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潭市重点中学2023学年化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13页2023学年高一下化学期末模拟测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测试卷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机物中,分子结构为正四面体的是A.苯B.甲烷C.乙烯D.一氯甲烷2、下列气体可用下图所示方法收集的是A.NO2 B.O2 C.SO2 D.NH33、一定条件下,在容积为10 L的固定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2NH3(g) ΔH<0,反应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 min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B.曲线X表示NH3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C.0~8 min,H2的化学反应速率v(H2)=0.75 mol·L-1·min-1D.10~12 min,N2的化学反应速率v(N2)=0.25 mol·L-1·min-14、下列关于甲烷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B.最简单的有机物C.含碳质量分数最大的有机物 D.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5、反应N2+3H22NH3 ,开始时N2的浓度为3 mol·L-1,H2的浓度为5 mol·L-1,3 min后测得NH3浓度为0.6 mol·L-1,则此时间内,下列反应速率表示正确的是( )A.v(NH3)=0.2 mol·L-1·s-1 B.v(N2)=1.0mol·L-1·min-1C.v(H2)=0.3 mol·L-1·min-1 D.v(H2)=1.67 mol·L-1·min-16、C(s)+CO2(g)2CO(g)反应中,可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①增大压强 ②升高温度 ③通入CO2 ④增大C的量 ⑤减小压强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7、Mg-H2O2电池可用于驱动无人驾驶的潜航器。
该电池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示意图如下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g 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B.H2O2在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C.石墨电极附近溶液的pH 增大D.溶液中Cl-向正极移动8、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H+、Fe2+、Cl-、SO42-、NO3- B.S2-、SO32-、Br-、Na+、OH-C.ClO-、Na+、H+、NH4+、C1- D.Na+、Mg2+、Cl-、SO42-、OH-9、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溴单质时,可用纯碱溶液吸收空气吹出的溴,发生反应:(I )3Br2+3Na2CO3===5NaBr+NaBrO3+3CO2;(II )5NaBr+NaBrO3 +3H2SO4 ===3Na2SO4 +3Br2+3H2O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反应I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B.溴元素由化合态转化成游离态时一定发生了还原反应C.反应Ⅱ中生成3 mol Br2时,必有5 mol电子转移D.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变化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种元素10、我国许多城市已经推广使用清洁燃料,如压缩天然气(CNG)类,液化石油气(LPG)类,这两种燃料的主要成分是A.醇类 B.一氧化碳 C.氢气 D.烃类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O2所占体积约为22.4 LB.40 g SO3中含有的分子数约为6.02×1023C.100 mL 0.1 mol/L NaCl溶液中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D.标准状况下,11.2 L N2和H2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约为3.01×102312、检验实验室存放的蒸馏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可选用的试剂是( )A.硝酸银溶液 B.稀盐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C.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D.稀硫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13、下列元素不属于第三周期的是( )A.Na B.Mg C.Al D.N14、下列属于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的是( )A.HCl B.N2 C.CaCl2 D.NaOH15、C-NMR(核磁共振)可以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有关C的说法正确的是A.质子数为6 B.电子数为13 C.中子数为6 D.质量数为616、下列分子式表示的不一定是纯净物的是A.C3H7Cl B.CH2Cl2 C.CHCl3 D.C3H8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A、B、C、D、E均为有机物,其中A是化学实验中最常见的有机物,它易溶于水并有特殊香味;B的产量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的水平,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①所示:(1)写出B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A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
