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公布流感中医预防方 百万居家防治手册发放.doc
10页北京公布流感中医预防方 百万居家防治手册发放7 日上午,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中国医药卫生发展基金会共同举行《首都市民居家防治流感中医药手册》发放仪式,并同时向社会公布了成人、儿童、孕妇和老年人等针对不同人群的流感预防方案前一阶段在甲型 H1N1 流感防治工作中,首都中医药发挥了其特有的优势和作用,市政府投入 1000 万元经费进行了中医药科技攻关,进行了临床和实验室研究,经过 420 余例的临床研究和利用甲型 H1N1 流感病毒株进行的中药筛选研究,证实了中医药对甲型 H1N1 流感治疗的有效性,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临床和中药储备工作中11 月 1 日,本市启动了 20 家中医医院儿科专台,向社会公布了“儿童清感二号方”,各中医医院统一提供饮片和代煎剂服务,有效地分流了儿童患者,同时也向社会展示了中医药在防控流感中的重要作用随着流感防控形势的严峻,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中国医药卫生发展基金会充分利用中医药防治甲型 H1N1 流感的科研成果,遵循“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原则,组织中医药专家编写了《首都市民居家防治流感中医药手册》 该书以广大居民居家防治流感为主线,分为成人预防保健篇、儿童预防保健篇、居家中医药治疗篇、流感中药小药箱四个部分,从行为预防、食疗预防、中药预防、居家中药治疗、家庭常备中成药等方面向社会公布市民居家中医药防治知识,融科学性、实用性和普及性于一体,对社区居民采用中医药居家防控流感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为市民居家应用中医药防控流感提供了科学指导。
同时,有关部门精心组织了手册发放工作,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医院向市民发放并加强队对手册的应用指导,建立了“家庭保健员” 队伍,到市民身边进行中医药防治流感知识的家庭教育、宣传,要求中医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手册内容的宣传,积极联系电视传媒,安排专家解读,多途径、多渠道地开展中医药防治流感知识和方法的宣传,使手册真正为科学防控疫情发挥作用,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为适应初冬来临的气候和疫情变化,更好地发挥中医药“治未病” 的优势,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在前期科研的基础上,从“因地、因人、因时制宜” 出发,针对成人、老人或体虚者、孕妇、儿童等不同人群的易感情况,组织专家对我市的中医药预防流感的方案进行了修订完善,供市民举家预防流感时选用中药预防方是针对特殊时期特殊人群预防流感而制定的,广大市民在流感流行期存在可能与流感病人密切接触的情况时,如护理流感病人或与流感病人共同生活等,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使用,健康的人群无需服用 附: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甲型 H1N1 流感预防方案1.漱饮方【药物组成】 金银花 6 克、大青叶 6 克、薄荷 3 克、生甘草 3 克适用人群】 易患咽喉肿痛或与流感病例有密切接触史者。
