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新职员工培训总结范文.docx
11页2023新职员工培训总结新职员工培训总结 不知不觉参与北京市法院新录用人员岗前培训已经一个多月了,培训活动也快接近尾声了无论是本院的前期培训教化,还是防化工程指挥学院的集中培训,无论是赴青海的社会实践,还是在派出法庭和立案庭的实习熬炼,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的熏陶,还是专业技能的磨练,无论是老师们语重心长的训诲,还是法官们朴实的言传身教,无一不让我们感慨颇深,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培训,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法律的精髓和司法的功能,也更加深刻地相识到了自己肩上的使命和责任,明白了今后要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7月22日,我们怀着对法院工作的向往和新奇,起先了在本院和防化指挥工程学院为期两周的培训,“高校习、大探讨〞活动的专题讲座和分组探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系列报告、反腐倡廉的专题教化、业务实力的培训等等,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不同于课堂、书本所闻所见的真实法律世界老师们语重心长的教育和指引让我们在思想观念上受到了一次洗礼,优秀法官们亲身阅历的传授和耐性细致的示范让我们对法院工作流程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同学之间的座谈、探讨让大家互通有无,得到了更大的提高,而在防化工程指挥学院早晚的军事化训练,也磨练了我们的意志,让我们体会到了拥有一个强健的身体对以后工作的重要性。
我们深深意识到,作为一名法院工作人员,我们不再仅仅是一个法学理论的学习者,更要成为一个现实法律的维护者和践行者课堂上所学到的系统、深邃的理论学问当然重要,但学以致用的实力和娴熟的专业技能同样不行或缺,而过硬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巩固的执法为民理念更是法官必不行少的素养怎样在今后的审判实践中更好地发挥我们的学问优势,提高实践实力,怎样在工作中把握社情民意,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怎样发挥法律定分止争、化解冲突的功能,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这些问题都须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摸索,虚心请教,寻求一个最完满的答案 而随后一个多星期的青海之行,更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高远的天空、广袤的草原、浩瀚的青海湖、成群的牛羊、奇妙的风俗、朴实的牧民、领队老师的关心、同事的友情……一切都令人难以忘怀,甚至高原反响的不适、居住条件的不便都成为了记忆里一幕幕充溢乐趣的场景然而,一想起青海,记忆里更多的是那些坚守在高原静默奉献的可爱又可敬的法官们,或许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我们都无法想象他们所处环境的恶劣、办公条件的简陋和工作的艰辛在海晏县,县法院能实际参加办案的法官就只有五人,法官们经常须要下乡办案,有时候一去就是十几天;在刚察县,海拔平均3300多米,每年的肯定无霜期只有30多天;在共和县,法院辖区内最远的乡距县城220公里,而最远的村更是远达300多公里;在互助县北山法庭,我看到了我所见过的最为简陋的审判庭,在一间墙壁斑驳的狭小房间内,只有一张陈旧的桌子和两排破旧的长椅,墙上的国徽却依旧醒目……虽然条件极为艰苦,但是我们所到之处,法官们无一不是洋溢着乐观热忱,或许没有豪言壮语,或许没有轰轰烈烈的行动,但是他们用朴实的话语、静默的坚守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互助县双树法庭星庭长曾经说过,虽然这里条件艰苦,但是我们为人民效劳的热忱并没有降低。
他们用实际行动实践着青海高院所提倡的四项承诺——让当事人打得起官司、打得成官司、打得赢官司、打得值官司在高寒缺氧的环境中,面对经济欠兴旺、民族风俗多样、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等种种不利状况,青海的法官们依靠简陋的办公设备,克服送达难、执行难等困难,通过巡回办案、调解等各种形式,在祖国的西北高原上播撒着法律的种子,将公允正义带进每个乡镇、每个村庄、每个家庭我想,拥有良好办公条件和环境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没有理由不一心一意为人民排忧解难、主持公允正义,否那么,见到青海那些可敬的法官们,我们岂能不汗颜 在青海考察了西部社会、经济、文化开展状况,亲身感受了西部法官们在艰苦条件下的无私奉献精神之后,我们又分别到派出法庭和立案庭进行了一周的实习熬炼在这一阶段的实习中,我们亲身参加了案件的立案、审理过程,熟识了法院工作流程,视察和学习了法官各项工作技巧,并干脆接触了当事人,对整个诉讼流程、工作职责、根本办案技能等方面有了更亲身、直观的了解和感受在派出法庭的实习中,我体验到了案件审理工作的困难、繁琐,体会到了与当事人打交道所需的耐性与细心,观摩了法官驾驭庭审过程和安抚当事人的技巧,更感受到了基层法官工作的艰辛与不平凡。
