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家庄市调整商贸流通业结构扩大消费的研究报告.docx
6页石家庄市调整商贸流通业结构扩大消费的研究报告2009-10-9 石家庄市商贸流通业经过“十五”时期的快速发展,在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也面临着结构调整问题调整商贸流通业结构必须依据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来进行,重点调整空间布局结构、经营业态结构、市场竞争结构、信息技术结构 一、石家庄市商贸服务业结构特点 1.市区形成了中山路为轴的零售商业带和怀特新商圈的空间布局,农村着手构建新型商品流通体系在城市,以中山路为轴线的中心商业区桥西、桥东两大商业组团已形成规模,中央商务区开发建设取得新的进展桥西组团:通过对新百广场、东方购物中心、惠普生数码广场、北人家电城等大型零售网点的扩建改造,和华银大厦、康泰广场、长城饭店、南花园商贸区等大型商业服务项目的开发建设,形成了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文化、商务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展现了省会城市商业现代化水平桥东组团:在现有北国商城、西美百货、国宾大酒店、时代中心、东方商务中心等大型商业商务设施的基础上,结合旧城改造,实施大规模的商业开发建设燕赵财富中心、远洋城商业广场等大型商业项目的建设,将形成中心商业区东部标志性商业建筑群中央商务区:先天下广场以及沿广安街两侧美东大厦、时代方舟、世纪方舟、安侨商务、汇景国际等项目的开发建设,使规划的中央商务区已具雏形。
中心商业区内的新华、南三条两大市场升级改造步伐,逐步由商品批发交易集散地调整为城市大型现代综合商业街区新开发建设的民族路、大经街、南花园高档次步行商业街和特色商业街使城市商业品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商业副中心和二级商业中心建设步伐加快裕华商业副中心已基本形成,怀特国际商城、家居城、易初莲花超市、华普超市、大石门餐饮文化步行街等大型商业设施竣工开业,形成了以购物、餐饮、休闲、旅游为主的城市东南部新兴的商业中心;高新区商业副中心建设启动发展,星辰商业广场、春龙大厦等项目正在进行建设;建华、天河、石邑、平南、富强等规划的十个二级商业中心已形成较大规模,较好地满足了区域消费需求目前市区商业网点营业面积达到160多万平方米,一批档次高、规模大的商业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提升了我市商业基础设施的整体档次,改善了省会城市形象,增强了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后劲在农村,随着“万村千乡”以及“家电下乡”工程的深入实施,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商品流通的质量,改善了农村的消费环境,为方便农民消费、保障放心消费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2.形成了业态较完善的流通体系拥有了购物中心、农贸市场等18个标准商业业态,还出现了专业特色店的创新型业态。
零售业已成为石家庄市经济发展的热门领域其中,专业店、专卖店、超级市场、百货店、仓储式商场、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等7种业态的零售额快速增长现代营销方式快速发展,目前全市连锁经营公司发展到40家,大中型超市50多家,各类连锁店铺达1650余个连锁业态范围涵盖了百货、超市、便利店、专卖专营店、仓储市场等业种涉及商贸、餐饮、医药、烟草、成品油、农资、汽车、物资、邮政、通讯等50余种 3.多种所有制商业竞相发展我市良好的开放政策和市场接纳力,已形成了股份制、民营、国有、内资、外资等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格局私营企业、股份制、混合经济企业投入力度较大,占新增投资额的85%以上,所占销售份额达到80%以上非公经济企业成为促进流通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内外大型知名商业企业入驻石家庄的步伐加快,促进了市场的繁荣发展 二、石家庄市调整商贸流通业结构的重点 石家庄市调整商贸流通产业结构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石家庄为目标,以改善消费环境为重点,加快城乡商品市场体系建设,促进石家庄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调整优化中心商业区布局结构以北国商城为龙头的中山路中段市级核心商业区,充分发挥黄金地段优势,进一步拓展其地域和空间规模。
在中山中路以北、长征街以东,建设一组内部连通,设有地下停车场,包括数个主力百货店、大型超市及专卖店、快餐店、饭店、书店、电影院、游泳馆、溜冰场、酒吧等的大型多功能购物中心建筑群,以此作为中心商业区的标志性建筑,加上这一组团内现有的北国、西美等大型百货商场,建筑群总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左右,以此作为城区商业设施的主体 2.改造提升南三条和新华两大市场按照“控制规模,完善设施;改造交易方式,提高货物档次”的原则,通过步行街、精品店等方式改造现有的市场模式,完善基础设施;逐步由批发市场转化为展示订货中心,实现仓储与展示部分分离在此基础上,提高货物档次,在市场规模没有大幅度扩张的情况下,市场效益和功能得到提升,实现由“大市场”向“强市场”的转变 3.在中心商业区东侧规划建设“中央商务区”选择青园街以东、育才路以西、范西路以北、谈南路以南的范围建设“中央商务区”控制这一区块范围内的一般房地产项目,以北国开元广场为起点,集中建设商务办公项目,吸引有实力的企业集团总部和为商业活动服务的相关机构向这一区域集中,将要素市场建设作为中央商务区功能建设重点,使之成为石家庄市商务活动中枢 4.加快正定国际小商品市场建设步伐。
发挥市场租金低和交通物流便利的优势,积极承接新华、南三条两大批发市场进档升级过程中转移出来的商品批发功能,以服装、五金等各类小商品大宗批发禾口对外贸易为重点,构筑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聚集带,带动纺织服装和小商品加工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建成我国北方最大、联通海外的小商品集散地之一到2010年争取实现年交易额300亿元,出口交易额达到40%,力争跻身全国前十大市场 5.加快裕华和开发区两个副中心的建设步伐裕华副中心参照核心区商业规划标准,规划建设副中心级商业中心、购物中心、体育中心、特色商业街区,配套建设河北名特优农产品展示中心在开发区商业中心区建设营业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综合性商场和大型超市,配套建设商业步行街、市民休闲广场、餐饮娱乐中心等项目,促使开发区由产业基地向城市新区转变 6.促进二级中心的形成选择人口密度较大、交通便利、发展条件好的建华、平南、北站、石邑、东方、石岗、富强、东苑、天河、高教区等十个区域,建设城区二级商业中心,形成以2-3个大中型商贸服务设施为骨干、行业相对配套、功能齐全,服务半径在2-3公里左右,可有效涵盖中央商贸区以外的所有居住区引导区域商业设施相对集中,形成由中心向四周扩展的商业群体。
