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世说新语叙事构造及艺术手法 .doc

17页
  • 卖家[上传人]:ldj****22
  • 文档编号:42097456
  • 上传时间:2018-06-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0.50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世说新语叙事构造及艺术手法世说新语叙事构造及艺术手法 《世说新语》作为说部的重要典籍,从其诞生之日起,对它的研究就一直没有间断过最早的要数敬胤和刘孝标为它作的注,后来也代不乏人,诸如刘辰翁、刘应登、王世懋、余嘉锡等待到近年,依然有这方面的研究作品出现,比如王能宪[1] 、范子烨[2]二君的博士论文不过,所有这些研究都是从作者的考订,或者是从版本、笺注等传统朴学的角度来进行的而本文则试图从文本本身入手,分别从结构、内容、艺术手法、影响四个方面来重新品读《世说新语》这部名著,以期在叙事视野中对这部小说的美进行新的品味和感受一、宏大精细的叙事结构鲁迅先生曾经引用铃木虎雄的观点指出[3] ,魏晋时期是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这种自觉不仅在诗赋中表现得特别突出,比如当时和稍后出现的四声八病声律理论就为不久后唐诗的兴起和繁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就是在小说这样不被人们重视的地方,自觉的文学之树也结出了累累硕果,而《世说新语》便是众多可喜的果子中令人注目的一颗 《世说新语》不是横空出世,或者说是某几个天才的奇思妙想相反,它是刘义庆主持经众人编写而成,这种创作也是时代的产物,是对前人的文化和文明既继承又超越的宝贵结晶。

      魏晋的小说作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关神仙妖异的,即接近神话和传说的那些作品,另一类则是记叙现实生活中的悲欢离合、恩怨情仇的故事像前一类比较著名的有干宝的《搜神记》 ,后一类则以《世说新语》为其当然的代表不过,这种分法只是相对而言的,因为在当时科学水平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认为那些神异奇幻的东西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有着同等的真实性和重要性一个最为明显的证据就是干宝身为一个历史学家,却创作了《搜神记》这样的近乎凭空想象的小说作品《世说新语》虽主要为记人记事,在记叙中采用了实录、阐释等手段,可究其文化的根源,依然与悠远的历史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代的史书都是记国之大事的祭祀和战争的,而《世说新语》则把其方法拿来记玄远冷峻的言语和高简奇瑰的行为同时, 《世说新语》中的精神风采不乏炎黄子孙德行第一的追求,也凸显了玄学盛行、佛学浸润的魏晋时代风貌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春秋》是追求一字喻褒贬的典范,例如:“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就这一句话把一件重大的历史事实说清楚了,其中的一个“克”字,既没有用“攻”,也没有用“伐”,眉宇之间不无对郑庄公的凶狠毒辣的嘲讽后人评价其“一字之褒,荣于华衮,一字之贬,严于斧钺”,真可以说是恰如其分。

      《世说新语》也具有相同的艺术魅力我们下面从全书总体的构架和各部分的品目来详细地探讨和证明《世说新语》的这一特点从整体上看, 《世说新语》编辑旧文的体例是分门隶事,也就是说“依类相从,条贯故事”在各门的安排上,大致按照由好到坏的顺序来安排具体说来就是前二十一科属于褒赏的一类,后十五科属贬斥类,全书有明显的崇儒色彩,但也有大量称羡清谈名士、阐扬老庄玄学的内容作为一千一百三十则故事提纲的三十六个门目,不仅在具体的内容上意蕴丰富,其编排也是十分有讲究的不多不少刚好四九三十六门,既不是三十五,也不是三十七这种编排法实际上是与九品官人法之“九品模式”相对应的,如下表所示:这种做法并不罕见,在钟嵘的《诗品》中,钟嵘也是采用了这样的方法将诗人从上到下来安排座次的这一方面出于创作的需要,在另一个方面也是当时的社会文化生活在文人士大夫心中留下深深烙印的真实写照不仅如此,各目之内,其篇章的组织也有着极为缜密的秩序,给人以有条不紊的感觉比如不管是《德行》篇,还是《言语》篇都是按照先汉末再魏晋,然后依次递推,直到作者所处的时代再者,在以时代先后为序的前提下,集中写一个人物或一个家族的人物 《德行》篇三: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

