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句丽第一王都.doc

16页
  • 卖家[上传人]:
  • 文档编号:43750984
  • 上传时间:2018-06-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4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句丽第一王都高句丽第一王都高句丽第一王都 □ 梁志龙 李新全 玄菟郡与高句丽县 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 108 年) ,攻灭卫氏朝鲜,重新收复了战国时期归属燕国的朝鲜北部地域,先后设立乐浪、真番、临屯、玄菟四郡,将这些地方纳入中原行政管理体制当时的郡相当于现代的省,其中玄菟郡设于元封四年(公元前 107 年) ,郡治最初位于沃沮(今朝鲜咸兴附近) ,主要管辖高句丽及秽貊民族汉昭帝始元五年(公元前 82 年) ,根据当时的形势需要,撤销了临屯、真番两郡,其地被并入乐浪和玄菟郡内玄菟郡又因“夷貊所侵” ,离开了沃沮城,内迁到了新地方 关于玄菟郡新迁地址,史书记载不详, 《后汉书·秽传》说“玄菟复徙居句丽” , 《三国志·沃沮传》则说“徙郡句丽西北” 无疑,迁徙后的玄菟郡,更加接近高句丽民族聚居和活动的地区西汉时期,高句丽民族的聚居地主要位于现今浑江中下游流域的桓仁地区,在它的西北面,则是苏子河流域的新宾地区显然,玄菟郡新址,应在新宾境内在新宾永陵二道河子附近,现存一座汉代古城,地表散布大量汉瓦和陶器残片关于该城,国内外学者一致认定为玄菟郡第二郡治,也就是始元五年玄菟郡的新迁地址 新迁后的玄菟郡下设三县:高句丽、上殷台、西盖马。

      《后汉书·地理志》说:“玄菟、乐浪,武帝时置,皆朝鲜、秽貊、句丽蛮夷 ”由此分析,玄菟郡中的居民,除汉人外,大部分应是高句丽人此时,作为玄菟郡首县的高句丽县,应是郡治的驻地也就是说,玄菟郡和高句丽县同在一个地方今新宾二道河子古城的玄菟郡第二郡治,也是高句丽县所在地,它与当时高句丽民族聚居区的现在桓仁地区较近,由此不难看出,该郡及该县的主要任务,就是对高句丽民族进行有效的直接管辖 据史书记载,汉时,为了满足居住在桓仁地区的高句丽人喜好歌舞的习俗,朝廷曾经赐予他们“鼓吹伎人” 同时,高句丽的户口名籍,均由高句丽县令掌管高句丽民族首领,经常到玄菟郡领取汉朝颁发的朝服后来,随着势力的不断增长,高句丽首领逐渐产生了骄恣情绪,不再到玄菟郡领取朝服,玄菟郡于是在东部与高句丽接界的地方修筑了一座小城,把朝服放在城内,到了换季的时候,高句丽人便自己前去取来 通过玄菟郡,先进的中原文化直接传入了高句丽地区,尤其是铁器的大量传入,对于高句丽生产力的迅速提高起了关键作用,货币的输入和流通,又大大促进了商品贸易发展,郡县文书的往来,势必加深高句丽对汉语言的摹习和认识,而汉朝先进的郡县管理制度,对高句丽先期的部落联盟社会性质,无疑是一种强有力的冲击。

      高句丽王国的建立,应是接受汉文化的结果 二、朱蒙和高句丽王国的建立 朱蒙降世的神话传说 朱蒙,又称东明、邹牟、众解等,是高句丽建国初期的第一代国王,被高句丽人视作始祖生于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 59 年) ,北夫余人关于朱蒙降世,许多史料都有一段神话般的记述 传说夫余国王金蛙刚刚嗣位的时候,在优渤水旁发现一位女子,名叫柳花,是河伯的女儿柳花告诉金蛙说,有一次她和弟弟们出游,与自称为天帝子的解慕漱私通于鸭绿江边的熊心山下,因遭父母贬谪,居住在优渤水旁金蛙觉得柳花身世蹊跷,便将她纳为侍妾回宫后,便把她关闭在一间屋子内说来奇怪,外面的阳光透过屋子,总是照射在柳花的身上,柳花左躲右闪,阳光就左照右射有一天,一个大如鸡子的气团,从天而下,柳花因此有了身孕后来,柳花生下了一卵,大如五升夫余王厌恶大卵,先把它抛给了狗,狗不吃,又把它丢给了猪,猪也不吃,于是把它扔在了道上,牛马遇见了,远远地躲开,最后把它丢到了荒野,没想到却引来了一群群鸟儿,张开翅膀呵护着它夫余王只好拿出了刀,想把它剖开,却怎么也割不破它无奈,夫余王把大卵还给了柳花柳花用柔软的布帛包裹起大卵,放在暖洋洋的地方,卵壳突然破裂,里面出来了一个“骨表英奇”的男孩,这个男孩,就是朱蒙。

