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苏轼《诸葛亮论》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鑫**
  • 文档编号:255657163
  • 上传时间:2022-02-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4.26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苏轼《诸葛亮论》阅读练习及答案[古诗文阅读]苏轼《诸葛亮论》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诸葛亮论 〔苏轼〕取之以仁义,守之以仁义者,周也取之以诈力,守之以诈力者,秦也以秦之所以取取之,以周之所以守守之者汉也仁义诈力杂用以取天下者,此孔明之所以失也曹操因衰乘危,得逞其奸,孔明耻之,欲信大义于天下当此时,曹公威震四海,东据许、衮,南牧荆、豫,孔明之恃以胜之者,独以其区区之忠信,有以激天下之心耳夫天下廉隅节概大方死义之士,固非心服曹氏也, 特以威劫而强臣之,闻孔明之风,宜其千里之外有响应者,如此那么虽无措足之地而天下固为之用矣且夫杀一不辜而得天下,有所不为,而后天下忠臣义士乐为之死刘表之丧,先主在荆州,孔明欲袭杀其孤,先主不忍也其后刘璋以好逆之至蜀,不数月,扼其吭,拊其背,而夺之国此其与曹操异者几希矣曹、刘之不敌,天下之所知也言兵不假设曹操之多,言地不假设曹操之广,言战不假设曹操之能,而有以一胜之者,区区之忠信也孔明迁刘璋,既已失天下义士之望,乃始治兵振旅,为仁义之师,东向长驱,而欲天下响应,盖亦难矣曹操既死,子丕代立,当此之时,可以计破也何者?操之临终,召丕而属之植,未尝不以谭、尚为戒也。

      而丕与植,最终相残如此此其父子兄弟且为寇仇,而况能以得天下英雄之心哉!此有可间之势,不过捐数十万金,使其大臣骨肉内自相残,然后举兵而伐之,此高祖所以灭项籍也孔明既不能全其信义以服天下之心,又不能奋其智谋,以绝曹氏之手足,宜其屡战而屡却哉!故夫敌有可间之势,而不间者,汤、武行之为大义,非汤、武而行之为失机此仁人君子大患也吕温以为孔明承桓、灵之后,不行强民以思汉,欲其播告天下之民,且曰:“曹氏利汝吾事之,害汝吾诛之不知蜀之与魏,果有以大过之乎!苟无以大过之,而又决不能事魏,那么天下安肯以空言竦动哉?呜呼!此书生之论,可言而不行用也 〔选自《苏轼集》〕5.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得逞其奸 逞:实现B.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取信C.曹、刘之不敌 敌:实力相当D.宜其屡战而屡却哉 却:后退6.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 )A.且夫杀一不辜而得天下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B.言战不假设曹操之能 桑之未落,其叶沃假设C.乃始治兵振旅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以绝曹氏之手足 作《师说》以贻之7.以下句子中,不属于孔明“以诈力取天下”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欲袭杀其孤 B.不数月,扼其吭,拊其背,而夺之国C.孔明迁刘璋 D.当此之时,可以计破也8.以下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苏轼的这篇文章独辟蹊径,其独特的见解令人耳目一新,发人深思。

      第一段开宗明义地指出孔明失败的缘由是“仁义诈力杂用”B.在其次段中,苏轼认为孔明口头上讲仁义,事实上却是运用诈力,而且他认为孔明和曹操的做法并没有多大的差异C.第三段是说孔明既不能全信义,就应当用智谋,而且提到只有汤、武才能用“大义”,其他的人都不能用D.第四段总结全文,指出说空话是毫无实际价值的,而且举了两件事来说明孔明的想法和说法都是脱离实际的9.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特以威劫而强臣之,闻孔明之风,宜其千里之外有响应者〔4分〕译文:〔2〕孔明既不能全其信义以服天下之心,又不能奋其智谋,以绝曹氏之手足〔3分〕译文:〔3〕苟无以大过之,而又决不能事魏,那么天下安肯以空言竦动哉?〔3分〕译文:答案:5.B 信:通“伸”,伸张6.D A连词,表示顺承关系;连词,表示转折关系B.动词,“及,比得上”;助词,用在形容词或动词之后,表示状态 C.副词,“才”;副词,“竟然”D 连词,“来”7.D 这是对诸葛亮的一种建议,而不是诸葛亮“诈”的表现8 C 原文的意思是说“敌人有可乘之机,却不去利用,商汤、周武王做这样的事情那是施行大义,不是商汤、周武王做这样的事就是丢失时机”,而不是说其他的人不能用仁义。

