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归纳梳理.pdf
4页学习必备 精品知识点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考点 1:人类与环境 1、环境的概念和分类 (1)环境的概念:指围绕着人类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2)环境的分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 自然环境(如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大漠盐湖、极地苔原等) 社会环境,又称人工环境(如城市建筑、工矿设施、农田水利、畜群牧场等;石山劣地、荒漠流沙等) 2、人类与环境的相关关系 (1)理解人地关系示意图 (2)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 考点 2: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①自然原因:具体的环境问题具体分析 ②人为原因(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分析思路: 人类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产生了环境问题 a、巨大的人口压力;b、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 (2)环境问题的本质 环境问题的本质是资源问题、发展问题 (3)环境问题的危害(具体的环境问题具体分析) ①威胁生态平衡 ②危害人类健康 ③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 全球性、综合性、积累性、社会性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①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 ②森林锐减——滥砍滥发、森林火灾、酸雨导致全球森林面积急剧减少 ③水体污染——人类生产和生活污水污染陆地水体和海洋 ④土地荒漠化的面积扩大——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造成土地退化 ⑤生物多样性遭破坏——森林被毁和草原遭破坏、 环境受污染以及人类对野生动物的大量捕杀致使许多生物种群濒临灭绝 ⑥垃圾污染及危险废物转移 (二)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考点 1:资源问题 1、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可以被人类生产与生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
(2)分类:①非可再生资源(如化石燃料、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 ②可再生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2、主要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资源问题 ①含义: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一旦超过了极限,就会出现资源问题 人类社会环境环境废弃物物质能量学习必备 精品知识点 ②资源问题的表现:一是人口增长导致资源需求与供给的矛盾突出; 二是资源利用不合理加速了资源的枯竭 (2)主要的资源问题:矿产资源问题;土地资源问题;水资源问题; (3)主要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矿产资源问题:矿产濒临耗竭 原因:消费矿产资源的数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 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突出 ②土地资源问题:耕地减少和退化、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 原因:自然原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人为原因:人口增加超过土地的承载能力,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 ③水资源问题:淡水资源短缺 原因:a 人类能够使用的有效淡水资源量是有限的 b 有限的淡水资源在陆地上分布很不均 c 不合理的开发与管理,导致水污染和水浪费现象严重 中国:a 总量(世界第六)丰富,人均不足 b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空间不均: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时间不均: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c 我国农业、工业和生活等方面对水的需求量急剧增长 d 水污染和水浪费现象严重,加剧短缺局面 考点 2:非可再生资源 1、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1)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以能源为例: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它们是重要的非可再生资源,也是人类目前主要利用的能源 ①能源生产与需求的地区不平衡,造成能源安全问题; ②能源耗竭造成世界性能源危机,影响经济发展; (2)应对非可再生资源耗竭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分析思路:开源、节流、跨区域调配能源、调整产业结构 以能源为例: ①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开发利用新能源) ②采用科学的方法开采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③跨区域调配能源 ④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能耗的产业 2、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1)采用科学方法开采,提高资源的回收率,建立循环经济模式 (2)要防止各种污染物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引起环境污染问题 (3)在矿区生产中应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及时进行复垦 (4)对化石燃料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减少在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5)实行能源结构改革,在化石燃料中尽可能使用天然气 考点 3:可再生资源 1、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所造成的问题 (1)世界淡水紧缺 (2)土地资源危机 (3)森林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 2、人类对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科学地开发利用与保护可再生资源 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自然环境如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大漠盐湖极地阶段考点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产生了环境问题巨大的人口压力自然资源学习必备 精品知识点 ①水资源:a 开源(A 修筑水库、开渠引水 ;B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C废水处理再利用; D海水淡化;E人工降雨等) b 节流(A农业——改进灌溉技;B工业——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水资源化等) ②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湿地资源、草场资源: a 生物措施 b 工程措施 c 技术措施 d 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 e 建立自然保护区 (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考点 1:生态环境问题 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主要生态问题:a、森林破坏 b 、草原退化 c 、湿地萎缩 d 、土壤侵蚀 e、土地荒漠化 f 、生物多样性锐减 熟知世界和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 (2)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人为原因的分析思路:①环保意识不强 ②重开发轻保护 ③掠夺式、粗放型开发利用方式 ④监管薄弱、执法不严、管理不力 2、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生态系统脆弱的地区加之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易导致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脆弱区: 海陆交界带、河流变迁带、山地平原过渡带、农牧交错带、城乡交接带、地质灾害易发区、水体流失严重区、污染影响严重区 3、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为例分析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4、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结合分布图,掌握知识点) 考点 2:生态环境保护 1、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2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四)环境污染与防治 考点 1: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1、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按污染物形态可分为:废气污染、废液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辐射污染和光污染等 2、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以水污染为例: 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如果污染物大量排入天然水体,并超过其自净能力,就会改变水和底泥的理化性质,改变水中生物群落组成,造成水质恶化、水体利用价值降低甚至丧失的现象,称为水污染 (形成条件:在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 考点 2:防治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 1、工业污染的防治: (1)工业污染防治的关键:减少“三废”排放量;对废弃物实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2)工业污染的防治应该是预防优于治理 (3)清洁生产 概念:指在污染物排放前采取对策,将其消除在生产过程中 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自然环境如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大漠盐湖极地阶段考点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产生了环境问题巨大的人口压力自然资源学习必备 精品知识点 基本内容: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 两个目标: 一是达到资源合理利用并且减缓自然资源的耗竭; 一是降低企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 (4)循环经济 概念:是将清洁生产与废弃物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 基本原则:减量化原则、再使用原则、资源化原则 最基本特征: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资源化 (5)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2、农业污染的防治: (1)合理施用化肥、农药 (2)发展生态农业 (3)加强土壤污染防治 3、城市垃圾污染的防治 (1)城市垃圾处理原则:尽可能实现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2)城市垃圾的处理方法:①对废纸、塑料、玻璃、金属等加以分类收集; ②对有机物可实行堆肥处理; ③对其它无利用价值的垃圾主要实行焚烧和填埋处理 ④城市垃圾综合利用:a 发电;b 生产新能源——沼气;c 生产有机复合肥料;d 生产新型建筑材料。
4、大气污染防治 (1)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能源生产和消费 (2)大气污染的防治: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开发洁净煤技术、开发新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控制机动车污染,以及控制工业污染等方面 ( 五) 环境管理 考点 1:环境管理的内容和手段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 (1)按照环境管理的范围分类:资源环境管理、区域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管理 (2)按照环境管理的职能和性质分类: 环境计划管理、环境质量管理、环境技术管理 2、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 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环境技术手段、环境教育和新闻媒介手段 考点 2:环境管理与国际行动 1、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 (1)环境壁垒:也称绿色壁垒或贸易壁垒表现形式主要是绿色关税、环境贸易制裁、强制性绿色标志、严格的进口检验程序和检验制度等 (2)绿色产品:是指上传过程及其本身节能、节水、低污染、低毒、可再生和可回收的产品 2、国际合作(发达国家的责任与我国的立场) 当代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 世界各国应本着合作精神共同努力, 并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在环境保护领域广泛地开展积极、技术等方面的国际合作 考点 3:环境管理与公众参与 1、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应将爱护环境、 保护环境作为每个公民日常行为的基本态度。
尽可能的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自然环境如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大漠盐湖极地阶段考点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产生了环境问题巨大的人口压力自然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