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爸爸去哪儿》:文化的权力隐喻及其传播.pdf
4页《 爸爸去哪儿》 : 文化的权力隐喻及其传播 桂昕翔 1 O 0 2 0 1 3 年秋季以来,湖南卫视制作的大型 真人秀亲子节 目 《 爸爸去哪儿》 火爆荧屏 节 目让五位明星父亲带着 自己的孩子 ,一起 到条件相对较为艰苦的乡村生活 7 2 fl , H ? ,孩 子 由父亲全程照顾 ,并设 置一系列需要 由父 亲与孩子一起完成的任务在镜头下 ,父亲 脱离社会身份,还原成一个真实的父亲角色, 这其中,受众可以体验父亲的角色 ,获取孩 子成长的经验,更可以窥探明星们的生活方 式毫无疑问,这是在电视镜头的掩盖之下, 是由几对父子关系组成的真人秀之下的某种 虚拟的文化关系最为显在的是,在中国的 传统文化语境中,父亲是家庭在社会结构中 的核心 ,家庭的社会地位和诸多权力关系, 均取决于父亲的社会角色 ;而母亲则是家庭 事件的中心,在后代的孕育中承担重要角色 所以,在这种社会语境中,父亲并不是孩子 成长的完整陪伴者,而只是一个次要的角色, 于是 ,父亲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成为老幼 妇孺共同的心理渴求在其中,明星和大众、 城市和乡村、父权和女权、理性和娱乐 ,都 成为节 目叙事当中不可缺少的内在要素。
因 此,在显在的层面,节目构建的是一种美好 的社会与文化愿景,亦是对受众心理的一种 极大的虚拟满足;而从传播与文化的角度来 看,受众对节 目期待视野的满足和某种情绪 的释放,则是在亲子真人秀的美好图景掩盖 之下的,社会文化诸多权力关系的聚合、表 达 、传播和阐释 一、亲子活动:内容中的理性与娱乐调和 育儿和亲子行为本是人类最为原始 、最 为基本的活动之一,但是由于性别社会分工 的差异,以及社会层级的划分 ,使得这种最 为常见和普通的行为在两个层面得以分化 : 一方面是男性和女性 ;另一方面是社会精英 阶层和普通大众显然, (( 爸爸去哪儿》 以 亲子活动作为线索 ,在其所叙事的事件中, 通过这两个层面展示 了一幅以育儿为内容的 真实与虚拟并存的生活图景 节 目的嘉宾由五对明星父子担任林志 颖是台湾歌手、演员和职业赛车手;田亮则 是奥运会跳水冠军 ,退役后转型做演员 ;郭 涛也是演员,曾因黑色幽默喜剧片 狂的 石头》 而红极一时;王岳伦是知名导演 ,是 著名主持李湘的丈夫 ;另外还有 国际名模张 亮毫无疑问,嘉宾所代表的并不是普通百 姓的日常生活,或者说 ,他们所呈现的,是 通过摄像机和某种刻意的流程安排 ,也是对 普通大众 日常育儿和亲子行为进行的一种复 制。
所以,嘉宾们作为社会精英的身份并不 能改变 ,受众通过电视节 目所窥见的,是作 为精英和时尚代表的明星们 日常的、甚至隐 私的生活 ,在满足大众窥探欲望的时候 ,精 英与大众的距离被无限拉近从这个意义上 来说 ,节 目制造 了精英向大众看齐的效果 , 或者说是为满足受众追求收视效果的一种妥协 电视文化归根结底是一种社会的存在方式 ,反映 着广大受众的一种社会心理 ,也相应地体现为一种精 神和物质的生活方式,因此 ,电视所承担的功用 ,在 一定意义上只是社会生活的符号化过程 《 爸爸去哪 J L 》 以电视画面的形式 、像说话者一样和广大极具心 理渴求的倾听者进行了一场完美的陈述所以,这一 节 目的叙事话语巧妙设置了故事之后的权力隐喻 :一 方面是通过亲子活动所体现出来的知识理性与电视娱 乐之间的冲突和调和;另一方面,则是社会精英与大 众之间的权力博弈前者显而易见 ,关于育儿和亲子 活动 ,尤其是在长期的男性缺席的文化语境下 ,这更 易引起各个层面受众的心理共鸣育儿和亲子行为是 一种科学行为 ,体现着一种科学知识和社会的文化趋 向,所以节 目一经播出,各位父亲在与小孩朝夕相处 、 照顾小孩过程 中的言行举止、以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育 儿理念 ,便立马引发了各方热论 ,显然 ,知识理性在 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自无需赘言。
