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分析 取消存贷比影响.docx
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深度分析 取消存贷比影响 深度分析. 取消存贷比影响--重构银行资产负债管理(by 孙 海波) 深度分析.一文读懂的取消存贷比影响--重构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金融监管独家发布,谢绝任何网站、媒体和公众号转载(接待个人转发),接待关注“金融监管”公众号以及新浪微博@金融监管;孙海波个人financial_regulator,号13918326644; 如需转载,须付费,且标注来源和姓名 一.存贷比起源及演进首先要明确定义这里的“存款”实质纳入存贷比计算公式的“存款”,贷款是纳入“存贷比”计算公式的“贷款”;而存贷比计算公式随着时间推移,其定义也发生了变动后面会概括介绍其演进过程尽管其他规章制度有所提及,目前存贷比最主要依据为《商业银行法》第三十九条存贷比指标在1994年央行《关于做好1994年信贷资金管理工作的通知》(银发[1994]80号)就已提出,由于当时高通货膨胀,央行(当时也兼具银行监管职能)双管齐下,一方面严格操纵信贷额度,另一方面约束75%存贷比的执行处境但1995年银行体系各项贷款与各项存款之比为93.8%,直到2022年低才接近达标。
外资法人银行从2022年开头纷纷成立,存贷比指标的的过度期是5年,2022年底全部需要达成75%指标存贷比启程点很简朴,即银行业金融机构从滚动性管理角度而言理应以存款立行,用稳定的负债支撑 资产扩张,这实质是微观上滚动性管理工具;另一方面存贷比也可以操纵银行贷款发放才能,从而间接操纵银行的货币创造才能,不过由于该指标从未变动,而且执行者也是银监会(非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机构),所以完全流失了宏观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当前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组合也不需要存贷比工具) 1. 要理解存贷比首先还得研究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首先大致欣赏银行资产负债表; 存贷比意义上的一笔存款(即上图中右边第一项的“一般存款”)进入银行后,首先银行需要将16%左右的资金放在央行(法定存款打定金,左边其次项的“存放央行”),这片面资金等于被冻结,尽管银行日间可以拿出来使用,但在大额支付系统关闭之前务必归还到央行的账户上剩下的84%需要举行资产配置,譬如债券、同业拆借、维持支付清算在央行账户保持确定的滚动性(超额存款打定金,上图右边第一项)等,当然最主要的是“发放贷款及垫款”及“银行承兑汇票贴现”(BAD贴现也作为贷款进入存贷比),也即存贷比的分子片面。
在存贷比约束下多数银行不得不走负债驱动型的进展路径,即以负债扩张才能来衡量其信贷资产扩张的速度即不得不通过网点扩展、结算效率提高、托管和表内理财等方式开拓负债端,这本身并没有错,只是不同银行理应有不同特色,假设片面银行自身资产管理才能突出,梦想专注于资产 管理,那么存贷比就鲜明是一个拦路虎 2.提出月均存贷比概念2022年6月之前,银行存贷比考核方式主要是时点考核,尤其是月末、季末通过非现场报表数据监测银行贷款规模是否超出银行存款的75%这样的鼓舞机制导致商业银行短期化行为,即存贷比平日超出75%状态,但月底通过造存款最终让存款达标银监会通过窗口指导以及非现场报表体系的设计调整,在2022年新增了存贷款月日均处境表2022年底银监会正式发布《关于印发2022年非现场监管报表的通知》(银监发[2022]112号),明确月报调整中新增《G01附注第IX片面存贷款月日均处境表》;月均存贷比监管指标的设计和优化鲜明对解决月中存贷比超标的现象有所扶助 3.去年6月份存贷比口径大幅调整,减轻银行存贷比压力银监会早在2022年6月30日发布贷存比新规《关于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的通知》银监发[2022]34号,该文对存贷比口径举行了一些宽松调整。
进一步将银行1年以上未偿的债券从分子中扣除(银行发行的未偿债券实质是一种负债,但从分子资产“贷款”中扣除,是一种抵销的概念);此外外资行母行存放也计入外资行的存贷比的分母,也就是母行存放虽然是一种同业存款,但被纳入存贷比的“存款”定义中存贷比考核中,只考核人民币存贷比,外币存贷比只作为监测指标一般而言外币存贷比都是高于75%,这样的处理方式,可以缓和片面银行存贷比考核压力 4.银监会和央行两套存 贷款统计口径在2022年1月中旬持续发布《关于调整金融机构存贷款统计口径的通知》银发[2022]14号;14号文笼罩了387号文关于存款口径调整的内容,而且表述上更加严谨一句话概括:存款口径新增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贷款口径新增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拆放不过以上这些存款和贷款统计口径只表达在央行的“存款类金融机构信贷收支统计表”,并没有影响到银监会对存贷比的考核一般意义上当我们说银行为符合监管指标,有揽储压力,高息揽存,实际是指银监会的存贷比考核在起作用包括以贷转存,同业存款变造一般存款,设定理财产品到期日以促使月末达标等不过分外有意思的是,并不能完全将银监会的存贷比和央行的存贷款统计口径独立起来,所以我这里用“相对独立”来描述。
由于在银监会之前的1104报表说明中,附注工程【61.各项存款】中有这样的表述:本工程与人民银行“全科目”统计口径一致面对众多银行的接洽,银监会统计部紧随央行2022年14号文发布通知,明确银监会存贷比口径保持不变,不随央行变化而变更取消存贷比作为监管指标之后,预计银监会和央行的存贷款统计口径会再次一致此外央行对于新纳入的各项同业存款存款打定金率很可能上调,变更目前为零的状态(为对冲滚动性收缩影响也可能降准) 二.为什么说存贷比可以取消这是由银行的资产负债布局和新的滚动性管理工具抉择的传统银行业资产负债布局单一, 操纵存贷比可以有效地对特定时期的资产和负债构成举行约束,确保银行有足够的非同业客户资金为作为贷款资金的来源(funding); 这个指标作为内部管理工具有确定合理性,由于银行间拆借资金极不稳定,作为整个金融体系而言,银行间资金本身实质上是无源之水(央行的滚动性工具除外),在危机期间,轻易急速枯竭挥发这样的规律在10多年前,国内银行业资产负债表分外简朴的市场环境下可以理解但在当前环境下,其作为滚动性管理工具的缺陷也显而易见1.存贷比只是将负债端的存款和资产端的贷款粗暴比较,不考虑存款和贷款期限布局,不考虑存款不同来源的滚动性差异。
如高净值个人和普遍个人存款差异,本外币汇存款差异,个人和企业存款差异,有、无业务往来的关联存款差异对中小银行进展形成约束,不利于银行业多样化竞争格局;客户存款高度凭借支付清算网络,供给现金管理,托管,理财等多样化的产品服务;所以5大行和邮储以及大型股份制银行压力较小,而沿海兴隆城市的中小银行负债业务上那么自然没有优势;但是从企业融资和服务需求看,多层次的金融服务是必要的存贷比作为一个监管红线强迫全体银行都去大力进展客户存款业务,笔者认为这扭曲了特定银行的自身业务模式2.实际催生了不模范的信贷资产表外化,目前主要是通过不模范表外理财,以及通过同业代付和票据转让的会计不模范处理暗藏信贷3.巴塞尔III中关于滚动性的新规,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