在立案庭的实习过程中,看到法官们一遍又一遍向当事人说明状况、进行诉讼指导,直至声音嘶哑,我感动万分,要做到这样,一天两天或许不难,但要几年,甚至十几年如是,确实是须要无比的耐性、毅力和热忱的,我想我须要学习的不仅是他们的工作技巧,更是他们的这种精神 经过这一个多月的培训和实践熬炼,我们学到了许多,感受到了许多,同时也相识到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应当留意的事项和应当努力的方向,详细而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时刻牢记“案结事了〞的目标,尽力到达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无论在理论培训还是实践熬炼中,“案结事了〞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在我们朴实、直观的相识中,法官的职责就是依照法律做出一个公正的裁决但通过这次培训,我意识到,法官仅仅从技术层面严格依照法律处理案件是不够的,法律的功能是定分止争,化解冲突,法官作为法律的代表,不仅要依照法律对当事人之间的.纷争作出裁判,更负有平静社会冲突,复原和谐社会秩序的职责当前正处经济社会转型时期,人民群众利益需求多元化,局部社会冲突比拟突出、锋利,困难、疑难案件也层出不穷,一个案件的处理往往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且全国各地因当事人不满案件处理结果而引发的案件也为数不少,因此,我们在案件的处理中,不仅要严格遵遵守法律律的相关规定,做到依法“结案〞,更要留意裁决的社会效果,了结社会冲突,做到“事了〞,肯定不能“结案了事〞,机械地裁判,而是要通过各种方式促使案件平稳、妥当地解决,尽力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完备统一,在遵遵守法律律的前提下,衡量各方利益,依靠“胜败皆服〞的裁决让双方当事人解快乐结,息讼言和。
在青海的考察中我们觉察,法官们在工作中也非常强调“案结事了〞,许多法院的上诉率都极低,有的法院一年也就三四件上诉案,这是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当然,要做到“案结事了〞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不仅须要深厚的法律素养和超群的业务技能,更须要丰富的社会阅历对于刚出校门走入社会的我们来讲,这些都须要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不断学习、摸索、总结阅历,心中必需时刻牢记“案结事了〞这一目标,充分为当事人考虑,通过公正、合理的裁决,到达平静社会冲突的良好效果 其次,主动参加调解工作,加强调解技巧的学习和培育 “最次的调解赛过最好的判决〞调解,在化解冲突,维护社会和谐、安静方面发挥着重要且不行替代的作用通过调解解决冲突,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平衡双方当事人的利益,能够通过纠纷的快速解决节约司法本钱,能够通过当事人自愿、和平的协商使冲突平静,社会复原安定优秀的法官大多都是调解高手,通过他们超群的调解艺术付出最小的本钱,而使社会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到达最大化在青海考察时,我们也了解到,法院案件的调解率都特别高,大局部都能到达80%—90%法官还介绍了他们调解阅历,通过邀请当事人的亲戚挚友或村镇领导参加调解,利用当地风俗习惯,能够收到良好的调解效果。
要做好调解工作,须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树立调解意识,真心为当事人着想,刚好、快速化解冲突,维护双方当事人的最大利益同时,调解是一门超群的艺术,法官的调解技巧对于调解成败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为法院新录用人员,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要虚心向阅历丰富的前辈法官们学习调解技巧,在工作中留意总结归纳,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留意积累生活常识和阅历,熬炼自己的表达实力和分析说理实力,提高自己的调解实力,为当事人纠纷的和平解决、司法本钱的节约、和谐社会的构建奉献自己的力气 第三,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耐性细致、注意细微环节 在培训中,老师们一再告诫我们法院工作是特别繁琐、困难的,须要无比的耐性和细心,特殊是我们刚进入法院一般都要担当书记员,更是须要我们以耐性细致、一丝不苟的看法对待头绪繁多的工作在派出法庭和立案庭实习时,我们也深深感觉到了这一点书记员的案头工作特别多,经常涉及到许多繁杂的细微环节问题,小到一个标点符号的运用、一个数字的核对,大到庭审的支配、诉讼期限的驾驭,事无巨细,都须要我们亲自去核实,去把握无论案件大小,每一个细微环节都关系到法律的威历,关系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肯定容不得半点马虎特殊是诉讼文书的校对核实工作,诉讼文书是展示法院工作的窗口,干脆代表着法院的形象。
