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坚持学习就能与时俱进.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庄**
  • 文档编号:193388135
  • 上传时间:2021-08-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67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坚持学习就能与时俱进 老记者于友,从事新闻工作几十年,几度参与对外报道工作:1938年参加著名出版家胡愈之和新闻记者范长江领导的国际新闻社,1941年任新加坡《南洋商报》驻香港记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光明日报》编委和国际部主任、《中国日报》副总编辑2011年初春的一天,本刊记者在北京于老的家中,采访了这位一生与外宣工作有“不解之缘”的新闻人 向中外记者学习做对外报道 早在1938年抗战期间,青年记者于友加入由胡愈之和范长江创立的国际新闻社,它是最初应国民政府国际宣传处的要求而成立的民营通讯社,实际上是中共南方局秘密领导的新闻机构,它为国际宣传处提供对外报道的稿件,由国际宣传处翻译人员译成外文向国外发布 于老说,这是他接受外宣工作锻炼的最初阶段他作为国新社的记者要尽力学习,采访和写作让国际宣传处可能采用的通讯那时他的领导指示:国际宣传处过去采用国民党中央通讯社供给的资料向外发稿,尽说假话、大话和空话,信誉扫地,国新社必须尽力反其道而行之,提供可信的真材实料因此,于友想到:自己不仅要向本国的记者前辈学习,还需要向知名的外国记者学习,学习他们的采访和写作,观察他们怎样运用有关中国的题材。

      他曾通过对美国著名记者约翰・根室的《亚洲内幕》以及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等作品的学习,学会了记者写作需要用事实说话、开门见山、要有“人情味”等报道方法 当年中国坚持抗战是全世界瞩目的大事,外国记者和外国受众普遍关注我国新生事物的发展因此,于老说,报道要用事实说话;即使对某些人和某些事物需要评介,也要引用当事人的话语,记者自己不可出面议论;假、大、空是外宣工作的大忌,实事求是讲真话,才会在受众心目中赢得信誉 于老回忆时说,参加国际新闻社从事编采工作的年轻同志们在这样的方针导引下,受到了锻炼,增长了新闻工作的知识,也初步认识了如何搞好对外报道可惜国新社由于贯彻共产党确定的宣传方针坚持抗战、团结和进步,反对投降、分裂和倒退,在“”之后的1941年初,就被国民党当局关闭了 于友说:“此后,我就从重庆转移到了香港,为新加坡的《南洋商报》工作,为那里的华人报道祖国的新闻 在抗战时期的美国新闻处 1943年于友开始参与美国在中国国统区设立的美国新闻处中文部的工作美国新闻处是美国在中国的外宣机构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联合盟国一起对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作战;美国政府支持中国抗战,中国也欢迎美国参与对敌宣传和信息交流。

      1943年美国新闻处在重庆设立总处,并在昆明、西安、福州和桂林等地设立分处总处规模较大,设有中文部,负责从美国报刊中选译各种新闻资料,供给中国报纸采用,帮助中国读者了解世界形势 于老回忆说,当时美新处的外宣手段多种多样,不仅通过发布新闻稿件,还通过放电影、编印画报、印发英文文摘和图片、赠送书籍杂志、办图书馆等多种方式,向我国各界进行广泛的宣传此外,美新处经常举行招待会,同中国各界知名人物联络感情,还负责推介我国的文化界知名人士到美国作短期考察和访问 于友说,当年美新处的工作值得参考,外宣工作要做到全面而深入,需要采用多种文化手段,这才能够收到较大的宣传效果 他还说:美国作为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从来致力于对外宣传,推动它的对外经济和贸易关系,这方面的经验确实比较丰富 参与创办《中国日报》 1980年,于友奉调参与筹备英文版《中国日报》他回忆说,此前他只做过对外报道的采访和写作,要参与创办一份全国性的英文日报,对他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考验那时创办《中国日报》的主要负责人,都已是60岁左右的老人,其中不少人还是被“劳动改造”20多年的“”;他们都曾为开办《中国日报》用好了自己的余年,写出了他们的“老兵新传”。

      于友说:“我那时心里想,我终于又可以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我要追回那失去的整整20年的宝贵光阴他同时想到,尽管自己在新闻界是老人,办英文报却还是新手,需要开始新的学习他曾一度被派到泰国的《曼谷邮报》调查研究,向泰国的同行学习办英文报,不仅了解他们的编采工作,还了解他们的经营管理工作 他说,《中国日报》创刊时,他曾主持晚间发稿的业务,有机会观摩几个就坐在他身边的外国专家润色稿件、做标题,他认为那是他一段极好的学习时光 他说,《中国日报》创立初期贯彻中央的“八字方针”(大胆、活泼、全面、及时),工作人员确实作了大胆的改革,让《中国日报》逐步适应外国读者了解时事的要求从1981年创刊至今,《中国日报》从4个版扩大到20几个版,还办了网站,办了供学生读的《21世纪报》《中国日报》正努力办好美国版、欧洲版,报道工作的内容和形式都在不断丰富多样 今年6月,《中国日报》将迎来创刊30周年于友认为,30年中前5年是它的初创期,接下来的10年是成长期,最近15年是它的扩展期;应该说,现在它已经是一个经营多种媒体的传媒集团在这一过程当中,《中国日报》的报人在思想上经历了不断解放的过程。

      他举例说,创刊阶段报纸的头版要闻就按新闻价值来安排,同当时的中文日报都不一样;过去国内的许多报纸不够重视图片,《中国日报》却刊登很大的图片,很抓人眼球;过去许多中文报纸只转发《人民日报》的社论,但《中国日报》发表自己的社论;它坚持刊登时事漫画,还刊登访问党政领导人员等“独家新闻”这些都是为了顺应国外读者需求而进行的改革 于老说:今后在编采工作和经营管理等很多方面,《中国日报》还要继续向国外著名的英文报纸学习我们过去贯彻的八字方针“大胆”、“活泼”、“全面”、“及时”,以后仍然需要坚持总之,我国的外宣工作要坚持改革开放,才能与时俱进,才能适应当今增强我国“软实力”的要求 为后辈前行照亮道路 如今于老虽然已经离休在家,却仍然关心青年一代新闻工作者的成长他说:“现在青年人学习和工作的条件都已比较优越,应该做出更多的贡献他强调:“青年记者一定要虚心学习,没有学问,很难搞好工作,不能取得读者的信任 于老离休后出版了一些著作,如《胡愈之传》、《记者生涯缤纷录――献给传媒后来人》、《名记者的脚印》、《刘尊棋》、《解读范长江》等他谦虚地说,这些书都写了帮助过他的老师,胡愈之和刘尊棋都是开拓我国外宣工作的前辈,希望这些前辈的光辉事迹能照亮后来人前进的道路。

      于老至今关心着《中国日报》的年轻同事,他支持报社出版的内部刊物《慧眼》和《晚晴》,为它们提供他自己有关工作体会的稿件他强调,如今世界已经进入全球化的新时代,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学好科学的世界观,明了世界大势,才能搞好对外报道第 5 页 共 5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