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31省市高考试卷种类概览.ppt
239页2010年全国31省市高考试卷种类概览,一、新课标地区 全国新课标卷:黑龙江、吉林、宁夏、海南 山东、广东、江苏、天津、浙江、辽宁、福建、安徽、北京、 陕西、湖南 二、原大纲地区 全国Ⅰ:河南、河北、广西、山西 全国Ⅱ:云南、贵州、甘肃、内蒙、青海、新疆、西藏 重庆、湖北、江西、四川 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地区:上海四、自主命题17省市,全国各试卷各题型题量对比表(2010年∙理科),(注:江苏省有附加题,文理合卷),全国各试卷各题型分值对比表(2010年∙理科),,全国各试卷解答题统计表(2010年理科),,,集 合 (必修1),全国(新) 1 山东1 广东1 江苏 1 天津9 浙江1 辽宁1 安徽2 北京1 湖南1 陕西1 重庆12 湖北2 江西2 上海14,复 数 (选修2-2),全国(新)2 山东2 广东2 江苏2 天津1 浙江5 辽宁2 福建9 安徽1 北京9 陕西2 全国Ⅰ 1 全国Ⅱ 1 重庆11 湖北1 江西1 四川1 上海2,函 数 (必修1),全国(新)4、11 山东4、11 广东3、9 江苏5 天津2 浙江9、10 福建4、15(难) 安徽4、6 北京14(难) 湖南8 陕西3、5 全国І 10、15 全国Ⅱ 2 重庆5、15 江西9、12 四川2、3 上海8、17(零点定理),三 角 函 数 (必修4),全国(新)9 江苏10 浙江11 辽宁5 福建1、14 安徽9 全国І 2、4 全国Ⅱ 7、13 重庆6 江西7 四川6,解 三 角 形 (必修5),全国(新)16 山东15 广东11 江苏13 天津7 北京10 湖南6 湖北3 上海18,不 等 式 (必修5),全国(新)8 山东14 江苏11、12 天津8、16 全国Ⅰ 8、13 全国Ⅱ 5 重庆7 江西3 四川12 上海1,数 列 (必修5),山东9 广东4 天津6 浙江3、15 辽宁6、16 福建3、11 安徽10 北京2 湖南15(难) 全国І 4 全国 Ⅱ 4 重庆1 (递推数列、数学归纳法、反证法),排 列 组 合 (选修2-3),山东8 天津10 浙江17 北京4 全国І 6 全国Ⅱ 6 重庆9 湖北8 江西14 四川10,二项式定理 (选修2-3),浙江14 辽宁13 安徽12 陕西4 全国І 5 全国Ⅱ 14 湖北11 江西6 四川13,立体几何(必修2、选修2-1),全国(新)10 山东3 浙江6 辽宁12(难) 福建6 北京8 全国І 7、12 全国Ⅱ 9、11、16 湖北13 江西10、16 四川11、15 上海12,简单线性规划(必修5),山东10 浙江7 辽宁14 福建8 安徽13 北京7 陕西14 全国І 3 全国Ⅱ 3 重庆4 湖北12 四川7,解析几何 (必修2、选修2-1),全国(新)12、15 山东16 广东12 江苏6、9 天津5 浙江8、13 辽宁7、9 福建2 安徽5 北京13 湖南14 陕西8 全国І 9 重庆10 湖北9 江西8、15 四川9、14 上海3、5,向 量 (必修4、选修2-1),广东10 天津15 浙江16 辽宁8 福建7 安徽3 北京6 湖南4 陕西11 全国І 11、16 全国Ⅱ 8、12、15 重庆2、14 湖北5 江西13 四川5 上海13,概 率 (必修3、选修2-3),全国(新)6 江苏3 辽宁3 福建13 安徽15 湖南11 重庆13 湖北4、14 江西11 上海6、9,统 计 (必修3、选修2-3),山东5(正态分布)、6 (平均数、方差) 广东7 (正态分布) 江苏4(频率分布直方图) 天津11(茎叶图) 北京11(抽样方法、频率分布直方图) 湖北6 (抽样方法) (必修3:变量的相关性、散点图),程 序 框 图 (选修1-2),全国(新)7 山东13 广东13 辽宁4 福建5 安徽14 湖南12 陕西6 上海7,三 视 图(必修2),全国(新)14 广东6 天津12 浙江12 辽宁15 福建12 安徽8 北京3 湖南13 陕西7,极 限 (选修1-1、2-2),重庆3 湖北7 江西4 四川8 上海11,导 数 (选修2-2),全国(新)3 江苏8、14 辽宁10 全国Ⅱ 10 江西5、12,定 积 分 (选修2-2),全国(新)13 山东7 湖南5 陕西13,常 用 逻 辑 用 语 (选修2-1),全国(新)5 山东9 广东5 天津3 浙江4 辽宁11 安徽11 北京6 湖南2 陕西9 湖北10 上海15 四川4 (充要条件、四种命题、命题的否定、 复合命题、“或”“且”“非”逻辑联结词、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几 何 证 明 (选修4-1),广东14 全国(新)22 江苏21(A) 天津14 辽宁22 北京12 湖南10 陕西15(B),矩 阵 与 变 换 (选修4-2),江苏21(B) 福建21(1),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4),广东15 全国(新)23 江苏21(C) 天津13 辽宁23 福建21(2) 安徽7 北京5 湖南3 陕西15(C) 重庆8 上海16,不 等 式 选 讲 (选修4-5),全国(新)24 江苏21(D) 辽宁24 福建21(3) 陕西15(A),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选修4-7),湖南9(0.618法),新题型,山东12 福建10 湖南7 陕西10、12 湖北10、15 四川16,定义新运算(向量),定义新概念(函数),新题型(排列组合),新知识(高斯函数),寻求探索规律,……,,新题型(倾斜度·充要条件),新知识(调和平均数),,,,,,,,,,,,,,D,B,C,O,A,E,定义新概念(封闭集),,近几年出现的 新题型 (选讲),新题型(数制转换),新题型(立体几何中的计数问题),,,,,,集合(新题型),,新 