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五年级下册语文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5篇.docx
14页新五年级下册语文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新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新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学习与感悟 2.积累古诗 3.通过“趣味语文”的学习,感受到标点符号的魅力 课时布置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想一想,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2.自由地进行课堂交流 3.选择重点展开讨论 (1)说说对西部的认知和感受教师可以协助同学理清思路,让同学有条理地表达对西部的认知,比方:西部的历史;西部的自然环境;西部的发展 (2)说说对课文写法特点的认知 ①《白杨》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以白杨的品格来比喻、暗示西部建设者的品质等) ②《草原》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篇。
景色的铺陈,直抒胸臆的抒情等) (3)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体会 ①找一找在这组课文中有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简要的说说其中的含义 ②说说你是怎样去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理解个别字记词的含义等) 二、日积月累 1.导入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积累的重要性今天,俺们就来学习一首中唐时期素有诗豪之称的大诗人刘禹锡写的《浪淘沙》 2.同学自由朗读,假如有不理解的,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性讲解 “九曲黄河万里沙”,写黄河弯弯曲曲地流经万里,夹带着大量泥沙浪淘”,波浪翻卷;“风簸”,风浪滚动浪淘风簸自天涯”,写黄河惊涛骇浪,来自天边如今直上银河去”,是诗人一种浪漫的想象,说黄河一直走到银河那里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夸张地说可以到达牛郞和织女的家了前两句描写黄河奔腾万里的雄浑气势;后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黄河源远流长,仿佛是从银河里流下来的 此诗写九曲黄河的雄伟气势,并展开奇特的想象,表示作者的向往与追求 3.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4.引导同学课外找一些刘禹锡的诗来读一读。
第二课时 趣味语文 1.谈话导入 师:批改作文时,常发现有些同学对标点符号的使用随心所欲或一“,”到底,或通篇不用,想起来了就随手点一下,说明这些同学对标点符号极不重视今天俺们来读一则关于标点符号的故事,读完之后,谈谈你的感想 2.同学读文中故事 3.交流读后感受 4.教师提供故事: 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供给很微薄当时,这位教书先生一口应允了但借口恐怕口说无凭,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根据自身主观愿望理解为“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欣然签字那知吃第一顿饭时,教书先生就大喊大叫:“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俺们不是约定了‘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的么?”弄得这个富翁哭笑不得,只好照合约上的办 5.动手练习加标点,使之成为不同意思 ①下雨天留客天留俺不留 ②过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 ③某家有少女人材十分丑陋全无一双好脚 ④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 6.小结 标点一定要恰当,它就像一个人的五冠,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显得无足轻重,标点错了,意义也就变了。
新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 2.朗读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3.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方法. 4.增长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关于松鼠形态及生活习性的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松鼠的资料. 3.学生自读课文,准备字典帮助扫清生字障碍.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三、默读思考,合作交流 ◆默读课文,想: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 ◆在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学结果,教师参与交流,适当点拨. 四、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齐读第一句话,体会它统领全文的作用.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回答,教师加以归纳. 五、阅读感悟.体会写法 ◆松鼠为什么讨人喜欢?你喜欢它哪些方面?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段话.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章多处运用比较的语句,体会表达特点. ◆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进行摘抄、积累. 思维拓展.练习表达 ◆作者向我们准确、生动地介绍了松鼠的特征及生活习性.除了文章中介绍的松鼠特点外,你知道松鼠还有哪些特点吗?请学生补充课外资料. ◆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该如何介绍自己呢? 新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教学难点 1.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同相似之处 2.体会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 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同学们搜集有关边疆建设者的资料:如屯垦戍边的生产建设兵团战士、支边人员以及参加边疆建设的其他人员等等 2.教师为同学们准备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1.“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树,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白杨树的相关知识 2.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因为它树木笔直,生命力强,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因此,人们都很喜欢它 3.教师板书:白杨 二、合作交流 1.此时你一定在想,白杨为什么能在沙漠里生长呢?它会有什么特点呢?现在,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生字新词,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学,可以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 2.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结果: (1)对词语方面的讲解 浑黄一体:都是浑浊的黄色,分不清界限文中指戈壁自然环境恶劣,没山没水没人烟,只有漫天黄沙,连天和地的界限也无法分清 高大挺拔:高大笔直,挺拔秀丽超出一般文中用来形容茫茫戈壁上的白杨树,在那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仍能够长的如此高大,令人赞叹 (2)生字字形注意事项: 如,“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在字形字义上进行区别;“陷”字右下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 (3)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文章主要写了在通往新疆的列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杨,展开议论的事 (4)把握作者的行文线索:在西行的列车上,爸爸和他的孩子看见窗外的白杨讨论白杨的特点,爸爸表明心迹 三、品读体验 学习课文1至3自然段,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1.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1)白杨树生长在茫茫的大戈壁上,那里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几乎没有生命的存在明确白杨的生命力极强 (2)那里的天地都是浑黄的,经常飞沙走石,狂风四起。
明确白杨树的生活环境及其恶劣,教师引导学生想象飞沙走石的情景 (3)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是爸爸介绍白杨的话,要重点理解,明确白杨的特点:不择环境坚强不软弱从来都那么直 (4)品读爸爸的话读出对白杨的赞叹之情 (5)把爸爸的话背诵下来 2.此时的你最想对白杨树说点什么? (1)唱一唱有关杨树的歌曲 (2)介绍一下写白杨树的一首小诗 (3)也可提出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环境生存呢? (4)也可对白杨树的喜爱之情等 新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快速默读课文并了解大意 3.能复述童话的结尾部分 4.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5.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鼓励学生拓展阅读 教学重点 联系提示语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体会人物心理,理解快乐的真谛 课时安排 1课时。
相关资料 作品简介及解读 《快乐王子》首先探讨了什么是快乐,什么是完满的生命的问题王子生前住在无愁宫里,过着享乐的生活,“眼前的一切都是非常美的”,因此被称为“快乐王子”在没有体察到苦难之前,这种单纯的“欢娱”被当作“快乐”来享受死后,快乐王子观察到饥饿、孤独、寒冷……一切因为贫穷和不懂得贫穷的人的冷漠而生的苦难的具象纷呈在他眼前,使他流出了悲天怜人的眼泪这位本性善良的王子一直想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财富送给穷苦的人民后来,因为一只小燕子,王子的愿望终于实现病孩、不得意的剧作家和孤苦的卖火柴的小女孩都解决了困难在童话层面上,这个故事本当皆大欢喜地结束了王子的真善美和自我牺牲的崇高品质获得了精神意义上的胜利,并说明了:牺牲自我解救大众苦难的人,才拥有真正的快乐,才具有完满的生命 1.故事梗概 《“小不不”施努策尔》是德国剧作家沃尔夫的经典童话作品这篇课文讲的是一只不听话的小兔子——施努策尔的传奇经历 2.作者简介 沃尔夫(1888—1953),德国剧作家,儿童文学家青年时曾做过海员,后来学医,毕业后在船上做医生1928年加入德国共产党。
二战后,曾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驻波兰大使沃尔夫是德国现代戏剧的重要代表,早期作品有强烈的表现主义倾向代表作品是《穆罕默德》、《黑色的太阳》等192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