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章 数字习语与民俗.ppt
43页第五章 数字习语与民俗 数字习语是指含有数字的习惯用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数字有不少妙用,由此构成了许许多多丰富多彩的习语,这些数字习语具有浓厚的民族、历史和地方色彩,生动形象地显示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 数字除了计数功能外还寓意着种种神秘的文化涵义或现象数字的观念在各个民族中都渗透在它传统文化的不同层面,比如哲学与宗教、历史与艺术、政治与习俗、神话传说 与巫术迷信等我们只要读读中国古代文献,不难知道诸如“五行八卦”、“两仪生四象”、“阴阳六爻”、“七七”、“八大金钢”、“九阳”、“九州”、“十二地支”、“十二生肖”、“三十六计”、“七十二行”等这些含有神秘色彩的数字 数字神秘主义即使在科学昌明的今天,数学神秘主义的影响仍随处可见数学崇拜就是它的表现之一例如西方人素有尚七的习惯,常说世上有七大奇迹,不可饶恕之罪有七种,创世日是七天,虹有七色,天有七层,一星期有七日云云 中国人的数字神秘主义首先反映在对“数”这个字的诠释上在汉语中,“数”除了数学上的意义外,还可以解作理、道、术和命运,等等“数”诠释为 “命运”这一点例如,人的命运不佳叫做“数奇”、命运好坏称为“人有定数”、“劫数难逃”,国家命运衰微也说“气数已尽”云云。
因此古人讲预测命运的方法称作“数术”,俗称“算命”汉字中“数”与命运的相关性可能源于周易据汉书律历志“伏羲画八卦,由数而起”周易的占卜方法即根据通过数的计算(以草茎作为计算工具)所得到的数表(卦画)来预卜前途命运的占卜方法第一节 汉语习语与中国数字民俗 在汉语习语中,数字的应用极为普遍诸如观音菩萨,年年十八;张三有钱不会使,李四会使却无钱;河有九曲八弯,人有三回六转;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二十年的媳妇熬成婆;人有七贫八富;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人有三分怕虎,虎有七分怕人;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成语中有一言九鼎、一鼓作气、三朋四友、三推六问、四平八稳、四分五裂、四体不勤五体不分、五光十色、五脏六腑、五湖四海、六街三市、七拼八凑、九死一生、十室九空、杀一儆百、千辛万苦、半斤八两、百战百胜等一、习语与中国民间的“喜”、“吉”数字概说 好事成双: 一阴一阳之为道”周易 尚偶数习俗之形成: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事物都由阴和阳两方构成,只有阴阳交合,才能滋生万物 周易认为,宇宙万物的生成变化由数决定数分天数、地数 天数为五奇:一、三、五、七、九; 地数为五偶:二、四、六、八、十。
这五奇、五偶之数错综复杂,交互为用,决定宇宙万物的生成变化其中天数促使万物发生,地数确保万物之长成,所谓“乾(即天)知大始,坤(即地)作成物”(易系辞上),也就是奇数主发生,偶数主长成,从而偶数有象征成就的意义,形成尚偶数的观念和风俗 双数在汉语中蕴含着吉祥的文化内涵中国人喜欢双数的偶合义,追求好事成双,渴望双喜临门中华文化中这种现象俯拾皆是:从人以婚配成对为美满到饰物、“喜”字、送礼等要成双(俗所谓“散双不散单”),从作为文学形式的春联和作为修辞格的对偶,以及建筑物、城市布局和汉字的讲究对称美,无不体现出汉民族对偶数情有独钟 汉语中偶数及其倍数几乎皆含褒义,示吉兆因此,汉语习语 中形容处事有方是“四平八稳”,形容交通便利为“四通八达”,百事顺心为“六六大顺”,称美不可言的境界为“十全十美”,极有把握为“十拿九稳”另外俗语还有“七两为参,八两为宝”的说法,即人参重量超过8两便价格倍增,由此可见人们对于双数的崇拜不过,由于某种特殊的文化渊源,某些单数也出现在中国民间“喜”、“吉”数字的行列 1、三 “三”在几乎所有的东西方国家都受到尊重,被视为神性、尊贵和吉祥的象征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在汉语里,3被写成三,其意义是,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中间一横代表人,即融天、地、人为一体,寓意天地人的关系 道教三清之说,即玉清、太清、上清; 佛教中有三生说:前生、今生、来生previous life, this