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破建筑设计无限.docx
12页突破建筑设计无限 ——访CROX阔合国际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林琮然采访:许晓东 整理:张小千在建筑行业中,林琮然30多岁的年龄显然还非常年轻,在他身上,可以看到更多的是年轻人对于生活的热情以及对梦想的追求意大利的求学经历使他对建筑的认知由名词转变为动词,他认为建筑师不应只局限于做建筑,设计无界限,无论设计一栋建筑或一个水杯都应当被当成一个伟大的建筑作品来执行而他自己,也身体力行,他的工作涉及建筑、室内、展务、都市规划、艺术场景等多个领域,他说:“跨领域,只为让更多人体会到设计的美好在意大利学有所成后,他回到台湾成立设计公司,并积极推广属于华人自己的文化,参加各种国际竞赛,志在让更多的人看到属于东方的设计他说:“回台湾,只为在自己的土地上做属于自己的设计生活中的林琮然更多的是一份洒脱与自在他热爱运动,崇尚自然,关注人文,这些无不在他的设计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用简单的方式通过更加简单的手法来创作简约并有创意的作品,正是他一直以来所坚持的创作原则!林琮然意大利米兰Domus Academy都市经营与城市设计硕士曾任意大利米兰Mario Bellini Associati 和PARK Associati建筑师,荷兰west8景观建筑事务所景观规划师,台北皓宇工程顾问公司都市设计师现任CROX阔合国际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入选欧州空间出版社BRAUN Collection of Asian Architecture 专刊Domus杂稚专刊当代中国室内设计师60人中最年青者Artemide台湾旗舰店获台湾室内设计大奖TID Award商业空间类大奖使命感,让我选择做自己的设计《设计家》:请谈谈您出生、成长的环境,您作为台湾的1970年一代,成长过程中有没有什么特殊的经历?当初为什么选择学习建筑呢?林琮然:台湾的70年代正是外[来自www.lW]贸发达经济起飞的时代,当时我的父母从台湾中部移往台北大都会工作。
我在7岁前是由外公外婆带大的,那时住在四合院,我常常像野孩子一样在田野中玩耍,每天都能想出新的鬼点子,找不同的乐子学龄后我由乡村前往都会生活,当时的台湾有点类似现今的大陆,很多父母都追求西方多元的教育方式,我在外公外婆的溺爱下养成了好动的个性,因此父母特别安排我学习绘画、书法与音乐,希望我能藉此安静下来,从中也慢慢培养了我的美术基础都市生活并不似乡村那般无忧无虑,而学画的过程恰好让我找到了抒发情感的出口中学后,台湾开始流行美国与东洋文化,我在电视中看到了像迈克·杰克逊、麦当娜那种奔放的80年代美式创意,记得迈克·杰克逊有一年来台湾举办危险之旅演唱会,那华丽的舞台设计与刺激的歌舞,使我仿佛进入了另一个时空,对我今后的设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设计家》:能谈谈您在台湾的求学经历吗?后来为什么选择到米兰学习并完成您的硕士学位?您的求学经历对您日后的设计生涯有哪些影响?林琮然:我大学的专业是建筑与都市规划,当时由于信息革命,传统手绘表现正慢慢过渡到计算机绘图,那时建筑解构主义刚起步,很多新的概念与想象中的建筑不断出现在国外的报刊杂志中,但台湾正规的建筑学院却无法提供这样的信息,很多时候我都是由书本上自发去学习建筑的。
会去米兰完成我的硕士学位,除了对意大利设计环境与米兰时尚之都的向往,最主要是因为我赢得了2003 Pirelli & C.andDomus合办的Ideas Spring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获得奖学金而去学习我在Domus求学时有很多机会去了解欧洲的城市,以及隐含在都市与建筑背后的构成与运作模式,并深刻体会到了都市软件方面的重要性,如展览与各种设计活动可以起到提升城市设计氛围的作用,这对于大多数建筑人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那时我在Mario Bellini建筑师事务所工作,期间也涉足工业设计领域意大利的求学经历启发我打破专业设计那条无形的线,也让我了解如何由简单的概念产出更简单的设计,去感动更多的人《设计家》:您为何选择回台湾发展事业?