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黄土高原气象.pptx

27页
  • 卖家[上传人]:j7****6
  • 文档编号:59877426
  • 上传时间:2018-11-12
  • 文档格式:PPTX
  • 文档大小:1.86MB
  • / 2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黄土高原气象,小常,,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位于中国中部偏北北纬34°~40°,东经103°~114°东西千余千米,南北700千米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跨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河南省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黄土高原气候,1 黄土高原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 2 气候形成的因子 3 山西气候特点,1.1 黄土高原气象要素之气温,黄土高原的四季,以候平均气温高于22℃为夏季的开始;低于10℃为冬季的开始;候平均气温在10一22℃之间则为春秋季 冬季 黄土高原冬季来得早,冬季时间也特别长贺兰山、五台山冬长达330天以上 夏季 黄土高原大部地区6月份入夏,夏长40一90天东南部5月入夏,夏长达100天以上 春秋季 春秋季节在黄土高原气候里表现为来的迟,去的早但在有些高海拔地区,春秋相连,没有夏季如:甘肃中部、西南部、祁连山地、宁夏南部山区、秦岭山脉、吕梁至右玉、恒山、五台山等地黄土高原气象要素之气温,黄土高原1月的平均气温图,一月份的黄土高原上气温地理分布的特点大致是南温北寒,东高西低黄土高原上的1月,与世界问纬度相比,气温明显偏低,约低10-14℃。

      黄土高原气象要素之气温,黄土高原七月份平均气温,七月份,黄土高原上的平均气温都超过22°C进入了气候学意义上的夏天虽然在西安到运城沿线气温可到26°C,但是在一些地方气温还是不到20°C.没有完全意义进入到夏季 (地形的原因引起),,黄土高原气象要素之气温,黄土高原受东亚季风的影响很大,全年以1月份最冷2月气温开始逐渐上升, 7月达到全年最大值8月气温开始下降年变化曲线陡而对称,春季气温略高于秋季拔海较高的山地年变化曲线较平缓,而植被稀少、沙化严重的平原丘陵地区,年变化曲线最为陡峭 年较差最大可达34℃以上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下垫面多为沙漠戈壁,夏季容易增温,冬季容易冷却,且纬度也较高 年较差最小的地方在陇南的武都等甘肃最南部地区,小于22℃,例如玛曲和郎本寺分别仅为20.3℃和20.6℃这是因为那里不仅纬度低,植被条件好,而且其拔海较高而年较差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的 气温的日变化 和气温年变化一样,气温的日变化也具有周期比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之前,即早上5—7时;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14—16队日最低气温出现时间,在冬季略迟,夏季略早春秋季接近全年平均情况 黄土高原的日较差有东小西大,南小北大的特点。

      1.2 黄土高原气象要素之降水,1 黄土高原年阵水量的地理分布总趋势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且数值相差很悬殊 2降水量等值线大致都是东北—西南走向年降水量一般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山区的降水量明显多于周围较低的地方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 1 受季风气候影响,分为干湿季:冬季为干季,夏季为雨季2 3—5月降水景:其分布大致以36°N为界,以南一般大于 100毫米,以北则小于100毫米甘肃敦煌最少,为5.7毫米3 6一8月降水量:这是本区降水最多的季爷,整个降水分布 具有较明显的自东向西递减的趋势敦煌仅为24.1毫米4 9—11月降水量:秋季降水量的分布,由东多西少,逐渐变为南多北少5 12—2月阵水量:降水稀少,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7%降水自南向北、自东向西递减冬季降水受地形影响比较突出1.3 气压与峰,黄土高原1月份海平面气压和地面盛行风向频率,1 冬季1月,整个亚洲大陆受蒙古高压控制,黄土高原位于它的南面和东南侧,大范围气压场呈北高南低的纬向分布,气压梯度较其它季节为大,2 气压场分布的一个趋势就是本区中部气压高于东部和西部,形成蒙古高压南缘的高压舌南伸形势。

      3 一月份盛行西北风,气压与峰,黄土高原7月份海平面气压和地面盛行风向频率,盛夏7月,大陆上主要受热低压控制,月平均气压大致变化在1000—1004百帕之间,仅气压场分布比较零乱,主要反映了局地环境影响7月份黄土高原主要盛行从太平洋上来的东南风五台山地区因海拔较高,受到西风带的影响,呈现出西北风或偏北风,1.4 云量和日照,黄土高原总云量年均分布,黄土高原年平均低云量分布,相同之处:年平均总云量和年平均低云量的分布特征都是南多北少,不同之处,低云年平均分布除了南多北少外,还有东部中部多于西部的特征,日照,[1]年平均日照时救的分布 年平均日照时数的分布和云量分布基本上是相反的,云量自北向南增加 [2]各季日照时数分布 1. 1月平均日照时数分布 1月日照时数分布与年日照时数分布大致相似,自北向南逐渐减少 2. 4月平均日照时数分布 主要由于日长的增加,各地4月平均日照时数比1月有明显增加 3. 7月平均日照时数分布 同样,主要由于日长的增讯 7月份平均日照时数较4月平均日照时效显著增加日照时效最多的地方仍在甘肃西北部,在300小时以上,其中敦煌为316.6小时 4. 10月平均日照时效分布较7月平均日照时效明显减少。

