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宋元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ppt

99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69450083
  • 上传时间:2024-07-2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1.01MB
  • / 9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宋元时期的政治:一、宋元时期的政治:( (一一) )多民族多民族政权的更替与并立政权的更替与并立::五代:五代:梁唐晋汉周,梁唐晋汉周,前面加个后前面加个后十国:十国:南平吴越吴,南平吴越吴,南唐闽和楚,南唐闽和楚,还有南北汉,还有南北汉,再加前后蜀再加前后蜀 1、五代十国分裂局面、五代十国分裂局面((907907—960--979960--979):):实质是实质是唐末藩镇割据发展的延续唐末藩镇割据发展的延续 北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宋与辽、西夏的并立((960-1127960-1127))  南南宋与金、西夏、蒙古的并立宋与金、西夏、蒙古的并立((1127-12711127-1271))  元朝的统一元朝的统一((1276-12791276-1279)) 唐唐五代五代辽辽十国十国元元朝朝北北宋宋南南宋宋西夏西夏金金蒙蒙古古大理大理112511251234123412711271112711271276127697997912531253960960122712272、两宋与辽、西夏、金、蒙古的并立与、两宋与辽、西夏、金、蒙古的并立与更替更替((960-1276960-1276):):11271127 1 1、宋元中央官制的演变:、宋元中央官制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的演变三省六部制的演变2、北宋选官制度与谏议制度:、北宋选官制度与谏议制度: -----科举制的进一步发展科举制的进一步发展 与谏院的出现与谏院的出现3、宋元中央集权的强化:、宋元中央集权的强化: ------北宋初加强中央集权北宋初加强中央集权 与元朝的行省制度与元朝的行省制度4、宋元时期的政治改革:、宋元时期的政治改革: ------北宋王安石变法北宋王安石变法 与元朝忽必烈改制与元朝忽必烈改制( (二二)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加强: 中央行政体制中央行政体制——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朝代朝代中枢权力体系中枢权力体系职能(作用)职能(作用)备注备注秦朝秦朝最高行政长官最高行政长官建立建立西汉武帝西汉武帝中朝中朝决策决策, ,与丞相制衡与丞相制衡巩固巩固东汉东汉尚书台尚书台取代三公的权力取代三公的权力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尚书省尚书省 中书省中书省 门下门下省省权力分配未定型权力分配未定型隋隋内史省内史省 中书省中书省 门下门下省省同唐朝同唐朝完善完善唐唐起草诏令起草诏令相互牵制相互牵制, ,互为补充互为补充, ,分工明确分工明确, ,提高办提高办事效率事效率, ,分割相权分割相权, ,加强皇权加强皇权封驳审议封驳审议负责执行负责执行, ,下设六部下设六部宋宋宰相办公机构宰相办公机构, ,行政行政权权加强,相权再分割加强,相权再分割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与政事军权军权( (发兵权发兵权) )财政财政, ,长官长官””计相计相””元元下设六部下设六部发展发展丞相丞相中书省中书省门下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中书门下中书门下枢密院枢密院三司三司中书省中书省 皇帝御史大夫丞相太尉奉常郎中令卫尉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太仆秦朝秦朝中枢权力体系:中枢权力体系: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制 1) 1) 丞相位高权重,易威胁皇权丞相位高权重,易威胁皇权 2 2)九卿在职权上皇室与政府区分不明)九卿在职权上皇室与政府区分不明 皇帝(皇权至上)皇帝(皇权至上)尚书省尚书省执行机构执行机构中书省中书省制令决策制令决策  门下省门下省封驳审议封驳审议  吏吏部部户户部部礼礼部部兵兵部部刑刑部部工工部部凡军国大事,必凡军国大事,必由中书省决策由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复奏门下省审议复奏然后始付尚书省颁布执行然后始付尚书省颁布执行 1 1、集体宰相制,相权一分为三、集体宰相制,相权一分为三2 2、相互牵制,互为补充,避免权臣大权独、相互牵制,互为补充,避免权臣大权独揽,利于加强皇权揽,利于加强皇权3 3、分工明确、相互合作,提高行政效率、分工明确、相互合作,提高行政效率4 4、君主专制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三省的、君主专制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三省的制约制约 度度支支盐盐铁铁户户部部中中书书门门下下 枢枢密密院院皇帝皇帝财政财政行政行政军事军事三司三司宋朝的中枢权力体宋朝的中枢权力体系:二府三司制系:二府三司制 1) 1) 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力。