裁判文书的微小过失都会极大地影响群众对法院、法律的信任,因此必需保证诉讼文书的正确无误前段时间在北京市高院的民事裁判文书错误展示也提示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肯定要端正看法,慎重、严谨、踏实地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细微环节,确保每一起案件都能经得起检验,每一个细微环节都做到完备,毫无瑕疵 第四,坚持人民群众利益至上,真心为人民群众效劳 在这次培训中,“执法为民〞始终是一个一再强调的重点法官们用他们的亲身实践告知我们,法官作为国家代表,法律的践行者,必需始终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考虑和奋斗,让来自于人民的权利真正为人民效劳,让人民由衷地感到法律的公正和权威,从而对法律产生信任,对法官产生信任群众利益无小事〞,无论案件大小,都事关老百姓的权益,都必需真心对待宋鱼水法官曾说过一段让我特殊感动的话:“我们法官一生可能会审理几千件案子,但中国的老百姓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走进法院大门的,很多当事人一辈子可能就进一次法院,假设这唯一的一次与法律的接触让他们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在他们心中会留下深深伤痕损害了一个当事人就多了一个不信任法律的人,而维护了一个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就增加了一分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和对社会的信念〞。
因此,在我们以后的工作中也必需敬重当事人,真心诚意为当事人排忧解难,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确保当事人打一个公正、明白、便捷、受敬重的官司,让他们感受到公正的力气、法律的权威,让法官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心目中公正的使者 此外,我们还必需贴近人民群众,了解群众的司法需求,甚至还必需了解群众的语言以便进行更好的沟通在派出法庭实习时,相邻关系案件中一些关于房屋、建筑等的民间术语经常让我摸不着头脑在有一次下乡开庭中,有一位当事人在陈述中运用了一个词“头五一〞,经过法官的说明我才明白这指的是五一之前对群众语言的不了解让我汗颜,我想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也要加强这一方面的视察和积累,以便更好地融入群众,为群众效劳 第五,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知足常乐,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 无论从事哪门职业,爱岗敬业都是从业者必需具备的根本素养之一,法官职业更是如此,面对惊慌、繁琐的工作,面对维护公允正义的神圣职责,法官要付出比一般职业更多的时间、精力和热忱,有更多的疲累、更多的压力……这些都须要法官具备无私的奉献精神青海的法官们就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典范在艰苦的环境下,他们不计较名利,静默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哪怕远离城市、远离妻儿,哪怕病痛缠身,哪怕长途跋涉,始终无怨无悔,将自己的满腔热忱奉献给神圣的司法事业。
在青海考察时,“奉献〞这个词常常出现在我们的感慨中,我想不仅在艰苦的环境中须要奉献,在相对优越的环境中更须要奉献精神法官是一个清贫的职业,而当今社会充溢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陷阱法官要守住自己的一方天空,必需甘于平淡,甘于奉献,知足常乐,保持一个乐观健康的心态,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才能更好地履行法官的神圣职责,才能保持司法的纯洁和人生的纯洁 这一个多月的培训虽然即将结束,但它将在我们记忆里留下厚重的一笔,将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受益终生的精神财宝,信任在将来的实践工作中,我们还能得益于它教会我们的公正、效率、真诚、细致、奉献、敬业、廉洁……培训是有期限的,但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无论是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