life, after life) 三宝:佛、法、僧 儒家: 天、地、人为三才(三灵); 日、月、星为三光 三纲五常,三从四德 藏族在著名史诗格萨尔中,就称古代岭国有三大神、三大佛、三大寺、三大部落、三大圣人、三大妃以及三大婢女等等,还把骑士的弓、箭和腰刀,亲切的称为随身携带的三眷属 汉语中数字“三”多用于表示许多、很多、极多,甚至还表示限度、极端如礼以三为度:开筵主人敬酒三杯,“酒过三巡” 、礼让三先;三揖三让”、 “三请三进”、“三献”、“三飨”、 “卜筮不过三”、“三顾茅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事不过三、三寸不烂之舌、三寸金莲 岁寒三友 三顾茅庐 三从四德 三令五申 三思而行 三省吾身 三长两短 入木三分 举一反三 狡兔三窟 三缄其口 三头六臂 三言两语 三宫六院 三省吾身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无事不登三宝殿三脚踹不出个屁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年椽材六年柱,九年变成栋梁树三更半夜出世害死人(亥时人)三个鼻孔多股子气三个指头捉田螺稳拿了三张纸画个驴头好大的脸 2、六 “六”是一个时空谐和数,我们常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六路又称六合,即前、后、左、右、上、下,或天地四方,亦即三维空间的六个方向。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崇尚“六”的传统观 念 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 rites, music,archery,charioteering, reading and writing, arithmetic) 周礼婚前“六仪”:即纳采(送礼求婚)、问名(询问女方名字和出生日期)、纳吉(送礼订婚)、纳征(送聘礼)、请期(议定婚期)、亲迎(新郎亲自迎娶) 六谷:(六种粮食作物)稻、黍、稷、粱、麦、菽) 六神:主宰心、肺、肝、肾、脾、胆六脏之神 六畜:“猪”、“牛”、“羊”、“马”、“鸡”、“狗” 我国民间有“六六大顺”、“六六双全”等吉语;农历初六、十六、二十六被视为举行婚礼的吉日民间流传“三六九,往外走”凡农历日期含三、六九的日子,适宜出行,行程顺利 3、八 在1至10中,8的发音最为洪亮,并可谐音“发”、“霸”、“爸”,又与“达”、“大”、“妈”的音相近;8的象形可表示两个完美的圆相联,以及无穷大,因此数字8特别受到尊重和偏爱,尤其是受到广东人的喜爱,因为“八”谐音“发” 事实上,将事物分成8块、8类,这里的8含有“极限”的意思据说,古代吃西瓜,天子的吃法是将西瓜分成8块,诸侯国君则分4块,大夫分两块,庶人则整个啃着吃。
俗语中,一根头发破八瓣细极了,掉地的东西摔八瓣,八拜之交亦含有极限的意思 八面玲珑:原指窗户宽敞明亮,后用来形容人处世圆滑,不得罪任何一方 4. 九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数字“九”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九为数之极,又称“天数”九是三的平方数,其文化含义是三的延伸,但同三相比又增加了许多内容三表示多数,九则表示多数的更高级和最高级 九霄云外表示极高之意; 九州方圆表示极广之意; 九泉之下”表示极深之意;数九寒开”表示极冷之意黄河的弯曲很多称为九曲,长江的支流很多称为九派,学术流派之多称为九流,等等 因为“九”与“久”谐音,由此演化出“神圣”之意,受到历代帝王的青睐,他们常借用“九”字来象征他们的统治地久天长,万世不变这一点在中国帝王的宫殿建筑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故宫的建筑中用得最多的是“九”,因为“九”是最大的阳数(奇数),它代表天,而皇帝自称是天的儿子(天子),所以它也代表了皇帝 又因为易经里的“乾卦”代表天,而“乾卦”里说:卦象“九五”的位置,飞龙就会在天上,伟大的人物就会出现在人间,所以“九五”又象征皇位比如天安门的建筑,城楼是9间,门有5座,午门也一样;保和殿、乾清宫等东西长9间,南北宽5间。