      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力 2 2)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冗官冗官””局面 中书省中书省皇帝吏吏户户礼礼兵兵刑刑工工元朝的中枢权力元朝的中枢权力体系:一省制体系:一省制 1) 1) 行政机构精简,提高了行政效率行政机构精简,提高了行政效率 2 2)宰相权力过于集中,导致权贵专权,内乱频繁宰相权力过于集中,导致权贵专权,内乱频繁 皇皇 帝帝中书省中书省尚书省尚书省门下省门下省吏吏部部户户部部礼礼部部兵兵部部刑刑部部工工部部枢密院枢密院度度支支盐盐铁铁户户部部中书门下中书门下军政军政行政行政财政财政财政财政宋代:宋代:隋隋 唐唐 三三省省六六部部不参与政事不参与政事不参与政事不参与政事二府三司二府三司相权再被分割相权再被分割7/29/202412 皇皇 帝帝中书省中书省尚书省尚书省门下省门下省吏吏部部户户部部礼礼部部兵兵部部刑刑部部工工部部枢密院枢密院度度支支盐盐铁铁户户部部中书门下中书门下军政军政行政行政财政财政财政财政宋代:二府三司宋代:二府三司不参与政事不参与政事不参与政事不参与政事隋隋 唐唐 三三省省六六部部归入归入归入归入元代:元代: 一省制一省制 相权的一次重要反弹相权的一次重要反弹7/29/202413 元朝实行一省制,宰相权力很大,元朝实行一省制,宰相权力很大,是上层权力核心是上层权力核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继承,是皇权争夺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继承,是皇权争夺战中的重要依靠力量。

      战中的重要依靠力量元朝的相权是古代加强皇权、削元朝的相权是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大趋势下的一次重要反弹弱相权大趋势下的一次重要反弹 阿合马(?阿合马(?——12821282),元回回人,出生于中亚费纳),元回回人,出生于中亚费纳喀忒(今乌兹别克的塔什干西南锡尔河右岸)原为翁吉喀忒(今乌兹别克的塔什干西南锡尔河右岸)原为翁吉部贵族按陈的属民,后为察必皇后(元世祖皇后)斡耳朵部贵族按陈的属民,后为察必皇后(元世祖皇后)斡耳朵侍臣中统三年(侍臣中统三年( 1262 1262年)年) ,领中书左右部,兼诸路都,领中书左右部,兼诸路都转运使,负责管理财赋至元元年(转运使,负责管理财赋至元元年( 1264 1264年)年) ,升中书,升中书平章政事平章政事, ,以善于理财深受忽必烈(元世祖)的信用,而以善于理财深受忽必烈(元世祖)的信用,而丞相安童形同虚设他执政十余年,采取各种手段聚敛民丞相安童形同虚设他执政十余年,采取各种手段聚敛民财,谋取私利,引起民怨为把持朝政,广结亲属和色目财,谋取私利,引起民怨为把持朝政,广结亲属和色目人为党羽,排斥异己,人为党羽,排斥异己,甚至干涉了皇位的继承甚至干涉了皇位的继承, ,使统治集使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团内部矛盾激化, ,相权达到高峰相权达到高峰. . 北宋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北宋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发展:①①发展发展: 北宋的科举制比唐朝有了进一步发展北宋的科举制比唐朝有了进一步发展考试分考试分为乡试、省为乡试、省试、殿试三试、殿试三级级;; 北宋北宋严格严格了科举考试了科举考试程序程序,举人经礼部考试后须经殿试才,举人经礼部考试后须经殿试才算合格,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算合格,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殿试成为定制殿试成为定制;; 考试科目考试科目逐渐减少,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科目;逐渐减少,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科目; 在在考试方法考试方法上又实行糊名制,即将试卷上的姓名、籍贯密上又实行糊名制,即将试卷上的姓名、籍贯密封,防止考官舞弊;封,防止考官舞弊;录取名额录取名额比唐朝大大增加。

