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大学语文--品质.ppt

18页
  • 卖家[上传人]:mg****85
  • 文档编号:49880574
  • 上传时间:2018-08-0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79.50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品质约翰·高尔斯华绥教学 目的教学 重点作者 简介背景 简介内容 述评艺术 赏析资料 料链退出思考 练习教学目的 1.学习鉴赏小说 的一般方法2.了解环境描写 与人物形象塑造的关 系 3.体会作者在人 物描写中包含的思想 感情返回教学重点1.人物形象分 析及理解他身上闪现 的人类社会的优秀品 质 2.塑造人物形 象的手法返回作者简介约翰·高尔斯华绥(John Galsworthy, 1867—1933), 英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律师家庭牛津大学法律专业毕 业,19世纪末在旅途中认识了原籍波兰的英国著名小说家约瑟夫 ·康拉德,从此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早期署名约翰·辛约翰, 1904年发表长篇小说《岛国的法利赛人》时始用本名1932年获 诺贝尔文学奖高尔斯华绥的小说对劳苦大众的苦难有深切的同情,对上层 社会的丑恶有深刻的揭露,有力批判了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给社会 带来的罪恶,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他的最重要作品是以 长篇小说《有产业的人》为开端的一批连续小说,即《福尔赛世 家》三部曲(《有产业的人》、《骑虎》、《出租》)、《现代 喜剧》三部曲(《白猿》、《银匙》、《天鹅之歌》)、《尾声 》三部曲(《女侍》、《开花的荒野》、《河那边》)。

      他也是 一个优秀的剧作家,主要剧作有《银盒》、《斗争》、《正义》 、《鸽子》、《忠诚》等返回背景简介这篇小说写于1911年,当时英国社会的资本主义 经济已经发展到垄断阶段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 ,人们追求享乐时髦,在世俗眼里,金钱和利益就是 一切现代社会机器生产几乎完全取代了原始的手工 业生产,大公司行业垄断现象愈演愈烈在行业竞争 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一些 公司采取不符合实际的广告招揽客户由于追求剩余 价值的最大化,而使商品的真正质量不断下降这就 致使一些人对被挤压在社会边缘的实实在在、童叟无 欺、质朴踏实的传统的手工业无限怀恋于是,作者 摆脱了向来充斥英国社会的崇尚贵族绅士的阶级偏见 ,写出了这篇热情歌颂在工商业日益资本主义现代化 的英国社会里小手工业者的高贵品质、对他们悲惨命 运给予深切同情的的作品 返回内容述评本文是作者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作品通过对鞋 匠格斯拉的故事叙述,热情地歌颂了地位卑微的制 鞋匠格斯拉兄弟的高贵品质——诚信、质朴和认真 的为人处世态度;对在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英国社会 里小手工业者的悲惨命运寄予了深切同情;深刻批 判了资本主义经济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大机器生 产替代了原始的手工业生产)悖离人性的弊病。

      小说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就不收你这双靴子的工钱 ”通过“我”和鞋匠格斯拉的交往,介绍格斯拉 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从“有一次(也只有这一次)”到文末 ,写格斯拉在困境中仍然坚持做质量最好的靴子返回艺术赏析一、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本文用第一人称“我”的叙述视角来观察人和事,便于抒情议论,亦有 亲近感,作者花了不少笔墨写“我”对格斯拉先生这种品质的感受和认识 “我”是被他的靴子、被他品质所征服的,对他这个人自然是无比尊重,无 比敬仰的,所以进了他的店,“我”就有一种进教堂的感觉:那么庄严、那 么神圣、那么纯净面对这样高贵、纯洁的灵魂,人们的心灵也似乎能够 得到净化,通体透明,心中唯有虔诚和至高无上的敬意二、注重细节描写,尤其是对人物肖像和行动的描写更是精心设计 作品描写几次见到格斯拉的情形,似乎相同,其实深藏匠心:用近似重 复的手法强化主人公的高尚品质,使其像浮雕凸出于石面一样深印在读者 的头脑之中,并对最后主人公的悲剧命运起到了强劲的铺垫反托作用三、震撼人心的结尾当“我”最后一次来到物是人非的店堂里时,得知格斯拉竟然是“饿死” 的;当那个年轻人在娓娓叙述格斯拉的怪异时,最后只说了一句“他做了 顶好的靴子”便戛然而止。

