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期末复习资料.doc
6页《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 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育技术的两个定义:【AECT'1994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AECT'2005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建、使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的实践教育技术的内涵:1) 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2) 学习过程是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3) 学习资源是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念与实践李克东)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按照教育技术的AECT’1994定义,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可分为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五个方面1) 设计:包括理论和实践的四个主要方面:教学系统设计、信息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学习者特征分析;2) 开发:是把设计方案转化为物理形态的过程;3) 运用:包括媒体的运用、革新与推广、实施和制度化、政策和法规等;4) 管理:包括项目管理、资源管理、教学系统管理和信息管理等;5) 评价:包括问题分析、参照标准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等。
教育技术的目的: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教育技术、教学技术与电化教育的异同点:1) 相同点:都具有应用科学的属性,目的都是要取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优化2) 异同点:教育技术的范围要比教学技术、电化教育广泛得多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1)视觉教育阶段(20世纪初~30年代):照相、幻灯、无声电影等新媒体相继应用于教学,使用视觉教育;2)视听教育阶段(20世纪30~50年代):无线电广播、有声电影、录音机的应用,使用视听教育;3)视听传播阶段(20世纪50~60年代):教育电视进入实用阶段,提出视听传播的概念,1958年,美国IBM首次将电子计算机用于辅助教学;4)教育技术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微型计算机问世,计算机教育应用进入新阶段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我国教育技术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起步于30年代,至今已走过60多年的历程1)20世纪20年代,我国教育界使用电影、幻灯等媒体为教学工具1945年,我国最早的教育技术系在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建立;2)20世纪70年代,受“文化大革命”影响,我国的教育技术几乎没什么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79年)后获得长足发展到1993年前后已经初步形成了至今的理论体系和课程结构。
1995年,中国教育科研网开通,标志着中国网络教育的开端2000年,教育部制定了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实施“校校通”工程的战略目标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科学技术、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教育技术作用)1) 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突出2) 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3) 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4) 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 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具有怎样的作用?第四章 视听媒体辅助教学教育传播媒体的定义:教育传播媒体是传递教育教学信息的物体,是连接教育者与学习者双方的中介物,是用来传递和取得教学信息的工具教育传播媒体的分类1) 传统教育传播媒体:语言,文字,印刷材料,图片,黑板,模型和实物等;2) 现代教育传播媒体:投影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综合操作媒体教育传播媒体的功能与特性1) 功能:传递信息、存储信息、控制学习2) 特性:选择性、组合性、电视系统的组成:发送、传输、接收三部分组成频道与波段:每个频道频带宽度为8MHz,无线电视使用频率范围在48.5~958 MHz之间,划分为三个波段,68个频道1) 48.5~90 MHz为低频段,为L波段,含1~5个频道;2) 167~223为高频段,为H波段,含6~12个频道;3) 470~958 MHz为特高频段,为UHF,含13~68频道。
根据视频信号的调频调制方式不同,电视制式分为:1) NTSC: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2) PAL:中国、德国、英国及非洲一些国家;3) SECAM:俄罗斯、法国和东欧一些国家录像机与电视机的连接:1) 天线接到录像机的射频RF输入插座;2) 录像机RF输出接到电视机的天线插座;3) 录像机的视频输出VIDEO OUT与音频AUDIO OUT分别接到电视机对应插座试听教学媒体的类型:1) 视觉媒体:光学投影仪、光学照相机、数码相机、视频展示台、投影仪2) 听觉媒体:录音机、CD机与CD光盘3) 视听媒体:电视系统和电视机、录像机、摄影机、VCD和DVD视听教学媒体的应用方式:1) 视觉媒体:图示讲授法、实物实验演示法、录音配合教学法2) 听觉媒体:广播、录音、扩音3) 视听媒体:主体式教学、补充式教学、示范式教学、个别化教学教材制作的类型和步骤:1) 投影教材:绘制法、复印法、计算机打印2) 录音教材:编写稿本、收集整理素材、编辑合成等3) 电视教学片:选题、稿本编写、素材摄影、后期编辑、配音合成第五章 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教育(CBE)的定义: 计算机辅助教育是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统称,涉及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