      比唐朝大大增加②②评价:评价: 科举制的发展,为地主阶级各阶层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使科举制的发展,为地主阶级各阶层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使北宋的政权基础进一步扩大,也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北宋的政权基础进一步扩大,也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唐朝的节度使和藩镇唐朝的节度使和藩镇唐朝的节度使和藩镇唐朝的节度使和藩镇岭南五府经略剑南节度使陇右节度使平卢节度使范阳节度使河东节度使朔方节度使河西节度使北庭节度使安西节度使广东四川青海辽宁北京山西宁夏甘肃新疆新疆边镇兵49万中央军9万:: 后梁:朱温,原任梁王、宣武节度使后梁:朱温,原任梁王、宣武节度使后唐:李存勖,原任晋王后唐:李存勖,原任晋王. .河东节度使河东节度使后晋:后晋:石敬瑭石敬瑭,原任河东节度使,原任河东节度使后汉:后汉:刘知远刘知远,原任北平王,原任北平王. .河东节度使河东节度使后周:郭威,原任邺都留守将军后周:郭威,原任邺都留守将军五代建立者简历五代建立者简历共性何在?共性何在?对北宋统治者的治对北宋统治者的治国方略影响何在?国方略影响何在?宋太祖赵匡胤与宋太祖赵匡胤与其其“黄袍加身黄袍加身”处处- -河南开封河南开封陈桥驿陈桥驿         太祖问:太祖问:“天下自唐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生民涂地,其故何也?”        赵普回答: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宰相赵普 自留少许,其余由中央掌握自留少许,其余由中央掌握A.A.杯酒释兵权杯酒释兵权B.B.收精兵收精兵削实权削实权制钱谷制钱谷集集 军军权权A、宰相A、宰相——相权一分为三相权一分为三B、节度使、武将B、节度使、武将C、州郡长官C、州郡长官a、三衙、三衙—禁军统领机构禁军统领机构b b、枢密院、枢密院—发兵权发兵权c c、、“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的部兵原则的部兵原则受通判监督文臣担任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枢密使---割军权计相-----割财权宰相-----仅有行政权集集 政政权权集集 财财权权中央 元朝的行省制度元朝的行省制度元朝的行省制度元朝的行省制度蒙古帝国图蒙古帝国图元与北宋元与北宋元与北宋元与北宋疆域比较图疆域比较图疆域比较图疆域比较图 行省的设置行省的设置1)简述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进)简述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进1.秦至宋:秦至宋:州郡县三级州郡县三级道、州、县道、州、县路、州、县路、州、县郡县两级郡县两级2.元朝:元朝:行省行省((路、府、州、县路、府、州、县)) 3.明清明清:省、府、县省、府、县省、道、省、道、府、县府、县注:汉初是郡国并行制,州是武帝所设原为监察区后为行政区。

      注:汉初是郡国并行制,州是武帝所设原为监察区后为行政区 元代的行省元代的行省蒙古:蒙古:东北:东北:云贵:云贵:台湾:台湾:岭北行省岭北行省辽辽阳阳行行省省云南行省云南行省澎湖巡检司澎湖巡检司 辽辽阳阳行行省省岭北行省岭北行省 3 3)行省的主要职能)行省的主要职能民政事务民政事务军政要务军政要务赋税征收赋税征收调动军队调动军队必须呈报中书省必须呈报中书省需呈报枢密院需呈报枢密院中央的诏旨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行省官员——定期定期觐见、述职觐见、述职2 2)实行原因:)实行原因:元朝疆域辽阔元朝疆域辽阔秦汉以来郡县制的奠基作用秦汉以来郡县制的奠基作用 问题问题9 9、中国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制度体现的趋势?、中国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制度体现的趋势?分封制分封制郡县制郡县制行省制行省制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北宋北宋: :如何认识如何认识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 ?(从三方面认识)(从三方面认识)((1)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中期,政府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中期,政府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政治危机和边患危机的情况下,地主阶级为实现富国强兵进行政治危机和边患危机的情况下,地主阶级为实现富国强兵进行的改良。

      的改良背景、目的背景、目的)((2)变法的内容,主要用以调节封建国家与大地主、大官僚)变法的内容,主要用以调节封建国家与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再分配它虽使封建政府收人有所增加,军队战斗力有的利益再分配它虽使封建政府收人有所增加,军队战斗力有所增强,阶级矛盾有所缓和,但并没有使社会矛盾得以根本解所增强,阶级矛盾有所缓和,但并没有使社会矛盾得以根本解决因而无法真正缓和严重的政治危机决因而无法真正缓和严重的政治危机 ( (特点、局限特点、局限) )((3)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变法对封建)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变法对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的剥削制度,没有进行任何调整,反而从的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的剥削制度,没有进行任何调整,反而从根本上保护和认可了地主占有的土地因为变法前面临的危机根本上保护和认可了地主占有的土地因为变法前面临的危机中,政治危机是根本性的这一危机是由地主兼并土地,阶级中,政治危机是根本性的这一危机是由地主兼并土地,阶级矛盾的尖锐造成的既然如此,变法认可了地主对土地的兼并,矛盾的尖锐造成的既然如此,变法认可了地主对土地的兼并,那么,也就无法解决农民的问题,当然也就无法缓和社会的主那么,也就无法解决农民的问题,当然也就无法缓和社会的主要矛盾。

