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行动为导向的儿科护理教学改革实践教育教学论文.doc
2页以行动为导向的儿科护理教学改革实践_教育教学论文 摘 要:传统的儿科护理教学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学生到临床实习时才能将理论和实践加以结合而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实用型人才,故理论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原则,以行动为导向,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中心,推动课程教学改革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 儿科护理 学习任务 传统的儿科护理教学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学生到临床实习时才能将理论和实践加以结合显然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现代医疗行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对《儿科护理》课程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点是“学中做、做中学”,教师把认知学习教育过程与职业工作过程结合在一起,分解出工作任务,引导学生完成,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也完成了教学任务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理念特别强调让学生在行动中完成学习,其教学内容直接指向儿科护理职业工作过程,教学模式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中心,以行动为导向,实施情景教学,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符合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理念本文就来谈谈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儿科护理》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提出,源于1998年德国职业教育领域的一场学习领域的改革德国联邦州文化部长联系会议通过并发布学习领域方案的改革,确定了“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职业学校教育改革中的基础地位,以后又在“双元制”教学中大量应用,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法确实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能力训练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因为在完成任务中,完成学习是自主的、负责的、独立的学习过程 《儿科护理》这门课程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儿科护理》课程教学打破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行动为导向、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的任务中完成相应的学习,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护理执业资格考试中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项目设计以儿科护理为线索来进行,与行业企业广泛深入合作,开发以岗位任务为引领的课程内容;强化工学结合,建立以“行动为导向、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学校与医院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形式,充分开发各种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动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课程目标制定 本课程依据儿科护理教学大纲要求、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从整体上对儿科护理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有初步认识,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儿科护理理论与操作等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知识及相关的职业能力,通过“以行动为导向、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积极的行动意识和职业规划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为学生顺利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和毕业后顶岗就业夯实基础,同时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和社会能力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课程内容的选取 课程改革依据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学习,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按典型工作任务内容将儿科护理的课程内容分为儿童生长发育、健康儿童护理、患病儿童护理等三部分,共十个工作任务:生长发育、儿童保健、儿童营养、住院患儿的护理、儿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新生儿疾病及护理、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各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感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常用急症患儿的护理。
四、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容组织安排 遵循高等职业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学习领域、课程学习任务的排序进行构建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岗位工作过程为依据,按照获取信息→计划→决策→执行→检查→评估等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六个步骤设计教学步骤;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起组织、咨询、监督、考核等作用尽管具体的工作岗位中工作步骤、程序、规范、对象、内容、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但是职业岗位过程是不变的包括: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决策、任务实施、评价、评估等过程学生只要掌握了这种工作方法,就能应对职业生涯中的具体问题,不因自己未曾见过某种场景而感觉紧张、无所适从以儿科护理中的生长发育为例体现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学习任务设计(表1),包括学习工作任务名称、知识要求、技能要求、教学资料要求、教学场地要求、教具与多媒体、学生已有基础、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考核与评价 五、新的课程评价方式 《儿科护理》的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课程各个学习任务的过程考核)与期末考评(课程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体现职业能力培养要求课程的成绩组成部分及各项分数比例见表2 各学习情境的考核分分为小组分和个人分,其中(下转第134版)(上接第133版)小组分主要考核学习团队的总体表现,包括团队的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工作能力的质量高低、团队的合作协调能力等等,其中一个成员的表现直接影响团队的整体评价,从另外一个角度促进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在考虑团队的总体表现外,同时更要考虑学生对团对的贡献度以及个体的差异性。
儿科护理课程的改革以“以行动为导向、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中心”,我们借鉴到我院的儿科护理教学中,将以往教学中欠缺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得到提高,将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提高到社会真正需要的程度子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归纳、总结,才能取得教学改革的最佳效果;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实用性高等教育人才,实现高等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姜大源.基于需求的问题与项目导向的职业教育合作.北京: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