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word论文】两种手术切口治疗阑尾炎的临床效果观察【临床医学专业论文】.doc
2页1两种手术切口治疗阑尾炎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 目的 探讨阑尾炎手术治疗切口选择的最佳点,以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选取 130 例阑尾炎患者作改良切口组,采用髂前上棘与脐孔之间连线外下1/4处或 1/4处再向外 2 横指处行垂直切口,切除阑尾;另取 120 例同类患者行传统的麦氏切口切除阑尾,对比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 采用改良式手术切口在手术操作、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出血量、术后病员胃肠功能恢复、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改良式阑尾切除术手术效果优于传统的麦氏切口手术,值得推广 【关键词】 阑尾炎;麦氏改良切口术式;治疗效果2006 年以来,笔者应用麦氏改良切口术式治疗单纯性、化脓性和粘连局限性阑尾炎共 130 例,与传统麦氏切口术式阑尾手术比较,结果显示改良切口具有较多优点,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改良组 130 例,其中男 70 例,女 60 例;年 3~78 岁,平均 35.6 岁;单纯性阑尾炎 74 例,化脓粘连性 43 例,妊娠阑尾炎 3 例,坏疽性阑尾炎 10 例,术前均具有相应的阑尾炎症状和体征 (2)对照组 120 例,其性别、年龄、阑尾炎性质、手术前症状体征等与改良组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两组病例均采用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必要时加局部浸润麻醉1.2 手术操作(1)改良后的手术操作方法,有 2 种术式术式一:从髂前上棘与脐孔之间划一直线,在此线外下 1/4 处作与此线相垂直的切口,切口下端尽量不超过此连线水平 术式二:从髂前上棘与脐孔连线之外下 1/4 再向外下 2 横指处作与该连线之垂直切口2)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麦式切口术式1.3 结果比较(1)操作比较:改良组进腹后可直视盲肠或阑尾,发现阑尾快、暴露好,操作方便,手术时间 15~30min;对照组需要纱布垫将回肠、大网膜推开或用拉钩牵拉才能显露阑尾,手术时间约 30min 以上2)切口比较:改良组切口一般2cm~3cm,对照组切口 6cm~10cm3)出血量比较:改良组出血量一般 10ml 以下,对照组出血 20~50ml4)术后进食时间比较:改良组病员术后一般 6h 后可以进餐;对照组病员一般 24h 后方能进餐5)术后切口疼痛比较:改良组疼痛较轻,6h 后下床活动,对照组疼痛较重,90%以上患者需肌注杜冷丁,12h 后才能下床活动 6)并发症及预后比较:改良组病员术后粘连、疼痛很少,瘢痕小,切口靠腹壁外侧,外形美观;对照组术后约 1 5%患者有不同程度粘连、腹痛,切口瘢痕大、硬,外形欠美观。
两组切口手术效果比较见表 1表 1 两种手2术切口治疗阑尾炎临床效果比较(略)2 讨 论长期以来对有适应症的阑尾炎手术治疗,传统的术式为麦式切口,或取右下腹腹直肌旁切口,这 2 种切口虽有许多优点,但在进腹后,往往首先显露的是大网膜、回肠,女性可见卵巢,手术野距阑尾较远,需采用牵、拉、垫等措施才能找到阑尾,有时为寻找阑尾还需用手指进入腹腔掏摸,增加患者痛苦,还影响手术顺利进行改良后的切口术式可以较好地克服上述缺点这是因为:腹部外侧缘脂肪组织比中腹部少;腹外斜肌止于腹白线并形成腹股沟韧带、髂嵴前部;腹内斜肌抵止下腹肌束形成提睾肌以上肌肉下缘游离韧带相对较薄,故改良切口是阑尾手术的较好切口 改良切口特别适用于急性、慢性、轻度粘连性阑尾炎和阑尾穿孔患者临床如遇特殊阑尾炎伴全腹膜炎病员,可沿该改良切口上下适当延长,手术将照样顺利进行改良手术切口具有较多优点:一是切开腹壁后可视性好,可以直接发现阑尾,操作简便;二是切口小,一般切口在 2cm~3cm 即可切除阑尾;三是出血量小,手术出血量小,一般在 10ml 以内;四是手术对胃肠功能影响小,术后 6h 即可进餐;五是由于切口小,术后疼痛轻微,术后 6h 可下床活动,术后基本没有并发症发生。
我们认为,传统的阑尾手术切口术式由于手术操作不如改良式手术切口便捷、手术效果也不如改良式,对病员的伤口愈合,术中疼痛和术后恢复有一定影响,应推广改良式阑尾切口手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