      其次,在地主阶级保守派所代表的大地主、大官僚的要矛盾其次,在地主阶级保守派所代表的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下,新法被废除反对下,新法被废除 ( (败因、局限败因、局限) ) 背背景景社会矛盾社会矛盾的日益激的日益激化化阶级矛盾尖矛盾尖锐原因:原因:土地兼并使农民赋税增加,还要承担徭役,受高利贷的盘剥,连年的战事和频繁 的自然灾害具体表现:具体表现:农民起义和兵变相继爆发民族民族对立立严重重辽和西夏与宋发生多次战争统治治阶级矛盾突出矛盾突出要求改革新朝政的势力同守旧势力斗争激烈,出现朋党之争积贫积弱弱局面的形局面的形成成积弱弱原因:原因:1、集中军权设立不同的机构管辖军队调兵权与领兵权的分离,实行“更戍法” 成兵不识将, 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训练不精,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2、在荒荒年招募流民当民,军队素质下降 3、步兵为主,武器质量差,影响军队战斗力表现:表现:对辽和西夏战争败多胜少积贫原因:原因:1、冗官(集中行政权分割宰相职位,官职增加;科举取士多; “恩荫”法授官多) 2、冗兵(面临西夏和辽的威胁;为安定社会秩序,在荒荒年招募流民当民) 3、对辽和西夏战争耗费付给出大量金银和布匹表现:表现:国家财政的入不敷出,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造成了冗费的局面庆历新政新政昙花一花一现背景:背景:积弱积弱的局面已经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阶级矛盾尖锐,北宋统治岌岌可危主持:范仲淹、富弼时间: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庆历五年(1045年)初中心:整顿吏治,针对腐败的官僚制度内容:改革文官升迁制度;.严格恩荫制;改革贡举制;慎选地方长官;重视农桑,减轻徭役等。

      结果:失败原因 1、新政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的反对 2、有人诬蔑范仲淹、富弼等是“朋党”,宋仁宗对朋党的防范;3、改革过于激进影响:宋朝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并未缓和,积贫积弱的局面仍在向前发展,统治集团感到危机四伏,因而 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宋神宗起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用王安石原因:1、社会矛盾仍然尖锐 2、王安石提出变法主张和设想得到宋神宗的赞赏 3、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消除弊病,克服统治危机时间:1068年,宋神宗即位决定起用王安石时时间间10691069年,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年,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目的目的直接目的:直接目的:为了富国强兵,改变积弱的局面为了富国强兵,改变积弱的局面 根本目的:根本目的: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内内容容 主要措施主要措施内容内容作用和成效作用和成效局限局限富富国国之之法法农田农田水利法水利法水利工程广为修建,保证了灌溉;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生产发展,政府税收增加 方田方田均税法均税法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农民免除赋税,得到实惠。

       青苗法青苗法大大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争议最大)强制农民借贷;利息偏高,农民负担依然沉重免役法免役法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保证了劳动时间,促进生产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对贫苦人是沉重的负担市易法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均输法均输法减轻了纳税户的额外负担,限制了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和对民众的盘剥,便利了市民生活 强强兵兵之之法法保甲法保甲法加强了农村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农村社会治安;建立了全国性的军事储备;节省了大量的训练费用 军器监军器监武器质量和产量都提高 保马法保马法马匹的质量和数量提高;政府节省了大量养马费用 将兵法将兵法改变了兵将分离的局面加强了军队战斗力 取取士士之之法法改革科举制改革科举制有利于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为变法造了舆论,有利于改革的推进 整顿太学整顿太学 惟才用人惟才用人   结果结果最最终失失败1、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改革充满了阻力2、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3、支持变法的组织机构不够健全,赏罚也不够公正4、变法的重要支持力量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及其去世,使保守派重新得势。

      5、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被废除6、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变法本身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没有真正给农民以更大的利益,因而不可能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也不可能很好的解决社会的根本矛盾性质性质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评价评价1、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2、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3、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4、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启示启示教训教训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2、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3、改革必然涉及到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而会有阻力,甚至充满了尖锐的斗争因此,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行动要坚决彻底,要注意用人 王安石变法与商鞅变法比较王安石变法与商鞅变法比较相同点相同点①①直接目的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都是为了富国强兵;②②变法变法都得到了当时最高统治者的都得到了当时最高统治者的支持支持;;③③变法内容变法内容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④④变法者变法者个人的改革的意志坚定,失败后两人的命运基本相同;个人的改革的意志坚定,失败后两人的命运基本相同;⑤⑤变法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

      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不同点不同点①①背景不同:背景不同:商鞅变法发生在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时期;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②②根本目的不同根本目的不同: 商鞅变法要从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安石变法则;王安石变法则是为了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③③性质不同性质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封建化的运动;王安石变法则是;王安石变法则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④④结局不同结局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商鞅变法是一场成功成功的改革;王安石变法则的改革;王安石变法则失败失败了 v如何全面认识元朝的历史地位?如何全面认识元朝的历史地位?((承上启下、继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往开来))v((1 1)大统一 元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重新元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重新实现了国家大一统的局面元朝统一后的有效管辖措施,使实现了国家大一统的局面。

