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传染病名词解释,大题.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jiups****uk12
  • 文档编号:90061389
  • 上传时间:2019-06-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7.5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名词解释】 1、传染病:是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2、感染:又称传染,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构成此过程有病原体、人体和所处的环境三个要素 3、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4、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5、侵袭力: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 6、流行: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 7、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 8、潜伏期:从病原体侵人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 9、前驱期: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称为前驱期临床表现通常是非特异性  10、症状明显期:传染病所特有的症状和体征通常获得体现,如具有特征性的皮疹、脑膜刺激征、黄疸、肝、脾大等。

        11、恢复期:病理生理过程基本终止,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 12、再燃:是指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的缓解阶段,由于潜伏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再次升高,初发病的症状与体征再度出现的情形 13、复发:是指当患者进人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体内潜伏于组织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而使初发病的症状再度出现,称为复发 14、后遗症:是指有些传染病患者在恢复期结束后,某些器官功能长期都未能恢复正常的情形 15、感染后免疫: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经显性或隐形感染某种病原体后,都能产生针对该病原体及其产物(如毒素)的特异性免疫,称为感染后免疫 16、Dane颗粒:是指完整的HBV病毒颗粒,具有感染性其直径约42nm,分为包膜与核心两部分包膜上蛋白质(小球状、管状颗粒)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核心部分为病毒复制的主体,内含环状双股DNA、DNA聚合酶(DNAP)、核心抗原(HBcAg)和e抗原(HBeAg) 17、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窗口期”:急性HBV感染时,当HBsAg已消失,而抗—HBs尚未出现之前的时期称为“窗口期”此期在血中只能检出抗—HBc(或同时尚有抗—HBe),因而抗—HBc是HBV感染的唯一指标,常作为急性乙肝诊断的证据。

       18、病毒性肝炎:由多种肝炎(嗜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传染病 19、赫克斯海默尔反应(赫氏反应):钩体病患者在接受首剂青霉素或其他抗菌药物后,可因短时间内大量钩体被杀死而裂解释放毒素引起临床症状的加重反应,常见高热、寒战、血压下降,称为赫氏反应发生后尽快应用镇静剂以及静脉滴注或注射氢化可的松处理 20、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是由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是机体对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反应 21、败血症:是病原菌(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侵入血流生长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和代谢产物引起严重毒血症的全身性感染综合症 22、菌血症:少数细菌入血而未引起明显毒血症者称为菌血症 23、脓毒血症:细菌栓子随血流可出现迁徙性炎症,如全身多处脓肿形成称为脓毒血症简答题】 其他能引起肝功能损害的病毒:EB病毒(EBV)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HSV)风疹病毒(RV)1、在急性传染病中常见的热型有哪些? 答:热型是发热性传染病的重要特征之一,具有鉴别诊断意义常见的热型有: ⑴稽留热:体温升高达39℃以上而且24小时相差不超过1℃,见于伤寒、斑疹伤寒等的极期 ⑵弛张热:24小时体温相差超过1℃,但最低点未达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

       ⑶间歇热:24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与正常提问之下,见于疟疾、败血症等 ⑷回归热:骤起高热,持续数日,间歇无热数日,高热重复出现,见于回归热、布氏菌病等;若在病程中多次重复出现,并持续数月之久时,称为波状热 ⑸马鞍热:发热数日,退热一日,又再发热数日,见于登革热 ⑹不规则热 2、简述HBV基因组S区、C区、P区、X区的功能及基因组突变的意义 答:HBV基因组又称HBV DNA,其长链有4个开放读码区S、C、P、X区S区又分为前S1、前S2及S三个编码区,分别编码包膜上的前S1蛋白、前S2蛋白及HBsAg,C区分为前C区和C区,编码HBeAg和HBcAg,P区编码DNA多聚酶X区编码HBxAg HBV基因组易突变,S基因突变可引起HBsAg亚型改变或HBsAg阴性乙型肝炎,前C区变异可引起HBeAg阴性/抗HBe阳性乙型肝炎,C区变异引起抗HBc阴性乙型肝炎,P区变异可导致复制缺陷或复制水平的降低HBV基因组变异除影响血清学指标的检测外,可能与疫苗接种失败、肝炎慢性化、重型肝炎和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关 3、试述重型肝炎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特征 答:⑴病因:各型肝炎病毒均可引起 ⑵诱因:妊娠、过度疲劳、精神刺激、饮酒、应用损肝药物、合并细菌感染、有其它合并症、手术等。

       ⑶临床表现及特征: ⒈急性重型肝炎:①发病多有诱因;②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③极度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④黄疸迅速加深,有出血倾向、中毒性鼓肠、肝臭、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⑤发病二周内出现Ⅱ级以上肝性脑病、脑水肿;⑥可出现严重感染、肝肾综合征、大出血等并发症;⑦PTA<40%,胆酶分离,胆红素轻~重度升高 ⒉亚急性重型肝炎:①发病多有诱因;②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③极度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④黄疸迅速加深,有出血倾向、中毒性鼓肠、肝臭,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腹水;⑤二周以上至24周内出现Ⅱ级以上肝性脑病和/或脑水肿;⑥晚期可出现严重感染、肝肾综合征、大出血、脑水肿等并发症;⑦PTA<40%,胆红素>正常上限10倍,胆固醇、胆碱脂酶、白蛋白降低 ⒊慢性重型肝炎: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基础上发生,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史和/或临床表现;重肝临床表现同亚急性重型肝炎,发病多有诱因 4、简述各型肝炎的病原学诊断 答:⑴甲型肝炎:急性肝炎患者在血清中检出抗HAV IgM,或急性期抗HAV IgG阴性,恢复期转为阳性,可确诊为甲型肝炎 ⑵乙型肝炎:血清HBsAg、HBeAg、HBcAg、HBV-DNA、抗HBC IgM当中有一项阳性,肝组织HBeAg和/或HBsAg或HBV-DNA阳性,可诊断为现症HBV感染,是否为乙型肝炎或何种临床类型乙型肝炎取决于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肝组织学检查。

