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疗方法上.ppt
32页治疗方法骨伤科疾病的治疗原则o 是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以辨证施 治为基础,结合伤病的特点而制定的,它体 现了骨伤科疾病治疗的整体性和特殊性 o 归纳为“固定与活动统一”(动静结合) 、“骨与软组织并重”(筋骨并重)、“局部与 整体兼顾”(内外兼治)、“医疗措施与患者 的主观能动性密切配合”(医患合作) 治疗方法o分类: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两大类 Ø 内治法是通过内服药物以达到全身性治疗的 方法,故亦可称为药物内治法 Ø 外治法是对伤病局部进行治疗的方法外治法分为药物外治法、外固定疗法、 牵引疗法、练功疗法以及手术疗法等内 治 法 骨伤内治法 《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 不贯,脏腑由之不合《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说:“今之正骨科,即主跌 打损伤之证也专从血论,须先辨或有瘀血停积,或为亡血 过多,……二者治法不同有瘀血者,宜攻利之;亡血者, 宜补而行之临床一般采用三期辨证初期一般在伤后l一2周内,多用“下法”或“消法”;中期在损伤后3—6周,多用“和”、 “缓”两法;后期为损伤7周后,多施“补”、“温”两法骨 伤 内 治 法初期治法o 攻下逐瘀法 o 适应症: 跌打损伤初期皮肉筋骨或脏腑经络受伤而致 气滞血瘀,恶血留内,壅塞经络,或胸、胁、腰、腹伤 的蓄瘀证。
o 选方用药: Ø 胸部伤蓄瘀者常用大成汤加减; Ø 胁肋伤蓄瘀者用复元活血汤加减; Ø 腹部伤蓄瘀者用鸡呜散加减; Ø 腰及四肢伤蓄瘀者用桃核承气汤加减 o 注意:攻下逐瘀法属下法,常用苦寒泻下之品,以攻逐 瘀血,药性较为竣猛,故对年老体衰,气血虚弱,内伤 重症,失血过多,慢性劳损,妇女妊娠,月经期间,产 后气血不足者忌用或慎用初期治法 o行气消瘀法 o 适应症 伤后气滞血瘀肿痛并见或瘀血内停,但无严重的 实热闭结之症,不必攻下者,或有某些禁忌,不能攻下的 损伤病症 o 选方用药 伤气为主者常选择以行气为主的柴胡疏肝散、 复元通气散、金铃子散等加减若伤血为主者,常选择复 元活血汤、活血止痛汤、桃红四物汤加减 o 胸胁伤用血府逐府汤;腹部伤用膈下逐瘀汤;腰及少 腹伤用少腹逐瘀汤;四肢伤用桃红四物汤;头面伤用通窍 活血汤 o 注意:本法临床使用极为普遍,此类方剂一般并不峻猛. 但过用亦会耗伤气血,凡损伤气血虚弱,妇女月经、产后 期间不能使用破散者必须禁用或慎用初期治法o 清热凉血法 o 适应症 跌打损伤而引起的错经妄行,创伤感染,火毒 内攻,热邪蕴结或壅聚成毒等证本法适应症的特点是 失血、血热、火毒内盛而无明显瘀血者。
o 选方用药 临床常用的清热凉血方有加味犀角地黄汤、 清心汤等;凉血止血方剂有十灰散、四生九、小蓟饮子 等 o 注意:应用本法时应注意防止寒凉太过,引起瘀血内停 血喜温而恶寒,寒则气血凝滞而不行,所以在治疗一 般性出血时常与消瘀和营之药合用出血过多时则辅以 补气摄血之法,以防气随血脱,常用独参汤、当归补血 汤等必要时还应结合输血、补液疗法 初期治法o 开窍活血法: o 适应证 适用于头部损伤或跌打重症神志昏迷者 本法适应症的特点是跌仆损伤后气血逆乱、气 滞血瘀、瘀血攻心、神昏窍闭等危重症 o 选方用药 昏厥期用黎洞丸、夺命丹、苏合香 丸等;复苏期用复苏汤、桃红四物汤加减;恢复 期用镇肝熄风汤合吴茱萸汤加减 o 注意 开窍药走串性强,易引起流产,孕妇慎 用 中期治法o 和营止痛法 o 适应症:伤病中期,瘀凝、气滞、肿痛尚未尽除, 但继用攻消之法又恐伤正气的患者其适应症特点 是瘀、滞、肿、痛均较轻 o 选方用药:常用方剂有和营止痛汤、定痛和血汤、 和营通气散、七厘散等 o 注意:本法与行气活血法不同,其意不在消散而在 调和,故一般无特殊禁忌症 中期治法o 接骨续筋法 o 适应症:伤病中期,筋已理顺,骨位已正, 瘀肿渐消,筋骨已有连接但未坚实,尚有瘀 血未去的患者。
