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隧道工程毕业论文正稿.doc
55页目 录1.绪论 11.1 隧道概况 11.1.1隧道的概念 11.1.2隧道的作用与优点 11.1.3我国隧道发展与前景 11.1.4新奥法施工 21.2 本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21.2.1设计的目的 21.2.2设计的意义 32.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说明 42.1 编制依据 42.1.1编制依据包括 42.2 编制容 42.2.1编制容包括 42.3 编制原则 42.4 编制程序 52.5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所需的原始资料 52.5.1自然方面的资料 52.5.2技术经济方面的资料 52.5.3设计方面的资料 53.方案比选与工程概况 73.1 工程概况 73.2 方案比选 73.2.1方案介绍 73.2.2方案比选 74.施工方案说明 94.1 施工总体说明 94.2 开挖方法 94.2.1施工要点 94.3 出渣运输 114.3.1装渣 114.3.2运输 114.4 初期支护 114.4.1喷射混凝土 114.4.2施工的注意事项 124.4.4钢筋网施工 134.4.5钢拱架施工 144.5 超前支护与预加固围岩施工措施 154.5.1柳林隧道超前支护 154.6 二次衬砌 164.6.2边墙基础施工 174.6.4拱墙衬砌施工 194.7 隧道防排水 224.8 隧道洞口、洞门设计施工 234.8.1设计洞口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34.8.2洞门施工 244.8.3中墙与边墙二次衬砌(Ⅱ、Ⅲ类围岩地段) 264.8.4主洞开挖与支护 274.8.5支护施工应注意事项 284.8.6主洞二次衬砌 304.8.7洞向附属 314.8.8洞门施工 324.8.9施工注意事项 325.施工进度计划 355.1 施工进度计划编制的依据与原则 355.1.1施工进度计划编制的依据 355.2 主要施工机械配备与施工队伍和劳力组织 355.2.2劳动力分配 365.3 进度计划安排 375.3.1施工进度计划 375.3.2进度宏观安排 396.施工场地布置 416.1 施工作业条件准备 416.1.1布置要求如下 416.2 现场各个场地布置位置 426.2.1便道设置 426.2.2材料堆放场布置 426.2.3生活与生产设施布置 427.施工中的监控量测和超前地质预报 447.1 超前地质预报 447.1.1超前地质预报的目的 447.1.2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的特点 447.1.3TSP超前地质预报 447.2 施工监控量测 457.2.1监控量测的目的 457.2.2量测要求 457.3 量测项目与方法 467.4 施工监控量测计划的制定 477.5 数据处理与应用 477.5.1数据处理的目的 477.5.2数据处理的容与方法 487.5.3量测数据的应用 488.施工质量、安全与环保保证措施 498.1 质量控制要点 498.1.1质量控制要点包括 498.2 安全保证措施 498.2.1施工安全措施 498.2.2劳动安全保证措施 508.2.3交通安全措施 508.3 环境保护措施 51结 论 53致 53参考文献 55附 录 / 1.绪论1.1 隧道概况1.1.1隧道的概念隧道是一种修建在地下,两端有出入口,供车辆、行人、水流与管线等通过的建筑物。
隧道与地下工程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研究和建造各种隧道与地下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和养护,是一门应用科学和工程技术,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另一方面是指在岩体或土层中修建的通道和各种类型的建筑物 1.1.2隧道的作用与优点在公路线路中设置隧道,能使路线顺利克服由山岭、水域,已有建筑物所造成的地理地形障碍;能在总体上拓宽路线走向的选择能使路线在整体布置上顺畅、简洁、直达、最短;能提高行车安全和舒适性;降低运输成本和节省运输时间;还能增加运输的隐蔽性,减少受气候、自然灾害的影响 隧道在山岭地区可用做克服地形或高程障碍,改善线形,提高车速,缩短里程,节约燃料,节省时间,减少对植被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还可用做克服落石、坍方、雪崩、雪堆等危害在城市可减少用地,构成立体交叉,解决交叉路口的拥挤阻塞,疏导交通,保护环境,提高社会综合效益在江河、海峡、港湾地区,可不影响水路通航修建隧道既能保证路线平顺、行车安全、提高舒适性和节约运费,又能增加隐蔽性、提高防护能力和不受气候影响 1.1.3我国隧道发展与前景我国在过去由于公路建设资金严重短缺,技术缺乏,修公路多以盘山公路为主据统计,20世纪50年代,我国仅有30多座隧道,总长约2.5公里。
六七十年代,我国干线公路上曾修建了百米以上的公路隧道1964年修建的至原平公路上,修建了两座200米以上的隧道,已是非常大的工程到1979年,我国公路隧道通车里程仅为52公里,数量为374座1993年发展到682座,总长136公里隧道平均长度为199米,均是二级以下的短隧道为主 目前我国的隧道工程矿山法施工中已普遍的采用了新奥法,岩石隧道除采用钻爆法掘进外,也已开始采用掘进机掘进;城市等浅埋隧道明挖或盖挖法施工中也开始使用了地下连续墙,暗挖时采用的盾构法和浅埋暗挖法也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长3.45公里的八达岭高速公路潭峪沟隧道,单洞开挖宽度约15米,为我国3车道公路隧道修建积累了经验;大高速公路中一条隧道为单向4车道行车,单洞开挖宽度约20米;的8车道沉管越江隧道即将建成,标志着我国在沉管隧道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特别提出的是,于2007年1月20日通车的岭终南山隧道,全长18.02km,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80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为我国的 公路隧道建设开辟了新纪元同时,它的建成也为我国隧道建设在通风、照明、防灾、救援等难题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截止2010年底,我国建成的铁路隧道总长度已超过7000公里。
