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环境保护政策课件.ppt
90页第四章第四章 中国环境政策1中国环境政策n什么是环境政策?n环境政策表现形式有哪些?n环境政策发展历程如何?n中国环境政策体系由何构成?n环境政策与环境法关系如何?2什么是环境政策?n环境政策是国家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而对一切影响环境质量的人为活动所规定的行为准则n中国的环境政策是党和政府总结了国内外社会发展历史和环境状况,为有效地保护和改善环境而制定和实施的环保工作方针、路线、原则、制度及其它各种政策的总称,是中国环境保护和管理的实际行为准则3环境政策的表现形式n环保方针n环保路线n环保原则n环境政策4中国环境政策的发展历程近20年来,中国环境政策经历了5个变化:n“从基本国策到国家战略”n“从污染控制到生态保护”n“从末端治理到源头控制”n“从点源治理到流域与区域的环境治理”n“从行政管理为主到法律与经济手段为主” 51从基本国策到可持续发展战略从基本国策到可持续发展战略n1983年,国务院宣布环境保护是中国的两项基本国策之一,强调了环境问题同人口问题一样是中国的紧迫问题n1992年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宣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n1994年,中国21世纪议程发布,各部门和各地方也纷纷制定本部门和本地方的21世纪议程,分别从计划、法规、政策、传播、公众参与等不同方面加以推动实施。
n1996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首次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同科教兴国战略并列为国家的两项基本战略6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 1992年8月国家批准1.实行持续发展战略2.工业污染的防治3.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4.能源利用率的提高5.生态环境的保护86.加强科技开发7.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8.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9.健全环境法制,强化环境管理10.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为计划9 中 国 21 世 纪 议 程 n共 20 章 , 78 个 方 案 领 域 , 主 要 内 容 分 为 四 大 部 分 : n第 一 部 分 , 可 持 续 发 展 总体 战 略 与 政 策 n 论 述 了 提 出 中 国 可 持 续 发 展 战 略 的 背 景和 必 要 性 ; 提 出 了 中 国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战 略 目 标 、 战 略 重点 和 重 大 行 动 ,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立 法 和 实 施 , 制 定 促 进 可持 续 发 展 的 经 济 政 策 , 参 与 国 际 环 境 与 发 展 领 域 合作 的原 则 立 场 和 主 要 行 动 领 域 。
10n第 二 部 分 , 社 会 可 持 续 发展 包 括 人 口 、 居 民 消 费 与 社 会 服 务 , 消 除 贫 困 , 卫 生与 健 康 、 人 类 住 区 和 防 灾 减 灾 等 其 中 最 重 要 的 是 实 行计 划 生 育 、 控 制 人 口 数 量 和 提 高 人 口 素 质 11n第 三 部 分 , 经 济 可 持 续 发展 议 程 把 促 进 经 济 快 速 增 长 作 为 消 除 贫 困 、 提 高人 民 生 活 水 平 、 增 强 综 合 国 力 的 必 要 条 件 , 其 中 包 括 可持 续 发 展 的 经 济 政 策 、 农 业 与 农 村 经 济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工 业 与 交 通 、 通 信 业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 可 持 续 能 源 和生 产消 费 等 部 分 12n第 四 部 分 , 资 源 的 合 理 利用 与 环 境 保 护 包 括 水 、 土 等 自 然 资 源 保 护 与 可 持 续 利用 还 包 括 生 物 多 样 性 保 护 ; 防 治 土 地 荒 漠 化 , 防 灾 减灾 ; 保 护 大 气 层 , 如 控 制 大 气 污 染 和 防 治 酸 雨 ; 固 体 废物 无 害 化 管 理 等 。
13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n确定了要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n一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n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n同时提出了明确的环境目标,“到2000年,力争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到2010年,基本改变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城乡环境有比较明显的改善 142从污染控制到生态建设从污染控制到生态建设n70年代初,从治理“三废”(废水、废气、废渣)起步n80和90年代前期,重心仍然是污染控制n近年来,中国污染治理投资不断提高,“九五”期间(1991-1995年)达3460亿元,占GDP的0.93%其中,2000年为1060.7亿元,占GDP的1.1%n1998年长江发生特大洪灾,人们认识到大规模地开展生态建设的紧迫性,有关部门提出了“污染控制同生态建设并举”的方针,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这标志着中国环境保护事业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163从末端治理到源头控制从末端治理到源头控制 90年代初,中国工业污染防治开始实行“三个转变”n从“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转变n从单纯浓度控制向浓度与总量控制相结合转变n从分散治理向分散与集中治理相结合转变194从点源治理到流域和区域环境治理从点源治理到流域和区域环境治理n过去,中国实行的“谁污染、谁治理”政策着力于点源控制与浓度控制。
n90年代以后,中国实施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重点是“三河三湖两区一市一海”,采取综合性措施,以加大流域和区域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205从从行政管理到法律、经济手段行政管理到法律、经济手段 n截止2000年,中国制定了包括环境保护法等6部环境法律和森林法等13部资源法律;n修改后的刑法增加了“破坏环境与资源保护罪”的规定;n国务院发布了自然保护区条例等28件行政法规,国家环保局制定了471项环境保护标准;各省、区、市颁布了900余件地方性环境法规,基本形成了中国环境法体系n2001年新发布了防沙治沙法n2003年发布环境影响评价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 n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在按照“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在基本建设、综合利用、财政税收、金融信贷以及引进外资等方面,制定与完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与措施21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n第一期(1996)进展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第一期)实施四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果截止2000年,已竣工项目836个、在建409个,竣工和在建项目数占项目总数的85.7%;累计完成投资1107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3.8%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城市开工和竣工率超过80%,比上年增加13个,其中辽宁、福建、海南、西藏、青海、宁夏、新疆和大连、宁波、厦门所有项目均已开工或竣工。