题 型,明文,密文,a b c d,a+2b 2b+c 2c+3d 4d,,,,,,,新 题 型(定义新运算),解析几何(直线与圆·整点),联系古今的实际试题(三角函数),,,,,,,,,θ,数阵· 等差数列,,1 2 3 4 5 6 7 8 9 10 12 13 14 15 … … … … … …,…,新 题 型(数域),,新 题 型——周率,,,,,,,,,,,,,,,,,,,,,组合关系式(归纳猜想),,…,新 题 型,,,,,O A x,P B,,C,y,,,,,,,,,,,,,,,,,,,,,,Po 0 A B C P1 x,y,,,,,,,,,,新 题 型 · 好题赏析(2009年),湖北1 集合、向量 湖北10 数列(归纳猜想) 湖北15 数列(递推) 湖南15 数列(归纳猜想) 江西11 “周率” 四川16 线性变换(向量) 上海13 格点、最值(应用题) 江苏8 平面到空间的推广,新 题 型 · 好题赏析,浙江15 组合关系式(归纳猜想) 浙江17 立体几何(折叠与展平) 福建15 数列(归纳推理论证),集 合•向 量,,数 列(归纳猜想),,…,…,数 列(归纳猜想),,数 列(递推),,,数 列(归纳猜想),,,,数 列(归纳猜想),图2 图3,,,,,,,A,B,A,B,C,C,新 题 型——周率,,,,,,,,,,,,,,,,,,,,,,,,,,,,,,线 性 变 换(向量),,,数学应用题(最值·格点),,,平面到空间的推广,,,组合关系式(归纳猜想),,,…,立 体 几 何(折叠与展平),,,,,,,,,,D,F,C,D,A,A,B,B,C,F,K,,E,,图3,数学应用题(数列·归纳推理论证),,,新课标要求学生“对新颖的信息、情境和 设问,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收集信息,综 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 法,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 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这些试题不拘泥于中学教学大纲的要求, 自主发挥空间增大试题内涵丰富,立意新 颖,表达脱俗,背景鲜活,设问独特,这些 亮题或信息迁移或贴近生活或探究应用,不 一而足关于“新课改”,新一轮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是对传统教育理念、教育 方式、学习方式的巨大变革 《新课标》:以学生为本、实践第一以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为核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促进学生 知识与技能的发展,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 发展 三维立体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 高考改革不是革命,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变革,是 循序渐进、稳中求变的过程原有的高考大纲卷和新 课改卷力求做到“平稳过渡无缝衔接”《考试大纲》,关于“新课改”,始终是在渐变中运行的,这个渐变可能要延续一段时 间,这样才能达到最初设计新课改的理想状况 试题的基础分肯定是不会变的,可能会多一些能 力方面的题型对于“新课标”,要有平稳的心态新课改”把对学生的教育由原来的模块式教学变成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 考肯定会有变化,但不会很多,在整体的拔高题上出 现能力的灵活运用会多一些尤其对信息阅读能力的 考查力度会加大关于“新课改”,我们可以把“新课改”比作“老酒装新瓶”,学生必然还 是要学那些核心的知识内容,只不过把培养的重点开始 偏移,即偏移到学习能力上。
让学生选择性多一些,自 主性多一些体现在考试的题目上,所谓的不确定性只 不过是换了一个新瓶子,里面的确定性是不变的,肯定 还是老酒我们没有必要研究瓶子是什么样的,方的、 圆的、奇形怪状的,还是要以不变应万变,回归到狠抓 基础、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提高灵活运用的能力上来 每年的高考都会有15%左右的难题,所谓难题就是思 维程度高需要灵活运用的考题,一活就难最后的难题 把握好希望就大,把握不好可能就没有希望但是对于,关于“新课改”,多数以考上一所大学为目标的考生来说,“新课改”基本 上对他们没有太大的影响 新课改的考试内容一定要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最 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推进 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这两点,所以新课改高考在试 题检测上非常重视探究能力勇于创新,突破才有亮点 2008年10月17日,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了该杂志总 编辑布鲁斯·艾伯茨对我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专访温 总理在专访中说:“创新首先要从孩子做起,使他们从小 就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在自由的环境下培养创造 性、批判性思维”新课程改革(指“新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