翻译不能开始C.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翻译D.一个基因在短时间内可表达出多条多肽链参考答案:D2. 作为系统的边界,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有多种功能下图主要表示了细胞膜的何种功能   A.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      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D.促进物质的运输参考答案:C3. 下列不是溶酶体所具有的功能的是A.分解消化来自细胞从外界摄取的物质  B.自身膜破裂,导致细胞自溶而死亡C.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溶解细胞内由于生理或病理原因破损的细胞器参考答案:C4. 现用山核桃的甲(AABB)、乙(aabb)两品种作亲本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选项不正确的是 (  )A.F1产生的AB花粉50%不能萌发,不能实现受精B. F1自交得F2,F2的基因型有9种C. F1花粉离体培养,将得到四种表现型不同的植株D.正反交结果不同,说明该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参考答案:D5. 某动物卵原细胞有6条染色体,在初级卵母细胞中出现着丝点数和四分体数分别为 (  ) A.6和12      B.6和3       C.12和6 D.12和12参考答案:B6. 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关系是    A.不同时期,不同物质的不同形态      B.不同时期,同一物质的不同形态  C.同一时期,同一物质的不同形态      D.同一时期,不同物质的不同形态参考答案:B7. 下列有关生物组织中物质鉴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A.蛋白质和双缩脲试剂需经水浴加热后才能显紫色B.用苏丹Ⅲ染液对花生的子叶染色后用蒸馏水洗去浮色C.血红蛋白不适合作为生物组织中蛋白质鉴定实验的材料D.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要先加NaOH溶液后加CuSO4溶液参考答案:C【考点】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检测脂肪的实验.【分析】本题考查脂质的分类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理解和综合运用.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5)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解答】解:A、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不需要加热,A错误;B、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苏丹Ⅳ)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B错误;C、血红蛋白取材不便,而且本身为红色干扰结果颜色的观察,因此不适合用于蛋白质鉴定实验,C正确;D、鉴定还原性糖使用的斐林试剂,需要现用现配;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D错误.故选:C.8. 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线粒体      D、核酸参考答案:D9. 下列有关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 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细胞内外都具有催化作用B.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既能产生酶又能产生ATPC. 叶绿体中合成的ATP可为Mg2+吸收提供能量D. 胃蛋白酶的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参考答案:A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细胞内外都具有催化作用,A正确;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不能产生酶,但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B错误;叶绿体中合成的ATP用于暗反应阶段的C3还原,不能为Mg2+吸收提供能量,C错误;胃蛋白酶的催化反应最适温度是37℃左右,但应在低温下保存,D错误。

      10. 血友病是伴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h)一对夫妇有三个子女,其中男孩、女孩各有一个为血友病患者,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   )A.XHXH和XHY        B.XHXh和XhYC.XhXh和XHY        D.XHXh和XHY参考答案:B11. 下列有关生物膜的特点的叙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构成生物膜的成分中只有磷脂分子可以运动    B.构成生物膜的成分中只有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C.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D.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是静止的参考答案:C12. 下图示溶酶体(一类含多种水解酶、具有单层膜的囊状细胞器)发生过程和“消化”功能的示意图,c为膜包裹的衰老细胞器线粒体,分析判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溶酶体起源于高尔基体,不同细胞器的膜可以转化B.d表示b与c正在融合,此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流动性的特点C.膜性细胞器的膜的成分是完全相同的D.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紧密的联系参考答案:C13. 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水中微生物,若发现视野中微生物如图1所示方向游走,请问应该把载玻片向图2所示的哪个方向移动才能保证继续观察?A.甲                  B.乙C.丙                  D.丁参考答案:C14.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是A. 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结论B. 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染色→冲洗涂片→水解→观察→结论C. 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染色→水解→冲洗涂片→观察→结论D. 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染色→冲洗涂片→观察→结论参考答案: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应先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然后用盐酸进行水解,一定时间后洗去盐酸,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液进行染色,观察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选A。

      15. ADP转化成ATP时需要A.Pi、酶、腺苷和能量     B.Pi和能量  C.酶、腺苷和能量         D.Pi、酶和能量参考答案:D16. 下列遗传系谱图中,甲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用E或e表示,乙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用F或f表示个体Ⅱ3不携带致病基因,则A.个体Ⅰ2的基因型为eeXFXfB.个体Ⅱ6的基因型为FFXEYC.个体Ⅲ9的基因型为FFXeY的可能性是1/2D.个体Ⅳn为患两种遗传病女孩的概率是1/32参考答案:D略17. 对下表中所列待测物质的检测,所选用的试剂及预期结果都正确的是 待测物质检测试剂预期显色结果①DNA甲基绿蓝色②脂肪苏丹Ⅲ橘黄色③淀粉斐林试剂蓝色④RNA吡罗红红色A.①    B.②   C. ③   D.④参考答案:BD18. 在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和PH分别属于(    )A.自变量和因变量      B.无关变量和因变量  C.无关变量和自变量    D.因变量和自变量参考答案:C19.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功能,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  )A.移植的器官被排斥              B.抗SARS病毒的抗体清除SARS病毒C.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          D.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参考答案:C20. 关于“中心法则”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仅表示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B.DNA只能来自DNA的复制C.表示基因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D.所有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都是通过DNA的复制来实现参考答案:C【考点】7H:中心法则及其发展.【分析】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解答】解:A、中心法则可表示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但不是仅表示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也可以表示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A错误;B、DNA除了来自DNA的复制,还可来自逆转录过程,B错误;C、中心法则包括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C正确;D、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都是通过DNA的复制实现的,如烟草花叶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RNA的复制来实现的,D错误.故选:C.21. 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淋巴细胞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多糖与脂质B.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选择透过性的基础C.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生物膜是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D.细胞从产生到死亡的过程中,其细胞膜的通透性稳定不变参考答案:B22. 在生物化学反应中,当底物与酶的活性位点形成互补结构时(如甲图A所示),可催化底物发生变化。

      酶抑制剂是与酶结合并降低酶活性的分子,其中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从而降低酶对底物的催化效应;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能改变酶的构型,使酶不能与底物结合,从而使酶失去催化活性酶的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如下图甲所示,图乙表示在不同条件下底物浓度与反应速度的关系1)由甲、乙两图可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环境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图是为探究不同种类抑制剂对相同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其中曲线_______表示对照组的实验结果3)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功能有三个特性,即高效性、专一性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乙图中曲线________表示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结合后的反应速率变化曲线,这是由于这种抑制剂与酶结合后,能改变酶的构型,使酶不能再与底物结合,所以增加底物浓度不能提高反应速度参考答案:    (1). 酶的抑制剂、底物浓度    (2). a    (3). 作用条件温和    (4). 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酶的知识要求学生熟知酶的特性、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以及会根据模型和曲线分析酶的作用甲图中的A表示当底物与酶的活性位点形成互补结构时可催化底物发生变化;B表示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争夺酶的活性位点,从而降低酶对底物的催化效应;C表示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改变了酶的构型,使酶不能与底物结合,从而使酶失去催化活性。

      乙图表示发生竞争性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时,底物浓度与起始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图,图乙中a曲线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催化效率最高,表示酶的活性不被抑制是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底物浓度越高,底物与酶活性位点结合机会越大,竞争性抑制剂与酶活性位点结合机会越小,因此随着底物浓度升高,竞争性抑制剂的抑制效力会变得越来越小,即b曲线表示竞争性抑制剂存在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非竞争性抑制剂可使酶的活性降低,即c曲线表示非。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