      然而这“饿死”与“顶好的靴子”一碰撞,就不能 不令人深思:如此美好的人品和事物,究竟为什么会落得如此悲惨的结局 ?这悲剧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能引发读者进行如此深入的思考,也正是 小说的最大成功之处返回思考与练习一、 格斯拉是个怪人吗?他的行为不符合历史的潮流,作者为 什么歌颂他的品质?谈谈你对格斯拉这个人物的看法二、 “我”与格斯拉一共见了几次面?作者对这几次见面的描写 有什么特点和作用?三、 “我”为什么要做那么多经穿的靴子?从中可以看出作者什 么样的人文价值立场?四、 你认为格斯拉的悲剧是怎样造成的?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悲 剧?返回从表面看,面临生存危机格斯拉都没有改变自己,他甚至用生 命维持着与现代工业体制相对立的生存手段,被认为是那个物质社 会中的怪物他的行为不符合历史的潮流,但在他的身上却闪烁着 朴素而又温润的光辉面临生存危机之际,他仍坚守着做人的准则 ,制作最好的皮靴(“把靴子的本质都缝到靴子里去了”),宁可 饿死也不肯粗制滥造,表现了高尚的劳动道德他是用生命坚守着 社会的良知,至死不渝地保持诚信、善良、负责、敬业的美好品质 ,这是人性的光辉,也是坚守的价值作者歌颂他的品质,表现出 对底层劳动者的尊重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作品描写几次见到格斯拉的情形,似乎相同,其实深 藏匠心:用近似重复的手法强化主人公的高尚品质,使其 像浮雕凸出于石面一样深印在读者的头脑之中,并对最后 主人公的悲剧命运起到了强劲的铺垫反托作用他的靴子“把靴子的精髓都缝进去了”,属于真正的“ 艺术品”,“我”是被他的靴子被他品质所征服的,对他 美好品质无比尊重,无比敬仰,买他的靴子就是对他固 守做人的原则,保持职业的操守的充分肯定有内外两方面的原因内因:他精心制作靴子,不惜时间,用最好的皮革,资金全用在制靴这件事 上他从不预收工钱,资金周转困难,无法维持生计他从不登广告,相对而言 他的货物的销量就要受到影响,他又不愿意改变外因:大公司采用机器生产,产品丰富,式样时髦;大公司利用广告吸引顾 客、拉拢客源,消费者追求时髦他固守做人的原则,保持职业的操守,始终用自己的生命守护商品大潮中一 片唯一净化的圣土坚守的代价是巨大的,但坚守的价值也是无穷的人类奋然 前行的道路,因为有了他的坚守而光耀千古这就是他悲剧的价值资料链接作者介绍 主要作品 教学参考 扩展阅读 相关图片返回作者介绍 约翰·高尔斯华绥,英国小说家、剧作家出生于伦敦 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

      父亲是伦敦的大律师,并经营好 几家公司高尔斯华绥毕业于牛津大学法律系,1890年取得 律师资格1891至1893年游历欧洲,结识了约瑟夫·康拉德 ,成为莫逆之交 高尔斯华绥从1897年开始发表作品早期作品有短篇小 说集《天涯海角》,小说《乔林斯》、《洛宾别墅》等 1904年发表长篇小说《法利赛人岛》,开始受到重视 1906年,发表剧本《银盒》和长篇小说《有产业者》,赢得 了声誉此后,他创作了多部长篇小说《福尔赛世家》三 部曲是他的现实主义代表作它通过描写福尔赛家族几代人 的家庭生活与感情纠葛,展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社会 的广阔画卷,揭示出以索米斯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精神上的堕 落及资本主义私有制对人性的摧残,意在表明理想主义与实 利主义的冲突作者介绍 高尔斯华绥也是一位剧作家他的剧作在20世纪60~ 70年代上演时极为成功,作者面对尖锐的社会问题,把一 种新型的社会责任感引入英国戏剧,对20世纪初的英国戏 剧起了革新作用高尔斯华绥是个多产作家,他一生共创作了17部小说 、26个剧本、12个短篇小说、散文、诗歌和书信集生前 曾获美国许多大学授予的名誉学位,担任过国际笔会会长 1929年获得荣誉勋章。

      他被认为是英国文学中现实主义 传统的优秀继承者,与韦尔斯、贝内特并称为20世纪英国 现实主义三杰 高尔斯华绥是英国20世纪初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在 创作上深受俄国的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契诃夫和法国的 莫泊桑等人的影响1932年,因其“描述方面的卓越技艺, 而这种技艺又在《福尔赛世家》中达到了高峰”而获得诺贝 尔文学奖返回主要作品短篇小说: 《乔林斯》、《洛宾别墅》、 《天涯海角》(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福尔赛世家》三部曲:《骑虎》、《出租》、《有产业者》《现代喜剧》三部曲:《白猿》、《银匙》、《天鹅之歌》《尾声》三部曲:《女侍》、《开花的荒野》、《河那边》《法利赛人的岛》、《博爱》; 《庄园》、《弗里兰一家》 主要剧本:《银盒》、《斗争》、《正义》 返回远处的青山(节选)在一个充满痛苦的日子——德国发动它最后一次总攻后的那个星期天 ,我还登上过这座青山吗?正是那个阳光和煦的美好天气,南坡上的野茴 香浓郁扑鼻,远处的海面一片金黄我俯身草上,暖着面颊,一边因为那 新的恐怖而寻找安慰,这进攻发生在连续四年的战祸之后,益发显得酷烈 出奇现在总算有了完结,于是我又一次登上了这座青山,头顶上沐浴着十 二月的阳光,远处的海面一片金黄。

      这时再不用过度紧张地谛听那永无休 止的隆隆炮火,或去观看那倒毙的人们,强烈的伤口与死亡和平了,真 的和平了!战争继续了这么长久,我们不少人似乎已经忘记了一九一四年 八月战争全面爆发之初的那种盛怒与惊愕之感但是我却没有,而且永远 不会这场战争主要会给他们留下了这种感觉:“但愿我能找到这样一个国 家,那里人们所关心的不再是我们一向所关心的那些,而是美,是自然, 是彼此仁爱相待但愿我能找到那座远处的青山!”然而那与仁爱所在的“青山”离开我们还很遥远什么时候它会更近一 些?白昼与夜晚的美好,云雀的欢歌,香花与芳香,健美的欢畅,空气的 澄鲜,晨辰的庄严,阳光的和煦,还有那清歌与曼舞,淳朴的友情,这一 切都是人们渴求不餍的但是我们却偏偏要去追逐那浊流一般的命运所 以战争能永远停止吗?(选自《外国散文百年精华》,高健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约翰·高尔斯华绥返回相关图片返回。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