计算机的教育分类(应用方式):1)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指的是用计算机帮助或代替教师执行部分或全部教学任务,传递教学信息,对学生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直接为学生服务2) 计算机管理教学(CMI):从狭义上看,就是利用计算机指导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管理系统,它的功能包括管理教学计划和教学资源,以及帮助教师构造测验和评分等;从广义上看,就是计算机在学校管理中的各项应用,包括教学管理、学校行政管理、学校其他资源管理等等计算机辅助教学基本模式与特点:1) 操练与练习特点:信息及时反馈,有效激励学生,成绩及时保存,用于巩固和熟练知识技能2) 个别指导特点:学生参与程度高,利于个别化教学的开展,教学效率高3) 教学测验特点:有效性高,可信度高4) 教学模拟,包括实验模拟、管理模拟,训练模拟特点:高效、安全,低成本,形象逼真,效果好5) 问题解决,包括特定问题求解、工具性问题求解,特点:富有创造性,挑战性,实践性6) 教学游戏特点:具有竞争性,娱乐性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多媒体技术是指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交互式综合处理的技术即通过计算机,用多媒体手段来存储,传播和处理信息的技术。
主要特点:集成性、交互性、多样性多媒体课件的定义:在多媒体教学中,通常将用于执行教学任务和多媒体软件称为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步骤:1)环境分析:包括教学目标分析、课件使用对象分析和开发成本估算等任务2)教学设计:是课件开发过程中最能体现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师个性的部分,也是教学思想最直接和具体的体现主要任务包括详细分析教学内容、划分教学单元、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等3)脚本设计:脚本是在教学设计基础上所作出的计算机与学生交互过程方案设计的详细报告,是下一阶段进行软件编写的直接蓝本,是课件设计与实现的重要依据因此,脚本设计阶段也是课件开发过程中由面向教学策略的设计到面向计算机软件实现的过渡阶段脚本可分为文字脚本和制作脚本4)软件编写:将教学设计阶段所确定的教学策略,以及脚本设计阶段所得出的制作脚本用某种计算机语言或多媒体软件工具加以实现5)评价与修改:存在于每一个阶段中多媒体素材采集与加工:1) 声音的录制:用麦克风录制声音文件,截取正在运行的程序中的声音;2) 声音文件的编辑:声音文件的插入,前景音和背景音的合成,声音文件不同格式的转换;3) 图像的获取:自己绘制,利用屏幕捕捉软件、扫描仪等工具来获取现有的图像;4) 图像的编辑:Photoshop,“画图”软件等5) 视频信息的采集与编辑:作用是将录像带、光盘等视频源上的模拟视频信息转换成数字视频信息。
概念图的定义:概念图也称思维图、思维工具,它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结构的工具换言之,概念图是语义网络的可视化表示方法,是人民将某一领域内的知识元素按其内在关联建立起来的一种可视化语义网络概念图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概念图的教学意义:1) 概念图是一种教学工具能直观、简洁地将隐形知识显性化,能以整体的方式来呈现、组织知识,有利于知识的传播、理解、记忆和巩固,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2) 概念图是一种教学策略作为一种教的策略,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作为一种学习策略,能促进学生的意义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性学习,能促使学生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从而从整体上把握知识3) 概念图是一种评价工具能探查学生内部的认知结构,能对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和国家课程改革的需要,是一种新型的评价方式第六章 Internet教育资源利用Internet是一个遵从TCP∕IP协议的,将大大小小的网络互联起来的计算机网络,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无限性、丰富与新颖性、广泛与无序性、廉价性Internet在教育中的应用分类:1) 网上信息检索:环球信息网(www wide web,简称WWW )方便用户查寻或获取Internet信息;2) 网上信息交流:通信分为非实时通信和实时通信;3) 网上文件下载:人们通过文件传输(FTP)功能进行获取。
信息检索工具:1) 目录检索工具:是由信息管理专业人员在广泛搜集网络资源,并进行加工整理的基础上,按照某种主题分类体系编制的一种可供检索的等级结构式目录最早:Yahoo!)2) 搜索引擎:使用自动索引软件来发现、收集并标引网页、建立数据库以网页形式提供给用户一个检索界面,供用户输入检索关键词、词组或短语等检索项搜索引擎的工作过程主要包括:信息采集、存储、加工(信息引擎的建立)、处理输出等信息检索策略:1) 合理确定检索的关键词2) 选用适当的检索方法(分类目录检索、关键词检索、分类目录加关键词混合检索、多元引擎检索)3) 检索结果的处理对策4) 常用的检索技巧网上交流方式:电子邮件、网上论坛(BBS)、网络、视频会议系统FTP:是文件传输(file transfer protocol)协议的缩写,它是目前用在Internet上的TCP/IP协议组的一部分,是一种主要的文件传输手段通过FTP,可以在Internet上任意两台计算机之间互传文件基于Internet资源的学习模式与传统学习模式比较:(P141)基于Internet的资源型学习模式的实施过程步骤: 1)确定问题与目标;2)提供资源和工具;3)搜集、分析、组织信息,在网上发布成果;4)评价、展示学习成果。
基于Internet的资源型学习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手段,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第八章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环境校园网络的基本概念:校园网络(campus network)也称为校园网,它是一个发展的概念,通常是指利用网络设备,通信媒质和相关技术(例如TCP/IP协议等),以及各类系统软件的应用软件构成的,为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服务的一个集成应用系统校园网络的组成:1) 服务器:网络上一种为客户端计算机提供各种服务的高性能计算机2) 工作站:是一台客户机,即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