      9、〔1〕只是因为被威势胁迫而强求向他臣服,听闻孔明的高风亮节,应当在千里之外也有响应者啊〔“特”“威劫”“臣之”译对一个1分,文意1分〕〔2〕孔明既不能保全信义让天下人信服,又不能施展他的才智来断绝曹氏兄弟的手足之情〔3〕假如没有那么大的过节,又必须不能去为魏国办事,那么天下人怎么会因为一句空话而对他肃然起敬呢?用仁义取得天下,用仁义守住天下的,是周朝用欺诈的手段取得天下,用欺诈的手段守住天下的,是秦朝用秦取得天下的方法去夺取天下,用周守天下的方法去保卫天下的,是汉朝仁义欺诈的手段都运用来夺取天下,这是孔明失败的缘由啊曹操乘东汉末年衰微的局势,用狡诈的手段实现了他的邪恶的目的,孔明以此为耻辱,想在天下伸张正义这个时候,曹操已经威震四海,向东占据了许州、兖州,向南统治了荆州、豫州,孔明用来依靠的且赛过别人的地方,只是那一点点的忠诚信义,还想用它来鼓励天下的民心天下那些品德端正能够大方赴死的有节操气概的人,原来不是发自内心地佩服曹操,只是因为受威力胁迫才强求向曹操称臣,〔他们〕听说了孔明的品德,就是远在千里之外也有响应的,像这样,〔孔明〕即使没有安家立命的地方,天下的人都可为他所用何况杀了一个无辜的人来得到天下,这样的事情不会去做,然后天下的忠臣义士才会乐意为他效全力而死。

      刘表死的时候,先主刘备在荆州,孔明想偷袭杀掉刘表的孩子,先主刘备不忍心这月后刘璋以交好的看法迎接先主来到了蜀地,没过几个月,孔明就扼住他的咽喉,击打他的背,夺取了他的土地这种做法和曹操有什么区分呢!曹军和刘军军力不相当,天下人都知道就军队而言不如曹操的多,就土地而言不如曹操的广袤,就打仗而言不如曹操的战斗力强,但是有一点可以赛过他,那就是忠诚信义孔明放逐了刘璋,已经辜负了天下有志之士的期望,这时才起先治理军队激昂士气,成为仁义之师,向东长驱直入,再想着让天下人响应,也许也很难了曹后,他的儿子曹丕立为君主,这个时候,完全可以运用计策攻破曹营为什么呢?曹操临终的时候,召见曹丕、曹植并叮嘱他们,还以谭、尚的事情作为警告可是曹丕和曹植最终相互残杀到如此的地步他们兄弟之间尚且成为仇人,更何况能够得到那些天下的英雄的心呢?这时有了可乘之机,只不过须要拿出几十万钱,让那些大臣和兄弟内部都相互残杀,然后派兵讨伐曹丕,这正是汉高祖刘邦灭掉项羽的方法孔明既不能保全信义让天下人信服,又不能施展他的才智来断绝曹氏兄弟的手足之情,他当然就屡战屡败了!所以敌人有可乘之机却不去利用,商汤、周武王做这样的事情那是施行大义,不是商汤、周武王这样的人做这样的事就是丢失时机。

      这是仁人君子最担忧的吕温认为孔明承袭桓公、灵公,不愿强迫百姓去思念汉朝,并且想让他的思想让老百姓都知道,并且说:“曹操要是对你们有利,我就去替他做事;要是害你们,我就杀了他不知道蜀和魏之间,果真有那么大的过节吗?假如没有那么大的过节,又必须不能去为魏国办事,那么天下人怎么会因为一句空话而对他肃然起敬呢?唉,这是我作为一个书生所说的话,只能说说而没什么用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