这都叫“九五之尊”另外故宫内的台阶都是9或9的倍数;门板上的门钉横竖都是9行;就连故宫房屋的总数,也是9999间 天坛:建筑多用九的倍数 据神话传说 ,皇天上帝是住在九重天里,用九或九的倍数来象征九重天,以表示天体的至高至大另一原因是,我国古代把单数看作阳数,而将双数看作阴数天为阳,地为阴天坛是用来祭天的,只能用阳数进行建筑而“九”又被视为“极阳数”,这是最吉祥的数字 九天揽月 九流宾客 九牛一毛 九死一生 一言九鼎 九天九地 九牛二虎之力 凤引九雏(天下太平、社会繁荣的吉兆) 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九回肠(形容回环往复的忧思回肠:形容内心焦虑不安) 屈原九歌中说自己“虽九死其犹未悔”,成语九死一生、九牛二虎之力、九牛一毛中的九都含有极限的意思,或到头的意思 5十中国人喜欢“十”这固然和中国人喜欢偶数有关,还因为中国人的审美心理追求十全十美,实实(十十)在在,视“十”为完整、完满、完美、圆满、吉祥的象征,因而从生日到祝寿到国庆以“十”为 大庆成了我国的传统习惯,并成为民族性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华夏民族对“十”的宠爱还 表现在凡事都喜欢以“十”为标准数量,诸如古贤有“十圣”(文圣孔子、武圣关羽、医圣张仲景、书圣王羲之、史圣司马迁、草圣张旭、画圣吴道子、诗圣杜甫、茶圣陆羽、酒圣杜康);封建社会有十种人伦义理,即: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除此之外,还有“十大名花”、“十大兵书”、“十大古典”、“十大名寺”、“十大新闻”、“十佳产品”、“十里长街”等等 此外,指主人待客的丰盛酒宴,有“十人馔”;比喻朋友连日欢聚,有“十日饮”、“十日欢”;女子博学强记之典被称为“十吏札”;多年攻读所得的学问为“十年书”;清代乾隆皇帝晚年自号“十全老人” 十行俱下:形容读书敏捷; 十风五雨:是说风调 雨顺; 十步芳草:比喻处处 都是人才; “十分人才”、“十足真金”、“十目十手”、“十全十美”、“十面埋伏”都是齐全、完美、完满的意思 古代对“十”的偏爱甚至连归纳 做坏事也凑成了“十恶不赦”我国崇“十”之风可远溯西周春秋,当时规定“天有十日,人分十等”(一王、二公、三大夫、四士、五皂、六舆、七隶、八僚、九仆、十台)二、汉语习语与数字禁忌 1、四数字“四”在中国及日本、韩国、朝鲜、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一些亚洲国家被视为一个不吉祥的数字究其原因,它的发音与“死”字谐音在中国的台湾省和广州市,由于谐音“死”,人们忌讳四字广州一带的这个禁忌习俗也传到了中国其他地方然而科学研究表明,这种心理对自己非常有害,甚至可能危及生命美国科学家在近日出版的英国医学杂志上报告说,认为数字“四”不吉利的部分华人和日本人,在每个月4号的死亡率比平常明显要高,其中死于心脏病的机率特别高。
对“四”没有禁忌的美国白人则没有这种现象在俗语中,数字“四”常常与“三”在一起构成“说三道四”,带有贬义又如:七个铜钱放两处不三不四七个仙女争面脂香三臭四七根竹竿掉进猪圈里横三竖四五 在古代中国人的数字崇拜观念中,“五”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从数学的意上来看,它是二加三之和;从文化的意义来看,它包容着二和三,是生命和万物的生成形态,是一个完美数 人们最早对于五的认识是从自己的五指开始,最早有计数的概念就是数五指手对于人来说极其重要,人类早期的物象崇拜还包括对于人体器官的崇拜,对于数字五的崇拜是对人手崇拜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古代人们之所以认为五是完美数,从文化心态来说即缘起于对手的灵巧与宝贵的赞美这种观念很早就形成了,关于金、木、水、火、土五行的认识即奠定了数字五的神圣地位 在此五行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古代看待其他事物也常常是归结为 五,认为其数达到五便表示着齐全、完备与和谐,如五方、五色、五音、五味、五脏、五官、五伦、五德、五岳等在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现实生活中,五这个数字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古人认为五月不吉利,谚曰“善正月,恶五月”,有关风俗多为驱邪避毒(避蛇、蜈蚣、蝎子、壁虎、癞蛤蟆五毒)不过,自周代以来,中国民间就流传着“五月五日生子不举”的说法。
人们迷信这一天生下来的子女是“不肖不孝”的,甚至“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