      作者: 辽东臣高元 2006-6-23 20:27 回复此发言 --------------------------------------------------------------------------------2 高句丽第一王都(选自《恒仁县报》 ) 这则看似荒诞的传说,实际上反映了高句丽人对太阳的崇拜在中国古代东方民族中,普遍流行卵生神话传说中的殷商先妣简狄,便因吞食了燕卵生下了先祖契,满族先妣佛库伦,则因吞食了朱果而生下了先祖布库里雍顺所谓“卵” 、 “鸡子” 、 “朱果” ,就是古代人们所说的“日精” ,这些圆形物质,在古代人的眼里,或许就是太阳的缩影另外, “朱蒙”与“朱明”音通,两者所含的意思相同,朱明,本是古代对太阳的称谓, 《广雅》:“日名耀灵,一名朱明 ”汉代学者王逸也说:“朱明,日也 ”由此可见,高句丽是崇拜日神的民族,既是始祖又是第一代王朱蒙的名字,用的就是日神的名字古代民族和始祖的名称常常相同,因此朱蒙和句丽的涵义,大概都和太阳相关 朱蒙创建高句丽国 朱蒙逃出夫余后,身边仅有三人跟随着,一个叫乌伊,一个叫摩离,一个叫陕父他们日奔夜走,来到了一条名叫奄利的大河旁,河上无桥,深不可渡。

      这时,夫余的追兵越来越近危难中,朱蒙只好向水神祷告,他说:“我是太阳的儿子、河伯的外孙,今天逃到这里,追兵就要撵上来了,怎么才能渡过这条河呢?”话音刚落,水中鱼鳖纷纷浮出,搭成了一道桥梁朱蒙等人踏桥而过,鱼鳖忽地解散,沉到了水底追兵只好隔河相望,悻悻而归 鱼鳖浮桥,显然是神话故事,但它却反映了高句丽人对水神的信仰 过河后,朱蒙来到毛屯谷(有的史料说是普述水) ,遇见了三人,一人身穿麻衣,一人身穿衲衣,另一个人身穿水藻衣朱蒙问他们说:“你们是干什么的?姓甚名谁?”麻衣人说名叫再思,衲衣人说名叫武骨,水藻衣人说名叫默居,但都没有姓氏于是,朱蒙分别给三人赐姓克氏、仲室氏、小室氏朱蒙得此三人,非常高兴,说:“我正要秉承大命,开国立基,恰恰遇此三贤,难道不是天赐予我的吗?”于是根据三人的能力特点,让他们负责不同的事情其实,这三个人应是当时桓仁境内的部落酋领,他们的衣着,可能代表了当地的三种经济状态,麻衣者应为农耕,衲衣者应为狩猎,水藻衣者应为渔捞朱蒙遂率一行人,来到了卒本川 卒本川位于现今桓仁地区,又称忽本在高句丽著名的《好太王碑》中,开头便记载了朱蒙降世及建国传说,碑中的“忽本”应该就是卒本,碑文这样写道:“惟昔始祖邹牟王之创基也,出自北夫余,天帝之子,母河伯女郎。

      剖卵降世,生而有圣德……命驾巡幸南下,路由夫余奄利大水,王临津言曰:‘我是皇天之子,母河伯女郎,邹牟王,为我连葭浮龟 ’应声即为连葭浮龟,然后造渡于沸流谷忽本西,城山上而建都焉 ” 《三国史记》记载朱蒙到了卒本川后,看见这里“土壤肥美,山河险固,遂欲都焉,而未遑作宫室,但结庐于沸流水上居之国号高句丽,因以高为氏 ” 《魏书》等史籍则记载朱蒙遇见三人后, “至纥升骨城,遂居焉,号曰高句丽,因以为氏焉 ” 上述史料均记载了朱蒙建国问题,但建国的具体地点却不一致,按《好太王碑》的说法,应该在忽本(卒本)西边的一座山城内,《魏书》则直接记作纥升骨城,而《三国史记》则说朱蒙来到了卒本川后,打算在这里建都,但却没有急急地创建宫室,仅在沸流水上搭盖了一些草庐住罢了综合这些史料,我们认为,朱蒙最初可能在卒本草创了政权,但却没有建立都城和宫殿,不久,便在卒本西边的一座山上建立了都城,都城名叫纥升骨城 关于朱蒙创国, 《三国史记》还记载了另外的传说,也与卒本有关 1、传说朱蒙来到卒本,这里已经建立了一个王国,名叫卒本夫余卒本夫余王只有三个女儿,没有儿子,他见朱蒙才能非凡,便把第二个女儿嫁给了他不久,卒本夫余王去世,于是朱蒙便接替了王位。

