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山西高考讲稿.ppt

61页
  • 卖家[上传人]:
  • 文档编号:57590615
  • 上传时间:2018-10-23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95MB
  • / 6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回顾与评析 导向与启示,回顾与评析 导向与启示 --------赵玉英,,问 题 ●新课标历史高考命题规律探究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复习与教学策略,●新课标历史高考命题规律探究,1.回眸——三十余年历史高考发展轨迹 李晓风 :知识立意 →能力立意→ 问题立意→ 素养立意 冯一下 :知识立意→能力立意→目标立意 黄牧航 :知识立意→能力立意→价值观立意,1.回眸——三十余年历史高考发展轨迹,杨宁一: 《新课程下高中历史学科考试测量命题改革》 ↓ “按照文明史观,对专题和模块内容加以整合,重构新的学科体系” 《考试大纲》→ “高考要着重考查考生的人文素养和学习潜能”,●新课标历史高考命题规律探究,2.释读------新考试大纲 历史学科命题的指导思想,考试依据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 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普 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 准实验·2010年版)》,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解读:文化素质指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及与之 相适应的能力、情感和个性特点所表现出来的综合 气质或整体素质初中历史课程这是为弥补新课标 在学科体系上的不足而提出来的,意味着高考命题 将不受新课标甚至考试大纲的约束,当然更不会受 到新课标教材版本的约束。

      考查宗旨 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 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 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读:学科素养是指历史学科基本知识、技能、方 法和学习经验的积累,也包含文史常识、史学思想和史 学方法等;学习潜力是指学习高校历史课程应具有的学 习能力,即独立学习的能力、搜集和解读史料的能力、 提出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等;科学历史观则是指唯物史观 和当前史学界普遍认可的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等;学科 思维和方法主要包括比较史学、概念化史学、计量化史 学、结构史学等所倡导的联系、对比和系统方法等命题原则 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 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解读:不拘泥于教科书,意味着教科书仅是高考命 题的参照或依托,试题将大量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 以考查考生依靠已有知识和素养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其实这里突出了历史学科的特征,隐含着 “材料第一,论从史出”的命题原则把握历史发展的 基本脉络,则强调了历史的整体性和学科体系,体现了 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和新史学的一些基本理念解读:考纲中规定的能力考核目标和要求,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变化。

      这个目标要求更多是从高校学习潜力的角度来表述的,在较大程度上都是理论上的要求,命题实践还没有全面体现出来事实上,它主要是 突出了材料解读能力; 淡化了知识记忆即再认再现能力; 强调了历史思辨能力; 增加了独立思考能力的要求从中学历史教学的角度来认识,主要包含: 历史阅读能力,即正确理解题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作出准确阐释的能力; 知识迁移能力,即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和说明问题的能力; 表达能力,即正确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和观点的能力; 历史思辨能力,即运用科学史观和方法思考、阐述、论证问题的能力4.特点与趋向------高考命题规律总结,●新课标历史高考命题规律探究,(1)体现新课程理念,落实三维目标,第一,以考查主干知识为主,落实知识和技能的考查命题专家刘芃早就指出:“没有什么纯粹的单纯的知识考查,也没有什么独立的抽象的能力考查杨宁一教授也强调“知识本身就是考查对象,同时,对能力的考查也离不开基本知识的支撑,……必要的基本知识点在考试测量中的地位是无法取代的4.特点与趋向------高考命题规律总结,●新课标历史高考命题规律探究,第二,实现了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考查 以历史研究方法或历史过程为考查重点,第三,注重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新课标历史高考命题规律探究,4.特点与趋向------高考命题规律总结,(2)摆脱教材束缚,讲究情景的命题,运用新材料考查对基本史实、基本概念的理解一、,二、,三、,扩充史实,即将教材中有关简略的史实, 进行补充和扩展,形成新的命题情景完全创设新情景,考查主题与教材无关, 通过对材料的释读运用所学过的同类知识 和已有的方法,对试题作答3)继续强化对能力考查的力度,●新课标历史高考命题规律探究,4.特点与趋向------高考命题规律总结,“从历史测量目标角度来看,学科能力与 学科素养始终是测量的重点目标吴四伍:,对能力的考查:思维力度上的加强; 能力考查的方法问题,●新课标历史高考命题规律探究,4.特点与趋向------高考命题规律总结,(4)试题的开放性与评分标准的变化,“资本主义萌芽要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需要一定的条件(前提、背景)(3分);中国:专制制度强化(1分);闭关锁国(1分);重农抑商(海禁)(1分)”;长期以农耕经济为主(1分);技术落后(1分);思想文化专制(1分)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代议制)(1分);工业化(1分);对外进行殖民扩张(原始资本积累)(1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1分)。