7.加大特色商贸街建设力度在新华、南三条、青年街等核心区大市场改造过程中,加大特色商业街的分量在建成民族路步行街、南花园商业步行街区基础上,形成以大型商业设施为主,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于一体的高档次商业街区结合南三条市场改造,将与大径北街交叉的正东路胜利北街至平安北大街路段,进行步行街改造,形成南三条市场中的精品区,将大径北街向北延伸到向阳路,以这一“十字”交叉区域作为未来南三条商业区的核心地带开发建设大径南街,形成名品名吃、休闲文化一条街在二级商业中心在内的商业繁华区建设一批特色商贸街包括休门海鲜一条街、范西路电信科技街、东风路家装家居街、东岗路休闲旅游街和清真寺饮食文化街等特色商贸街 8.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商业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以“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为主题,按照规划优先、市场取向、便民利民、网点连锁的原则,依托城市社区,依据《石家庄市十一五社区商业专项规划》,重点开展社区商业示范区创建活动,实现城市社区居民购物、餐饮、维修、美容美发、洗衣、家庭服务和再生资源回收等生活需求在社区内得到基本满足,促进社区商业网点配套和服务水平升级创建和培育商业示范社区,积极培育社区商业骨干企业。
9.构建新型农村商品流通体系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采取直营、加盟和自愿连锁的方式,建立县(市)农资分销中心,乡镇农资超市、村级农资便利店以农资经营龙头企业为配送基地,整合现有网络,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标识、统一结算,建立起规模化经营、快捷畅通的农资营销网络,保障农民方便消费、放心消费通过努力,到2010年,实现“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覆盖全市100%的县市、98%以上的乡镇和80%以上的行政村以实施“双百市场”工程为契机,加快农产品交易市场升级改造步伐,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和规模化建设 三、石家庄市调整商贸流通产业结构的政策措施 政府部门要着眼于宏观经济目标,将流通产业政策列入最为重要的议事日程和最高的决策层面,从体制、政策、主管机构、审批权限、企业经营范围等诸多方面提供保证 1.确立流通产业优先发展战略,培植大企业集团,支持中小流通企业发展,形成合理的市场主体结构确立商贸流通产业优先发展战略,要把培植大企业集团,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站在发展大流通的高度,结合行业、企业实际,积极引导商贸流通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兼并、合并等多种形式,培育一批规模大、机制新、效益好、实力强的商业骨干企业,提高流通主体的市场竞争能力。
支持和鼓励国有、集体商贸流通企业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同非公有制经济的融合,发展混合所有制商贸经济,实现企业股权多元化推动民营经济与国有、集体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实现产权上结合,机制上对接,经营方式上取长补短,继续提高民间资本在商贸经济中的比重要加快国有大型流通企业改革步伐,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推进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大型流通企业通过参股、控股、承包、兼并、收购、特许经营、托管等方式,快速实现规模扩张要引导企业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优化业务流程,不断提高企业经营能力要加快国内大型流通企业与外资零售业的合资合作,支持有优势的企业到境外发展,多途径促进企业做强做大要切实采取措施,力争在5至8年的时间内,培育出3-5家拥有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初步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流通企业中小流通企业是我市流通企业的主体和扩大消费的主要渠道要积极推进中小流通企业体制创新,引导中小流通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加大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流通技术、营销方式及管理经验,全面提高中小流通企业现代化水平 2.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规范流通企业的竞争行为,形成有序的竞争结构。
抓紧制定流通产业竞争政策,对企业订价、促销、商业秘密等制定出一系列相应的政策法规,使流通企业的竞争行为有明确的法律规范和制度保障建立政府对新建大中型流通企业的行政听证制度,确保大型商业企业的数量、购买力水平、消费结构与城市规模相适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按照流通企业数量适度、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和结构合理的原则,作出相应的中长期规划,通过规划并配合有关政策来引导商业网点的合理发展;规模经济为特征的经营方式仍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如政府应对连锁经营企业在规模上进行适当管制,除规定最低的门店数量外,对其最高数量也应进行合理测定,防止因门店数量的盲目增加而导致过度竞争同时政府亟需制定企业进入或退出政策,促进产业集中度的稳定上升,大型优秀企业从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政策环境 3.建立健全商业信用体系要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中心任务,不断加强商业职业道德建设,努力促进内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强化信用意识、促进诚信经营、防范交易风险为目标,引导各类流通企业建立起以信用状况调查、信用评价、信用自律、信用档案管理和信用信息互通为主要内容,适合自身行业特点的内部管理制度,不断加以完善,逐步使企业内部的信用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支持和鼓励各行业协会(商会)制定信用方面的行规行约,强化会员的守信意识和诚信自律鼓励行业协会在行业内部开展信用活动,对失信行为进行评议支持行业协会配合政府制定行业信用发展规划,开展信用监管和公共服务 4.加快电子商务服务系统建设,大力推广电子商务围绕“一库、一网、三重点”进行实施推进,即数字商业基础数据库(石家庄商情中心数据库)、石家庄商业服务网和电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