      元朝统一后的有效管辖措施,使中国的疆域发展为历史上幅员最辽阔的时期中国的疆域发展为历史上幅员最辽阔的时期v((2 2)首创行省制度首创行省制度 这是历史上从中央到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这是历史上从中央到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又是强化中央集权的一项新的举措,对后世乃至今天产革,又是强化中央集权的一项新的举措,对后世乃至今天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v((3 3)民族大融合民族大融合 民族融合出现又一次新高峰,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民族融合出现又一次新高峰,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蒙古等少数民族大量内迁,汉族大量迁居边展的重要时期蒙古等少数民族大量内迁,汉族大量迁居边疆;契丹族、女真族与汉族融合,在当时已被视为疆;契丹族、女真族与汉族融合,在当时已被视为“汉人汉人”;还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还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元政府加强了对西藏、回族;元政府加强了对西藏、琉球和云南等边疆地区的管辖琉球和云南等边疆地区的管辖 二、宋元时期的经济:二、宋元时期的经济:( (一一) )农业经济:农业经济:列举:列举:宋元时期手工业发展概貌宋元时期手工业发展概貌((冶铁燃料的演变、棉纺织技术的推广、制瓷技术的发展、冶铁燃料的演变、棉纺织技术的推广、制瓷技术的发展、官营手工业的调整)官营手工业的调整)知道:知道:宋初的土地政策与租佃关系宋初的土地政策与租佃关系知道:知道:北民南迁与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北民南迁与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二二) )手工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列举:列举:宋元时期商业发展概貌宋元时期商业发展概貌((商业的发展与城市的繁荣、海上贸易与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商业的发展与城市的繁荣、海上贸易与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动)( (三三) )商业经济:商业经济:知道:知道:北宋农业技术和作物种植有新发展北宋农业技术和作物种植有新发展 ((包括现在的河南、山东   河北等地区))四大经济区域(特点)((以关中为主,以及河西、    巴蜀等地区))江南江南龙门碣石以北龙门碣石以北山东山东山西山西((半农半牧区,分塞内、塞外))((长江以南,还没有开发))经济重心农业区 关中之地关中之地,于天下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什居其六 ——《史记》《史记》 观察以下从战国到东汉的图片和材料,探究我国古代经济区域发展的整体特点?塞塞外外草草原原上上的的马马群群古时南方有古时南方有瘴气瘴气(热带原始森林里动植物热带原始森林里动植物腐烂后生成的毒气腐烂后生成的毒气 )山山西西::成成都都平平原原 1)地域分布地域分布——多样性多样性2)发展水平发展水平——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平衡整整体体特特点点 我国四大发明是什么?我国四大发明是什么?导入提问①①造纸术;造纸术;②②指南针;指南针;③③火药;火药;④④印刷术 宋元时期的科技宋元时期的科技n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n指南针指南针n火药火药n沈括和郭守敬沈括和郭守敬   王选  王选( (左左) )与助手研究工作王选教授与助手研究工作王选教授是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创始人是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创始人, ,他负他负责研制的华光和方正电子出版系统责研制的华光和方正电子出版系统, ,使中国使中国印刷业告别了印刷业告别了““铅与火铅与火””, ,迈入迈入““电与光电与光””的时代 唐咸通九年的雕版印刷品唐咸通九年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金刚经》》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术 一、活字印刷术一、活字印刷术毕昇毕昇((约约970—1051 970—1051 ))         北宋发明家。

      出北宋发明家出身平民仁宗庆历年间身平民仁宗庆历年间发明活字印刷术发明活字印刷术 泥活字加工工序泥活字加工工序制模制模烧造烧造排版排版泥活字泥活字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用胶泥刻字,每字用胶泥刻字,每字一印,用火烧硬另一印,用火烧硬另设一铁版,版上匀设一铁版,版上匀敷以松脂、蜡、纸敷以松脂、蜡、纸灰等混合而成的粘灰等混合而成的粘胶物印刷时,将胶物印刷时,将铁框置于铁版上,铁框置于铁版上,在框中排列胶泥活在框中排列胶泥活字,制成一版;再字,制成一版;再用火烤版,使粘胶用火烤版,使粘胶物熔化,并用另一物熔化,并用另一平版把字压平,冷平版把字压平,冷却后可上墨印书却后可上墨印书用毕再加热,即可用毕再加热,即可将活字拆下将活字拆下 活字印刷活字印刷雕版印刷雕版印刷 想一想想一想  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有什么不  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有什么不同?同?  为什么说活字印刷  为什么说活字印刷“既经济,既经济,又省时又省时”??  活字印刷比雕版印刷更省时省力,出  活字印刷比雕版印刷更省时省力,出现错别字能尽快更换,而雕版印刷则不能现错别字能尽快更换,而雕版印刷则不能更换错别字更换错别字  因为活字印刷可以重复使用多次,保  因为活字印刷可以重复使用多次,保存也比较方便,避免了雕版印刷的浪费以存也比较方便,避免了雕版印刷的浪费以及无法更换错别字等,大大提高了印刷的及无法更换错别字等,大大提高了印刷的效率。

