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娱乐至死尼尔波兹曼读书笔记PPT.ppt
16页娱 乐 至 死 尼尔尼尔·波兹曼波兹曼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2021/6/31一、一、 作者简介 尼尔尼尔・・波兹曼波兹曼(Neil Postman 1931-2003), 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生前一直在纽约大学任教,首创了媒体生态学专业 他一生出版过20余部著作,其中《娱乐至死》和《童年消逝》已译成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出版 2003年10月,波兹曼去世后,美国各大媒体发表多篇评论,高度评价波兹曼对后现代工业社会的深刻预见和尖锐批评2021/6/32二、二、 内容简介 《娱乐至死》是对20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化中最重大变化的探究和哀悼: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而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任何其他公共事务领域的内容,都不可避免的被电视的表达方式重新定义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娱乐,导致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这就使我们的生活成为了娱乐的附庸,最终,我们将成为最终,我们将成为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2021/6/33三、三、 本书背景 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社会开始转型,美国民众变得更加现实和浮躁,社会文化开始走向整体娱乐化的趋势这一时期,美国社会逐渐兴起了以身体感官和物质享受的满足为核心的享乐文化,西方大众媒体的娱乐化倾向越来越明显而为了获得收视率,赚取更高额的广告费,媒体在进行内容制作时,更多地选择了受众喜欢的低俗化、娱乐化内容 面对这样一个“泛娱乐化”的社会,作为媒体文化研究者的波兹曼想要通过这本书来警醒“被娱乐了的人们”,以此来批评电视媒介对于人整体生活方式和社会总体存在方式的消极影响2021/6/34四、四、 文章结构 娱乐至死两点理论两点理论第1章:媒介即隐喻第2章:媒介即认识论两个时代两个时代第3~4章:印刷术统治下的严肃话语时代第5~6章:电视统治下的娱乐业时代四种表现四种表现宗教—第8章:走向伯利恒新闻—第7章:“好……现在”政治—第9章:伸出你的手投上一票教育—第10章:教学是一种娱乐活动一个警告一个警告第11章:赫胥黎的警告2021/6/351媒介即隐喻 “我们认识到的自然、智力、人类动机或思想,并不是它们的本来面目,而是它们在语言中的表现形式。
“我们的语言即媒介,我们的媒介即隐喻,我们的隐喻创造了我们的文化的内容 “媒介即隐喻”:媒介是把某种未知的东西变换成已知的术语进行传播的方式 信息是关于这个世界的明确具体地说明,然而媒介更像是一种隐喻,用一种隐蔽但有力的暗示来定义现实世界2021/6/362媒介即认识论 “任何认识论都是某个媒介发展阶段的认识论 “不管一种媒介原来的语境是怎样的,它都有能力越过这个语境并延伸到新的未知的语境中,引导人的思想 “随着印刷术退至文化的边缘,电视占据文化的中心,公众话语的严肃性、明确性和价值都出现了危险的退步 作者通过提出“媒介即认识论”这个概念,强调新的媒介对人们话语结构改变产生的重大影响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作者赤裸裸地指责电视削弱了人们的理性话语,让整个社会缺乏对世界、对生活的严肃性2021/6/373~4印刷术统治下的美国及其思想 “我要探索印刷机作为一种隐喻和认识论是怎样创造一种严肃而理性的公共对话,而今日的美国又是怎样远远背离这一切的 “所有成熟话语所拥有的特征,都被偏爱阐释的印刷术发扬光大:富有逻辑的复杂思维,高度理性和秩序,对于自相矛盾的憎恶,超常的冷静和客观以及等待受众反应的耐心。