服用方法】 将 4 味中药加水适量,先行浸泡 5 分钟,火上煎煮 10 分钟左右,煎出液约 150—200mL,过滤取汁第 2 煎加水适量,直接在火上煎煮10 分钟,过滤取汁,与第一煎药液合并后,分两次饮用或将饮片加入开水中浸泡 10 分钟后连续饮用 用 量 】 每日 1 剂分早晚 2 次服,连用 7 天注意事项】 1 请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2 本品为预防用药,不宜久服2.老年预防方【药物组成】 太子参 10 克、苏叶 6 克、黄芩 10 克、牛蒡子 10 克【服用方法】 将 4 味中药加水适量,先行浸泡 10 分钟,火上煎煮 20 分钟左右,至煎出液约 150—200mL,过滤取汁第 2 煎加水适量,直接在火上煎煮 20 分钟,过滤取汁,与第一煎药液合并后,分两次饮用适用人群】 适用于老人及体虚,易于外感的人群【 用 量 】 日 1 剂,水煎分 2 次服,连服 5 天;集体服药参照此方药物比例注意事项】 1 请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2 本品为预防用药,不宜久服3 体质强壮者不宜服用3.孕妇预防方【药物组成】 白术 6 克、黄芩 6 克、苏叶 3 克、银花 6 克【适用人群】 孕妇 【服用方法】 将 4 味中药加水适量,先行浸泡 10 分钟,火上煎煮 20 分钟左右,至煎出液约 150—200mL,过滤取汁。
第 2 煎加水适量,直接在火上煎煮 20 分钟,过滤取汁,与第一煎药液合并后,分两次饮用 用 量 】 日 1 剂,水煎分 2 次服,连服 5 天;【注意事项】 1 请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2 本品为预防用药,不宜久服4.儿童预防方【药物组成】 芦根 10 克、桑叶 5 克、豆豉 5 克、银花 5 克【适用人群】 儿童【服用方法】 将 4 味中药加水适量,先行浸泡 5 分钟,火上煎煮 10 分钟左右,至煎出液约 150—200mL,过滤取汁第 2 煎加水适量,直接在火上煎煮 10 分钟,过滤取汁,与第一煎药液合并后,分两次饮用 用 量 】 日 1 剂,水煎分 2 次服,连服 5 天,学龄前儿童减半 集体服药参照此方药物比例注意事项】 1 请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2 本品为预防用药,不宜久服成人预防保健篇一、生活起居防护1.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接触流感患者,及时增减衣物,以适寒温2.饮食要适时、适量、适温,少进刺激之品3.作息要有规律,多运动、早睡4.保持心态平衡对流感产生恐惧之心,也可导致气机逆乱,更易招致外感5.家庭居所可用中药空气清新剂或香薰改善空气个人可佩戴中药制作的防疫香囊。
防疫香囊常用中药:大茴香、白芷、山奈、艾叶、肉桂、丁香等适量,选3 至 5 种研成粉末装袋二、餐桌食疗方法1.汤类二白汤:葱白 15 克,白萝卜 30 克,香菜 3 克,加水适量煮开热饮薄荷桑叶梨汤:薄荷 3 克,桑叶 3 克,梨 1 个切片,加开水适量热饮羊肉萝卜汤:羊肉 200 克、白萝卜 200 克、生姜 10 克,切片加水小火炖熟,再加入香菜 3 克、食盐适量2.凉拌菜鲜鱼腥草(或鲜败酱草、或鲜马齿苋)30~60 克,开水焯后加蒜汁、醋凉拌3.粥类赤小豆、绿豆、白扁豆各 30 克,洗净,加水 500 毫升,煮粥食用红皮花生米、红小豆、红枣各 30 克, 洗净,加水 500 毫升,煮粥食用,可加入适量红糖4.茶类绿茶、菊花、生甘草各 3 克,开水冲泡饮用或金莲花 3 至 5 朵,开水冲泡,代茶饮生姜(切片)30 克,红枣(掰开) 30 克,煮 30 分钟,加红糖适量饮用三、密接高危人群预防1.太子参 10 克、苏叶 6 克、黄芩 10 克、牛蒡子 10 克适用人群:成人素体虚弱,易于外感者煎服方法:每日 1 剂,水煎早晚各 1 次,3~5 剂为宜2.大青叶 5 克、紫草 5 克、生甘草 5 克 适用人群:成人面色偏红,口咽、鼻时有干燥,喜凉,大便略干,小便黄。
煎服方法:每日 1 剂,水煎早晚各 1 次,3~5 剂为宜3.苏叶 10 克、佩兰 10 克、陈皮 10 克适用人群:成人面色晦暗无光,常有腹胀、大便偏溏者煎服方法:每日 1 剂,水煎早晚各 1 次,3~5 剂为宜4.漱饮方金银花 6 克、大青叶 6 克、薄荷 3 克、苏叶 3 克、生甘草 3 克适用人群:平素易患咽喉肿痛或与流感病例有密切接触史者煎服方法:每日 1 剂,水煎早晚各 1 次,3~5 剂为宜四、大流行期间健康人群预防鱼腥草 5 克、金银花 5 克、菊花 5 克、苏叶 3 克、芦根 10 克适用人群:发生群体流行期间,可服用煎服方法:每日 1 剂,水煎早晚各 1 次,3~5 剂为宜14 岁以下减量儿童预防保健篇一、生活防护1.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增加户外活动,增强机体抗病能力2.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3.饮食有节,起居有常,避免暴饮暴食,少吃生冷,多饮水,多食易消化食物,保证充足睡眠4.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在感冒流行季节,少去公共场所5.避免与感冒患儿一起玩耍,防止交叉感染 二、药食同源1.桑菊薄荷饮桑叶、菊花各 10 克,薄荷 5 克,水煎,加蜂蜜适量,饮服。