      效率 现代印刷技术现代印刷技术现代彩色胶版印刷机现代彩色胶版印刷机现代数码印刷机现代数码印刷机彩色喷墨打印机彩色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激光打印机复复印印机机 美美洲洲印印度度好望角好望角麦哲伦海峡麦哲伦海峡欧洲欧洲  航海家在茫茫大海中航行会不  航海家在茫茫大海中航行会不会迷失方向?为什么?会迷失方向?为什么?指南针 二、指南针二、指南针1.1.世界上最早的指示世界上最早的指示 方向的仪器是什么?方向的仪器是什么? 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是什么时候出现的?2.2.它是由哪两部分组成它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是根据什么原理制的?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成的?司南,战国时期司南,战国时期  司南由天然磁石磨制而成,形状像一把勺子,把它放置在一  司南由天然磁石磨制而成,形状像一把勺子,把它放置在一个刻有个刻有24个方位的罗盘上它是根据磁铁指极性的原理制成的个方位的罗盘上它是根据磁铁指极性的原理制成的 高精度罗盘指南针高精度罗盘指南针 北宋水浮法北宋水浮法指南针指南针缕悬法缕悬法指南针指南针北宋时的北宋时的罗盘针罗盘针指南鱼指南鱼指南针指南针(航海罗(航海罗盘)盘) 我国我国北宋时期北宋时期即开始使用接近现即开始使用接近现代意义上的指南针。

      代意义上的指南针 和早期的司南相比,指南针和早期的司南相比,指南针定位定位准确准确,使用更为方便使用更为方便 指南针除用于航海外,还可用于指南针除用于航海外,还可用于大地测量大地测量及及军事和战争军事和战争等 指南针在我国发明后,指南针在我国发明后,经阿拉伯经阿拉伯传入了欧洲传入了欧洲3.3.指南针是何时出现的?有何优势?除用于航海外,指南针是何时出现的?有何优势?除用于航海外,还可用于哪些方面?它是怎样传入欧洲的?还可用于哪些方面?它是怎样传入欧洲的? 形形色色的现代指南针形形色色的现代指南针现代军用指南针现代军用指南针 三、火药三、火药北宋水浮法指南针北宋水浮法指南针宋元时的火蒺藜(地雷宋元时的火蒺藜(地雷的雏形)的雏形)元朝铜火铳元朝铜火铳火箭火箭宋代的抛石机和突宋代的抛石机和突火枪火枪 二、火药的二、火药的发明发明与与使用使用   1.1.唐朝唐朝已有已有火药配方火药配方唐朝时期道家在炼丹过程中逐渐发明了火药;唐朝时期道家在炼丹过程中逐渐发明了火药;唐朝时期道家在炼丹过程中逐渐发明了火药;唐朝时期道家在炼丹过程中逐渐发明了火药;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火药先传入阿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火药先传入阿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火药先传入阿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火药先传入阿拉伯,然后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拉伯,然后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拉伯,然后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拉伯,然后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2.2.宋元宋元火药在火药在军事上军事上广泛使用广泛使用(火箭、突火枪、火炮等)(火箭、突火枪、火炮等) 3.3.制成各种制成各种焰火和鞭炮焰火和鞭炮 火药的发明在火药的发明在军事上军事上产生了什么影响?产生了什么影响?①①导致大量火药武器的出现;导致大量火药武器的出现;②②改革了作战方法,是世界兵器改革了作战方法,是世界兵器史上的进步;史上的进步;③③增加了战争的破坏性和残酷性增加了战争的破坏性和残酷性P61P61《《课中题课中题》》 元朝铜火铳元朝铜火铳用弓发射的火药用弓发射的火药箭箭古代古代““火箭火箭””   火药的主要用途  火药的主要用途有哪些?当时火药的有哪些?当时火药的发明和传播有何意义发明和传播有何意义??想一想想一想 名称名称时间时间 发明者发明者 传播传播意义意义造纸术造纸术活字印活字印刷术刷术指南针指南针(原名(原名司南)司南)火药火药西汉西汉劳动人劳动人民民东传朝、日西经东传朝、日西经阿拉伯传入欧洲阿拉伯传入欧洲促进了世界文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化的传播北宋北宋毕毕昇昇东传朝、日,西传非、东传朝、日,西传非、欧欧经济、省时,促进经济、省时,促进了文化传播了文化传播北宋北宋(战(战国)国)劳动人劳动人民民南宋时,阿拉伯南宋时,阿拉伯人学会使用人学会使用为远洋航行提为远洋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供了重要条件唐朝唐朝炼丹家炼丹家元朝经阿拉伯人元朝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传入欧洲改变了作战方改变了作战方式式 沈括沈括四、沈括和郭守敬四、沈括和郭守敬  北宋时期杰出的科  北宋时期杰出的科学家,在天文、历法、学家,在天文、历法、算学、医学、地理学方算学、医学、地理学方面都有突出成就,面都有突出成就,著有著有《《梦溪笔谈梦溪笔谈》》。

