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诗歌鉴赏之六形象和意象讲课.ppt

62页
  • 卖家[上传人]:mg****85
  • 文档编号:53424819
  • 上传时间:2018-08-3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81MB
  • / 6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诗歌鉴赏专题之六:,—感悟形象和意象,高考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学习内容: 1、形象 2、意象 3、意象的情感 4、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人物形象:A、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B、作品中其他人物自然景象或意象:诗人借来表达主观感情的载体(山川草木等客观物象)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画,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答:第一句“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在句中自对;第二句以“鬓毛衰”具体写出了“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这样就写出了作者久客他乡的事实,也为下两句作了铺垫一. 对抒情主体形象的认知理解例①(自我形象) 读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答问题:诗中第一、二句是如何概括出作者久客他乡的事实的?,答:“寥落”、“寂寞”渲染了古行宫凄凉萧索的氛围;“宫花”、“红”与“白头宫女”既是比喻,又是对比,“说玄宗”轻轻一笔,给人以无尽的沉思,从而生动地刻画出一群令人幽怨的宫女形象例②(他人形象) 读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回答问题:宫女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来展现的?,二. 对诗歌意象的识别理解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物)鉴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意象之情感:杨柳—惜别 圆月—思念 落叶—失意 春风—得意 大海—开阔 流水—叹惜 古迹—怀旧 梅花—傲视,审美的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例1、2002年全国高考古诗鉴赏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三、对意象情感的把握:,答:1、送别2、同意因为这一意象奠定了全诗的基调,并且为下一句抒情作了铺垫例题、阅读下面一首诗,体味她的情感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怀远:思念正在远方的亲人遥夜:漫漫长夜竟夕:通宵披衣:表示出户露滋:露水打湿还寝:回卧室再睡主要意象:月亮,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升起,远在天涯的亲人与我同样望月,思念对方。

      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个晚上想念亲人屋里光照耀眼,于是将烛熄灭,披衣步出门庭,月明夜深,露水湿衣,寒意袭人,此刻,恨不能捧一把月光送给远方亲人但是月光又怎么能抓在手里呢,还是回去再睡吧,也许能在梦中与亲人相会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由望月引起相思,竟彻夜难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诗人借助月亮这一特定的意象表达了主人公内心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四、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冰清玉洁,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因此梅花受到了诗人的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杜鹃鸟(又名子规),古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化为杜鹃于是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其他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zhěn,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写的就是人民痛苦流离的生活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势不还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青鸾:,仙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如李商隐《无题》:“彭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长亭:,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南浦:,屈原《楚辞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南浦”指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后来常用来指称送别地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柳岸:,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鸿鹄;,《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涉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后来就以“鸿鹄”比喻有远大志向如吴潜《八声甘州》:“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桑榆:,《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数端,谓之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如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折桂:,比喻科举及第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典出《晋书·邰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唐·权德舆《伏蒙十六叔寄示喜庆感怀三十韵因献之》:“握兰中台并,折桂东堂春南冠:,指囚犯《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通‘脱’)之……公曰:‘能乐平?’对曰:‘先人之职官也,敢有二事?’使与之琴,操南音。

      公语范文子文子曰:‘楚囚,君子也’”楚人钟仪囚于晋,仍然戴南冠,弹奏南国音乐,范文子称赞这是君子之行后来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如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李白《流夜郎闻酾不预》:“北阙圣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同一意象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也不一样,一、“柳”的意象,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二、“燕”的意象,(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如“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乔吉《天净沙·即事》),“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春天明媚灿烂,燕子娇小可爱,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诗人自会伤感无限,故欧阳修有“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慨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