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打造西南地区国际航空中心-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发展研究.docx

27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191667043
  • 上传时间:2021-08-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18.23KB
  • / 2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打造“西南地区国际航空中心”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发展研究 一 战略意义(1)加快推动航空港经济区产业发展,是建设中国西南国际航空中心,构建面向中亚、中东、地中海及东欧、西欧方向空中丝绸之路的重要支撑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西南地区是重要起点之一重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渝新欧”大陆桥的重要起点,北部湾和广州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贵州作为西南地区陆路交通枢纽,恰好处于两个起点的中间腹地,北接重庆、成都,南通两广,是连接“一带一路”两个起点距离最近的通道,具有特殊重要的区位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开放程度大、国际合作广的临空核心产业,积极引入临空关联性现代产业,努力把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建设成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中国西南地区国际航空中心,并进一步携手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及新疆喀什机场等,一起打造面向中西亚的空中丝绸之路,与“陆路”和“水路”有效衔接,对于进一步完善“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构建水、陆、空,东、中、西全覆盖的国家开放体系,对于推动西南五省份与东部沿海地区联动发展、进一步深化西部大开发,对于贵州省打通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参与新一轮国际经济大整合的通道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2)加快推动航空港经济区产业发展,是重塑黔中经济区功能结构,构建贵州走向国际桥头堡的重要举措在国务院印发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黔中经济区是国家重点开发的18个主体功能区之一,是“支撑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全国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地区能矿资源富集,民族历史文化资源富集,生态承载能力良好,区域国土面积占全省的31%,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60%但由于底子薄,基础差,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发展方式相对粗放,产业结构调整压力较大,“赶”与“转”任务十分繁重以航空港经济区为载体,以“高端、国际、特色”为特征重塑航空港经济区产业结构,将双龙航空港打造成西南地区国际航空中心,成为贵州走向世界的桥头堡,将有利于吸引全球优质资源,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建设国内外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区和出口商品加工基地,打造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内陆开放新高地,推动低端制造业向高端产业转型,使贵州的发展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之中,参与全球经济分工3)加快推动航空港经济区产业发展,是进一步疏解和完善贵阳城市功能、构建贵阳国际化城市具有航空港特色城市副中心的重要基础。

      作为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打造贵阳发展升级版的有力抓手之一,双龙航空港经济区首先是贵阳市对外开放平台的重要组成部门,承担着向国际国内开展产业、人才、技术和信息交流的功能,是贵阳与世界沟通的主要桥梁,是贵阳拓展开放深度、提高开放效益、构建开放性经济结构的重要载体;同时,规划总面积258平方公里的航空港经济区是城市空间拓展的重要方向,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平台,也是实施“疏老城、建新城”战略的重要平台,是优化城市功能结构、推动城市建设全面升级的重要着力点按照临空经济区发展的一般规律,产业集聚必然带来人口集聚,航空港经济区最终必将形成一个以高端产业为支撑的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现代化航空港城在起步阶段就以构建国际化贵阳具有航空港特色城市副中心的标准规划建设航空港经济区,坚持以港促产、以产兴城、港产城融合,加快推进以临空经济为主导的现代产业基地建设,吸引优质人口、产业等要素集聚,有序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区结构,对于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重要基地、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二 基础条件临空经济的成功发展需要具备一些共同的基本要素和条件。

      除了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协调之外,基于机场设施资源引发的航空运输行为和航空制造行为是临空经济产生的主导驱动要素,这需要有设施完备的机场,良好的空域环境,便捷的地面交通和齐全的商务设施,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协调,相对配套的城市功能设施从这些方面看,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具有良好的发展条件一)西南地理中心的优越区位航空运输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其最大优势是速度,是对运输时间的节省在速度一定的情况下,运输时间取决于空间距离相较于成都、重庆、昆明、南宁等机场,双龙机场在地理区位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贵阳位于中国西南版图的地理中心,“东枕衡湘,西襟滇诏,南屏粤峤,北带巴夔”,是连接川、渝、滇、湘、桂等省区市的重要交通节点,是西南地区和中南地区的交汇点,是连接中原腹地、华东腹地与南亚、东南亚之间的交通要塞,也是川渝及川渝以北的广大西部地区通往华南出海口的重要中转站优越的地理位置为临空偏好型产业的集聚提供了先天的条件二)适合大型国际化机场建设的空域环境空域优先是机场选址的首要原则与成都、重庆、昆明、长沙等机场相比,龙洞堡机场在空域环境上同样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一是净空良好,场地开阔,地势平坦,具有足够的飞行区尺寸以及布置各项业务设施的场地,并具备扩建、发展余地。

      二是机场周围无地磁异常、地下矿藏、文物古迹及军事禁区等三是气候条件良好,很少有烟尘、雾霾、大雾、风切变、飓风、雷暴等影响飞行安全的恶劣气象四是与相邻机场及有关空域、航线不发生干扰和冲突目前,成都、重庆、昆明等机场经过多年发展,业务承载能力接近饱和,龙洞堡机场的发展潜力巨大三)联通西南的复合型立体交通枢纽地位地面交通的可达性以及各种交通方式之间联通的便利性是决定航空运输效率的重要因素从航空港经济区的外部交通条件看,贵阳是西南地区传统的交通枢纽,以贵阳为中心有15条高速公路出省通道,有14个方向的铁路与周边各省(区、市)沟通,随着贵阳至成都、重庆、昆明、长沙、广州的5条快速铁路的依次开通,贵阳前往西南各主要城市的7小时快铁交通圈也将逐步形成从内部条件看,航空港经济区将形成“三纵三横”骨架路网,与此同时,借助一体化设计、枢纽式建设,以T2航站楼为中心,市域铁路、城市轨道站厅一体化统一设计、同步建设,实现航空、铁路、公路三种交通方式“零换乘”,极大地提高了交通效率四)“六度”俱宜的生态环境良好的环境、宜居的城市是集聚发展资源、推动临空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贵阳温度适宜,湿度适中,风速有利,紫外辐射低,空气清新,海拔适宜,水质优良,是“中国避暑之都”。

