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雷检测规范综合.doc
5页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各类防雷建筑物接闪器的布置要求建筑物防雷类别接地电阻允许值(Ω)避雷针滚球半径(m)避雷网格尺寸(m)一类<1030≤5×5或6×4二类<1045≤10×10或12×8三类<3060≤20×20或24×16引下线间距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引下线不应小于2根间距不应大于12m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引下线不应小于2根间距不应大于18m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引下线不应小于2根间距不应大于25m※ 但周长不超过25m且高度不超过40m的建筑物可只设一根引下线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网)应有独立的接地装置,每一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Ω※ (1)当建筑物高于30m时,从30m起每个不大于6m沿建筑物四周设水平避雷带并与引下线相连2)30m及以上外墙栏杆,门窗及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相连※ 当树木高于建筑物且不在接闪器保护范围以内时,树木与建筑物之间的净距离不应小于 5m※ (1)金属屋面周边每隔18-24m应采用引下线接地一次2)现场浇灌的或预置构建组成的钢筋混凝土屋面,其钢筋宜绑扎或焊接成闭合回路,并应每隔18-24m采用引下线接第一次。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1)金属物体可不装接闪器,但应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2)在屋面接闪器保护范围以外的金属物体应装接闪器,并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3)高度超过45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建筑物,应将45m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相连4)钢构架和混凝土的钢筋应互相连接5)应利用钢柱和柱子钢筋作为防雷装置的引下线6)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的金属物顶端和低端与防雷装置相连7)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当其壁厚不小于4mm时,可不装接闪器,但应接地,且接地点不少于2处,两接地点间距不宜大于30m,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1)在共用接地装置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的情况下,接地装置宜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2)建筑物宜用钢筋混凝土屋面板,梁,柱和基础的钢筋作为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3)砖烟囱,钢筋混凝土烟囱,宜在烟囱上装设避雷针或避雷环保护多支避雷针应连接在闭合环上 当非金属烟囱无法采用单支或双支避雷针保护时,应在烟囱口装设环形避雷带,并应对称布置三支高出烟囱口不低于0.5m 的避雷针 钢筋混凝土烟囱的钢筋应在其顶端和低端与引下线和贯通连接的金属爬梯相连。
高度不超过40m 的烟囱,可只设一根引下线,超过40m的应设两根引下线可以用螺栓连接或焊接的一座金属爬梯作为两根引下线用 金属烟囱应作为接闪器和引下线4)高度超过60m的建筑物,应将60m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粮,棉及易燃物大量集中的露天,宜采用防直击雷措施※在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网)的支柱上严禁悬挂线,广播线,电视接收天线及低压架空线防雷装置 第一节 接闪器 第4.1.1条 避雷针宜采用圆钢或焊接钢管制成,其直径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针长1m以下: 圆钢为12mm; 钢管为20mm 针长1~2m 圆钢为16mm; 钢管为25mm 烟囱顶上的针: 圆钢为20mm; 钢管为4Omm 第4.1.2条 避雷网和避雷带宜采用圆钢或扁钢,优先采用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48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 当烟囱上采用避雷环时,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2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rnm 第4.1.3条 架空避雷线和避雷网宜采用截面不小于35 mm2的镀锌钢绞线。
第4.1.4条 除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外,金属屋面的建筑物宜利用其屋面作为接闪器,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金属板之间采用搭接时,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00mm; 二、金属板下面无易燃物品时,其厚度不应小于0.5mm; 三、金属板下面有易燃物品时,其厚度,铁板不应小于4mm,铜板不应小于5mm,铝板不应小于7mm; 四、金属板无绝缘被覆层 注:薄的油漆保护层或0.5mm厚沥青层或1mm厚聚氯乙烯层均不属于绝缘被覆层 第4.1.5条 除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和本规范第3.3.2条一款的规定外,屋顶上永久性金属物宜作为接闪器,但其各部件之间均应连成电气通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旗杆、栏杆、装饰物等,其尺寸应符合本规范第4.1.1条和第4.1.2条的规定 二、钢管、钢罐的璧厚不小于2.5mm,但钢管、钢罐一旦被雷击穿,其介质对周围环境造成危险时,其璧厚不得小于4mm 注:利用屋顶建筑构件内钢筋作接闪器应符合本规范第3.3.5条和第3.4.3条的规定 第4.1.6条 除利用混凝土构件内钢筋作接闪器外,接闪器应热镀锌或涂漆在腐蚀性较强的扬所,尚应采取加大其截面或其它防腐措施 第4.1.7条 不得利用安装在接收无线电视广播的共用天线的杆顶上的接闪器保护建筑物。
第二节 引下线 第4.2.1条 引下线宜采用圆钢或扁钢,宜优先采用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扁,截面不应小于48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 当烟囱上的引下线采用圆钢时,其直径不应小于12mm;采用扁钢时,其截面不应小100 mm2,厚度不应小于4mm防腐揩施应符合本规范第4.1.6条的要求 注:利用建筑构件内钢筋作引下线应符合本规范第3.3.5条和第3.4.3条的规定 第4.2.2条 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外墙明敷,并经最短路径接地;建筑艺术要求较高者可暗敷,但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80 mm2 第4.2.3条 建筑物的消防梯、钢柱等金属构件宜作为引下线,但其各部件之间均应连电气通路 第4.2.3条 采用多根引下线时,宜在各引下线上于距地面0.3m至1.8m之间装设断接卡 当利用混凝土内钢筋、钢柱作为自然引下线并同时采用基础接地体时,可不设断接卡,利用钢筋作引下线时应在室内外的适当地点设若干连接板,该连接 板可供测量、接人工接地和作等电位连接用当仅利用钢筋作引下线并采用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体时,应在每根引下线上于距地面不低于0.3m处设接地体连接 板。
采用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体时应设断接卡,其上端应与连接板或钢柱焊接连接板处宜有明显标志 第4.2.5条 在易受机械损坏和防人身接触的地方,地面上1.7m至地面下0.3m的一段接地线应采取暗敷或镀锌角钢、改性塑料管或橡胶管等保护设施 第三节 接地装置 第4.3.1条 埋于土壤中的人工垂直接地体宜采用角钢、钢管或圆钢;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水平接地体宜采用扁钢或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 mm2,其厚不应小于4mm;角钢厚度不应小于4mm;钢管壁厚不应小于3.5 mm 在腐蚀性较强的土壤中,应采取热镀锌等防腐措施或加大截面 接地线应与水平接地体的截面相同 第4.3.2条 人工垂直接地体的长度宜为2.5m人工垂直接地体间的距离及人工水平接地体间的距离宜为5m,当受地方限制时可适当减小 第4.3.3条 人工接地体在土壤中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5m接地体应远离由于砖窑、烟道等高温影响使土壤电阻率升高的地方 第4.3.4条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降低防直击雷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宜采用下列方法: 一、采用多支线外引接地装置,外引长度不应大于有效长度,有效长度应符合本规范附三的规定。
二、接地体埋于较深的低电阻率土壤中 三、采用降阻剂 四、换土 第4.3.5条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体距建筑物出人口或人行道不应小于3m当小于3m时应采取下列措施之一: 一、水平接地体局部深埋不应小于1m; 二、水平接地体局部应包绝缘物,可采用50~80mm厚的沥青层; 三、采用沥青碎石地面或在接地体上面敷设50~80mm厚的沥青层,其宽度应超过接地体2m 第4.3.6条 埋在土壤中的接地装置,其连接应采用焊接,并在焊接处作防腐处理 第4.3.7条 接地装置工频接地电阻的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的规定,其与冲击接地电阻的换算应符合本规范附录三的规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