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理)5t货梯安装调试说明书..docx
13页整理)5t货梯安装调试说明书. 根据GB7588-2022《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制定5t货梯安装调试说明书 一、机械部分的安装 (3) 1.安装导轨架和导轨 (3) 1.1安装导轨架 (3) 1.2吊装和校正导轨 (4) 2.安装承重梁、曳引机、导向轮 (6) 2.1 安装承重梁 (6) 2.2安装曳引机 (7) 2.3安装导向轮和复绕轮(直接驱动型除外) (7) 3.安装轿厢和安全钳组件 (8) 3.1安全钳组件的安装 (8) 3.2轿厢架组件的安装 (9) 3.3轿厢组件安装注意事项 (12) 4.安装厅门及门锁 (13) 4.1安装厅门踏板 (13) 4.2安装左右立柱和上坎架 (13) 4.3安装门扇和门扇连接机构 (13) 4.4安装门锁 (14) 4.5层门强迫关门装置的安装调整 (14) 5.安装限速装置 (14) 6.安装缓冲器和对重装置 (15) 6.1安装缓冲器 (15) 6.2安装对重装置 (15) 7.安装曳引绳锥套和挂曳引绳 (16) 二、电气部分的安装 (16) 1.安装主电源开关、控制柜 (16) 2.安装极限开关和限位开关 (17) 3.安装操纵器、换速平层装置 (17) 4.挂扎软电缆和配接线 (17) 5.电气控制系统的保护接地或接零 (18) 三、安装后的试运行和调整 (18) 1.试运行前的准备工作 (18) 2.试运行和调整 (20) 四、安装与调试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20) 一、机械部分的安装 1.安装导轨架和导轨 1.1安装导轨架 导轨架根据电梯的土建布置图和样板架上悬挂下放的导轨和导轨架铅垂线,确定位置并分别稳固在井道的墙壁上。
电梯井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因此采用焊接式稳固导轨架按样板架上悬挂下放的铅垂线,先准确测量和制作上下两个导轨架,并先把这两个导轨架稳固好,再把铅垂线捆扎在这两个导轨架上,然后逐个测量、制作、稳固中间各导轨架 安装注意事项 1. 导轨架之间的距离一般为1.5m~2m,但最上端一个导轨架与机房楼板的 距离不得大于500mm 2. 两列导轨的接头不能在一个水平面上,必须错开一定距离 3. 导轨架的位置必须让开导轨接头200mm以上每个导轨应有2个以上导轨架 4. 焊接固定导轨架时焊接速度要快,避免预埋件过热变形与预埋件及加强件之间的焊口要焊接牢固 导轨架经稳固和调整校正后,应符合下例要求: 1.任何类别和长度的导轨架,其不水平度应不大于5mm,如下图1-1所示; 图1-1导轨架的不水平度 2.采用焊接方式稳固导轨架时,预埋钢板应与井壁的钢筋混凝土焊接牢固; 3.由于井壁偏差或导轨架高度误差,允许在校正时用宽度等于导轨架的钢板调整井壁与导轨架之间的间隙当调整钢板的厚度超过10mm时,应与导轨架焊接成一体; 1.2吊装和校正导轨 导轨架全部安装固定好,并经全面检查校正后,可吊装导轨。