      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①紧接着的是第四篇: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这两篇讲的都是陈寔的家族的故事,而且“难兄难弟”的成语流传至今这种特点用凌蒙初的话来说就是“断而不断”,其实,这是六朝小说的共同特征之一 《世说新语》依门系事之体例是渊源有自的渊源之一为刘向之《说苑》 《汉书•艺文志》:“刘向所序六十七篇 ”原注:“《新序》 、 《说苑》 、《世说》 、 《列女传颂图》也 ”今本《说苑》凡二十卷,依卷立名,有“君道”、 “臣术”、 “建本”、 “立节”、 “贵德”、 “复恩”、 “政理”、 “尊贤”、 “正谏”、 “敬慎”、 “善说”、 “奉使”、 “权谋”、 “至公”、“指武”、 “谈丛”、 “杂言”、 “辨物”、 “修文”和“反质”等二十类这些名目皆由两字组成,在形式上与《世说新语》各门一致;从内容上看, 《说苑》的某些门类亦与《世说新语》相近,如“贵德”与“德行”、 “政理”与“政事”、 “正谏”与“规箴”、“善说”与“言语”等等以上是从文本各门的结构着眼的,仅从各门的标题看,我们也同样可以体会《世说新语》的叙事之美。

      仅以《德行》 、 《言语》 、 《政事》 、 《文学》来说明这一点 《论语•先进》:“子曰:从我于陈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此四门正应班固《人表》 “圣人仲尼”之目这样做绝不是出于巧合,而是编纂者有意精心安排的,因为它们在人物评价方面有着特殊的意义,这种意义通过各门标题所浓缩的文化内涵来体现,如上面开首的四门就通过《论语•先进》篇的内容来达到了这一目的因为在古代《论语》被奉为儒家经典,故这样的事实人人皆知,我们可视之为浓缩叙事,或按照运用典故的叙事意义来加以理解二、包罗万象的故事内容时间模糊与叙事概括《世说新语》的故事中,对时间的处理具有相当的模糊性,除了极个别的地方较具体外,一般不会出现像“魏王安釐十六年”或“鲁隐公元年”这么具体的时间标识这种时间的处理方式有多方面的原因,有社会的,政治的,也有个人的,但主要是由作品本身的叙事需要决定的 《世说新语》是一部志人小说,所以其首要目的是刻画人物,因而对刻画人物形象没有特别意义的时间往往被著者忽略同时, 《世说新语》是小说,也没有必要刻意地像历史著作那样去追求一个特别精确的时间刻度。

      这一特点使我们不禁想到《红楼梦》以五色石补天的传说开始,而且还用甄士隐和贾雨村的谐音写法其实,这样的处理手段在朦胧中使作品穿越了层层的时间尘埃,具有了永恒的价值体验和审美深度,就像我们今天去读《红楼梦》 ,除了红学专家外,我们只会去欣赏那美妙故事带给我们的美感而不会去过多地计较这个故事到底是发生在何时的历史缩影或故事改编谢灵运好戴曲柄笠,孔隐士谓曰:“卿欲希心高远,何不能遗曲柄之貌?”谢答曰:“将不畏影者未能忘怀?”像这则故事并没有提任何和时间直接相关的东西,除了我们根据史书上有关谢灵运的记载外,时间这一维度可以说完全不存在于作者的叙事视野中,完全被忽略掉了这种无时间的叙事并不妨碍故事的简洁和深刻,相反,这种不以时间为刻度的叙事手法让故事有了穿透时空的力度我们今天读这则故事,同样可以欣赏到那畏影者的可笑与可悲,可以领略到魏晋名士的那种心志高远,挥麈谈玄的神情笑貌这正如一位作家曾深刻地描述过的,魏晋士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灵魂不难设想千百万年后,人们读了这样的故事,也会有相似的审美享受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 ”人物和情节齐备,毫无时间的影子,但画面依旧活灵活现。