      2 气象的形成因子,2.1 太阳辐射 2.2 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 2.3 地理环境,2.1 太阳辐射,黄土高原上太阳辐射的特点 1. 黄土高原地区年总辐射与年直接辐射均随纬度的增加而加大与当地的地理条件和日照状况有关) 2. 黄土高原地区总辐射及直接辐射年变化具有非对称性黄土高原总辐射的月际变化有两次明显增大,一次在冬末春初2, 3月问,一次在仲春4,5月间,井有两次明显减低,—次在8—9月问,一次在10—11月间而且由于气候较为干燥,冬夏太阳高度和昼长差异较大,使得总辐射的年变幅从南往北增大 3.黄土高原西部和南部冬春季节散射辐射量超过直接辐射量散射辐射是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部分被空气分子、浮游水汽和气溶胶散射开来的辐射显然,散射辐射的强弱与中高云云量、浮尘、沙暴日数等有关2.2.1 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海平面平均气压场的分布特征: 冬季,黄土高原受到内蒙古高压的控制,有三股冷气流流入黄土高原地区在蒙古高压控制时期,天气比较单纯,干燥而寒冷是黄土高原冬季的主要气候待征 春季是冬夏的过渡时期,冬季风开始衰退,但是太平洋上的暖湿空气势力还不很强盛,难以影响到黄土高原地区此时,冷空气的势力仍然较强且常有冷锋南下,因而该地区气旋活动最为频繁。

      夏季,蒙古高压已全然消失,黄土高原的近地面正处于大陆热低压的槽的前部.高空在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或控制之下,盛行太平洋热带海洋气团夏季虽然冷空气的活动已大大减少,但并不绝迹这个地区夏季的降水就是暖湿空气经过冷空气的激发作用而形成大面积的降水 秋季是夏冬过渡季节,干燥而寒冷的冬季风与温暖而潮湿的夏季风此时交替从9月起暖湿的海洋性气团已经南退,冷空气开始推进到黄土高原由于暖湿的海洋性气团的南退受到秦岭山地的阻挡作用,而变性的极地大陆气闭侵入很快,这就造成这一地区切秋的峰面降水很多1 . 西风带槽脊 冬季1月,在北半球中、高纬西风带上有三个明显的平均槽和三个平均脊,且脊的强度比槽弱得多本区处于新疆督前西西北气流控制之下,天气寒冷干燥,少雨雪这种环流型在整个年季较稳定,从11月到3月几乎没有大的改变,只是11月高压脊线略偏西,而8月脊线略俯东,脊的振幅也增大夏季,黄土高原地区除受到西风带的影响,还受到青藏高原地形的影响2.2.2 大型天气系统,副热带高压,冬季,副高在20°N以南的低纬海洋上所以受到副高的影响较弱 夏季本区大范围降水天气大多与500百帕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关一般当副高脊线西伸到大陆上,脊的西端(以588十位势米线表示)达到110°E附近时,副热带高压西侧的西南暖湿气流可达到本区上空, 输送来大量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形成有利于降水的硫场,时常产生大雨或暴雨。

      随着副高的北上,与青藏高压相接,整个黄土高原在高压的笼罩下,少雨干燥本区的西部毗邻青藏高原,由于海拔较高,地形复杂,下垫面差异大,气象要素的地方性特征明显 进入本区的镑大多是冷锋,暖锋很少,静止锋和锢囚锋则都是一定地形条件下的产物 冷锋自西向东的移动和变化较复杂,经常出现“跳跃”其 中冷锋东移减弱锋消类,主要是由于西风气流沿青藏高原北侧 绕流东移,在天山下游产生的尾流反气旋,加上夏半年这一地区 没有植被而受到裸露的戈壁、沙漠地表的强烈增温影响,使得 冷锋东移过哈密后强度减弱,出现锋消 3 . 黄土高原西部暖锋极少,主要是因为南面的青藏高原阻挡着 中低纬度天气系统的南北交换,对暖湿气团北上起了屏障作用,锋面,,2.3 地理环境影响,山脉对黄土高原气候的影响 青藏高原对黄土高原气候的影响3.1 山西气候特点—气温,特点:1、山西省气温比同纬度的河北平原低 2、全省年均气温空间分布总趋势:由北向南升高 3、小气候:由盆地向高山降低 4、季节分配:最冷在1月,最热在7月,春温高于秋温 相应成因分析: 1、地处黄土高原上,地势较高 2、全省南北跨越6个纬度,但太阳辐射不是主导因素,地形是主导因素 3、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4、大气环流:冬季:大陆性季风;夏季:东南海洋性季风 实例: 1、夏季乘火车从石家庄进太原,感觉越来越凉爽 2、冬季暖气开通时间:晋城(南)11月15日,太原(中)11月1日 3、五台山上的杏花开放时间不同,,,3.2 山西气候特点—降水,特点: 1、全省年降水量空间分布总特征: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2、小气候:山地降水量多于川谷 3、季节分配:冬季干旱少雨,夏季雨水充沛,秋雨多于春雨 相应成因分析: 1、全省地势总特征为西北高东南低 2、地形的抬升力作用使暖湿气流遇山地极易成云致雨 3、大气环流:山西省仅夏季受到海洋性暖湿气流的影响,其余时间则在大陆性干燥气团的控制之下,,,,,请老师同学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