o 选方用药:常用方剂有续骨活血汤、新伤续 断汤、接骨丹、壮筋续骨丹等 o 注意:本法根据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新血 不生则骨不能合、筋不能续的原理选药组方 后期治法o 补气养血法 o 适应症:内伤气血,外伤筋骨,以及长期卧床不能 活动,日久导致体质虚弱而出现各种气血亏损征象 的患者,如素体气血虚弱或气血耗损较重,筋骨萎 软或迟缓愈合 o 选方用药:伤病后期以气虚为主者,可用四君子汤 ,以血虚为主者,可用四物汤;气血两虚者,可用 八珍汤或十全大补汤 o 注意:补气、补血虽各有重点,但不可截然分开. 气虚可导致血虚,血虚亦可导致气损,故在治疗上 常补气养血并用 后期治法o 补益脾胃法 o 适应症:伤病日久,脾胃虚弱,运化失职,饮食不 消而见四肢疲乏无力,形体虚赢,肌肉萎缩,筋骨 损伤,修复缓慢,脉象虚弱无力等 o 选方用药:常用方剂有参苓白术散、健脾养胃汤、 归脾汤等 o 注意: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补益脾胃可促进气血 生化,充养四肢百骸,本法即通过助生化之源而加 速损伤筋骨修复,为损伤后期常用的调理之法后期治法 o 补益肝肾法 o 适应症:伤病后期出现肝肾虚衰之象的患者,如年 老体弱,筋骨萎弱.骨折愈合缓慢、骨质疏松等。
o 选方用药:肝虚而肾阴不足,或久不复原,常以补 血养肝为主.滋肾为辅.选用壮筋养血汤、生血补 髓汤;,肾阴虚为主选择左归丸合四物汤;肾阳虚 为主用右归丸合四物汤;筋骨软弱,疲乏衰弱者. 选择健步虎潜九、壮筋续骨丹、续断紫金丹等 o 注意:临床应用本法时、虽要区分肾阴虚或肾阳虚 ,但肾阴肾阳相互依存此外,肝为肾之子肝虚 者应注意补肾,养肝常兼补肾阴.以滋水涵木后期治法o 温经通络法 o 适应症:损伤后气血运行不畅,或因阳气不足,腠 理空虚、风寒湿邪乘虚侵袭经络;或筋骨损伤日久 失治,气血凝滞,风寒湿邪滞留者 o 选方用药:常用方剂有麻桂温经汤、大红丸、大活 络九、蠲痹汤、独活寄生汤等 o 注意:血气喜温而恶寒.寒则涩而不流,温则流行 畅利本法使用温性、热性的祛风、散寒、除湿药 物,并佐以调和营卫或补益肝肾之药,以求达到驱 除留注于骨节经络之风寒湿邪,使血活筋舒、关节 滑利、经络通畅祛风寒湿药,药性多辛燥,易伤 阴血,阴虚者慎用骨伤内治法小结初期 中期 后期 攻下逐瘀法 和营止痛法 补气养血法行气消瘀法 接筋续骨法 补益肝肾法清热凉血法 补益脾胃法开窍活血法 舒筋活络法骨病内治法o清热解毒法 o 适应症:本法主要适用于骨痈疽,热毒蕴结于筋骨 或内攻营血诸症。
o 选方用药:骨痈疽早期可用仙方活命饮或五味 消 毒饮加味,如热毒盛加黄连、黄柏、生山桅、丹参 等热毒在血分的实证,如证见高热烦躁、口渴、 舌绛、脉数者,可加用生地黄、牡丹皮、水牛角等 o 注意:本法是用寒凉的药物使内蕴之热毒清泄,因 寒凉太过易使气血凝滞.如气虚而邪气实者,宜用 扶正托毒之法,以免毒邪内陷o温阳驱寒法 o 适应症:适用于阴寒内盛之骨痨或附骨疽用温 阳通络的药物,使阴寒凝滞之邪得以驱散 o 选方用药:可选用阳和汤加减阳和汤以熟地黄 大补气血为君,鹿角胶生精补髓、养血助阳、强壮 筋骨为辅,麻黄、姜、桂宣通气血,使上述两药补 而不滞,主治一切阴疽o祛痰散结法 o 适应症:适用于骨病见无名肿块,痰浊留滞于肌 肉或经隧之内者本法在临床运用时要针对不同病 因,与下法、消法、和法等配合使用,才能达到化 痰、消肿、软坚之目的 o 选方用药:常用方剂有二陈汤、温胆汤、苓桂术 甘汤等 o祛邪通络法 o 适应症:适用于风寒湿邪侵袭而引起的各种痹证 祛风、散寒、除湿及宣通经络为治疗痹证的基本 原则,但由于各种痹证感邪偏盛及病理特点不同, 辨证时还应灵活变通 o 选方用药:常用方剂有蠲痹汤、独活寄生汤、三 痹汤等。
