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doc
8页电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形考作业参考答案作业1〔绪论、第一章、第六章〕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多侧面的能力,大致包括运用社会交往规则的能力、运用语言进展认识和思考的能力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是研究学前儿童语言获得、语言学习和语言教育的过程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自然观察法、调查研究法和教育行动研究法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方法4.语言可以分为底层和上层: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一般分为三级,分别是语素、词、句子5.独词句的出现和从独词句到双词句是儿童学话中的关键的两步,因为语言根本的奥秘已开场渗入这些简单的学习之中6.儿童掌握语言,要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并将其运用成熟7.前儿童语言学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8.语言观念是指人们对于语言的认识、情感、看法、态度和审美情趣等有关语言的一系列态度和看法9. 学前全语言教育开展的是学前儿童听、说、读、前书写以及外语等全面的语言能力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5分〕〔√〕1.在一切动物中,唯独人类具有高度开展的语言系统〔×〕2.语言是先天遗传的,生理上正常的孩子,长大就会使用语言。
〔×〕3.动物也有语言,我们日常说的所谓"莺声燕语〞就是动物的语言〔√〕4.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不能没有语言〔×〕5.文字突破了语言交际中的时空限制,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6.体态语可以脱离语言而独立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所以它能代替语言交际的功能〔×〕7.聋哑的人不会说话但能够思维,这说明思维可以离开语言而单独存在〔√〕8.语言开展最重要的生理根底是人类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开展〔×〕9.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符号构造系统,按其构成成分来说,包括音、形、义三个方面〔×〕10.语音是口头语言的物质载体,是人类发音器官所发出的声音〔×〕11.咳嗽声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也是语音〔√〕12.人类的语言是分层装置的,靠组合、替换来运转〔√〕13.语言系统的上层是音义结合体,即符号和符号的序列,是表义单位〔√〕14.组合关系是符号与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就是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构造关系〔√〕15.独词句表达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16.双词句表达了造句的根本原理〔√〕17.0—3岁是儿童语言真正形成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开展最迅速阶段〔√〕18.双词句表达了造句的根本原理。
〔×〕19."言语〞就是"语言〞,两者只是名称不同,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20."早期阅读〞是指幼儿识一些字可以自己阅读〔×〕21.轶事记录法和实况详录法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而言是比较适宜的研究方法〔×〕22."大班幼儿阅读能力的调查〞发现并分析了幼儿园大班儿童早期阅读中所存在的问题,它属于原因调查〔×〕23."××地区幼儿学说普通话与方言关系的调查〞,通过收集幼儿学说普通话过程中存在的发音问题,以便今后的语言教育中加以重点突破,它属于跟踪调查〔×〕24."幼儿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开展关键时间的调查〞主要调查儿童的语言开展特征随时间推移而开展变化的情况,它属于相关调查〔×〕25.行动研究属于正规性研究,其方案要求严密完善,并且随着研究与实践的进程加以调整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1.什么是语言能力?答:语言能力一方面是指个人使用语言的能力〔根本的语言能力〕,具体表现在听说读写四项;另一方面是指分析语言的能力,它是以语言和语言形式本身作为分析观察的对象进展知觉的能力,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各语言层次〔语音、语感、语义、语法、修饰等〕和各语言单位〔词、词组、句子、篇章等〕所具有的特征的知觉上,带有较强的直觉性。
上述两方面能力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在语言使用的动态过程中得到统一2.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答:首先,语言是一种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开展而开展,在人类社会之外是没有语言的,社会属性是语言最为根本的一种属性其次,在人类的交际工具中,语言是最重要的人类的交际工具除语言外,还有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以及手势、表情等文字记录语言,处于附属地位,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旗语、电报代码、数学符号等交际工具,大多是在语言和文字的根底上产生的,且在特定领域内为社会效劳,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体态语只能作为辅助交际工具,代替不了语言交际的功能3.为什么说语言是思维工具?答:语言和思维形影相随,不能别离思维活动,尤其是抽象思维活动,必须借助于语言,不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展语言也是认识成果的储存场所,思维的成果需要语言表达出来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在语言材料的根底上进展没有语言,没有句子,概念也就无所依托,推理进程难以进展,思维也就不存在了如果没有语言,思维活动不能进展,思维成果也无从表达4.简述对语言"约定俗成〞性的理解答: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由社会约定的,用什么样的"音〞去表达什么样的"义〞,完全由社会约定,因而这种音义的任意性关系又叫约定性。
