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部编版二年级教案.doc
107页2023部编版二年级教案 2023部编版二年级教案1(3838字) 【教学目标】 1.认识“钩、铲、梅”等10个生字 2.由词到句的综合运用,会用词语造句并仿写句子 3.会用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 4.积累古诗 5.阅读《李时珍》,学习快乐读书法 【教学重点】 1.认识“钩、铲、梅”等10个生字 2.由词到句的综合运用,会用词语造句并仿写句子 3.会用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 【教学难点】 由词到句的综合运用,会用词语造句并仿写句子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金、木、水、火、土是五中偏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五中偏旁组成的新字 二、认字写字出示课件) gōuchǎnméishìyuánzhǎng 钩子铲子梅花柿子源头涨潮 jùcànkuǎfén 火炬灿烂垮掉坟墓 1.学生齐读词语 2.开火车读词语 3.去掉拼音读词语 4.读句子,巩固认字出示课件) 今天,涨潮过后,我们拿着钩子、铲子来到海边灿烂的晚霞挂在西边,天渐渐暗下来,我们拿着火炬照着亮,用铲子去挖一个个凸起的小“坟墓”,很快,一只只大螃蟹就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5.测试。
用线将拼音和汉字连起来出示课件) chǎngōuyuánshìméijù 钩铲梅柿源炬 三、字词句运用 1.小组读这些词语,画出不认识的生字,查工具书或向别人请教然后小组同学互读在读的过程中,发现这些词语的规律,每两个一组,每组都是一组近义词在读的过程中,弄懂每组词语的意思,师再要求同学们自读、开火车读读完以后,再让同学们展示自己的句子 (1)汇报交流 (2)(出示课件)教师提示:“突然“和“忽然“都用在没想到,出乎意料的情况下但两者词性不同,“突然”是形容词,“忽然”是副词 造句:我正要出去,忽然下起了一阵大雨 我的自行车刚才还在这儿,怎么突然不见了 “立刻”和“马上”都是常用表示时间接近的副词它们的意思非常接近,互换时,整句的意思不变马上”要比“立刻”表示的时间更短一些 造句:听到命令,战士们立刻投入了战斗 你告诉我她在哪里,我马上去找她 “一瞬间”和“一眨眼”都表示时间很短的意思一瞬间”经常用作书面语,而“一眨眼”经常用作口语 造句:刚才他还在这儿呢,怎么一眨眼的功夫就不见人影了? 事情的发生就在一瞬间 “逐渐”和“渐渐”都能表示缓慢地变化逐渐”还能表示阶段性的变化(一步一步)。
造句:他逐渐从噩梦中清醒过来 太阳渐渐升高了,天热了起来 “慢慢”和“徐徐”都指进行的速度慢慢慢”有时不一定有状态的变化,“徐徐”强调动态的变化,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 造句:老师慢慢向他走来 气球徐徐上升,越飞越高,直到看不到踪迹 “慢吞吞”和“慢悠悠”都有缓慢的意思,都指动作非常慢慢吞吞”常指动作慢,“慢悠悠”有时还指悠闲的样子 造句:他走路慢吞吞的,真让人着急 他慢悠悠地走在林间小路上,欣赏着沿途的风景 2.根据提示,先阅读句子,然后想象一下画面:最后一个太阳害怕的样子是怎样的,躲进大海时又是怎样的小组同学讨论一下,然后互相表演一下“害怕极了”和“慌慌张张” 每个小组选出一位表演的好的同学向大家进行表演,然后评选出表演最精彩的一组 示例:李明杰害怕极了,慌慌张张地跑进了教室 四、我的发现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每一组字,你就会发现:每组字的偏旁都相同,都和同一件事物有关出示课件) 神祖礼福都有“礻”,带这个偏旁的字一般与神(包括对神的崇拜活动和心理)有关 冰、冷、冻、凉都有“冫”,带有这个偏旁的字都与“温度”有关 补、袜、衫、被都有“衤”,带有这个偏旁的字都与“衣服”有关。
海、流、洒、滴都有“氵”,带这个偏旁的字都与“水”有关 认识了这些字以后,同学们还可以用这些偏旁写出一些别的字和同学交流,看谁写得多出示课件) 示例:礻:祁祠祝 冫:决冯冲 衤:初衬裤 氵:湖江池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识字、用词语造句、还知道了偏旁的意思,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练习巩固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今天,我们首先学习一首诗,诗的名字是《舟夜书所见》出示课件) 昼夜书所见 (清)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1.借助拼音读古诗 2.简介作者出示课件) 查慎行:清代诗人,其族叔查继佐为清初文字狱案庄廷鑨明史案首告者之一,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浙江海宁袁花人著有《他山诗钞》 (3)说说诗句的意思出示课件) 夜黑了,见不到一点月光渔船上孤零零的灯光好像微弱的萤火虫的光芒,微风吹起了细细的波浪,由于水波动荡,映在水面上的灯光好像化成了许多闪耀的星星 (4)学生读读背背 (5)测试学生背诵情况 二、阅读《李时珍》 同学们,当你得病吃药治好了病的时候,你知道吗?许多药方是记载在《本草纲目》这本巨蓍上。
这本书是谁写的?他用多长时间写成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时珍》这篇__ 1.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李时珍为什么立下了行医的志愿?(出示课件) 小议理解:世代行医救死扶伤 自由读,议: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李时珍立下行医的志愿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李时珍为什么要写一部完整的药物书?(出示课件) 讨论(读句子,抓重点词语,谈体会的方法) 点拨:李时珍发现了药物书的缺点,他想,病人吃错药,那多危险啊,于是决定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从“他想,病人吃错了药,那多危险啊!”你看出了什么?这段主要讲了什么?(出示课件) (李时珍是一个非常负责的人 这段主要讲了李时珍决心重新编写药物书 3.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李时珍是怎样收集材料的?从这些句子中,体现了李时珍怎样的品质?(出示课件) 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体现了他不怕环境艰难,不怕气候恶劣,勇于吃苦的精神 他还冒着生命危险尝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体现他不顾个人安危,勇于实践的精神 口头填空,并说说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出示课件) 李时珍走了()里路,拜访了()个医生、农民、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上没有的知识。
