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忠诚:万颅之魂.doc
5页王忠诚:万颅之魂央视国际 2004 年 02 月 12 日 17:07主持人:据说您是世界上唯一完成开颅手术逾万例的人,所以人们也称您为“万颅之 魂” 首先我好奇的是,您自己怎么看待“唯一”这两个字? 王忠诚:这个“唯一”只是个猜测,因为在国外神经外科大夫,一般是 63 岁到 65 岁 就退休了,就不做了,我们中国是 60 岁但是因为我是院士,所以延长我的工作时间 主持人:您做到 2 年以前 76 岁 王忠诚:做的时间比他们长多了,所以这样估计那是过了一万例了 重量只有 1000 多克的大脑,是人体中最脆弱的部分,这里血管密布、神经众多,每个 部位都与人体各器官神秘地联系着神经外科就是在这样的刀尖上行走,每一个动作都关 系到人的生死存亡 主持人:听说脑神经比头发根儿还细,有点儿夸张,说明它的纤细的程度 王忠诚:要是神经纤维那比头发根儿要细得多了,要是神经纤维组成一个神经, 那可能比头发丝要粗,所以这是一个很精细的东西,很脆弱的东西,神经是软的,不 是硬的,你稍微一碰它,可能功能就没了 主持人:在世界神经外科领域里,您是少数几位成功实行脑动脉瘤超过 1000 例的专家 之一那么首先我想观众都非常有兴趣想知道一下,为什么脑动脉瘤的手术是最难的呢? 王忠诚:脑动脉瘤的手术是危险性手术,所谓危险,就可能在手术当中破了,动脉瘤 破了大出血,要是止不住就死在手术台上了。
如果是不破,可能手术是很成功的,所以是 非常危险的手术 主持人:如果用百分之多少来说的话,一般成功率是百分之几?这种手术? 王忠诚:动脉瘤是很容易出血的,出一次血死亡 30%,出血两次死亡 60%,出血三次 大概通通死亡了 1980 年 6 月的一天,一位农民为了救他的儿子拴柱,跪在了王忠诚面前经过检查王 忠诚断定:栓柱大脑中长了个巨大的动脉瘤这个“定时炸弹”一旦爆炸,病人随时都会 有生命危险,王忠诚决定亲自做这个手术但是就在术前麻醉时,病人的呼吸突然停止, 血压也测不到了王忠诚断定,一定是脑内大出血了按外医学惯例,遇到这种情况就要 放弃手术医护人员的目光全部集中在了王忠诚身上 主持人:那么您选择动手术的标准是什么呢? 王忠诚:不错,这个病人血压已经没有了,呼吸也停了,基本上等于死亡了,病人要 死了,当然不做是可以的但是我想,病人这个命交给我们,我们能就此罢休,如果我抢 救一下,是不是也有百分之一的可能让他活?抱着这种心理,我就开(颅)了 王忠诚的这一举动让在场所有的医护人员都非常吃惊,护士长王彩云当时刚刚毕业, 还是第一次上王忠诚的手术,而随后开颅之后发生的事情更让她料想不到 护士长:打开硬膜就揭开,这个时候出血就像泉涌一下子就喷出来了,喷在无影灯上 都是。
当时在座的他的助手,还有我们的护士,真是不知所措了 王忠诚:进去以后,我是用手指头把出血的地方血管破的地方给它压住这个是不允 许的,一般是不允许的 主持人:为什么用手去压它呢? 王忠诚:因为他既然呼吸停止,血压没有了,一定是破了这个都是动脉,动脉破了 那是很厉害的,像喷泉一样 主持人:也没有想到是这样的,血喷得这么厉害是吗? 王忠诚:吃惊啊!你心里边有点儿着急了 主持人:那您用手压住这个行为,您是当时急中生智,还是平时您就已经考虑好了各 种危险状况怎么去处理? 王忠诚:这是被迫的不得已,但是我也知道,只有这个办法才能把它压住,不用这个 办法是压不住的如果老在那儿大流血,什么也做不了,所以我用手压住以后,慢慢慢慢 把血给吸干净,把动脉瘤给分离出来他的这个动脉瘤很大,9 厘米里面还没有血酸, 就是动脉瘤里没有血块,9 厘米,这是第一例报告 主持人:那么今天您这个是成功了,但当时假如您失败了呢? 王忠诚:失败了我也尽到了我的责任了 主持人:医生技术的一个闪失也会影响到病人的生命,而医生思想上的一个……怎么 说呢,如果是利己的话,或者过多的想到自己,也是会影响到病人的生命 王忠诚:对,说得不错。
所以作为医生,一方面要技术精湛,第二个要有高尚的医德 考虑的不是个人,做手术是完全为了病人解决痛苦,挽救他的生命,这样他才能有耐心去 做手术比如说神经外科做手术很累的,一做就是十几个钟头,很常见的你从早晨一做 做到下午,中午也不能吃饭,非常疲乏,那么这个手术又很困难,你是继续做呢还是半路停止?由于长期的超负荷手术,王忠诚的双腿经常肿胀冰凉,严重时,穿鞋提袜都很困难 护士长:每台手术的时间一般都是在三四个小时,三四个小时下来以后,对一个正常 人来说已经很累了,但是常年来手术,王院长腰椎间盘,两只腿的下肢静脉回流都有问题 所以每台手术下来以后,我们就看王院长的这两条腿,跟穿着一个紫袜子似的我们护士 感到特别特别的心疼 王忠诚:比如做纤维手术,我们做的是纤维手术,因为纤维手术要和一个毫米打交道, 甚至于不够一个毫米的打交道要非常稳,手一点儿不能颤稍微一颤就不是几个毫米了, 那是几个厘米的问题了要求我们非常稳,这样才能准,所以坐在凳子上不能动弹那么 坐得时间长了,后边的血管受压、神经受压,就影响腿的血液循环,所以时间长了经常肿 发紫 王忠诚成名后,有人说他是一员福将,干什么成什么实际上,他的成功与他的成长 经历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要不是因为家境贫寒,他险些与这个终身职业擦肩而过。