      近年来,贵阳市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贵阳市建设和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持续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双赢之路”,生态文明意识深入人心,2016年森林覆盖率达46.5%,建成区绿地率达40.7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68平方米,“爽爽的贵阳”已经成为著名的城市旅游品牌,是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五)发展势头强劲的新产业支撑腹地经济支撑是临空经济发展的基础过去的几年,贵阳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两加一推”战略,在新起点上全力打造贵阳发展升级版,全市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从总量看,2016年,贵阳全市人均GDP达到4865美元,远超保证临空产业稳定、健康发展的3000美元的国际临空产业发展的经验标准从结构上看,贵阳市坚持“快转高”并举,深入实施“开放带动、创新驱动”战略,强力推进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建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大数据等一大批新兴产业快速聚集,对临空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机场支持能力看,贵州机场集团公司通过兼并重组,已形成“一干九支”的网络,继2013年正式跻身国内千万级大型繁忙机场行列之后,2016年,各项业务量进一步大幅提升,全年完成旅客吞吐量1873.8万人,货邮吞吐量9.9万吨。

      基于三期工程即将动工的考虑,可以预计2020年旅客吞吐量2000万人以上,货邮吞吐量20万吨左右贵阳龙洞堡机场可以借助“一干十三支”机场集群的发展东风,大幅提升其作为航空枢纽的影响力六)底蕴深厚的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一是多元而厚重的民族文化古代氐羌、苗瑶、百越、百濮四大族系的族群在此地交流融合,时至今日仍有苗、布依、侗、彝、水、回、仡佬、壮、瑶、满、白、蒙古、羌和土家等17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4.7%,多民族特征积淀至今,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资文化,形成了“多元并存”的文化格局二是丰富而著名的红色文化贵州拥有丰富的革命遗址、会址,形成了红色旅游的重要资源贵州以遵义为中心,以“历史的转折,出奇制胜”为主题形象,建设了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早在《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已成为全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三是自然景观别具一格贵阳喀斯特地貌占当地国土面积的85%,峰林、溶沟、峡谷、溶洞合力形成奇特的景观贵阳也是一个公园城市,拥有花溪公园、甲秀楼、天河潭、息烽温泉、天河潭、十里河滩和南江峡谷等多个景点,形成了“处处是景点,全市是景区”的局面三 主要问题与难点(一)建设起步晚,发展基础弱临空经济是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也是未来城市及区域竞合的主要手段之一。

      贵州省委省政府对航空港经济区建设高度重视,人、财、物、重点项目配置水平较高,航空港经济区建设的起点和要求都很高,但由于起步较晚,各方面的发展基础与发展要求有一定差距从认识水平看,省区市各级政府、航空管理机构及机场、企业和社会等利益相关各方,在发展临空经济上关注点不集中,在发展定位、产业选择、空间布局等重大问题上还需要进一步形成共识从核心产业看,龙洞堡机场国际航空业务尚处于初级阶段,航空国际航线、航班、客货运量少,缺少符合未来临空服务业发展需要的海关、商检、商务、财政、税务等配套政策从资源整合看,贵州缺乏省级政府能调配的航空公司,经营主体缺失,没有形成有效的资源整合体系,缺乏整合机制,对相邻五省区客货资源的整合能力较弱从存量产业看,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内产业联系较弱,科学的产业群落和产业链还没有形成,对经济区内其他企业缺乏应有的带动作用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服务中介机构较少,机场周边没有大型商场(超市)、大型医院、高档酒店等完善的商业综合体,没有形成良好的商务环境二)建设标准高,发展压力大航空港经济区承载着新型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完善的双重任务由于贵阳市与黔南州两地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对于航空港经济区的发展,贵阳更看重其城市功能优化和城市空间拓展方面的作用,黔南则更看重其在新型城镇化载体和新的经济增长极方面的作用。

      如何在产业发展与功能完善之间寻求平衡,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实现双赢,是始终贯穿航空港经济区建设和产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难点所在重点是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控制、保护、开发的关系,控制建筑高度、密度与开发强度,把握建设时序和节奏;二是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防止单纯房地产业过度发展,防止临空指向性不明的产业与人口过度集聚;三是处理好产业、城市、功能的关系,努力实现产城融合,职住平衡三)体制障碍多,发展协调难一是管理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理顺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整体规划范围涉及贵阳市和黔南自治州,并且其依托的贵阳龙洞堡机场又隶属于省直管的贵州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涉及多方共同推进的工作需要有一个更高层面的领导机构来统筹协调,需要进一步明确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管委会的工作机制二是规划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如今,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总体规划已初步确定,规划形成的目标定位、空间布局还需要与产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相配套衔接,需要与贵阳市、黔南州、机场集团以及南明区、龙里县的相关规划相协调,需要统筹相关规划主体构建“五规合一”的双龙航空港经济区规划编制与实施机制。

      三是功能配套需要协调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功能系统,既要服务机场与旅客,也要服务企业与工作人口、社。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