林琮然:我认为一个优秀的作品很多时候都基于对自己文化的认知,在欧洲工作那段时间我体会到东西方在文化上明确的差异性,最终认为还是要在自己的土地上做属于自己的设计,正因为这种使命感的趋使,我无法安逸下来,内心迫切想要做自己的东西,因此我选择回到自己的土地《设计家》:您提到您是出于使命感的驱使回国,那您觉得这种使命感在台湾1970、80年代的设计师当中,是不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个普遍现象。
70、80年代大部分的年轻人,并没有上一代沉重的包袱,也许我们上一代比较像是大陆如今社会上的中坚份子,身上或多或少还肩负着一些民族使命感台湾这代的年轻人,大多衣食无缺,更懂得享[来自wwW.lw5u.CoM]受生活,热爱生活,并不用考虑太多其他的东西,因此看待事物的价值观、注意力会放在事物本质,生活本身,努力开创美好的部分但目前台湾的环境并没提供我这一代人太多机会,整个体制已经有了既定的模式,年轻人通常在一个没有太多选择的状态下去建立目标,所以青年建筑师唯有演化出新的形态,才有机会找到生存的空间跨领域,只为让更多人体会到设计的美好《设计家》:您在自己组建事务所之前,都做了哪些工作?当初是如何想到创建自己的工作室的,对自己的事务所寄予了怎样的期望?林琮然:我在2005年回到台湾,前两年是在台湾知名的都市设计公司工作,由于工作上的需求必须整合多方面的信息,因此我开始跨领域去接触更多专业,累积了很多经验,这些都为我后来成立自己的公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将公司命名为阔合,是希望打破制式的设计界限,跨领域做多样化的设计在意大利留学时看到很多日本与韩国的设计师都自发的积极参与米兰设计周,却很少看到台湾或大陆设计师做这样的事情,因此成立公司后,我们首度在米兰设计周策画了台湾展览馆。
由于这次的成功让台湾官方更加重视国外参展的机会,也让我更加确定我要做的事情是跨领域有意义的事《设计家》:我们了解到阔合也承接艺人MTV场景设计,这样的背景在您的空间设计中给您带来了哪些不一样的经验?林琮然: 我记得与“ 五月天” 合作过远离地球表面的MV(Music Video),设计一栋用于爆破的房子,这与很多人认为建筑是永恒的观念正好相反但影片在放映时,却让人印象深刻它虽然短暂,但表达了不一样的概念与气氛,故事空间也因此更感动人心但往往很多建筑都不能做到这点,单纯只是一个空壳,人们在没有生命感的框架里生活其实是非常枯燥的,对我而言建筑可以以任何形态存在,重点是其体现的无形的空间力量与设计者赋予其的价值《设计家》:能和我们谈谈您近几年所做的项目吗?林琮然:我近期在上海完成了La Lé红酒吧的设计作为一名台湾设计师在上海做项目,我认为首先必须考虑上海本身所拥有的文化底蕴业主刚开始单纯地想打造一个享乐品酒空间,我们与业主沟通后,考虑在设计中用一种新的手法放入旧上海的元素,因此我们将上海梧桐树这种属于当地的自然元素加入设计,使酒吧的空间氛围多了一份上海特有的怀旧气息,并通过当代设计来呈现,这种多元化的设计也开启了上海品酒文化空间的新观念。
另外在我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到对自然元素的运用例如我们去年做的台北Artemide旗舰店,考虑的是如何赋予一个西方品牌以东方的形象因此我们在设计过程中运用了东方绘画中的写意手法,有效地把意大利品牌的价值用天边云朵这样的东方意象来呈现这种用东方道家无为的概念来设计西方的空间理念,也让属于西方的品牌看到了其在东方市场发展的可能性《设计家》:您刚刚提到的两个案子都是室内设计项目,是不是现在公司的重点是室内设计,还是您就是根据机缘来选择案子的?林琮然:建筑项目也是有的,只是以室内设计去解说空间有时会更加纯粹与恰当,建筑设计往往会有较多的考虑另外我们喜欢尝试新的可能,就像在欧洲建筑师可以作时尚、产品设计、电影等领域好的建筑师不应该把自己局限在某个范围内,也因为参与过的方案多样,认真投入创作生命,回到建筑领域上作品本身的价值会更伟大当建筑师的眼光从不同的层面影响世界,设计选择便会更为多元与宏观《设计家》:您曾经说过:“每个建筑人心里都有一个乌托邦,都有对建筑无限的想象与憧憬您在建筑上最初的理想是什么?如今,您的这个理想在现实中经历了哪些演变?林琮然:刚开始接触建筑的时候,想法很纯粹,单纯得想成为一名建筑师,做好的设计。
