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三峡沿江古道.docx

13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524517278
  • 上传时间:2023-08-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58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三峡沿江古道道,路也自古有人,便有了道如果没有道,人便寸步难行.从巫山人的发现,到大溪文化遗址的发掘,都已证明长江三 峡与黄河流域一样,在远古时期就有了人类活动的足迹,是 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三峡沿江古道,从那时候开始,就 伴随着峡江人的进化与发展在历史的长河里,由于地震、 泥石流、滑坡、坍塌等原因,三峡沿江古道时断时续 同时, 也因为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三峡沿江古道在许多历史阶段 得到过修治与延伸三峡沿江古道年代久远远到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今无法考 证三峡沿江古道三峡沿江古道(秦建明等摄)三峡沿江古道世代居住在峡江两岸的远古居民,在没有其他交通工具时通行往来,沿江走由了许多断断续续的人行道蜀道难, 难于上青天在悬崖绝壁上,人们凿孔开道,铺设木材,连续着 沿峡江的小路数千年前,峡江中就流传有大禹治水的故事《淮南子•修务》曾云大禹,“决巫山,令江水得东过大禹 治水,就是沿江而行巫峡飞凤峰下大禹接收神女天书的授 书台,即伫立于江水边峡江滩多水急,古代木船逆水而上,非靠人力拉纤不可因 此,三峡自有木船通行,峡江边便有纤道存在有时纤道在 无路的江边沙滩石梁上,有时纤道利用了江边的人行道峡 江地势险要,纤夫在无路的岩石峭壁上拉纤, 必须攀缘向前。

      为保证生命安全,减少拉纤危险,纤夫们会对常走的纤道进 行挖凿、垒石、铺石、凿眼等方式进行修治清代的三峡纤夫1946年凯塞尔摄三峡纤夫拉纤古道上的纤夫桩(秦建明等摄)驿道,是古代封建王朝传达政令、维持统治的交通道路在 古代,驿道的主要作用是人行、货运、通邮、军事通道由 于峡江内岩高壁陡,人迹罕至,随着人类社会水陆交通的便 利,沿江驿道在近代随之消亡三峡沿江古道,主要是由人行道、纤道与驿道发展而来为 方便峡江两岸通行,人们对古道进行了无数次整治与修理由于峡江古道的复杂性, 人们将古道按通行功能分为: 纤道、 驿道、人行道,又按着道路的结构特点分成:硬道、槽道、 栈道这里就硬道、槽道、栈道,解释一下古道的结构 硬道,泛(bi a n希山坡,“硬道”在方言中指山坡上的道路这种硬道是人们方便行走的道路,如同鲁迅在《故乡》中所 言:“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三峡沿江硬道(秦建明等摄)风箱峡垒石硬道(秦建明等摄)白果背东古道(刘家信摄)白果背至航标站古道槽道,是开凿于峡谷区域绝壁或临江绝壁上,形如槽一样的 通道槽道一般向江面开口,当开口封闭时,也称隧道夔峡古槽道瞿塘峡石板岬槽道(秦建明等摄)瞿塘峡槽道旧照( 1946 )栈道,原指沿悬崖峭壁修建的一种道路,又称阁道、复道。

      后来,把沿悬崖峭壁凿孔架木、 在石岩上开凿的台级(台阶)、 小道也称为栈道栈道是人类交通史上特殊的道路工程,绝 大部分修建于悬崖峭壁、绝壁湍流之上也有人将上面所说 槽道,一并归入在栈道里瞿塘峡孟良梯石台下的栈道残迹 1912年春,瞿塘峡栈道巫峡栈道楚文王元年(公元前 689年),楚由丹阳迁都郢(江陵),先 后开辟了通往四方诸候国的车马大道其中,从郢向西,经 枝江、宜昌(夷陵)、稗归至巫山、夔州(奉节)的大道为秦楚大道西线考古工作者经过考证,确认了由巫山大宁河 一直延伸到陕西的宁河栈道,不仅是盐运通道,也是军事通 道,是春秋战国时期秦楚大道的干道 当年,《战国策・秦策》曾记载一一“栈道千里,通于蜀汉《巴东县志》也有记载,境内三峡沿江古道称“沿长江路”, 又称“峡路”,秦汉时期即为川鄂交通要道巴东县城西沿江古栈道三国时期,关羽大意失荆州,被东吴将领马忠捉住后杀害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六月,蜀汉刘备亲率七十万大军自蜀 中沿长江三峡东进伐吴,替关羽报仇当年蜀军沿江而下,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时留下许多沿江通道只是后来刘 备被东吴火烧连营,兵败夷陵,“追者甚急,备乃烧铠断道”(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载)。