       ⑶丙型肝炎:具备急、慢性肝炎临床表现,而同时抗HCV-IgM、抗HCV-IgG或HCV RNA阳性,可诊断为丙型肝炎 ⑷丁型肝炎:具备急、慢性肝炎临床表现,有现症HBV感染,同时血清HDAg或抗HDIgM或高滴度抗HDIgG或HDV RNA阳性,其中一项阳性或肝内HDAg或HDV RNA阳性可确诊 ⑸戊型肝炎:具备急性肝炎临床表现,同时血清抗HEV IgM或抗HEV IgG阳性可诊断戊型肝炎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治疗原则:如无特殊并发症,应以休息、营养等一般治疗为主,避免滥用药物1. 一般治疗:休息、营养2. 对症治疗:选用1~2种药物即可(1)降黄疸药物 :西药: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等//中药:苦黄注射液、黄疸茵陈冲剂、丹参等//淤胆型肝炎:糖皮质激素、苯巴比妥等(2)降酶药物:联苯双酯、水飞蓟类、甘草甜素类、垂盆草或五味子制剂等(3)其他:改善纳差、腹胀、恶心等症状3. 抗病毒治疗:除丙肝外其他肝炎一般不需要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治疗原则:在一般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是关键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有病毒复制且肝功能异常为抗病毒指征常用药物:干扰素 -- 普通干扰素、长效干扰素。

      核苷类药物 -- 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恩替卡韦、阿德福韦、替诺福韦其他:膦甲酸、 胸腺肽、氧化苦参碱等1. INF-α 病例选择:①感染时间较短、年轻②有肝炎活动(ALT升高)史;③病毒滴度较低;④HBV无前C区突变;⑤非垂直传播者禁忌症:①肝脏储备功能差:失代偿肝硬化、TBIL>正常2倍②有明显的焦虑、抑郁等精神倾向者;③严重的心律失常;④WBC、PLT明显降低;⑤对本药过敏或用药后黄疸加深者2 核苷类药物 -- 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恩替卡韦、阿德福韦、替诺福韦主要作用机理:竞争性抑制 DNAP适应广范:重肝及肝硬化以及干扰素不能使用的病人都可使用,但疗程长、病毒变异、停药后易反弹为其缺点(二)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干扰素+利巴韦林 疗 效 :通过正规的治疗,90%以上的病人可治愈a重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病情能否逆转取决于存活肝细胞的数量及其再生能力治疗原则:及早发现与治疗,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防治并发症,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给肝细胞以再生的机会治疗措施:1 早期诊断,及早卧床休息;2 维持水、电解质、热量平衡;3抗病毒 核苷类药物4 防治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药物:促肝细胞生长素,前列地尔、谷胱苷肽,甘草酸胺等5 支持治疗 全血、血浆、白蛋白。

      6 并发症防治(1)预防和控制出血;(2) 预防和治疗肝性脑病:(3) 防治肝肾综合征;(4)预防和控制感染7 激素 仅用于急性重肝的治疗8 人工肝9 肝移植5、简述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原则及抗病毒治疗目的和方法 答:⑴原则:采用综合性治疗方案,合理的休息和营养,心理平衡,改善和恢复肝功能,调节机体免疫,抗病毒、抗纤维化等治疗 ⑵抗病毒治疗目的:抑制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改善肝功能;减轻肝组织病变;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或延缓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⑶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①适应症:有HBV复制同时ALT异常者 ②不适合治疗者:血清胆红素>正常值上限2倍;失代偿性肝硬化,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重要器官病变严重心、肾疾患,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以及精神、神经异常等) ③治疗方案: a、普通短效干扰素,每次5MU,每周3次,或隔日1次,皮下或肌肉注射,疗程6个月,有效者继续治疗至1年或更长b、长效干扰素,180μg/次,1次/周,皮下注射,疗程4-6个月,无效者停药,有效者可继续治疗至12个月或更长 ④有利于干扰素疗效因素:病程短;女性;肝炎炎症明显,ALT升高明显;HBV-DNA滴度低;非母婴传播,未用过抗病毒药物等为有利于干扰素疗效因素。

       ⑤不良反应:类流感综合征;骨髓抑制;神经精神症状;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失眠、皮疹、脱发、癫痫、肾病综合征、间质性肺炎和心律失常等 ⑷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①已批准治疗对象:年龄大于12岁,伴有ALT升高胆红素低于50μmol/L和病毒活跃复制的肝功能代偿的成人慢性乙肝 ②不适合治疗对象:有自身免疫性肝病、遗传性肝病、骨髓抑制、明显心、脑、神经、精神病和不稳定糖尿病患者 ③治疗方法:每日1次,每次100mg口服,疗程1年以上治疗者每3个月复查HBV-DNA、乙肝二对半及肝功能肝性脑病的治疗 1、确认并去除诱因:2、营养支持 积极给予营养支持禁食蛋白质,供给足够的热量(1200-1600Kcal),热量以碳水化合物为主,不能进食者可予鼻饲3、降血氨(1)减少肠道内氨及其他有害物质的生成和吸收 :乳果糖、乳山梨醇等2)促进血氨的代谢:门冬氨酸-鸟氨酸 、精氨酸 、谷氨酸钠等4、纠正氨基酸代谢的不平衡。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