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第二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10页浙江省台州市黄岩第二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5-17题老水车旁的风景梁晓声其实,那水车一点儿都不老它是一处旅游地最显眼的标志旅游地原本是一个村子,两年前,这地方被房地产开发商发现并相中于是在盖别墅和豪宅的同时,捎带着将这里开发成了旅游景点,使之成了小型的周庄在双休日或节假日,城里人络绎不绝地驾车来到这里,吃喝玩乐,纵情欢娱村里人终日里耳濡目染,思想迅速地商业化着城里人成群结队地来到的时候,必会看到,在那水车旁有一老妪和一少女老妪七十有几,少女才十六七岁,都穿着清朝的衣裳老妪形容枯瘦憔悴;少女人面桃花、目如秋水,顾盼之际,“道是无晴却有晴”老妪纺线,少女刺绣,成为水车的陪衬,景观中的风景她们是景区雇来在那儿给观光客们看的,若有观光客与她们照相,或可得些小费老妪是村里的一位孤寡老人,在村里有一间半祖宅村子受益于旅游业,有了些公款,每月亦给她50元少女是从外地流落到这儿的她的家在哪里,家境如何,身世怎样,没人知道只有老妪觉得她是个好女孩儿她们成为“同事”几天以后,老妪曾问过少女住在哪儿,少女说住在一家饭店的危房里,每天五元钱,晚上还得帮着干两个多小时的活。
饭店里面有老鼠,她最怕老鼠就是每月150元,也花去了我半个月的工资,还得看主人两口子的眼色……”少女说得泪汪汪的闺女,住我家吧我那儿就我一个人,我也喜欢有你这么个伴儿,不会给你气受于是,少女作为老妪所希望的一个伴儿,住到了老妪家里少女脸上的笑容多了,老妪脸上的皱纹少了熟悉她那张老面孔的人,发现她脸上几条最深的褶子变浅了,有要舒展开来的迹象了她脑后的抓髻也好看了,不像以前那么歪歪扭扭的了她的指甲不再长而不剪指甲缝也不再黑黢黢的了她那身“行头”显然洗得勤了她的好心情让她的小费也多起来了有好心人提醒她:“你让那小人精住你那儿去了?千万防着点儿,万一你那点钱被她偷了,临走连件寿衣都穿不上……”老妪不爱听那样的话,她爱听少女的话少女常对她说:“奶奶,尽量想高兴的事儿,那样您准能活一百多岁经历了许多年孑然一身,形影相吊的孤寡生活以后,忽然有了一个朝夕相处的女伴儿,老妪返老还童了似的然而有一天老妪忽然失明,接着咯血了村里不得不派人把她送到县医院,一诊断是癌症,早扩散了那么老的人了,也只有回家挨着村里的负责人就对少女说:“她都这样了,你搬走吧,爱住哪儿往哪儿去吧少女哭着说:“我不搬走奶奶对我好,我也要服侍服侍她……”非亲非故,来历不明,还口口声声“奶奶,奶奶”叫得挺亲,就是不搬走,图什么呢?村里的负责人想到了老妪的一间半祖屋。
于是,在老妪精神状态稍好的某日,村里的负责人带着一男一女来到了老妪家里,他介绍那男的是县公证处的,女的是位律师他开门见山地对老妪说,她应该在临死前作出决定,将一间半的祖屋留给村里那屋子是可以改装成门面房的,稍加改装以后,或卖或租,钱数都很可观老妪说:“行啊!”村里的负责人又说:“那你就在这张纸上按个手印吧!” 老妪不高兴了:“我觉得,我一时死不了村里的负责人急了:“所以趁你还明白,才让你按手印嘛!”老妪就不理他们三个男女,把身子一转,背朝他们了……村里的负责人没主意了,找来另外几个有主意的人商议,他们都认为老妪完全有可能被那个外省的小人精蛊惑了,把一间半祖屋“赠送”给那小妖精了……于是全村男女老少同仇敌忾起来没人愿意去照顾那糊涂的老妪了,少女就连她那份儿工作也不能干了……十几天后,老妪走了老妪攒下的钱不够发送自己,少女为她买了一件寿衣又没了几天,那少女也消失了,没跟村里任何人告别,也没留下封信……(选自《东南西北》,因原文较长,有删减)15.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老妪最初“形容枯瘦憔悴”,在收留少女后,“她脑后的抓髻也好看了,不像以前那么歪歪扭扭的了。