后来在求学时接触到了西方及日本建筑大师的优秀作品,我渐渐开始思考如何让属于我们华人的建筑浮上国际舞台,如何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属于中国的东西刚开始,我觉得只有实体建筑才能完成这样的理想,但是在意大利的生活经验逐渐打破了我的这种观念意大利在上世纪60年代后开始发展设计,提倡建筑与水杯价值均等的概念,任何一个作品都应当被当成一个伟大的建筑作品般来讨论与执行后来在荷兰的工作经历使我看到了荷兰人对于环保的关注,他们提倡的环保并非简单的回收再利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在设计中无不体现着环保的观念也由此,我对建筑的认知慢慢从名词转变为动词《设计家》:你认为建筑人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这是否需要产业界的配合?林琮然:台湾在2000年开始产业转型,整体环境都往文化创意的方向发展我刚回台湾时刚好遇到这波潮流,也因此有机会去做一些展务活动,并与产业界结合在我看来,一个优秀的建筑师或设计师并非仅仅停留在单一领域去服务特殊群体,更应该创造机会去服务更多人意大利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例如Artemide、Cappellni、Swarovski 等知名品牌,都有全球知名建筑师参与设计,这其实就是把建筑师或优秀设计师的概念变成一个产品。
因为一般人可能请不起设计师来设计一栋房子,但他绝对买得起一盏灯或一把椅子建筑师不应仅仅局限于做建筑,我觉得这是值得每个建筑师去思考的问题自然原创,是我的设计原则《设计家》:能不能和我们谈谈您的设计主张?不管是做空间设计还是做其他方面的设计您所坚持的原则是什么?林琮然:我很坚持设计中采用自然元素并发展出新的原创,我爱环保但更相信自然有人认为环保就是用废材、塑料或是高新的节能技术来完成设计的实践,我不反对,但我相信最根本的环保就是自然,不仅是形式上的呈现,自然也可能是一种单纯的情感,例如儿时的记忆或是某一种情怀在我的设计中我都希望可以保留自然的元素,去影响空间中的人,你必须要有一颗朴实的心,对自然的崇敬,才会产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行为我觉得到大陆后,我更确定这样的设计主张,我不愿意看到原来这片土地的美好逐渐消失《设计家》:那您现在完成的项目是不是都做到了这些?林琮然:每个项目本身都具备不同的条件跟目的性, 我都尽可能地做到以设计提升价值好的设计师应该从每个案子中发掘不同的可能性在设计住家时,客户希冀的是一个舒适的环境,我就会去思考业主是怎样性格背景的人,而去发展出属于客户个人的自然空间,如我在今年曾经完成一户以山为主题的居家空间;在设计温泉饭店时,我会直接简化成水和人的相处,撷取其中的自然元素,作为我的设计命题,可能流动的水就是温泉池的造型,人体的曲线就是空间的动线;在设计音乐艺术场景时,歌曲、歌者、歌声,都是可以取材的范围,也是必须思考的项目;做展览则是要考虑到作品与展览时空的对应。
我完成的项目之中大都可以达成我想表达的意念,其中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和人的沟通,我的创作理念都是在业主的需求上去做延伸表达的,所以大多可以得到支持《设计家》:建筑往往与其所处的物理环境、人文环境紧密相连,在您的很多设计中都融入了当地历史与文化的元素,您是如何在实践中做到这一点的?林琮然:我很注重文化环境中的当代价值与业主商业目的结合,在创意和商业中碰撞出有意涵且符合实际的空间人文其实并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