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农大自考劳动法 (1).doc

22页
  • 卖家[上传人]:F****n
  • 文档编号:103227304
  • 上传时间:2019-10-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21.50KB
  • / 2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劳动法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劳动法:狭义的劳动法一般指国家最高立法机构制定颁布的全国性、综合性的劳动法,即法典式的劳动法广义上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P12、劳动关系:是指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劳动使用者)之间的社会劳动关系P43、劳动法体系:是指构成劳动法律部门中不可缺少的相互间有内在联系的法律规范的统一整体P304、劳动权利:是指任何具有劳动能力且愿意工作的人都有获得有保障的工作的权利P395、劳动就业权:是指具有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并且有劳动愿望的劳动者依法从事有劳动报酬或经营收的劳动的权利P406、平等就业权:是指劳动者平等地获得就业机会的权利,即在就业机会的获得方面,劳动者不因性别、年龄、种族等人的自然差别而受歧视,就业机会面前一律平等P407、自主择业权:是指劳动者可以自主选择职业的权利P408、结社权:是指劳动者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之一P459、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成的法律上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P5010、劳动法律事实:是指劳动法律规范规定的,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

      P5711、劳动就业:从劳动经济学的角度看,劳动就业是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生产社会物质财富并进行社会分配的过程;从劳动者个人的角度看,劳动就业是劳动者的谋生手段;从社会价值的角度看,劳动就业是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两大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的过程;从劳动法的角度看,劳动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自愿从事有一定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社会劳动P6012、职业介绍:是指有关部门或机构依法为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和劳动者求职与就业提供的就业中介服务P6513、境外就业中介:是指为中国公民境外就业或者为境外雇主在中国境内招聘中国公民到境外就业中介机构P6814、就业服务:是指劳动力供需双方提供的一系列服务活动P7315、失业人员:是指在16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间未从事有酬劳动,当前有就业可能并以某种方式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员P7916、劳动合同:亦称契约、劳动协议,一些国家称雇用(佣)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确立劳动关系,依法协商就双方权利和义务达成的协议P8117、劳动合同的订立: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依法就劳动合同条款进行协商,达成协议,从而确立劳动关系和明确相互权利义务的法律行为。

      P8918、劳动合同的效力:是指劳动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即劳动法赋予劳动合同对双方当事人及相关第三人的法律约束力P9319、无效劳动合同:是指当事人违反法律、法规或违背平等、自愿原则签订的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劳动合同P9420、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和经营信息P10121、劳动合同的的履行:是指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各自义务的行为P10222、劳动合同的变更:是指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就已经订立的合同条款进行修改或补充协议的法律行为P10423、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签订以后,尚未履行完毕之前,由于一定事由的出现,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行为P10624、集体协商:亦称集体谈判,是指用人单位工会或职工代表与相应的用人单位代表,就劳动标准和劳动条件进行商谈,并签订集体合同的行为P11425、集体合同:又称集体劳动合同、集体契约(或集体协议)、团体协约(或团体协议)是指集体协商双方代表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在平等协商一致基础上签订的书面协议P12026、职业培训:即职业教育,亦称职业训练、职业技术培训或职业技能开发,它是根据现代社会职业需求以及劳动者的从业意愿和条件,对要求就业和在职的劳动者所进行的旨在培养和提高其专业技术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教育和训练活动。

      P13527、工资:是指用人单位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约定,依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货币报酬P15028、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工资报酬P15629、工资集体协商:是指职工代表与企业代表依法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的行为P16330、计时工资:是指按计时工资标准和工作时间支付给个人的工资报酬P16631、计件工资:是根据劳动者提供的合格产品的数量和规定的计件单价支付工资的一种形式P16732、津贴:是辅助工资形式的一种,是指补偿职工在特殊条件下的劳动消耗及生活费额外支出的工资P16833、年薪:是以一年为时间单位来支付劳动者工资的特殊工资形式P16834、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根据国家的法律规定,在一个昼夜或一周之内从事本职工作的时间P17435、休息时间:广义的休息时间是指劳动者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不从事工作而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劳动者在工作时间之外的所有休息时间的总和狭义的休息时间仅指劳动者的工作日内的休息时间、工作日之间的休息时间和工作周之间的休息时间。