吊装轿厢导轨之前需按样板架上悬挂的导轨架和导轨铅垂线确定导轨位置,先把底坑槽钢安装好,然后再吊装导轨吊装导轨时一般通过预先装置在机房楼板下的滑轮和尼龙绳由下往上逐根吊装对接,并随时用压导板和螺栓把导轨固定在导轨架上待安装完毕后分别自下而上地初校两列导轨的三个工作面与导轨中心铅垂线之间的偏差经初校和粗调后,再用精校卡尺进行精校 安装注意事项 1.轿厢导轨和对重导轨应分别吊装; 2. 导轨的下端应与底坑槽钢连接,上端与机房楼板之间的距离应能提供轿厢不小于0.1+0.035V2的进一步制导行程; 3.为保证电梯运行的舒适感和降噪,导轨吊装完后都必须进行认真的调整校正; 导轨经精校后应达到: 1.两列导轨要垂直,而且相互平行,在整个高度内的相互偏差应不大于1mm,如下图1-2a所示; 图1-2a 导轨不直度 2.两列导轨的侧面工作面与下图1-2b的导轨与中心铅垂线偏差,每5m应不大于0.6mm; 3.导轨接头处的缝隙a应不大于0.5mm,如图1-2b所示; 1-2b导轨接头缝隙与导轨中心铅垂线 4.导轨接头处的台阶,用300mm长的钢板尺靠在工作面上,用厚薄规检查。
在a1和a2处应不大于0.04mm,如图1-2c所示; 图1-2c导轨接头台阶 5.导轨接头处的台阶应按下表1-1规定修光修光后的凸出量应不大于 0.02mm ,如图1-2d 所示; 修光长度修光长度 图1-2d 导轨接头修光长度 表1-1 导轨接头台阶修光长度 电梯类别 高速梯 低速、快速梯 修光长度 300 200 6.两列导轨的内工作面距,在整个长度内的偏差值,应符合下表1-2的规定; 表1-2 两列导轨面距偏差 电梯类别 高速梯 低速、快速梯 导轨用途 轿厢导轨 对重导轨 轿厢导轨 对重导轨 偏差值 L +0.50 L +10 L +10 L +20 7.导轨应用压导板固定在导轨架上,不允许焊接或者用螺栓直接固定 2.安装承重梁、曳引机、导向轮 2.1 安装承重梁 承重梁是承载电梯主机曳引机的关键部件,它的安装精度对电梯的运行性能起重要作用 安装承重梁时,应根据所装电梯的不同种类规格和现场机房的要求采取不同的安装方法 对于有减速器的曳引机,其承重梁安装形式如下: (1)当顶层高度足够高时,可将承重梁安装在机房楼板下面。
安装时,应根据平面布置图中承重梁的安装位置铅垂线,在承重梁上钻出安装导向轮的螺栓固定孔,最后再浇灌混凝土封顶;顶层高度不够高时,可把承重梁安装在机房楼板上,但需在机房楼板上留一十字形孔洞 (2)当顶层高度不够而机房内机件位置与承重梁安装位置发生冲突,但机房高度足够时,可用两个高出机房楼面600mm的混凝土座将承重梁搁起,用地脚螺栓固定 对于无减速器的曳引机,承重梁用六根槽钢分成三组,以面对面的形式安装,安装方法类似有减速器曳引机承重梁的安装方法 安装注意事项 1.承重梁若由用户自备时,其规格应按电梯随机技术文件的要求配备; 2.混凝土座与承重梁接合处必须预先焊好12mm左右的钢板,以便固定承重梁; 3.承重梁的两端必须牢固地埋入墙内或稳固在对应井道壁的机房地板上; 4. 承重梁的规格、安装位置和相互之间的距离必须依照电梯的土建布置图进行埋入墙的深度必须超过墙厚的中心20mm,且不小于75mm每根承重梁的不水平度应不大于0.5/1000mm,相邻两根承重梁的高度允差应不大于0.5mm; 2.2安装曳引机 承重梁经安装、稳固和检查符合要求后,方能开始安装曳引机。
