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有效教学》心得.doc
2页读《有效教学》心得工作室布置每位学员都要读崔允漷的《有效教学》一书,并将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经过2年的学习实践,受益匪浅,现将自己的读书心得汇报如下《有效教学》是让学习者“像专家一样思考”引导我们如何把问题还原到原点来思考?如何将教学问题置于课程、教育、社会大背景中综合地思考?如何促使教师将中小学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学习、评价进行一体化的思考?如何促使学习者形成教育领域的大观念(big idea),而不至于去记去背书中提供的那些条条框框的东西? 本书按照“什么是教学——怎样教得有效——怎样教得更好、更有意思”的框架,逐步提示有效教学的若干问题焦点1:数学有效教学的理念】落实“有效教学”,要求老师在理念上有所改变,在实践中有所探索我们的第一个焦点问题就是:“数学有效教学的理念”,就是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数学教学上的有效性,首先得从数学的作用谈起常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的作用就是通过学习数学,使学生的思维结构得到优化、思维的品质得到改进,使学生终身受益所以,数学教学,只有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才算有效其实,眼前的数学成绩的提高,高考成绩的优秀,也是这种能力只有数学的思维的提升才能实现的,必要的训练还是不可少的。
只是我们要考虑如何让训练更加有效看来我们讲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一方面还是要关注学生眼下成绩的提高,另一方面要关注数学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其实两者并不矛盾的,如何做到和谐发展,我想这需要我们老师更多的智慧焦点2: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我们都知道:“有效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所以我们的第二个焦点问题就是“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我们要怎样做才能使课堂40分钟更加有效? 对于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我有两点想法:一是许多老师只备教学内容,仅关注到这节课要讲什么容,而不备“问题设计”这样的后果是:上课提问比较随意,有时问出去的问题连幼稚园的孩子都能回答,有时问题抛出去后,却发现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久而久之,学生便不会再理会你问什么问题了,哪怕这回的问题真是你“精心设计”的二是我们的学生常会低估了自己的能力,不敢去尝试自主学习,总觉得老师讲了才算是真正学过了老师更是低估了学生的能力,经常抢了学生的事情去做,什么东西都要讲听过很多次这样的课,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学生课前都挺清晰的,课后就说这节课真难都是被老师讲晕的这需要老师的引导,让学生知道他们能解决这些问题,而且是必须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上述两个问题一个是课堂内的问题必须要精心设计,一个是老师要放得开。
对于课堂的问题设计很有体会的:实际上,数学课堂内的问题有两类:一类是具体的数学题目,比如例题、练习、习题等等;另一类是为推动课堂教学进程、启动学生思维开展而设计的问题对于第一类问题,我认为关键在于一个“精”字,比较有效的一种做法就是“变式”教学,通过一个题目能够把数学的核心知识,主要的数学方法,内含的数学思想教给学生设计可能更多的是指第二类的情况,我们确实发现在我们的课堂内还存在着不少低效的问题设计的情况对于这一类问题的设计我觉得应该注意两点:一、问题设计必须明确、让学生有话可说,二、是要注意问题设计的发生性和过程有时老师问题设计的太泛,没有做好充分的铺垫,容易让学生不知所措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上《函数的奇偶性》的时候,我们通常会引导学生从函数的单调性的研究方法入手,通过类比,启发方法老师会在复习一下函数的单调性的定义之后,问学生:“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是如何研究函数的单调性的?”这个问题问的就比较泛,学生往往不知道从哪个方向去回答我们可以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下改进,可以这样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函数的单调性,实际上在初中阶段我们也研究过函数值随着自变量的增加而增加(或减少)的性质(即函数的增减性),那么比较初中和高中的学习,你觉得在研究方法上有什么不同?”这样问学生就能明确思考的方向,并能从比较中发现方法,启发学生的自主探究。
通过这个小例子,我们就可以体会到课堂内的问题设计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老师认真思考,更多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想,想想学生会怎么想?【焦点3:如何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我想每位数学老师都是有着切身的体会,一方面是老师每天承担着大量的重复性的作业批改工作,另一方面我们又“心疼”的发现学生的负担很大这样的工作量下面老师还有思考的时间吗?如何让我们的老师从简单的“劳动密集型”的工作状态中解放出来,提高我们工作的“技术含量”,我想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非常关键问题所以我们的第三的焦点问题就是:如何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关于这一点,各位老师有什么好的做法吗?对于数学作业,我有两个思考,并且在实践中实施效果还不错:一是课后作业的选择,要体现有效性:立足学情,题目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层次性,注意难度要紧扣学情;同类型的题目要辨析、改编、整合,达到练一题会一片的效果二是作业的批改和反馈,要体现有效性:课外面批和课内校对相结合,通过面批暴露学生学习中的问题,针对问题重新备课,在下一节课内校对时分析症结根据学生症结,教师再准备错题集,并对这些错题进行变式处理,给学生跟踪检测,以了解落实的好坏前面我们谈得比较多的是如何提高课堂40分钟的有效性,我认为作业的有效性,是真正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关键所在。
也是真正解放老师,减轻学生负担的一大“善举”我觉得提高作业的效率无非就两个问题:一、选题,二、落实选题要有层次,现在我们学校可以说是有五个层次的学生(农村生、国际部、普通部、双语班、五十二中),就说前面三个层次,大家的作业都是一样的,这肯定是有问题的落实,我个人觉得面批,是检测知识能力落实的非常有效的手段,我在高三教学中也是这样做的,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要有一个充分的了解,然后在课堂里将典型的做法进行交流(期中考试试卷分析的例子),效果就会很好这里我还想提几点:一、作业改革真正要做的话,可能老师的负担会更大,这是改革初期必须要付出的代价,但是如果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对今后老师的长远发展是很有利的,这就需要团队合作,可以先以一个“小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试验,然后再推广二、作业改革要做,就必须坚持,有计划的去做,光靠一两次肯定是不行的,必须持续一段时间,才能看出有没有效果,要看老师敢不敢去大胆的实践,试验是有风险的,如果试验导致成绩下降,或者效果不是很明显(主要是指考试成绩)怎么办?这就需要学校的支持三、作业改革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需要统筹的考虑,作业的精选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多自主思考的时间,如果学生多出的时间不是用来学习,或者还是各个学科之间“你推我进”的局面,那么效果肯定不好,所以这个问题不是一个学科的问题,甚至不是简单的学科问题,而是需要班主任所有学科老师共同合作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