      如果我们强行地为其加上一个时间,不仅没有任何必要和益处,反而会有胼拇枝指之感故事在没有任何时间的历史空间中将人物的机智风趣,生活的色泽和情调完美地润进了“吴牛喘月”这一经典的成语之中 《世说新语》虽说对时间的处理有很大的模糊性,可这并不说明文本不重视时间因素在文本叙事中的功能有的时间虽然模糊却为故事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背景,增加了故事的内涵;在某些故事中,时间则增强了文本的叙事情调总之,时间不出现便罢,一旦出现,不管它有多么模糊,都会成为故事有机组成部分,从而有着它自己独特的合理性还有的故事直接点明时间:汉元帝宫人既多,乃令画工图之,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其中常者,皆行货赂王明君姿容甚丽,志不苟求,工遂毁为其状后匈奴来和,求美女于汉帝,帝以明君充行既召见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于是遂行这里是用皇帝来直接标识的,而且有史书上相应的记载,这里直接说明时间一方面是为了点出故事发生的背景,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样的故事历史上确有其事,这里有史书的叙事风格还有比这更直接的:何晏七岁,明惠若神,魏武奇爱之因晏在宫内,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 ”魏武知之,即遣还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覆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这两则故事的时间都是十分确切的,不过,这里的时间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一个时间标识,此时是为了强调小说人物的“智高年少”这一突出特点,时间早已成为了文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除了直接点明时间外,还有用官职,事件等来间接暗示时间的: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曰:“郡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这里用“为豫章太守”很隐讳地说明了时间故事中标明时间的信息为下文的下徐孺之榻作了充足的准备这里所谓的时间绝不是仅仅用来标明故事是什么时候发生那么简单,它还具有为故事作铺垫,甚至是概括和暗示的巨大作用纵览《世说新语》一千余则故事,有三分之二强的故事无时间标志,而余下的三百多则故事要么有用各种方式点出时间概念,要么有含蓄的时间暗示当时间不出现,即在时间上表现得很模糊时,故事的概括性表现在它对古今时空的跨越;当时间或隐或显地出现时,它则对故事有很大的统摄作用,此时的时间早已成为人物神韵的乐谱中的重要音符。

      情节生动与叙事完整对于长者不过百余字,短者仅数十字的小故事,我们居然能说它们情节生动,这初听起来似乎让人难以置信可是,如果我们读过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并对其深刻含义有所了解的话,我们就会惊奇地发现原来字数的多少与文本的深刻性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同样的道理,一个故事是否生动也不一定与其字数成正相关的联系,即一个短小的故事可以是令人拍案叫绝的,一个长长的故事也可以是令人昏昏欲睡的当我们知道原来像《红楼梦》这样厚的一本书可以用“描写一个封建大家族的衰亡过程”来说明,或者用“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得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来评价,我们就不会再对《世说新语》故事的情节生动与叙事完整表示任何的惊讶了我们如果从整个小说发展的历程来简明扼要地对比一下,就会对《世说新语》文本叙事在故事的情节方面的突出特点有更深的体会按照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咯》中的观点,我国最早的小说类型应该是《山海经》一类的神话故事,比如其中的女娲补天、精卫填海之类[3] 另外,像远古的传说,包括史传中一些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也可以被视为小说这一类的作品有盘古开天辟地、燧人氏钻木取火、有巢氏、神农氏、三皇五帝、穆天子等这些故事的生动性是勿庸置疑的,也正是因为它们的生动传神使它们至今鲜活地存在于民族文化的血脉中。

      我们在《世说新语》中可以找到与这些故事同样生动的例子,它们与以上这些故事一样,有着完整的故事情节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令黜其人这个故事完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