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实践研究.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291532286
  • 上传时间:2022-05-1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35.15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实践研究    庄晓珊摘 要:基于化学核心素养“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理念,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及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专题四第一单元中二氧化硫的学习这一内容为例,阐述如何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关键词:化学核心素养;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案例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教育教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并重点突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落实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评价方式等各环节的研究势在必行,以化学核心素养为方向,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评价三方面达成一致性,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实现有效教学下面是以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专题四中第一单元中二氧化硫的学习这一内容为例,阐述如何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问题一、设计思想二氧化硫的学习是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学习的重要章节,本节课改变传统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方式,课堂将情境任务学习、价类二维图等新的教学工具有机融入课堂,并以落实化学核心素养为目标来展开教学基本教学设计思路如下核心素养 学科观念 任务与活动 诊断与评价宏观辩识与微观探析 元素观 生活中含硫物质的认知 从真实情景出发,诊断并发展学生的元素观和化学学科基本素养。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变化观 师生共同完成硫的价类二维图,从元素变价的角度学习含硫物质 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知识点的知识关联结构化水平和认识思路结构化水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转化观 师生共同完成硫的价类二维图,认识含硫元素的一系列物质的相互转化 诊断并发展学生的证据推理及模型认知水平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实验观 师生共同设计完成二氧化硫的性质的微型实验 通过预测性质、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形成结论的整个建模学习过程中观察学生的思维活动表现,诊断并发展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化学社会价值观 1.学以致用,利用化学知识设计实验检验银耳中残留的二氧化硫2.联系生活,分析SO2的利与弊 回归真实情境,诊断并发展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及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二、教学流程任务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从“平民燕窝”银耳引入,银耳的保存易生虫、变质,用硫磺熏蒸能有效防止其虫蛀和腐蚀,硫磺熏蒸过程中会产生SO2面残留在银耳中熏蒸过的银耳比较白,提出疑问:SO2是否具有漂白性?任务二:实验探究SO2的漂白性展示可用仪器,师生共同设计完成微型实验:在封闭气室内完成SO2漂白沾有品红溶液棉花的实验,后取出棉花烘烤,红色又恢复,总结出SO2特性:漂白性。

      任务三:利用硫元素的价类二维图预测和学习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对比CO2,完成SO2与水、碱、碱性氧化物的反应方程式还原性:加入氧化剂如O2、H2O2、KMnO4、氯水等氧化性:加入还原剂如H2S、Na2S等任务四:解决问题--银耳中残留二氧化硫的检验实验:对比实验,检验(白)银耳和(黄)银耳中SO2的残留情况银耳预处理:取(白)银耳和(黄)银耳各约10g,于250mL的烧杯中,加入约100mL蒸馏水,浸泡约1分钟,用过滤网,将滤液各过滤于小烧杯中,备用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由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验证、得出结论方案1:各取2mL滤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各加入0.5mL3%过氧化氢溶液片刻后滴加稀盐酸,观察白)银耳:白色沉淀(黄)银耳:无明显现象方案2:各取2mL滤液于试管中,各滴入5滴酸性KMnO4溶液白)银耳:溶液呈无色(黄)银耳:溶液呈紫红色任务五:联系生活,分析SO2的利与弊根据资料卡:“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标准(GB2760-2014)规定,二氧化硫可做食品防腐剂,其功能为防腐、抗氧化等作用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残留在允许范围内(0.4/1000克),对人体是不会造成伤害的。

      认识SO2在生活中的用途根据空气质量日报,引出SO2导致环境问题-酸雨,认识酸雨的形成及危害三、教学反思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真实、具体的问题情境是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平台”依托情境这个平台展开教学,从生活中导入,学生感兴趣,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课堂气氛活跃而且本节课紧紧围绕发展化学核心素养这一主旨,充分利用“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模式,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互评点评等方式,充分发挥了化学日常学习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还利用价类二维图等教学工具,多方面教学手段有机配合应于课堂,真正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Reference[1]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王云生.“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与实施的探索[J].化学教育.2019.05:52-53[3]刘江田.高中化学“教-学-评一致性”研究[J].江苏教育.2019.03:38-39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