曳引机的安装方法与承重梁的安装形式有关 (1)对于承重梁安装在机房楼板下的无机房梯,根据电梯随机技术文件,在承重梁的上方摆设好减震橡胶,将曳引机吊放在减震橡胶上,并经调整校正校平后,用螺栓将承重梁和曳引机固定上紧 (2)对于承重梁在机房楼板上时,通过在承重梁和曳引机之间装设固定机座和减震装置来安装曳引机 安装注意事项 1. 根据不同种类、型号、用途的电梯对曳引机的安装应采取不同的减震降噪措施; 2. 为保证电梯运行的舒适性和稳定性,曳引机安装完后应进行必要的校正校正前需在曳引机上方拉一根水平线,而且从该水平线悬挂下放两个铅垂线,并分别对准井道上样板架标出的轿厢中心点与对重装置中心点再按照曳引轮的节圆直径,在水平线上再悬挂下放另一根铅垂线,并根据轿厢中心铅垂线与曳引轮的节圆直径铅垂线,调整曳引机的安装位置 2.3安装导向轮和复绕轮(直接驱动型除外) (1)安装导向轮:安装导向轮时,先在机房楼板或承重梁上放下一根铅垂 线,并使其对准井道上样板架的对重装置中心点,然后在该铅垂线两侧,根据导向轮的宽度另放两根辅助铅垂线,以校正导向轮的水平方向偏摆。
导向轮经调整校正后与曳引轮的不平行度应不大于1mm;导向轮的不垂直度不大于0.5mm;位置偏差前后不大于±5mm,左右不大于±1mm (2)安装复绕轮:用于高速直流梯的复绕轮,安装方法除和导向轮相同外,必须将复绕轮与曳引轮沿水平方向偏离一个等于曳引轮绳槽间距1/2的差值经调整校正后,档绳装置距曳引绳的间隙应为3mm 3.安装轿厢和安全钳组件 3.1安全钳组件的安装 安全钳的定位固定可放在单井字形脚手架上进行,也可采用楔块动作锁紧在导轨上来进行 3.1.1 对楔块作仔细清扫,消除污垢和锈迹,把安全钳的楔块放入下梁两端的安全嘴内,装上安全钳的拉杆使拉杆的下端与楔块连接,上端与上梁的安全钳传动机构连接,并使两边楔块和拉杆的提拉高度对称且一致使安全嘴底面与导轨正工作面的间隙为3.5mm,楔块与导轨两侧工作面的间隙为2~3mm,绳头拉手的提拉力应为147~29 4.2N,且动作灵活可靠 3.1.2 安装和调整导靴(应在安全钳与导轨吻合前进行),使两边的导靴垂直,然后调整导靴的调整螺钉安装示意图如下图3-1所示: 图3-1 安装位置确定: 1.水平度3/1000以下; 2.BG方向应确认C1和C2之差在2mm以下; 3.前后方向B1=3±1mm(在楔块固定侧嵌入3mm的调整垫片使杠杆向上台,若楔块与导轨吻合则满足要求); 4.若不能得到上图3-1所示的位置,则导靴安装时应使导靴移动1-2mm,轿厢组件安装后应确认B2=4+1mm; 3.2轿厢架组件的安装 组装前的注意事项: 1.组装工作一般选在上端站进行,以便于起吊部件和对重装置的安装。
2.组装轿厢时必须避免轿壁板的磕碰划伤,引起外观上的缺陷 组装前的准备工作: 1.拆除上端站的脚手架 2.在上端站的厅门口地面与对面井道壁之间,水平地架起两根不小于200×200mm的方木或钢梁方木或钢梁的一端平压在厅门口上,另一端水平地插入井道后壁的墙洞中,作为组装轿厢的支承架两根方木或钢梁应在一个水平面上,并用木料顶挤牢固 3.在与轿厢中心对应的机房地板预留孔处悬挂一只2-3t的环链手动葫芦,以便组装时的起吊轿厢底、上下梁等重大零件 组装步骤: 1.把轿架下梁放在支撑架上,使两端的安全嘴与两列导轨的距离一致,并校正、校平,其水平度应不大于2/1000mmm 2.把轿厢底放在下梁上,支撑垫好并校正、校平,轿厢底的前后左右水平度在出厂前已调校好,其水平度误差应不大于2/1000mmm若不能满足要求,可用垫片塞在避震橡胶块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