王忠诚:我本来是想学工的,因为我觉得国家的建设要靠工业,但是后来有经济困难, 我就考了几个学校,我就上了北大医学院,因为北大医学院不要钱,不要学费,就是自己 吃饭,想办法,才学了医,这样学的医 主持人:上北大医学院纯属是因为它免费 王忠诚:对,因为经济太困难了 主持人:那么在这以前您接触过医吗 ? 王忠诚:没接触,因为听说啊,实在不行,可以自己开业,混碗饭吃总是可以的你 学工得有后台、有基础 在天津总医院工作了 3 年之后,1952 年,20 岁的王忠诚,就被派到抗美援朝战场上 这段经历,从此改变了他的一生 主持人:战争让您终身难忘的是什么? 王忠诚:我在吉林省的洮南,鸭绿江边儿上,接触伤员,一批一批的伤员下来了,当 然最多的是脑外伤脑外伤那时候我一点儿不懂啊,别的科,像骨科、泌尿、胸科、外科 我都学过,我都有一点儿办法,可以抢救,甚至麻醉都行,但是脑外科我一点儿不懂所 以那个时候就下决心,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学神经外科,把神经外科搞起来 1952 年,卫生部在天津筹建神经外科,王忠诚从朝鲜战场回到天津,加入了这个研究 组不久,我国第一个神经外科在北京成立,王忠诚也随之调到北京,开始了神经外科的 创立。
主持人:那个时候有一个特殊的背景就是,西方一些国家对中国是实行知识的封闭和 封锁,那么在那样一个状况下,您怎么学到的技术? 王忠诚:那时候很困难,非常困难,什么东西也没有书,就是外国的书有那么一本, 英文的国内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学点儿解剖教具也没有,那么我们只有到坟地,没有 人的地方去挖骨头把脑袋骨挖出来,脑袋骨里面都是蛹,很多蛹,一股怪味,拿回来刷 洗、漂白 煮熟,把骨头穿起来,做学习的标本 主持人:我现在听起来只能用“毛骨悚然”这四个字来形容,那么对当年的您来说, 它没有任何感觉吗 ? 王忠诚:都有,都有这种感觉譬如说那个时候学习我们的老师,我们老师也在学习, 弄了一个尸体搁在办公室里边,办公室就是病房我们每次走到那儿,都觉得另外一种感 觉,但是我们也硬着头皮进去学习学习,看老师解剖的时候我们去学条件是很困难,那 时候国外已经有了脑血管造影了,国外有了已经有 30 年了 主持人:但中国还是一片空白? 王忠诚:中国,对了,中国只会打气,往脑子里打气,这种一个简单的方法危险性 多大呢?是 2% 、3%,所谓危险性,一个是残废,一个是死亡血管造影是千分之二、千 分之三 “气脑造影”这种方法要向病人颅内穿刺打气,剧烈的头痛使病人直往墙上撞。
为了 联系西方先进的脑血管造影技术,王忠诚与尸体打了一个夏季的交道 王忠诚:所以我们那个时候就要去研究它、掌握它,但是没什么材料,就靠自己学, 所以我们就找尸体,弄到放射科给它扎针扎到血管去,扎得准不准呢?不知道一个是 靠解剖,拉开看,是不是那个地方再一个就是照相、照片子扎完以后照片子,看针是 不是在血管那个地方,反复地练、反复的照那时候的防护设备可以说有一个围裙、铅围 裙,就是铅围裙也不是老有啊 主持人:我听说,为了照相,您的白血球明显下降,头发也脱落,光是肺炎您就患了 6 次,也都跟这个有关系是吗 ? 王忠诚:因为照射一次量很大,后来发现我经常发烧,莫名其妙不知道为什么,后来 一查白血球低了,我才知道我有一个同事白血球降到两千了,残废了,不能做了,国家 养起来了一直到今天 王忠诚花费了 10 年的时间,在 1965 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脑血管造影术》 这项技术的应用,把原来检查致死和致残率下降到了千分之 1 到 3;使我国神经外科诊断水平一步 跨越 30 年的时空这项技术一直使用到 70 年代末 CT 技术引进我国 主持人:您创造了很多个第一,但是我也很想知道,您有多少次的失败? 王忠诚:有啊,我刚一开始做神经外科是在天津。
我研究脑血管造影发现一个病人, 有一个血管变成弧形了,弧形,我就想有一个肿瘤压迫的,我该给他开了 主持人:还好生命没有影响 王忠诚:生命倒没问题,但是病人遭了罪了我就觉得很对不起病人,以后这种病人 不能开了,这是正常的变异,先天的就是这样 主持人:也就是说从失败中您觉得受益更深 王忠诚:对,是所以作为一个医生,他是一个好大夫,无非是他能吸取经验教训及 时的改正,做好以后的工作无非是这样要想一个大夫一辈子没有错误不可能,就是错 误多少的问题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医生很多知识,绝大部分知识从病人身上得来了,有 些病人是为我们受到痛苦了,甚至于可能为我们付出生命了,所以我们应当感谢他们,学 到知识应该很好地为他们服务 主持人:您希望在您有生之年能看到有什么样数量的神经外科的医生呢? 王忠诚:我今年已经 78 岁了,按寿命来说也是不错的,所以我是有生之年不长 2001 年 9 月 15 日,在悉尼召开了第 12 届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联合会主席萨米教授 亲手将神经外科最高奖章授予王忠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