全国公路隧道为7384座,总长达5122.6km,其中特长隧道265座、1138.0km长隧道1218座、2020.8km预计到2020年我国规划建设5000多座隧道,总长度超过9000多公里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隧道和地下工程建设最多、发展最快的国家 隧道修建技术的进步为长大隧道的建设和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奠定了基础,同时,大规模地下工程的修建也必将对隧道修建救赎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今后我国隧道建设的需要,我们必须做好: 第一、加强施工中隧道地质勘查工作; 第二、加快隧道施工的机械化工作;第三、在隧道施工运营中运用新技术并加快新技术的研究;第四、加强隧道的现代化管理 1.1.4新奥法施工新奥法即新奥地利施工方法的简称,它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是应用岩体力学的理论,以维护和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为基点,采用锚杆和喷射混凝土为主要支护手段,与时地进行支护,控制围岩变形和松弛,使围岩成为支护体系的组成部分,并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量测、监控来指导隧道和地下工程设计施工方法的方法和原则 新奥法要求开挖时尽量采用控制爆破或机械掘进,在施工中采用能与围岩密贴、与时砌筑又能随时加强的柔性支护,如:锚喷支护。
在施工中采用监控量测,指导施工,随时变更施工计划在隧道施工中采用复合式衬砌,即初期支护、防水层和二次衬砌在施工中,为改善支护结构的性能,应尽快闭合支护结构另外,隧道断面尽可能圆顺,以避免拐角处的应力集中1.2 本设计的目的和意义1.2.1设计的目的毕业设计是对大学四年学习知识的检验和考察,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使学生对本专业的知识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和更深一步的掌握,以便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能灵活的运用所学专业的知识本设计主要解决黄土隧道的施工方案与防排水措施针对一些围岩较差的隧道提供了一些施工方法和处理措施1.2.2设计的意义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阶段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选修课等许多基本知识毕业设计就是我们队这些知识的综合应运,是理论是时间相结合的一个过程通过毕业设计,我们必须应运这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将来作为一个工程设计人员必须经历的从中我们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弥补自身专业不足,也可以拓展视野在毕业设计时,我们通过制图、撰写论文、实例计算等步骤,培养了我们刻苦钻研、实事的工作作风为我们的毕业进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2.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说明2.1 编制依据2.1.1编制依据包括 (1)设计文件和变更设计文件; (2)国家、交通部的设计规、施工规和验收标准等有关文件; (3)施工承包合同书; (4)施工单位常年施工积累的经验、成熟的施工工艺与同行业的施工经验; (5)施工期间有关的会议精神或施工单位指示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2.2 编制容2.2.1编制容包括 (1)柳林隧道工程概况; (2)柳林隧道现场的地形、地貌、地质和水文地质勘查的资料; (3)施工准备和施工临时设施; (4)任务划分、工期与劳动力组织; (5)施工中机械配备状况; (6)主要施工方案与安排; (7)在施工中,遇到特殊地段时主要施工措施; (8)采用的新工艺、新技术 2.3 编制原则根据隧道工程技术经济的特点,以与多年来的建设经验,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贯彻一下几点: (1)严格遵守签订的承包合同或上级下达的施工期限,保证按期或提前完成施工任务,交付通车运营使用; (2)遵守施工规和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确保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 (3)采用新技术和先进的施工方法,逐渐提高施工机械化和预制装配化施工程度,降低成本,提高劳动效率,减轻劳动强度,统筹安排施工,做到均衡生产; (4)贯彻就地取材的原则,尽量利用当地的资源; (5)开源节流,精打细算,充分利用已有设备设施,尽量减少临时工程,降低成本,提高投资经济效益; (6)合理组织冬、雨季施工和建筑材料运输,贮备工作,增加全年施工工作日,并力求降低冬、雨季施工的附加费用; (7)节约施工用地,少占或不占农田,注意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 (8)统筹布置施工场地,要确保施工安全,同时要方便职工的生活和生产。
2.4 编制程序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要遵守一定的程序,要按照施工的客观规律,协调和处理好各个因素的关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编制,一般编制程序如下: (1)施工调查和技术交底; (2)分析设计资料,拟定、研究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 (3)编制工程施工进度图; (4)计算工人、材料、机具的需求量,制定供应计划; (5)临时工程、供水、供电、供热计划; (6)工地运输组织; (7)布置施工平面图; (8)编制技术措施计划与计算技术经济指标; (9)编制说明书2.5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所需的原始资料2.5.1自然方面的资料地质资料、地形资料、水文资料、气象资料、不良地质情况、地震级数等; 2.5.2技术经济方面的资料(1)工地附近的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