她的指甲不再长而不剪指甲缝也不再黑黢黢的了老妪的变化,显然是源于少女的照顾作品通过人物外貌的变化,表现人物生活状况的变化B.村里人对少女的称谓,前后也出现变化,先是“小人精”,这是他们认为少女住到老妪的家里是为了老妪的钱,认为她精明;后是称她为“小妖精”,这是村里人认为老妪经她的蛊惑作者把村里人对少女的敌意融于称呼的变化之中,真是匠心独运C.作品最后安排少女为老妪买一套寿衣的情节,既回应了上文村里人说的“临走连件寿衣都穿不上”的无端猜测,同时也表现了少女的心灵之美,少女真正把老妪当作自己的奶奶,尽了孝心D.梁晓声的作品始终关注人物心灵,展现内心世界,主张回归正义、质朴、知足的美好人生,以及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这也是梁氏作品的价值与灵魂本文以老妪和少女随缘结成情谊、并给彼此带来幸福与安慰的故事,正延续了作者一贯的创作理念E.关注人的心灵,重新唤起真善美,梁晓声曾说,他的作品就是要把自己心中最温馨的那部分写出来献给读者老妪忍受村里人的闲言碎语坦然接受少女,少女对老妪的照顾,以及村里“好心人”的提醒,都是人物内心美的体现16.从全文看,文章写村里人对老妪接纳少女这一行为的种种反应,有什么用意?请说说你的理解。
3分) 17.文章的标题是“老水车旁的风景”,含义深刻,可以唤起读者更深层次、更丰富意韵的思索,但对标题的理解是本文的一大难点有人说,主要的难点有两重,第一重是对“老”的理解;第二重是对“风景”的理解你是否赞同,并谈谈你对本文标题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15.答案:AEA项,作品通过人物外貌的变化,不仅表现人物生活状况的变化,更突出表现了精神世界的变化E项,“好心人”的提醒,表现的是商业大潮对村里人的人情美、人性美的扭曲与摧毁。
16.①表明对村里人种种行为的不满和批判②衬托出老妪和少女的善良和仁爱③折射出在商业化大潮的影响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扭曲呼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理解和关爱,呼唤抛开了金钱和利益的最纯真的感情的回归答对一点得一分)17.赞同1分,只表示赞同与否,没有分析不得分)水车并不老,(1分)说其“老”,是因为水车见证了老妪和少女之间纯真的感情,这种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源远流长,是古老的,也是永恒的1分)“风景”既是指自然风景之美,更是指老妪与少女的人文风景之美1分)老妪和少女用自己的善良与关爱,谱写了一曲信任、理解和关爱的高歌,彰显了心灵的纯净和人性的光辉,成为老水车旁最美的风景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理解,言之成理亦可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边塞与边塞诗 ①边塞诗的兴盛在唐代,那时候,边塞的概念是具体的——基本上是陇右陇右自古为羌戎之地、华夏边陲,是历史上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舞台,历经汉唐王朝的大力开发和“丝绸之路”的畅通,这里便成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乃至西方文明交流、融合最活跃的地区广义的陇右,东起陕西甘肃的界山陇山,西达沙州(今甘肃敦煌);狭义的陇右则具体为甘肃黄河以东、青海青海湖以东至陇山。