2.桑叶红糖汤桑叶 10 克,加水约 300 毫升,煮开约 5~10 分钟, 取汁加红糖适量,饮服3.紫苏粥大米 50 克,如常法煮粥,临熟加苏叶 10 克,煮沸 5 分钟,去苏叶,食粥4.赤小豆粥赤小豆 15 克,绿豆 15 克,薏米 30 克,粳米 30 克,煮粥食用5.苏叶鸡蛋汤苏叶 15 克, 鸡蛋 1 枚先将苏叶加水约 300 毫升,煮沸 5 分钟,去苏叶;再将鸡蛋打散,搅匀倒入苏叶汁中,再煮 3~5 分钟一日 2 次顿服6.菊花茶菊花、金银花、生山楂适量,加少量冰糖,开水冲泡,代茶饮三、密接高危儿童预防(一)密接高危儿童金银花 6 克、大青叶 6 克、薄荷 3 克、苏叶 3 克、生甘草 3 克适用人群:平素易患咽喉肿痛或与流感病例有密切接触史者煎服方法:每日 1 剂,开水冲泡,含漱或代茶饮学龄前儿童减半二)积滞内热儿童藿香 6 克、苏叶 6 克、金银花 10 克、生山楂 10 克适用人群:平素夹食夹滞,容易“上火” ,口气酸腐,大便臭秽或干燥者 煎服方法:每日 1 剂,水煎早晚各 1 次,3~5 剂为宜学龄前儿童减半三)阴虚燥热儿童茅根 10 克、芦根 10 克、桑叶 3 克适用人群:平素表现为口鼻干燥、易鼻出血者。
煎服方法:每日 1 剂, 水煎,可加蜂蜜或冰糖适量服用,早晚各 1 次,3~5 剂为宜桑叶 6 克、炒杏仁 3 克、梨(留皮去核)一个适用人群:平素表现有口咽干燥、易咳嗽者煎服方法:每日 1 剂,水煎煮,早晚各 1 次,3~5 剂为宜居家中医药治疗篇一、成人中医药治疗指南(一)风热犯卫型发病初期,未发热或发热,咽干肿痛, 咳嗽较轻,痰少,舌质偏红,苔薄黄或薄腻,脉浮数者,以疏风清热方药治疗1.汤药方金银花 15 克 连 翘 10 克 桑 叶 15 克 菊 花 15 克炒杏仁 9 克 浙贝母 10 克 茅 根 15 克 牛蒡子 15 克苏 叶 10 克 芦 根 15 克 薄 荷(后下)6 克 生甘草 6 克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 400 毫升,每次口服 200 毫升,1 日 2 次;必要时可日服 2 剂,6 小时口服 1 次, 每次 200 毫升根据症状改善情况服用3~5 日加减:苔厚腻加藿香、 佩兰,腹泻加黄连、广木香,咽痛重者加锦灯笼2.中成药 疏风解毒胶囊、连花清瘟胶囊、正柴胡饮、香菊胶囊、银翘解毒丸(片、颗粒) 、桑菊感冒片、双黄连颗粒(口服液、胶囊) 、金莲清热泡腾片(颗粒) 、清开灵口服液(胶囊、颗粒) 。
可选 1~2 种单独或配合使用二)热毒袭肺型高热,咳嗽,痰粘或咯痰不爽,口渴喜饮,咽痛,目赤,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者,以清肺解毒方药治疗1.汤药方炙麻黄 6 克 杏 仁 9 克 生石膏(先煎)30 克知 母 10 克 芦 根 15 克 牛蒡子 15 克浙贝母 10 克 金银花 15 克 青 蒿(后下)15 克荆 芥 10 克 生甘草 6 克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 400 毫升,每次口服 200 毫升,1 日 2 次,必要时可日服 2 剂,6 小时口服 1 次,每次 200 毫升加减:便秘加生大黄2.中成药清肺解毒类中成药,如连花清瘟胶囊、正柴胡饮、银黄口服液(颗粒) 、金莲清热泡腾片(颗粒)等可选 1~2 种单独或配合使用服用中药注意事项:1.慢性疾病患者及孕妇等宜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选用;2.不宜长期服用,根据症状改善情况,一般服用 3~5 天;3.对上述药物有过敏史者禁用;4.服药后感觉不适者,应停用并咨询医师二、儿童中医药治疗指南(一)风热犯卫型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咽红肿痛,轻咳少痰,鼻塞流涕舌质红,苔薄黄或薄腻,脉浮数以疏风清热方药治疗1.汤药方金银花 10 克 连 翘 10 克 桑 叶 10 克菊 花 6 克 炒杏仁 6 克 牛蒡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