      郭守敬郭守敬 郭守敬是元郭守敬是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朝著名的天文学家,参加了元朝规模空参加了元朝规模空前的天文测量,编前的天文测量,编成成《《授时历授时历》》,得,得出一年的周期是出一年的周期是365.2425365.2425天,与世天,与世界通用的现行公历界通用的现行公历相同,但要早相同,但要早300300年 简仪模型简仪模型   什么因素促使宋元时期科  什么因素促使宋元时期科技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技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 ? 提示:政治、经济、民族提示: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前人的基础关系、对外关系、前人的基础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宋宋元元时时期期的的科科技技原原因因成成就就政治:由分裂走向统一,社会安定政治:由分裂走向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经济中心的南移经济:经济中心的南移民族关系:民族间频繁的经济文化的交民族关系:民族间频繁的经济文化的交流流对外关系: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对外关系: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隋唐时期科技的发展隋唐时期科技的发展活字印刷活字印刷指南针指南针火药及火药武器火药及火药武器沈括和沈括和《《梦溪笔谈梦溪笔谈》》郭守敬和郭守敬和《《授时历授时历》》 基础巩固:基础巩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出现于宋朝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出现于宋朝的是(  的是(   ))①①造纸术造纸术 ②②指南针指南针 ③③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 ④④火药火药 A. ①④ A. ①④          B. ②③ B. ②③ C. 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D. ①②③④B 宋元时期的文化宋元时期的文化n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司马光与资治通鉴n宋词宋词n元曲元曲 一、司马光与一、司马光与《《资治通鉴资治通鉴》》 司马光司马光(1019(1019——1086)1086),,北北宋宋时期著名时期著名政治家政治家,史学家,,史学家,散散文家文家。

      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字君安邑镇东北)人,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生于马光生于宋真宗天禧宋真宗天禧三年三年(1019(1019年年) )十一月,当时,他的父亲司十一月,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 ,于是于是便给他取名便给他取名 ““光光””司马光自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春秋左氏传》》 司马光砸缸司马光砸缸 1.1.作者及生活的时代;作者及生活的时代; 2.2.《《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的内容的内容 ;;3.3.《《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的体裁的体裁4.4.特点及价值特点及价值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司马光,生活在北宋司马光,生活在北宋从战国到五代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多年的历史编年体的通史编年体的通史 全书取材丰富,记事周详,文全书取材丰富,记事周详,文字优美,叙事生动对研究古字优美,叙事生动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著作著作《《史记史记》》《《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时代时代人物人物著作内容著作内容著作体裁著作体裁著作特点著作特点西汉西汉司马迁司马迁从传说中的黄帝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到汉武帝纪传体通史纪传体通史文笔简洁、语言文笔简洁、语言生动生动北宋北宋司马光司马光战国到五代战国到五代编年体通史编年体通史取材丰富,记事取材丰富,记事周详,文字优美,周详,文字优美,叙事生动叙事生动 体体例例特点特点优点优点缺点缺点代表作品代表作品编编年年体体以以时时间为间为中心中心容易明白容易明白事件先后事件先后顺序和前顺序和前后联系后联系对对人物生平、人物生平、事件原委难事件原委难以详尽、完以详尽、完整整《《资治通资治通鉴鉴》》纪纪传传体体以以人人物为物为中心中心便于记载便于记载人物活动人物活动无法照顾时无法照顾时间顺序和事间顺序和事件联系件联系《《史记史记》》 司马光故居司马光故居司马光墓司马光墓 类别类别 代表人代表人物物代表作品代表作品风格特点风格特点宋词宋词元曲元曲二、宋词和元曲二、宋词和元曲苏轼苏轼《《念奴娇念奴娇·赤壁怀赤壁怀古古》》豪迈奔放豪迈奔放李清照李清照《《如梦令如梦令》》清新委婉清新委婉辛弃疾辛弃疾《《菩萨蛮菩萨蛮·书江西书江西造口壁造口壁》》豪放悲壮豪放悲壮关汉卿关汉卿《《窦娥冤窦娥冤》》 苏轼(苏轼(10371037——11011101)字)字子瞻,又字和仲,号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东坡居士居士””,谥号文忠,享年,谥号文忠,享年6666岁。

      岁眉州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他与他的父亲人他与他的父亲苏洵苏洵((10091009——10661066)、弟弟)、弟弟苏辙苏辙((10391039——11121112)) 皆以文学皆以文学名世,世称名世,世称““三苏三苏””;; ““三苏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作品有位,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七集》》《《东坡乐府东坡乐府 》》等豪放派等豪放派词人的代表词人的代表 苏轼苏轼 念奴娇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水调歌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久,千里共婵娟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题西林壁 北宋北宋 苏轼苏轼 春江晚景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苏轼 苏轼的苏轼的《《寒食贴寒食贴》》是中国古代书法的极品,他在中国书法是中国古代书法的极品,他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仅次于晋代书圣王羲之所作的史上是仅次于晋代书圣王羲之所作的《《阑亭序阑亭序》》,为后代书法,为后代书法家所推崇。