n第二期(2000)22中国环境政策体系构成综合性环境政策综合性环境政策基本环境政策基本环境政策环境管理政策环境管理政策环境技术政策环境技术政策环境产业政策环境产业政策环境贸易政策环境贸易政策环境国际合作政策环境国际合作政策环保规划和行业发展规划环保规划和行业发展规划231、综合性环境政策、综合性环境政策n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 1.实行持续发展战略 2.工业污染的防治 3.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 4.能源利用率的提高 5.生态环境的保护 6.加强科技开发 7.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 8.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 9.健全环境法制,强化环境管理 10.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计划 242、基本环境政策、基本环境政策n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n环境保护方针n环境管理三大基本政策25环保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环保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n在第二次全国环保会议上把环境保护作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国策是立国之策,治国之策,兴国之策 在所有的环境政策中,国策居于最高的地位 原因:是由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是由中国的环境状况决定的;是由国际履约责任决定的261)拥有庞大的人口,其中低素质的人口和贫困人口比例很大;2)自然资源基础薄弱,人均占有的资源十分贫乏,土地、水和重要矿物资源的可供量很少,环境容量小;3)科学技术基础薄弱和国民文化素质与环境意识不高的问题不会在短期内得到解决,特别是有害环境与资源的意识、行为和政策在一些方面还是根深蒂固的。
4)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各国争夺世界资源和环境空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中国获取国际资源和环境空间受到了极大限制环境保护方针环境保护方针“三十二字”方针“全全面面规规划划,合合理理布布局局,综综合合利利用用,化化害害为为利利,依依靠靠群众群众,大家动手大家动手,保护环境保护环境,造福人民造福人民”在1972年人-环大会上提出“三同步,三统一”方针“在国家计划的统一指导下,经经济济建建设设、城城乡乡建建设设、环环境境建建设设同同步步规规划划,同同步步实实施施,同同步步发发展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28“三同步,三统一”方针是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提出,是对“三十二字”方针的重大发展,是环境管理思想与理论的重大进步对“三同步,三统一”方针的理解与分析a. “三同步”的前提和基础是同步规划 体现了预防为主b. “三同步”的关键是同步实施c. “三同步”的目的是同步发展 是制定环境保护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环境保护的三大基本政策环境保护的三大基本政策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政策贯彻预防为主的政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把环境保护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之中,进行综合平衡宏观层次是先决条件。
b.环境保护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相结合,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宏观和微观层次,是根本保证c.加强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严格控制新污染的产生微观层次是关键302.“谁污染、谁治理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的政策从日本环境政策中的“污染者负担”的原则引申过来a.污染防治责任:经济活动的“外部不经济性”内化到企业自身的生产中去b.生态保护责任:开发者保护,利用者补偿,破坏者恢复环境责任者的内涵的变化:由企业扩展为经济行为主体,包括:生产行为主体(企业)和消费行为主体这一政策可解决环境保护资金问题3.强化环境管理的政策强化环境管理的政策在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提出提出该政策的原因提出该政策的原因:a.中国在短期内不具备依靠高投入治理污染的条件;b.中国现有的许多环境问题是由于管理不善引起的强化环境管理的措施强化环境管理的措施:a.加强环境立法和执法;b.建立健全环境管理机构;c.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4.“三大政策三大政策”的相互关系的相互关系l三项基本政策互为支撑,缺一不可,相互补充,不可替代l预防为主的环境政策是从增长方式、规划布局、产业结构和技术政策角度来考虑的;l“谁污染、谁治理”的环境政策是从经济和技术角度来考虑的;l强化管理是从环境执法、行政管理、宣传教育角度来考虑的。
l三项政策是一个有机整体,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原则性规定3、环境管理政策(经济和行政)、环境管理政策(经济和行政)n强制淘汰和技改政策n环境收费政策n市场引导性环境管理政策n自然生态保护政策n企业发展政策n城镇化发展政策n西部大开发政策(环境基础设施、生态工程)34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政策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政策 n1997年6月国家经贸委公布了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一批)n国家经贸委于2000年公布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二批) n国家经贸委于2002年公布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三批)35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 指运用税收、信贷、财政补贴、收费等各种有效经济手段引导和促进环境保护的政策 a.污染防治的经济优惠政策(1998年,国家对在建的城市污水厂等环境基础设施补贴1/6的投资以支持环境建设 b.资源与生态补偿政策 c.污染税和污染费政策36环境保护的能源政策环境保护的能源政策 指以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无污染和少污染的清洁能源为主要内容,以适应和满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