在古代,军事家们有一个共识:欲保关中,先固陇右;欲保陇右,先固河西;欲固河西,必斥西域陇右,一直是历代中原王朝军事防御的核心区域,在唐初,突厥军队曾经逼近大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城,甚至差点迫使大唐帝国迁都此时的突厥汗国,已控制了东至辽河上游、西至里海沿岸、南至大漠以北、北至贝加尔湖的广大地区中原内地自然早成了他们觊觎的对象因而那时边塞逐步收缩于陇右的狭义概念上边塞的战事,使众多的诗人们豪情满怀或者悲苦结肠,尤其是河西走廊,在石羊河流域、黑河流域、疏勒河流域,留下了不朽的边塞诗篇章 ②追溯历史,西汉与匈奴南北对峙,互相抗衡,汉朝为防御匈奴南犯,不惜倾尽国力,修筑了扼守边防的长城,当时称为边塞,简称塞,或称障塞沿边塞修筑的障、城、亭、燧,是驻军防戍的军事建筑一段时期,这样的地区成为典型的边塞随着时间的推移,唐朝的国力逐渐殷实突厥的骚扰逐渐平息,就在高昌设立了驻守西域的最高统治机构——安西都护府,管辖天山直至碎叶河以南地区在那个鼎盛的时期,边塞又指向了敦煌郡的阳关和玉门关以西的地方,不少的优秀诗作已经涉及到了新疆的广大地区《汉书》、《后汉书》、《魏书》、《北史》、《隋书》直到《明史》都为边塞立传。
唐代边战频繁的地区,主要在三边——西北、朔方、东北一部《全唐诗》中,边塞诗约2000首,而其中1500首与西北边塞有关 ③到唐代,由于中国历史舞台上活跃着唐、吐蕃、突厥以及后起的回鹘、南诏等几大政权,他们相互角逐、相互兼并,相互扩充各自的势力范围,这就促使唐朝政府大力在边地修筑城堡,以增强边地的防御能力因为边防的战事,一座座城堡拔地而起,这是军事防卫的需要另一方面地方的行政核心区逐渐发展为城市,城市的经济文化辐射力又影响和促进了整个边防线上的生产发展和商贸往来这些,在边塞诗的歌吟中;是不可回避的然而,随着战争的发生.城堡遭遇了强大的破坏力,民不聊生,生灵涂炭格调高挑的边塞诗也开始黯然神伤④边塞毕竟是边塞,其地理上的偏远,文化上的边缘,物质上的单调,环境上的严酷,也是锤炼边塞诗不可或缺的元素如果没有边塞的艰苦和遥远,就没有边塞诗的磅礴气势和苦难锋刃在边塞诗中旅行,边塞的风,边塞的沙尘,边塞的壮丽与辽阔,边塞的风俗与美味,会磨砺我们的风骨,会滋生我们的豪情放这的人生,尽在边塞诗中 1.根据第③段,下列选项不属于边塞诗内容涉及范围的一项是( ) A.为了增强边地的防御能力,唐朝政府大力在边地修筑城堡,一座座城堡拔地而起。
B.地方的行政核心区逐渐发展为城市,城市的经济文化辐射力又影响和促进了整个边防线上的生产发展和商贸往来 C.战争的发生,使城堡遭遇了强大的破坏力,民不聊生,生灵涂炭 D.格调高挑的边塞诗开始黯然神伤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边塞即陇右广义的陇右,东起陕西甘肃的界山陇山,西达沙州;狭义的陇右则是甘肃黄河以东、青海青海湖以东至陇山 B.边塞是羌戎之地,华夏边陲,是历史上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舞台;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乃至西方文明交流、融合最活跃的地区 C.唐初,突厥汗国觊觎中原内地,因而那时的边塞是指东起陕西甘肃的界山陇山,西达沙州一带地区 D.边塞就是指西汉与匈奴南北对峙时期,汉朝为防御匈奴南犯而修筑的扼守边防的长城和沿之修筑的障、城、亭、燧等驻军防戍的军事建筑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原文中引用古代军事家们的共识,意在强调只要排斥、打击甚至消灭西域的各少数民族就可以保全关中地区 B.一部《全唐诗》中,边塞诗约2000首,而其中1500首与西北边塞有关,这说明唐代边战最频繁的地区在西北,其它地域几乎没有战事。
C.文化上的边缘,物质上的单调,环境上的严酷,锤炼了边塞诗,造就了边塞诗,边塞特有的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