同时,作为一档 电视节 目,为使其叙述内容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和直 观感官效果 ,则需要娱乐性所以,节 目当中引入矛 盾冲突 、设置游戏等环节,调和知识理性和电视娱乐 之间的矛盾毫无疑问, 《 爸爸去哪儿》较好地找到 了知识理性和电视娱乐之间的平衡点,使其在成功地 吸引受众的同时更能延续受众或知识性的、或物质性 的媒介消费欲望 而在另外一个层面上 ,节 目嘉宾所代表的精英阶 层事实上对于这种理性内容有如同社会大众一样的精 准理解 ,所以,前面几期节 目,父亲们在照料孩子们 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均是较为生疏笨拙的社会精 英在瞬间被通俗、大众的电视受众解构,也在一定程 度上剥离了某种光环 ,而还原成一个受众所认可的 “ 父亲”角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 《 爸爸去I t fUL 》 的 父亲角色 ,与其说是明星私人生活方式的一种展示 , 还不如说是电视媒介本身、受众及明星嘉宾等多重力 量的一种建构 “ 在文化工业操纵下的媒介领域中, 媒介文本的解读同样需要受众积极的解码与甄别消 费主义所传递的认同与媒介产品丰富的符号象征系统 建构了受众所处世界的意义指涉媒介产品的编码可 以说是一系列符号体系的确立,而其背后则隐含着表 达媒介控制权力的话语系统。
” 惭以, (( 爸爸去哪儿》 所传递的,正是当前文化形态当中的一种权力隐喻 , 在媒介、受众的意义理解中,对诸如理性和娱乐、精 英与大众的处理和调和达成共识,实现受众和电视媒 介所传递的话语规则的相互建构电视节 目成功的秘 诀之一也正在于此 ,使受众接受电视节目的传播意图 并予以积极反馈 ,实现了其成为人们 日常生活仪式的 功用 ,于此 ,就不难理解 《 爸爸去哪J L 》的普及和流 行 了 二、儿童形象:媒介中的城市与乡村想象 当然,通过亲子活动所体现出来的这种理性与娱 乐 、精英与大众之间的博弈与平衡,相对于电视节 目 的叙事行为来说了,都是隐在的电视节 目所展示的 真人真事在时间的线性维度展开,主要是以儿童形象 的建构和展示作为突破口的,天真、可爱的孩童形象 更容易契合受众的感性需求,从而与 “ 父亲”的角色 联系在一起所以,儿童的形象建构是媒介与受众融 合的桥梁 《 爸爸去哪儿》对儿童形象的构建或呈现 思路非常清晰:它通过由城市到乡村的空间转换的方 式得以实现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城市和乡村作 为二元对立结构的存在,当城市精英回到农村的原生 态生活之中时,在对童趣的回忆和想象性构建中,受 众对乡村生活的体认,或者城市对乡村的建构、抑或 是乡村对城市精英生活方式的窥探 ,均在节 目中得到 呈现和满足。
城市和乡村的二元对立是中国社会文化 、政治和 经济等各个领域都无法绕开的话题中国当代的文化 变迁 ,也非常深刻地反映在城乡距离的变化之中城 乡之间的文化距离被打破,各 自的文化形态、文化认 同观念都发生着不同的变化由于电视节 目的大众文 化属性,这个问题同样不可避免 ,因此也是探讨电视 节目文化属性所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城乡的空 间流变,总是充满着机会、想象、对立和隐喻 ,体现 着权力的博弈 ,也彰显着普通大众的向往 《 爸爸去 哪J L 》 以儿童形象的真实生活作为切入点,以电视媒 介来展示由城市到乡村的空间变迁 ,为人们提供了多 1 O 1 样的生活经验 ,真实而有足够想象空间,于是,对乡 村的向往 ,以及对城市的艳羡,都在与孩子的哭笑之 中,精彩呈现 一方面,是乡村对于城市的窥探明星为代表的 精英阶层生活对普通大众来说,总是充满着诱惑和许 多未知尤其在当城乡之间的屏障被现代化的进程所 打开之后 ,由下向上实现阶层流动的大众 ,或者渴望 融人精英生活圈的社会大众 ,往往迅速被城市的生活 观念和生活方式所吸引可是有时候 ,当他们的身体 置身于城市的高楼与霓虹之中时,却发现,他们在本 质上仍与被膜拜的明星甚至普通的精英有着无法填满 的沟壑,他们的身份界限是模糊的。