      P17436、缩短工作时间:是指法定特殊条件或特殊情况下少于标准工作时间长度的工作时间P17737、不定时工作时间:又称不定时工作制,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在特殊条件下实行的,每日不固定工作时间,是适用于因生产特点、工作特殊需要或职责范围的关系,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或需要机动作业的劳动者的一种工作时间安排P17738、延长工作时间:是指根据法律的规定,在标准工作时间之外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P18239、劳动安全卫生:又称职业安全卫生,指直接保护劳动者在劳动或工作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法律制度P18540、劳动安全法:是指国家为了防止劳动者在生产和工作过程中的伤亡事故,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防止生产设备遭到破坏而制定的各种法律规范P19441、劳动卫生法:又称为劳动卫生规程,是指国家为了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身体健康,防止有素有害物质的危害和防止职业病的发生所采取的各种防护措施的法律规范的总和P19742、劳动纪律:又称为职业纪律或职业规则,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守的劳动规则和劳动秩序P22343、职业道德:是指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一定职业范围内的特殊道德要求,即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等方面的行为标准和要求。

      P22944、社会保险:我国过去称为劳动保险,是指国家依法对遭遇劳动风险的职业劳动者,提供一定物质补偿和帮助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P23745、养老保险:又称年金保险,是指劳动者因年老或病残丧失劳动能力而退出劳动岗位后,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补偿和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P24446、失业保险:我国过去称待业保险,是指劳动者因失业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情况下,在法定期间内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P25247、疾病保险:又称病伤保险、健康保险,是指劳动者及其供养的亲属由于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后,在医疗和生活上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P25948、工伤保险:又称职业伤害保险或职业伤害赔偿保险,是指依法为在生产、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性疾病的劳动者及其亲属提供医疗救治、生活保障、经济补偿、医疗和职业康复等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P26349、工伤: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因执行职务(业务)而受到的意外伤害P26750、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P26851、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

      P27052、职工福利:是社会福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重要形式P27653、劳动争议:又称劳动纠纷,在国外也称劳资纠纷或劳资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发生的纠纷和争议P314简答:1、劳动的特征P2答:1)劳动法上的劳动,一般是人们在争取与实现劳动权过程中的劳动2)劳动法上的劳动是有偿性劳动,它区别于无偿的义务性劳动3)劳动法上的劳动关系双方具有管理与被管理关系2、劳动关系的特征P4答:1)劳动关系是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2)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劳动使用者(或用人单位)3)劳动关系主体在维护各自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4)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存在管理和被管理关系,即劳动关系建立后,劳动者依法服从经营者的管理,遵守规章、制度3、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什么?P4答:是指其所调整的劳动关系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4、国际劳动立法范围P21答:广义上1)国际劳工组织的章程、公约及建议书2)联合国和区域性的公约或协定3)国与国之间的双边协定狭义上的国际劳动立法,一般主要指国际劳工组织章程、国际劳工公约、国际劳工建议书。

      5、国际劳动组织的三方性原则是指什么?P23答:三方性原则主要是指在涉及劳动问题上,劳工代表、雇主代表应与政府代表处于平等地位,共同协商做出决定,以协调劳动关系包括各成员国参加国际劳工大会应有劳工、雇主、政府三方代表出席6、劳动法与民法的区别P29答:1)两者调整的对象不同民法调整财产关系以及与财产关系有密切联系的人身关系;劳动法虽然有一部分也涉及财产关系,但这些关系是基于双方主体的劳动关系而产生的2)两者的主体不同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双方可能是公民、法人或一方为公民另一方为法人;劳动法的一方必须是劳动者,另一方为用人单位3)两者调整的原则不完全相同民法以双方平等主体等价有偿等为原则;劳动法除一般性双方平等原则外,对某些主体还有特殊保护原则7、劳动法的作用P32答:1)是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保障2)是维护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3)保障劳动力市场有序发展,促进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4)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8、劳动法的适用范围P33答:1)劳动法的空间适用范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颁布的法律适用于全国,国务院及其各部委颁发的行政法规、规章除有特别规定外,适用于全国各地域、地方性法规只适用于各地区管辖范围内。

      民族自治地区的法规只适用于该民族自治区域内2)劳动法的时间适用范围法律生效时间A法律自通过或公布之日起生效;B法律通过或公布之日不立即生效,而另行规定生效时间法律失效时间A法律规范本身明文规定终止效力的时间或特定条件出现时失效;B同类法律新法生效,旧法即失效3)劳动法对人的适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9、劳动法有哪些基本原则?P38答:1)劳动权利义务相统一原则2)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3)劳动法主体利益平衡原则10、劳动者享有哪些劳动权利?P40答:1)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2)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3)获得休息休假的权利4)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5)接受职业培训的权利6)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7)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8)结社权9)集体协商权10)民主管理权11、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P52答:1)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2)劳动法律关系具有以国家意志为主导、当事人意志为主体的特征3)劳动法律关系是在社会劳动中形成和实现的12、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P53答:任何一种劳动法律关系,都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