      1)关于阐述对恩格斯所说的历史前提的认识,学生答为历史前提是政治、经济、思想、科技等方面任何一方面的条件都可以既得2分比如说学生答为历史前提是“政治制度的保障”或“殖民扩张的保障”或“资本原始积累的保障”或“市场前提的保障”………………等等都可以2)对历史前提的认识展开论证,要求从中外两个方面去思考,正确表达才能赋分,中、外各3分,共6分如:学生第一步答为“历史前提是政治制度的保障”,接下来论证答为“中国明清之际,专制主义逐步走向顶峰,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壮大…………(3分),同一时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为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3分)”即可赋6分否则,如出现学生在第一步中答为“历史前提是政治制度的保障”,则接下来论证答为“中国明清之际,海外市场狭小,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壮大…………同一时期英国逐步打败殖民竞争对手,成为日不落帝国,为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3)多角度论述赋3分,如学生第一步答为“历史前提是政治制度的保障”,接下来论证答为:“中国明清之际,专制主义逐步走向顶峰,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或海禁政策)均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壮大…………同一时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并在19世纪上半叶进行了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专政为资本主义萌芽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4)逻辑性正确赋2分,即论点与论据互为支持,观点一致,论证充分,史实正确即可赋分。

      第一种答案,历史前提是资本主义萌芽第二种答案,历史前提是能够促进雇佣劳动发展成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因素,如资本原始积累,资本主义政权的建立,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发展第三种答案,英国通过《权利法案》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通过海外贸易,三角贸易,文艺复兴,殖民拓展发展了资本主义中国明清政府闭关锁国,海禁,专制统治,八股取士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第一部分为观点分(2分),能够围绕着西方崛起提出自己的观点,观点不明确或没有表达观点的计0分;观点计分不受答题位置的影响,无论是放在开头、结尾或中间都按要求计分第二部分为论述内容分(8分),未能利用材料或史实论证观点为0分;能运用相关史实,准确来论证观点的,一个史实2分,两个以上4分;能够结合史实,多角度论证观点的,角度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科技等),每个角度2分,角度分满分4分无论从哪个角度论述,只要符合观点,能够做到史论结合即可第三部分为整体评价分(2分)它要求对考生的答卷从论述、表达、逻辑三个方面整体把握论述较充分,表达较清晰计1分;逻辑严密,论述充分,表达清晰计2分表1:2010年全国新课程卷第40题第(3)问得分情况: 黑龙江考生样本数:71827 满分:13分 平均分:5.95分,表2:2011年全国新课程卷第41题得分情况: 黑龙江考生样本数:78285 满分:12分 平均分:8.5分,历史教学也带来了两点启示:,一是关注史学研究动态。

      以教学中国近代史为例,建议多读一读陈旭麓的《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和《中国近代史十五讲》,以教学明清史为例,建议多读一读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教学世界史时,可以多读一读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和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历史教学也带来了两点启示:,二是加强能力训练 每个专题选择1——2个探究问题 每次训练选择1——2个明确的能力目标,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仰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西周的政治文化与秦汉统一的关系,即西周宗法制对秦汉产生的重要影响正确选项为C项此题平均分较低,只有1.03分,有25.76%考生选择了正确选项,还有38.69%考生选择了B25.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解析】此题的平均分只有0.62分,是选择题中得分率最低的一道题,只有15.53%的考生选择了正确选项。

      28.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受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 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是巴黎公社的内容平均分1.08分,难度0.27,有26.90%考生选择了正确选项D,但是这道题错选率高,集中在B有40.56%的考生选择了B31.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此题主要考查的知识八国联军侵华后晚清的政局变化平均分1.57,难度值0.39.,,32.右图是选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所著《世界:一部历史》中的一幅示意图。

      该图反映了 A.单一商品出口国在经济全球化中陷入困境 B.贸易往来对国家间关系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C.贸易不平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 D.资本流动在经济全球化中具有重要作用,2.主观性试题 从阅卷情况看,主观试题共52分,平均分为25.67分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生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 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其志行名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

      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每年考核,公开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有状,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 ——据《新唐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