作者在这两章高度评价了“印刷术时代”它是一个严肃话语时代、一个理性时代、一个“阐释年代”作者通过对这个时代的描写,为后文进行了铺垫,并对这样一个时代的远去表现出了无奈和痛心疾首 个人认为,波兹曼想得太悲观了 2021/6/385~6娱乐业时代 “信息的重要性都在于它可能促成某种行动广播等媒介比较倾向于理性的话语,在新的认识论的冲击下也转而成为新的认识论的俘虏 “所有这些电子技术的合力迎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躲猫猫的世界这是一个没有连续性、没有意义的世界,一个不要求我们、也不允许我们做任何事的世界 “出了娱乐业没有其他行业 我对作者的这些观点保持部分认同首先我承认现在的社会处于一个“泛娱乐化”的社会媒介的严肃性话语体系也在逐渐改变但是将其称为一个“躲猫猫的世界”有点夸张了也许在作者所在的电视时代,互动性差会导致受众的“不作为”但是在网络时代,人们参与社会事务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在虚拟环境下,虽然娱乐,但不再“躲猫猫”2021/6/397“好……现在” “当新闻被包装成一种娱乐形式时,它就不可避免地起到了蒙蔽的作用。
“我们将快速地进入到一个真正可以被称为‘欢乐问答’的信息环境 “新闻的价值不是取决于它能带来多少笑声 我们从电视新闻报道的“好……现在”中,只能看到零散杂乱的新闻,谋杀、政治错误、悲惨事件,被紧跟在后面的广告瞬间消解了它的重要性,让人感觉这不是真实的事件电视提供的是没有依据、毫无关联、支离破碎或流于表面的信息,隐藏在其中的是以抛弃逻辑、理性和秩序为特点的反交流理论2021/6/3108走向伯利恒 “宗教和其他任何东西一样,被明白无误地表现为一种娱乐形式 “宗教之所以称为娱乐是由电视本身的倾向决定的,而不是这些所谓的电视传教士存在缺陷 “有一个词可以用来形容这一切:亵渎神灵 从这一章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作者对宗教上电视这一现象的严厉批判他认为宗教这种神圣又古老的东西,它的一切纪念、传播方法都应该是严肃的、纯洁的,不应带有任何目的 我认同这一观点,并非所有东西都可以用来娱乐2021/6/3119伸出你的手投上一票 “在美国,电视广告已经成为政治话语最本质的象征 “电视损坏了‘形象’的名声,因为在电视上,政治家们给观众的不是他们自己的形象,而是观众想要的形象。
这正是电视广告对政治话语最大的影响 “政治话语采用了娱乐的形式,审查制度失去必要性 美国的政治竞选早有耳闻,有一个很大的特征就是用钱砸出来的铺天盖地的广告,无止境的竞选演说巧舌如簧者胜”在政治竞选中,政治家要做的就是把自己作为娱乐素材推出,塑造一个观众期待的政治形象似乎比他想要表达的政治内容更为重要这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是一种不理性的体现2021/6/31210教学是一种娱乐活动 “在教室里,娱乐不过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而在电视上,娱乐本身就是一种目的 “电视通过摈弃教育中的顺序和连贯性而彻底否定了它们和思想之间存在任何关系 “对电视来说,教育节目最重要的是学习者的满意程度,而不是学习者的成长 作者在本章对电视教学节目进行了严厉的批判,认为其非但起不到教学的效果,而且还会对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以及习惯造成消极影响 我没有见过美国的电视教学节目,但就现在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这个观点有些偏激了我国正在流行的课程和“慕课”等,为我们获取优秀的教学资源提供了很大便利2021/6/31311赫胥黎的警告 “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
这句话是本书的开篇语其核心思想点明题目也贯穿全书始终:“娱乐会让文化精神枯萎” 作者认为,如果我们的文化生活被定义为了娱乐,那文化灭亡的命运将在劫难逃 这个观点,我也认为太过绝对了一点其实,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可能全是知识分子有一部分人承担起传承文化、传播知识的责任就已足够一个时代的文化如果都归结于严肃,那文化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就会大大折扣,那样的文化就会缺乏活力所以,作者这本书应该是为了唤醒陷入娱乐的知识分子,而不是全部公众2021/6/31412媒介即认识论 “任何认识论都是某个媒介发展阶段的认识论 “不管一种媒介原来的语境是怎样的,它都有能力越过这个语境并延伸到新的未知的语境中,引导人的思想 “随着印刷术退至文化的边缘,电视占据文化的中心,公众话语的严肃性、明确性和价值都出现了危险的退步 作者通过提出“媒介即认识论”这个概念,强调新的媒介对人们话语结构改变产生的重大影响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作者赤裸裸地指责电视削弱了人们的理性话语,让整个社会缺乏对世界、对生活的严肃性2021/6/315 用于科普,若有不用于科普,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感当之处,请指正,感谢您的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