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侧延长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医学论文.doc
2页外侧延长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_临床医学论文 作者:孙勇,王文五,杨鹏,庄卫平【摘要】 探讨外侧延长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 治疗 跟骨关节内骨折38例,术后随访6~36个月骨折均愈合,Bohler角及Gissane角较术前明显改善 【关键词】 跟骨骨折;内固定;关节 2004年1月~2007年8月,我科采用外侧延长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3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38例,男性25例,女性13例;年龄18~69岁,平均36.8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8例,道路 交通 伤10例右足23例,左足15例患者入院时伤足均肿胀,7例水泡形成X线片示骨折线均累及距下关节,中后关节面均塌陷,Bohler角减小为0°~16°,平均10°;Gissane角减小为38°~62°,平均45°骨折类型:根据Sanders分类:Ⅱ型17例,Ⅲ型13例,Ⅳ型8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手术时间:伤后7~14天 2 手术方法 腰麻,侧卧位取跟骨外侧延长L型切口,全层切开皮肤皮下至骨膜,骨膜下锐性剥离,翻起皮瓣,克氏针2枚将皮瓣固定在距骨上剥离跟腓韧带,暴露跟骨外侧壁距下关节、跟骰关节。
先复位跟骨前突及载距突并用克氏针临时固定,跟骨后结节穿斯氏针牵引纠正跟骨内翻及缩短,复位内侧壁,撬起塌陷距下关节面,骨缺损明显者取髂骨植骨,复位外侧壁,侧方挤压,纠正跟骨宽度C臂透视侧位、轴位,跟骨高度、长度、宽度、Bohler角及Gissane角恢复良好,取钢板贴附于跟骨外侧壁,镙钉固定,置引流管,全层缝合切口,厚纱布加压包扎,石膏外固定术后抬高患肢,抗炎、脱水、消肿治疗24~48小时拔除引流管,3周拆线,6周去石膏,非负重功能锻炼8~12周X片示骨折线消失后逐渐扶拐负重行走 3 结果 术后早期并发症3例:浅层及深层皮缘坏死并感染各1例,及时清创换药,4周后愈合;腓肠神经损伤1例,行营养神经治疗,9周后恢复晚期距下关节炎2例本组病例均随访6~36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3个月骨折愈合,36例可负重行走术后X片Bohler角平均32°,Gissane角平均74°,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参照张铁良和于建华[1]跟骨关节内骨折评分标准,优20例,良1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9.5% 讨论 1 跟骨骨折手术的必要性 跟骨骨折移位是剪切力、压缩力或二者共同的作用,造成的后果有:(1)高度丢失及宽度增加;(2)距下关节面破坏;(3)载距突及内缘的完整性被破坏;(4)后关节面骨折;(5)跟骨结节内翻。
俞光荣等[2]认为术中良好的复位和可靠的固定是取得良好疗效的保证 2 手术指征及手术方式 手术时间最好不超过2周下列情况应考虑非手术 治疗 :(1)65岁以上者;(2)有局部缺血性或神经疾病者;(3)伴有慢性疾病者;(4)术后不能配合治疗者有吸烟史且严重开放骨折、软组织损伤严重及有重要脏器损伤则为早期手术禁忌手术方式趋向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此术式多点固定辅以植骨支撑,固定强度大,可早期活动,有利于足踝功能恢复 3 手术切口的选择及外侧延长入路的优点 跟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常见的有撬拔复位、外侧Palmer切口、内侧切口、内外侧联合切口等,但其均有一定的缺点而在应用上受到限制,目前多数学者采用跟骨外侧扩大L形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认为该入路有以下优点[3]:(1)能较好地显露跟骨的外侧壁、后关节面和跟骰关节,便于骨折的复位和钢板的植入;(2)避免术后皮缘坏死和裂开;(3)可减少腓肠神经的损伤和腓骨肌腱炎的发生 4 手术并发症及预防 (1)切口皮缘坏死、裂开和感染:术中应无菌操作,严格骨膜下剥离,避免过度牵拉;(2)腓肠神经损伤:细心的手术操作对预防和减少腓肠神经的损伤非常重要;(3)腓骨肌腱炎:术中应彻底纠正跟骨内翻、外侧壁突出、增宽等畸形;(4)距下关节炎:术中尽量恢复距下关节面的平整和跟骨的高、长、宽度、Bohler角及Gissane角,选择合适的内固定。
参考 文献 】 [1]张铁良,于建华.跟骨关节内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2000,20(2):117. [2]俞光荣,梅炯,蔡宣松,等.重建钢板治疗跟骨骨折36例报告[J]. 中国 矫形外科杂志,2000,7(8):755-757. [3]李云飞,高生,席平昌,等.外侧延长入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18):1387-13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