      家所推崇 苏轼苏轼《《渡海帖渡海帖 》》 四川眉山三苏祠四川眉山三苏祠是苏洵、苏轼、苏辙是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父子三人的故居 位于河南郏位于河南郏县茨芭乡苏坟村县茨芭乡苏坟村东南的三苏坟东南的三苏坟 苏堤是北宋元祐五年苏堤是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年),苏轼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苏轼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浚挖的淤泥构筑并历经湖,利用浚挖的淤泥构筑并历经后世演变而形成的,杭州人民为后世演变而形成的,杭州人民为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把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把它命名为它命名为“苏堤苏堤”南宋以来,南宋以来,苏堤春晓一直居苏堤春晓一直居“西湖十景西湖十景”之之首 东坡肘子是东坡肘子是苏东苏东坡坡制作的传统名菜制作的传统名菜 东坡肉东坡肉 李清照李清照 ((10841084——约约11551155)) 号号易易安居士安居士,,南宋南宋杰出女杰出女文学家文学家,山东济,山东济南人,南人,婉约婉约词派代表人物生于北宋词派代表人物生于北宋元丰七年山东章丘,逝于元丰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临安,享年,享年7171岁。

      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岁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文,通晓音律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金石录录》》北宋灭亡丈夫病逝后,过着颠北宋灭亡丈夫病逝后,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她的诗文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她还擅长书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画,兼通音律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所辑,有《《漱玉词漱玉词》》等主张““词,词,当别具一家也当别具一家也””李清照李清照 声声 声声 慢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如梦令如梦令 宋宋 李清照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李清照 夏日绝句(诗)夏日绝句(诗) 李清照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一代词宗李清照一代词宗李清照故里故里——章丘市明水章丘市明水百脉泉畔百脉泉畔 李李清清照照纪纪念念堂堂 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今山东济南)人 与苏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他的轼齐名,并称苏辛他的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其主要著作以豪放为主其主要著作有有《《稼轩长短句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冬流去,青山遮不住,毕竟冬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菩萨蛮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八百里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塞外声连营沙场秋点声连营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辛弃疾 辛弃疾故居辛弃疾故居辛弃疾塑像辛弃疾塑像辛弃疾纪念堂辛弃疾纪念堂 位于江西铅位于江西铅山县的辛弃疾墓山县的辛弃疾墓 辛弃疾和陈亮瓢泉共辛弃疾和陈亮瓢泉共酌,鹅湖同游,成为文坛酌,鹅湖同游,成为文坛佳话佳话 关汉卿是我国戏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是最伟剧史上最早也是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代表大的戏剧作家代表作品作品《《窦娥冤窦娥冤》》关汉卿关汉卿三、元曲三、元曲 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下将幼女窦娥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窦娥婚后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蔡婆外出讨债时遇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不料误毙其父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承认杀人,被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承认杀人,被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将血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溅白绫、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溅白绫、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来果然都应验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窦娥冤窦娥冤》》全名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感天动地窦娥冤》》。

      《《窦娥冤窦娥冤》》剧情简介剧情简介 位于河北安国市伍仁村的关汉卿墓及其故居遗址位于河北安国市伍仁村的关汉卿墓及其故居遗址 关汉卿戏剧关汉卿戏剧创作创作700年年》》纪纪念邮票念邮票 关汉卿银币关汉卿银币 现代出版的中英文现代出版的中英文对照版对照版《《关汉卿杂剧选关汉卿杂剧选》》《《单刀会单刀会》》剧照剧照《《关汉卿传奇关汉卿传奇》》电视剧电视剧 元元曲曲演演出出壁壁画画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宋宋元元时时期期的的文文化化原原因因成成就就政治:汉与各少数民族政权的对峙与冲突政治:汉与各少数民族政权的对峙与冲突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的增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的增多多民族关系:各民族间的冲突与友好交流民族关系:各民族间的冲突与友好交流对外关系:海外贸易的频繁,中外的文化交流对外关系:海外贸易的频繁,中外的文化交流史学:司马光与史学:司马光与《《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文学:苏轼打开宋词的新局面文学:苏轼打开宋词的新局面 李清照的词,委婉含蓄,清新淡雅李清照的词,委婉含蓄,清新淡雅 辛弃疾的词,慷慨激昂,豪迈悲凉。

      辛弃疾的词,慷慨激昂,豪迈悲凉戏剧:关汉卿与戏剧:关汉卿与《《窦娥冤窦娥冤》》 作业v简述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再见!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