(说明他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学到了知识,积累了经验,为写书做了充分的准备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说说这段的主要内容出示课件) (为写书,李时珍做了大量的工作 4.阅读最后一段,说说“二十七年”这个数字说明了什么?(出示课件) (说明编写时间长,字数多,内容丰富,包含的药物多,比较完善 齐读说说主要内容 (李时珍终于写出了《本草纲目》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李时珍的伟大的精神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积累了古诗《昼夜书所见》这首诗,还认识了一位名人李时珍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感受到了李时珍优秀的品质,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多积累,不断地充实自己2023部编版二年级教案2(6664字) 第二课时 【教学设想】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复习生字 (一)做游戏 1.开火车; 2.摘果子; 3.送信(一生把词卡送给小组成员,拿词卡的同学认读); 4.找朋友(为生字找词朋友,为词找字朋友)。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巩固记忆] 师:有人送给曹操一件非同寻常的礼物——(生:一头大象 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头象的?(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第一句话练读,体会象的高大 指名读,读出象的高与大 问:你们见到这么高大粗壮的象,想提些什么问题? (二)学生质疑 (它有多重?……) [通过学生质疑,自然地引出下一步的学习] 二、学习课文,解决疑问 (一)对比学习 问:要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必须得称一称它课文介绍了几种称象的办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对比学习,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问: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曹冲的办法好?生读第5自然段第一句话[出示课件: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要求:读出满意、欣慰的语气 (二)学习第4自然段 师出示课件: 默读课文,把曹冲称象的办法用“——”画出来 想一想:称象分为哪几步? 说一说:称象的过程 个人自学 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这样做,就使得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 以四人小组形式汇报,师打相应课件:第4自然段曹冲说话的内容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回答称象步骤 3、指名一生再读,同时放[“曹冲称象”动画课件] 4、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称象的过程 5、这部分内容有些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你们找一找,画出来 6、用上这几个词,和同桌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7、试着用上“先……再……然后……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生练习后,指名发言 [在理解、朗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学会倾听与合作,有条理地表达,突破课文重难点] 8、师生接读: 师:先把大象赶到(生读) 师:看船身(生读) 师:就沿着水面(生读) 师:再把大象(生读) 师:装到船下沉到(生读) 师:然后(生读) [用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重点内容,训练他们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出示课件:第4段按原文填空生准备,指名二生填试背,指明一生背,会背的背 [活跃课堂,巩固所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心,降低课后背书难度] 9、这部分内容,学生质疑 其他生帮同学解决问题 [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时时激励自己,肯定自己]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一)总结升华 问:你们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曹冲想的办法超过了那些官员那时,他才几岁? 出示课件: 读一读,比一比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生读这两句话,比较哪句更能表现曹冲爱动脑筋 师: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生快速读文 (如他们找不出来,师:找出不可行的称象方法 师:曹操听了(生:直摇头 出示课件: 结合句子选择带点字的意思 曹操听了直摇头1、从上到下2、公正的3、不断地 问:为什么曹操听了直摇头? [降低理解难度,体会“直”在句子中表示的意思培养正确谴词造句的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