外治法药物外治法o 伤科外用药物是指应用于伤患局部的药物 o 临床外用药物大致可分为敷贴药、搽擦药、 熏洗湿敷药与热熨药 o 清·吴师机《理溣骈文》:“外治之理,即内 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 耳药物外治法o 敷贴药 o 敷贴药是将药物制剂直接敷贴在局部,使药力经 皮肤发挥作用吴师机论其功用:一是拔,二是 截,凡病所结聚之处,拔之则病自出,无深入内 陷之患;病所经由之处,截之则邪自断,无妄行 传变之虞 o 常用的有药膏、膏药、药散三种药物外治法o (1)药膏(敷药、软膏) 将药物碾成细末,然后 选用饴糖、蜂蜜、香油、酒、醋水、鲜药汁或 凡士林等,调和均匀如厚糊状,按损伤部位的 大小摊平在相应的棉垫或桑皮纸上敷于患处缓急止痛多选用饴糖或蜂蜜;散瘀消肿多 选用白酒;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常选用鲜药汁 ;软坚散结常用米醋o (2)膏药(薄贴) 是祖国医学外用药物中 的一种特有剂型是将药物碾成细末配合 香油(芝麻油)等基质炼制而成一般多用 于筋伤、骨折的后期,但新伤初期如无明 显肿胀亦可使用 o (3)药散(掺药) 将处方药物碾成极细的 粉末,可直接掺于伤口上或加在药膏或膏 药上使用。
根据临床需要常配制成止血收 口类、祛腐拔毒类、生肌长肉类等药物外治法药物外治法o 搽擦药系指直接涂搽于患处或在施行治筋手法时配合作推 拿介质应用的制剂,—般有两类:①酒剂 指外用药酒或外用伤药水,是将药物浸于白酒 及米醋中制成,一般酒醋比例是8:2,亦可单用白酒或 酒精浸泡常用的有活血酒、舒筋药水、正骨水、舒筋 止痛水等,具有活血止痛、舒筋活络、追风祛寒的作用 ②油剂与油膏 用药物与香油熬煎去渣后即可制成油剂 .如加黄蜡收膏则可制成油膏具有温经通络、消散瘀 血的作用,适用于关节筋络寒湿冷痛等症,也可在手法 治疗或练功前后作面部搽擦常用的有跌打万花油、伤 油膏、活络油膏等药物外治法o 熏洗药(淋拓、淋渫) 将处方药物置于锅或盆中加水煮沸后,先用热 气熏蒸患处,候水温稍减后用药水浸洗患处冬季 熏洗时可在患肢上加盖毛巾或棉垫,以便热力持久 熏洗的同时,可进行患肢的功能活动,以加强熏 洗的效果每次熏洗时间15—30分钟,每日2—3次 熏洗药具有舒利关节筋络、疏导腠理、流通气 血、活血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关节强直拘挛、酸痛 麻木或损伤日久夹风夹湿者,多用于四肢关节部位 ,对腰背部可视具体情况酌用常用的方药如海桐 皮汤、舒筋活血洗方、上下肢损伤洗方等。
药物外治法o 湿敷药 (溻渍、洗伤)用净帛或新棉蘸药水漬洗患处药物外治法o 热熨药 该药是一种借助物理热疗促进药物吸收的局部治疗 方法,适用于腰背部及躯干等不便熏洗的部位热熨药具有温 经散寒、活血祛瘀、行气止痛、通经活络的作用临床多用于 风寒湿痹痛、陈旧损伤以及脘腹胀痛,尿潴留等疾患 o (1)熨药(藤药) 将一剂处方药物用白酒或醋浸透后,分置 于两个布袋中扎口入锅内,用蒸气加热(10一20分钟)后腾熨患 处为防止烫伤皮肤,可先在患处放一条毛巾两药袋交替使 用,每次30一50分钟,每日2—3次 o (2)坎离砂(风寒砂) 系用铁砂加热后与醋水煎成的药汁搅拌 后制成临床应用时,将坎离砂倒入治疗碗内,加醋少许和匀 后装入布袋,数分钟自行发热,即可热熨患处至不热为止 o (3)简便热熨药 民间常用粗盐、米糠、麸皮、吴茱萸等炒热 后装入布袋中热敷患处,简便有效此外,近些年来临床上亦 出现一些简便的制品,如寒痛乐、热敷灵等 手法o 见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