      2、传说朱蒙来到卒本后,建立了高句丽国,娶昭西奴为妃昭西奴原为卒本人延 勃之女,先嫁忧台,忧台死后,寡居于卒本朱蒙建国后,将她娶为妃子,她对朱蒙“开基创业,颇有内助” ,因此深得朱蒙的宠爱 作者: 辽东臣高元 2006-6-23 20:27 回复此发言 --------------------------------------------------------------------------------3 高句丽第一王都(选自《恒仁县报》 ) 3、传说朱蒙到卒本后,娶越郡女为妃 上述传说告诉我们,朱蒙建国之初,曾经得到了当地土著部落的支持,并得到了妻子的帮助 朱蒙建立高句丽王国的时间,为西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 年) ,当时朱蒙 22 岁 沸流水和卒本 沸流水和高句丽早期历史密切相关,它是流经高句丽建国初期地域的一条大河, 《三国史记》记载朱蒙初到卒本时,便“结庐于沸流水上居之” ,不久又发现了上游的佛流国 《好太王碑》所称的沸流谷,应是沸流水行径的两岸谷地显然,沸流谷及沸流国,都与沸流水有关过去,人们对沸流水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是鸭绿江,有人认为是浑河,还有人认为是朝鲜的大同江,现在,经过多人考证,沸流水迷案已经破译,它指的就是现在的浑江,同时也包括浑江的支流富尔江。

      卒本(忽本) ,是朱蒙从夫余南下后最初落脚的地方,它和高句丽的第一个都城相近,根据《好太王碑》朱蒙“于沸流谷忽本西,城山上而建都”的记载,可知高句丽第一个都城应在卒本的西边,卒本,应在第一个都城的东边五女山山城是高句丽第一个都城,显然,卒本应在五女山的东边我们认为,现被浑江水库淹没的高丽墓子村,可能是古代的卒本 高丽墓子村原有一处规模较大的高句丽墓地,墓地由南部山岗顶部顺坡向下发展,由少到多,一直延入村内,长达 1000 余米南端为积石大墓区,共有墓葬 70 余座,一般呈串状相接,积石大墓区以北,分布着许多小型墓葬,在接近村庄的地方,还分布有较大型的封土墓这一墓地规模巨大,布置整齐从其规模、结构和分布规律上来看,它应是在长时间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表明了高句丽人口在这里的长期聚集和频繁活动,又表明了高句丽早期在这里建立政权已具备深厚的社会基础 朱蒙对周边部落的征伐 高句丽政权在卒本刚刚建立的时候,周边有许多部落,这些部落听说高句丽建国了,都纷纷前来归附但也有一些较强的部落形成的小国,仍然保持着自己的势力为了巩固政权,朱蒙对周边的这些部落小国开始进行征伐 他首先征伐的是 部落由于地境与高句丽地境相连,势力也较大,对高句丽初建政权是个威胁,朱蒙害怕 “侵盗为害” ,于是先发制人,率兵攻打 。

      战争结果, “ 畏服” ,向后退却,从此不敢犯境 最有戏剧性的是朱蒙和沸流国王松让的较量有一天,朱蒙发现沸流水中有菜叶随着波浪漂浮,知道有人住在上游,于是马上组织人马,假装打猎,前去寻找,来到了位于沸流水上游的沸流国沸流国王松让出来相见,对朱蒙说:“寡人居处偏僻的海角之地,没有见过君子,今天与你相见,真是三生有幸,但不知君子来自哪里?”朱蒙回答说:“我是天帝之子,来到卒本建立了王国 ”松让接着说:“我们世代在此为王,地小容不得两主,你刚刚建国,根基太浅,做我的附庸可以吧?”朱蒙一听这话,非常气愤两人于是争辩了许久,互相不服,最后只好以比试射箭本领的高低,来决定领导权松让把一个画有奔鹿的靶子放在百步之内,拉弓射去,连鹿脐都没有射中朱蒙让人把一个玉指环悬挂在百步之外,远远一射,指环像瓦一样地破碎了松让一见,大吃一惊,只好认输第二年六月,松让举国降服了朱蒙朱蒙把沸流国改称为多勿都,封松让为多勿侯 “多勿”是高句丽俗语,意思是恢复旧有的领土沸流国在哪?有人分析可能在富尔江上游一带 朱蒙六年冬十月,又派乌伊、扶芬奴,攻打位于太白山东南部的荇人国,占领了这一地区十年冬十一月,又派扶尉 攻伐北沃沮,也占领了这一地区。

      有学者说,荇人国和北沃沮,大致位于今吉林省长白县和朝鲜东北部的惠山市一带 通过一系列的征讨,高句丽政权得到了初步稳定,疆域也得到了拓展,为高句丽日后势力的扩大奠定了基础 作者: 辽东臣高元 2006-6-23 20:27 回复此发言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