"约定俗成〞的含义:第一,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完全是任意的,音义结合的任意性是人类语言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用什么样的声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什么样的意义用什么样的语音表达,是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并共同遵守的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就语言起源符号创制之初而言的,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是*一语音形式与*一意义结合,就对人们有强制性,每一个人都只能承受它,如果破坏约定擅自更改,就必然遭到社会的拒绝所以,语言符号的任意性5.简述学前儿童语言的获得理论的主要内容答: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和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后天环境决定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认为儿童语言只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否认或轻视儿童在语言获得中的主动性及其先天因素的影响先天决定论强调先天禀赋的作用,认为语言获得不是后天学习的结果这种理论这种认为,儿童生来就具有一个语言学习装置儿童接触一定数量的语言后,就会利用这种装置对语言现象进展分析,学会了具体的语言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认为认知构造是语言开展的根底,个体的认知构造来源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语言的习得不是本能的、自然的过程,强调智力成长和语言开展之间的关系,关注儿童的经历背景和成长中的智力对其交往能力的影响6.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社会因素有哪些?答:〔1〕生理因素生理因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整套健全发音系统,包括肺、器官、喉头、声带、口腔、鼻腔等;二是大脑神经系统的健全,涉及到儿童承受信息、分析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三是感知觉系统的完善,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2〕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包括知识经历的积累、认知能力的开展、心理素质的差异三个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大脑的认知能力〔3〕社会因素较为重要的是儿童的社会生活环境,成人语言观和儿童教育观的影响7.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主要包括哪两大方面?答:〔1〕进一步探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功能和作用①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和行为的社会化进程;②提高学前儿童的学习能力,促进其智力开展;③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兴趣;④学好口语,提高早期阅读能力,为学业成就和未来成功打好根底〔2〕解释学前儿童语言开展过程及现象,提醒学前儿童语言开展的特点与教育规律,并运用规律来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开展8.与传统的儿童语言教育相比,学前全语言的教育有什么新要求?〔1〕传统的儿童语言教育比较强调口语能力的开展,而对学前儿童阶段的识字阅读教学和前书写能力的培养有疑义。
学前全语言教育则强调了在重点开展儿童口语的同时,利用儿童极强的无意识的语言学习能力,积极培养他们对书面语言的兴趣和认知能力,促使他们尽可能早地掌握初步阅读的能力,使之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学会学习的实践者〔2〕传统的儿童语言教育仅强调母语教学,而学前全语言教育则在强调重点开展儿童母语能力的同时,也积极地对他们进展第二语言能力的启蒙利用儿童学习语言的最正确时期,早日开发对外语语音和文字符号的认知能力与兴趣,以减少成人后的母语习惯对学习外语的不利影响〔3〕传统的儿童语言教育主要开展儿童的口语能力,而学前全语言教育的目标是以儿童整体语言能力的开展为手段,来促进儿童创造性的认知特征、情感特征、人格特征以及身体动作的开展,充分表达了儿童素质教育对全语言教育的要求作业2〔第二章〕根据教材第二章内容,填写以下表格请归纳出不同阶段儿童语言开展的特点,并整理出相应的语言教育活动策略特点教育活动0至3岁语音0—3个月:1、听觉敏锐,对语音较敏感具有一定的辨音水平;2、与成人面对面进展"交谈〞时婴儿会产生交际倾向;3、能发出一些简单的音节,多为单音节4—8个月:1、经常发出连续的音节;2、与成人交往中出现学习规则的雏形;3、能区分一些语调、语气和音色的变化;4、懂得简单的词、手势和命令,理解具有情境性;5 、出现小儿语,会用语音来吸引别人的注意。
9—12个月:1、不同的连续音节明显增加,近似词的发音增多;2、开场真正理解成人的语言;3、语言交际功能开场扩展;4、开口说话,出现有意义的单词1岁—岁半:1、理解语言迅速开展;2、会给常见的物体命名〔语言泛化、窄化、特化〕;3、继续讲"小儿语〞常用省略音替代音和重叠音岁半—2岁:1、能理解的词汇数目和种类"与日俱增〞;2、语言理解逐步摆脱具体情境的制约词语理解能力不断提高;3、喜欢提问,语言上出现"对抗行为〞;4、掌握新词的速度猛进,处于词语爆炸阶段;5 、处于双词句为主阶段,双词句增长速度加快2岁—2岁半:1、根本上能理解成人所用的句子;2、语音逐渐稳定和标准,发不出的语音逐渐减少;3、能运用多种简单句句型,复合句也初步开展;4、疑问句逐渐增多;5、语言常常使用接尾策略2岁半—3岁:1、词汇量迅速增加,对新词感兴趣;2、能抽象句子规则,常表现出系统整合的语言内化能力;3、能说出完整的句子,出现了多词句和复合句;4、说话不流畅,表达常有"破句现象〞;5、言语功能呈现出越来越丰富、准确的趋势0—4个月阶段:1.用各种语音和声音来刺激婴儿,培养婴儿有意倾听的习惯;2.经常和婴儿进展面对面语言交流的发声感染;3.开展有趣的游戏活动,训练听音和发音能力。
4—10个月阶段:1.继续用语言刺激婴儿,进展模仿发音练习;2.用强化、鼓励方法进展相互模仿,诱导婴儿发音;3.开展语言游戏,提高听力和发音水平10—18个月阶段:1.鼓励婴儿掌握新的语音,并反复练习和强化;2.用语言与婴儿交往,尽量让婴儿多说话2—3岁阶段:1.在听说游戏中开展婴儿听音、辨音能力;2.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发音错误词汇1、从9个月开场真正理解语言2、1岁至1岁半阶段:头脑中关于词和具体事物情景的联系越来越多,能理解更多的词和简单的句子3、1岁半至2岁阶段:词汇量的迅速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能摆脱具体情境制约理解词语4、2岁至2岁半阶段:词汇迅速增长,对词义的理解日益加深,词的概括程度进一步提高求知欲强烈,对新词感兴趣1.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帮助婴儿掌握新词,扩大词汇量〔1〕用动作、实物配合法,建立语词和实体之间的联系〔2〕经常与孩子"交谈〞,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3〕运用强调和重复的方法,帮助婴儿掌握新词2.开展语言游戏,开展婴儿学习词汇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