2)反应②和④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①__________,反应④__________4)实验室利用反应③制取C,常用上图②装置:①a试管中的主要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②在实验中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③试管b中液体作用是__________18、现有7瓶失去了标签的液体,已知它们是有机溶剂,可能是①乙醇 ②乙酸 ③苯 ④乙酸乙酯 ⑤油脂 ⑥葡萄糖溶液 ⑦蔗糖溶液现通过如下实验步骤来确定各试剂瓶中所装的液体名称:实验步骤和方法实验现象①把7瓶液体分别依次标号A、B、C、D、E、F、G后闻气味只有F、G两种液体没有气味②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加水稀释只有C、D、E三种液体不溶解而浮在水上层③分别取少量7种液体于试管中加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只有B使沉淀溶解,F中产生砖红色沉淀④各取C、D、E少量于试管中,加NaOH溶液并加热只有C仍有分层现象,且在D的试管中闻到特殊香味试给它们的试剂瓶重新贴上标签: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G________。
19、工业溴主要利用中度卤水进行吹溴工艺生产某化学小组的同学为了解从工业溴中提纯溴的方法,设计如下实验装置:有关资料:Br2沸点为59℃,微溶于水,有毒性和强腐蚀性1)图中盛装工业溴的仪器名称是______,烧杯A中热水浴的作用为______2)按图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并装入试剂,然后________,再开始对A加热C中液体产物的颜色为______3)实验室分离溴还可以用溶剂萃取法,下列可以用作溴的萃取剂的是 _________A.乙醇 B.四氯化碳 C.纯碱溶液 D.裂化汽油(4)Br2被过量Na2CO3溶液吸收的氧化产物为NaBrO3,则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20、为了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探究活动一:取5mL 0.Imol.L-1的KI溶液于试管,滴加0.Imol.L-1的FeCl3溶液5—6滴,振荡;探究活动二:在上述试管中加入2mL CC14,充分振荡、静置;探究活动三:取上述静置分层后的上层水溶液于试管,滴加0. Imol.L-1的KSCN溶液5—6滴,振荡1)写出探究活动一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
2)探究活动二的实验现象为____A.溶液分层,上层呈紫色B.溶液分层,下层呈紫色C.溶液分层,均为无色(3)在探究活动三中,可以证明该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21、I、白磷(P4)可由Ca3(PO4)2、焦炭和Si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获得相关热化学方程式如下:2Ca3(PO4)2(s)+10C(s)=6CaO(s)+P4(s)+10CO(g) ΔH1=+3 359.26 kJ·mol-1CaO(s)+SiO2(s)=CaSiO3(s) ΔH2=-89.61 kJ·mol-12Ca3(PO4)2(s)+6SiO2(s)+10C(s)=6CaSiO3(s)+P4(s)+10CO(g) ΔH3 则ΔH3=__II.下图所示装置中,甲、乙、丙三个烧杯依次分别盛放足量的NaOH溶液、足量的CuSO4溶液和足量的AgNO3溶液,电极均为石墨电极接通电源,经过一段时间后,乙中c电极质量增加了32g据此回答问题:(1)电源的N端为________极;(2)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3)列式计算电极b上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________L;(4)丙池中______(e或f)电极析出金属Ag__________g;(5)电解前后各溶液的pH是否发生变化(填增大、或减小 、或不变):甲溶液________________;乙溶液________________;丙溶液________________;2023学年模拟测试卷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B【答案解析】A、苯是平面型结构,故A错误;B、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四氯甲烷可看作是4个氯原子甲烷中的4个氢原子,所以,四氯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故B正确;C、乙烯是平面型结构,故C错误;D、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一氯甲烷可看作是一个氯原子取代甲烷中的一个氢原子,由于碳原子连接的4个原子不同,一氯甲烷呈四面体结构,但不是正四面体,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做题时注意从甲烷、乙烯、苯和乙炔的结构特点判断有机分子的空间结构要记住在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中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乙烯和苯是平面型结构,乙炔是直线型结构2、B【答案解析】A.NO2能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NO,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A错误; B.O2 不能溶解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B正确;C.SO2能溶解于水且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C错误; D.NH3极易溶解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D错误;答案为B3、B【答案解析】根据图知,随着反应的进行,X的物质的量增大、Y的物质的量减少,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X、Y的物质的量变化量分别为△n(X)=(0.6−0)mol=0.6mol,△n(Y)=(1.2−0.3)mol=0.9mol,X、Y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0.6mol:0.9mol=2:3,则X是NH3、Y是H2A.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不等,根据图知,t1min时,NH3和H2的物质的量仍然在变化,没有保持不变,则该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所以正逆反应速率不等,A项错误;B. 根据以上分析知,X曲线表示NH3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B项正确;C. 0∼8min,H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C项错误;D. 10∼12min,NH3的平均反应速,,再根据同一可逆反应中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计算氮气反应速率为0.0025mol⋅L−1⋅min−1,D项错误;答案选B。
答案点睛】本题A项是学生们的易错点,学生们错误认为两曲线相交就达到了平衡状态,实际上是没有真正理解t1时曲线相交的含义仅是X和Y的物质的量相同,不能表示平衡状态,平衡状态时应是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不一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