“ 在当代都市中, 传统的身份认定标准开始崩溃,个体身份变得更加破 碎和分裂 :或者是刚刚进入城市,挣扎于生存,努力 于融合的开拓者 ;或者是徘徊在都市边缘 ,迷惘于未 来 ,痛苦于现在的流浪者 ;或者是置身在城市中心, 包围于物质 ,贫困于精神的逃离者 ” 众媒介的迅 速普及弥补了这种身份和经验的缺失正如英国学者 多米尼克 · 斯特里纳蒂所说,当代社会个体在社群和 道德崩溃的语境中,变得孤独 、疏远和失范,他们仅 仅接受经济和契约关系,他们变得毫无个性 ,成为大 众的一份子 ,而他们可以得到的唯一资源就是接受大 众媒介的摆布~ J ~J 7 以,当 《 爸爸去哪儿》的父亲们与 孩子们的穿着打扮、日常话语及喜怒哀乐以合乎情理 的真实面貌呈现之时 ,通过媒介而呈现的虚拟的城市 生活图式,尤其是以育儿活动这个切入点而体现的行 为,更是细致人微 ,使大众在虚拟的真实中得到体验, 获取心理慰藉和审美愉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 《 爸 爸去哪儿》作为一种大众媒介的传播 ,构建了一种乡 村视野中的城市生活景观或者 ,换句话说 ,大众媒 介支配了乡村视野中的城市想象 另一方面 ,是城市对于乡村的想象性描述。
如果 说乡村对于城市的想象是不得不接受大众媒介的一种 权利的布置和规约的话,那么 ,节 目中所体现出来的 城市对于乡村生活的描述和向往,多少则是城市视角 当中的一种乡村构想节 目中,5位父亲带领 自己的 孩子离开城市,到生存环境相对较差的乡村生活作为 叙事线索,性的时间维度上完成了节 目的空间变 1 0 2 化,毫无疑问,电视媒介通过这几组人物在其中展现 的是城市话语权力在乡村的置换所以,当节 目以农 村人的生活方式来进行 日常 日常生活之时,节 目一方 面描述了人们对乡村的田园牧歌式的想象 ,另一方面, 尽量在传统的农村方式中展示一系列的亲子活动尽 管在形式上来说 ,是农村生活为载体的日常生活呈现, 但其话语本质,却脱离不了城市的视角 ,城市的话语 霸权无时不在其中体现——返 回乡村的亲子真人秀归 根结底只是城市话语的一种视觉想象美好的乡村意 象,只是城市精英的一种文化趣味的体现 ,也是大众 媒介供大众以消费的影像符号这是城市的权力作用, 也是大众媒介的权力作用,大众无力抗拒 因此, 《 爸爸去I t lUL 》儿童形象的建构,是其在 传播媒介中娱乐功能表现的桥梁和途径 ,是节 目所设 置的城市与乡村的空间变换的一个联结点 ,也是满足 人们期待视野的一个入口。
而更为深层次的,是通过 这几个真实形象的展现,宣告了现代大众媒介的传播, 在本质上仍是遵循着城市话语的强势逻辑 ,在现代媒 介中,城市仍然是影响符号的生产者、以及流行文化 的阐释者但在另外一个角度上 ,乡村对于城市的映 衬和窥探,也使普通大众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三、家庭叙事:语境中的父权与女权博弈 电视叙事本质上仍然是一种涉及到不同类型的角 色、场所和事件的一个逻辑联系的聚合 ,可以发生在 不同的时间 ,但是通过一个确定统一的主题连成整 体@ 电视节 目的叙事模式需要由特定的叙事 目的,能 够通过电视屏幕叙述的故事,达到某种文化的传播及 其相应的社会效果从形象层面和叙事的内容来看 , (( 爸爸去哪J L 》 既遵循了逻辑的顺序,也遵循着时间的 顺序,展现了父亲和子女之间的关系,这当然是对受 众心理的顺应和满足但是,如果从受众的角度来剖 析其内在的叙事结构的话 ,也即故事开展背后的思想 观点的话 ,便不能发现其 中的社会文化和观念冲突 , 最为明显的,是节目对于性别文化的一种预设正是 围绕这种思想轴心,故事展开,男性从社会文化的主 宰回归到家庭角色,当成被女性品头论足被看的对象 , 而呈现于大众媒介之中,男性与女性 、父亲与母亲的 关系角色在某种意义上被颠覆。
在当代中国的文化语境中,在中国式的家庭结构 中,父权仍是主导者父亲是在社会各个领域占据着 主导地位的角色 ,社会文化的规约,似乎划定了 “ 男 主外,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