      由此,三国时期的三峡 古道遭到空前毁坏唐代,邮驿空前发展,三峡内,已有宜昌至巴东界 230华里 通驿道《稗归县交通志》记载,唐武德二年( 619年),已有上都至黔中道的黔州驿路达归州当时,归州设有州前驿站宋代对西陵峡栈道亦有记载宋人黄庭坚作《黔南道中行记》, 记其在下牢关游三游洞, 文日:”……至三游间一径,栈阁绕 山腹,下视深谿悚人,一径穿山腹,黝暗,由洞乃明洞中 略可容百人黄所说道路环境与今相同,说明该处栈阁式栈 道在宋时已经存在,形成他文中所说穿越三游洞山腹的“一 径”南津关槽道(秦建明等摄)宋代范成大在《吴船录》中记有:“甲子长文自峡 山陆行,暮夜至归乡沱渡江,往渡头迓之余前入蜀时,亦 以江涨不可沂,自此路来,极天下之艰险乃告峡州守管鉴、 归州守叶默、俘熊浩及夔漕沈作砺,请略修治先是过麻线 堆下,人告余不须登山,有浮屠法宝于山脚刊木开路,尽避 麻线之厄,县尉孙莫作小记龛道傍石壁上余感之,谓一道 人独能办此,况以官司力耶?乃作《麻线堆诗》以遗四君是时,余改成都路制置使,号令不及峡中,故以诗道之继 而四君皆相听许,以盐、米募村夫凿石治梯级,其不可施力 者,则改从他涂除治十六七,商旅遂以通行。

      新制使之来正赖此,然犹叹咤行路之难,特不见未修治以前耳宋・范 成大《吴船录》)范成大在上文中“先是过麻线堆下, 人告余不须登山,有浮屠 法宝于山脚刊木开路”,这种“刊木开路”之道,应当就是沿江 栈道此外,这一段读来,笔者对范成大的直率性格甚是叹服范 听说“浮屠法宝于山脚刊木开路,尽避麻线之厄”后,认为一 个和尚且能够以一已之力修建峡路,若举政府之力,岂不更 是力量强大?!所以,他在《麻线堆》一诗中激励这些三峡地方官,应该重视古道整治一一“东有管夷陵,西有叶稗归上维沈隐侯,夔台今吏师下维熊绎孙,长材佐州麾”,应该 “工费嗟小哉,政须贤有司”(引自范成大《麻线堆》诗)! 《稗归县交通志》载,明宣德年间,归州州东 1.5公里处的马房山设登云马驿,后因路未通而废《四川通志》记载,明成化辛丑年(公元 1481年),四川参 政吴彦华兴工开凿瞿塘峡栈道, 建成后,“人得陆行,无风波 患瞿塘栈道《稗归县交通志》载,嘉靖二十二年(公元 1543年),归州 府曲溪水驿改陆驿州西有万流水驿,州东有建平水驿查阅史料,当时归州府辖区沿江驿道如下:州东南至宜都:沿江段有归州一一旧洲河(渡江)一一东门 头一一窑湾溪(余下驿道进山转入长阳:窑湾溪一一观音阁 ——荒口 一一周坪一一峡口 一一九腕一一观音堂一一花桥 ——长阳一一宜都)。

      州西至巴东:州前铺一一叱溪塘一一夏罗铺一一石门铺一一牛口铺——巴东香溪至宜昌:由香溪一一胡家坪一一九盘山一一新滩一一龙 马溪一一庙河一一黑岩子一一太平溪一一宜昌由于时代久远,许多三峡沿江古道至今无法说明渊源青滩与香溪间的牛肝马肺峡古道始于何时,不得而知同治 版《归州志》有记载,“新滩石多水急,瞬息覆溺舟行欲脱 免者,必起拨陆行追溯到宋代,陆游《入蜀记》写到他所 乘之舟行至牛肝马肺峡时, “江岸多石,百丈萦绊,极难过宋代范成大在《吴船录》 中对新滩古道也有记载, 新滩“石乱 水汹,瞬息覆溺,上下欲脱免者,必盘博(驳)陆行,以虚 舟过之这至少说明宋代时牛肝马肺峡已有古道兵书宝剑峡栈道(《稗归县交通志》插图)西陵峡青滩栈道史料记载,西陵峡段的嵯岭峡、黄陵庙、南沱至石牌,同样也早有古道西陵峡绝壁上的古道西陵峡古道西陵峡古道(秦建明等摄)巴东沿江古道称“川鄂大道”东起黄岩,黄岩一一信陵一一 火焰石 楠木园 肖家坪 巫山,境内全长 66里此道有两处地段十分险峻,无法运输,仅作纤道一处在西 进巫峡口 3里许,另一处在火焰石至链子溪第一处绝壁上 凿有约1米宽的半槽道,行人稍有不慎会掉入滔滔长江第 二处峭壁光滑,壁下江水澎湃。

