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doc
16页精品资料《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比较阅读一.[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由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③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④,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注】①弘范:元军元帅②扞(hàn):保卫③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
④捄:同“救”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 (2)天祥泫然出涕 涕: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2)弘范遂以客礼见之3、请从乙文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文天祥“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句子4分)答:①富贵不能淫: ②威武不能屈: 4、乙文中,文天祥的所作所为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1分)5、请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何不同?(4分)二.(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乙〕曾子(名参)衣敝衣以耕普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选自《说苑》)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 分)① 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辟 ②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 赐 骄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①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② 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3.〔甲〕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 〔乙〕文中赞扬了曾子不受别人施舍 的高贵品质4 分)4.请你从〔 甲〕 〔 乙〕 两文中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3 分)三.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乙] 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②胡贼③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④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⑤而敢独止⑥?”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郡并获全⑦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荀巨伯:汉桓帝时人 ②值:遇到 ③胡贼:胡人入侵的军队 ④败:毁坏,舍弃 ⑤男子:这里表示轻蔑的称呼 ⑥止:停留⑦全:保全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4分)(1)故不为苟得也 (2)故患有所不辟也 (3)不忍委之 (4)遂班军而还 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3.请概括出[乙]文所写的故事2分)4.[甲] [乙]两文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体现了 的思想2分) 四.【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①死马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③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⑤欲致士⑥,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⑦,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注解:①安事:要……何用 ②捐:弃 ③ 之:指死马 ④期年:满一年 ⑤诚:真心 ⑥致士:纳贤士 ⑦见事:被侍奉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 ⑴策之不以其道 ( ) ⑵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⑶买其首五百金 ( ) ⑷鸣之不能通其意 ( )22.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2分)23.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 ” 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 ,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 (3分)2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⑴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⑵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五.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回答7—10题15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⑴才美不外见 见: ⑵执策而临之 临: ⑶愿子还而视之 子: ⑷去而顾之 顾:8.翻译下面句子3分) ⑴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⑵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9.【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上①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②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③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注释】①上:唐太宗②致治:治理国家到达大治③正:只1.解释加点的词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上诘之(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4)安可诬一世之人2.翻译句子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3.两文反映的都是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甲文采用了 的写法,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揭露了统治者 而乙文中,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是 。
4.针对乙文中唐太宗“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 卞和泣玉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注释] ①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 ②刖:音“yuè”,古代一种酷刑,断足 ③奚:何,为什么 ④理:加工雕琢玉石参考答案 三、1、(2分)(1)通“避”,躲避1分) (2)眼泪1分)2、(4分)(1)由此可见,人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所厌恶的有比兀亡更严重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