      这二处纤道始于何时不知道, 只有乾隆年间重修此二段纤道记载乾隆年修复后,链子溪 栈道峭壁上凿有石眼,各石眼之间穿有横直斜三条铁链,铁 链下凿有蹬脚的石阶行人上下,须手握铁链,脚踩台阶, 谨慎攀援,失手即会落入江水中 壁上尚留有重修记载:“乾 隆庚寅年嘉平荆南观察使者西蜀李拔” “峨峰氏率属重修”,“江 西扶州xx贸易xx”等字迹巫峡口链子溪栈道巫峡口链子溪栈道链子溪栈道 链子溪栈道瞿塘峡中的孟良梯应该是传说但是,长江南岸瞿塘峡的绝 壁上,那些人工开凿的方形石孔,一个接着一个,自上而下 成“之”字形排列由山腰到江边一一这可不是传说!据专家推 测,这些栈道应该是宋代或宋代以前山上乡民取水 (或行走)未曾完工的栈道人们热爱杨家将,于是将此栈道与杨家将 联系起来只是,此栈道开凿的准确时间,至今是一个千古 之谜孟良梯栈道成之字形(秦建明等摄)清代中后期,三峡古道得以大规模修复并发展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汉阳商人李本忠与其好友周步洲 向归州府提交开凿滩险的申请次年,归州知府甘立朝批复 核准李本忠除了在水路上炸礁清理航道,还在陆上修理三 峡纤道根据《平滩纪略》,他曾在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都修复过纤道。

      瞿塘峡中的古纤道《稗归县志》与《川江航道整治史》均有记载,嘉庆十年(公 元1805年),李本忠最先治理稗归牛口至泄滩的纤道, 修筑 泄滩纤路83丈(高2丈4尺,宽5至7丈)不料,“当年 夏天,淫雨夹旬,江水猛涨,山洪暴发,纤路槽道复毁李本忠继续对纤路进行维修,总计耗银 16163.6两在瞿塘峡石板岬处,李本忠指挥工匠们将上游台子角甚多石 角以及五处形如鳞甲的巨大石嘴凿除 同时,自窄小子而上,经白果背、三角桩、鲤须漕、干沟子等段,至风箱峡止,长 约十四五里除矗立之石棱,平成洼之土坑,狭窄处石壁, 则用炭火煨损,凿宽尺余,修治平坦自此,纤夫挽纤之时 可脚踏宽地,行舟更资稳固为保护古道,李本忠曾在大溪 口刻有护路告示碑石板岬槽道(秦建明等摄)风箱峡槽道(秦建明等摄)风箱峡栈道大溪口李本忠护路告示碑(秦建明等摄)李本忠修完瞿塘峡纤道,他又转向西陵峡,修复归州段斗篷子、叱角子纤道道光十八年(1838年),李本忠查知巫山县巫峡内,有极险之 大磨滩等处,江水稍涨,磨盘石梁抖水成漩于是再次呈请 捐资平滩,并在鸡心石上首新辟纤路此纤路工程于道光十 八年九月开工,历时三年可叹,此工程尚未完工时,这位 三峡人人爱戴的旷世义士,在遗憾中油然长逝。

      他的未了事 业,由他次子李良宪与长孙李贤俊继续完成比李本忠略晚一点,奉节还有一位慷慨好施人士胡绍兴仿效 李本忠,自费修纤道同治二年,补修白果背、黑石、黄金 兜、风箱峡等路,费工资五百串又见风箱峡至铁柱溪陆路 不通,于沙市募化凑成九百余串,四年春兴工开修,六年竣 事,费工资三千八百串有余奇其数不敷,独力捐之……”(《奉节县志》卷二十八记)李本忠辞世四十多年后,夔州府生了一位着力整治三峡沿江古道的官吏汪鉴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夔州知府汪鉴“尝望夔门险隘,欲 疏通以便行旅”,乃捐资并筹款数万,奏请开辟三峡纤道当年捐助开凿栈道的资金:知府汪鉴捐银1万两;渝万官商捐银2.2万两;筹集拨款2.8万两共计:6万两夔州府捐资修道的奏章很快送达四川刘秉璋刘大力支持汪鉴,即时批复,当年四月开工由于工程浩大,分成数段同时进行白帝城至状元堆(大溪对岸)段:历时两年,沿途造沟涧平桥19道,拱桥4道,全长15里(原称有30里,实测15 里)由于夔峡绝壁无所凭藉, 施工者从悬崖上方以绳系腰, 降至壁间,对壁凿孔,层累而进施工时旋炸旋凿,生生在 千仞峭壁上开由一条五。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