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月、天等词的归类及该词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学策略.docx
6页“年、月、天”等词的归类及该词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学策略 摘要:“年、月、天”等词的归类一直存在争议,经过分析认为这类词兼有时间名词和量词的功能,同时,这也给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将就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相应的教学策略关键词:时间名词;时量词;教学策略量词即表示事物或行为的数量单位的词对于从小生活在汉语环境中大多数人来说,对很多规则性的东西早已经习以为常,使用量词时不必费尽心思,自然而然地就能付诸使用而外国人学习汉语时则不同,在遇到这一具有汉语特色的语言时,往往百思不得其解量词的学习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错误的词类之一一方面量词是汉语学习的难点,而另一方面量词又是汉语本身的一个特点它是汉语本体研究的重点,同样也是对外汉语研究和课堂教学中的重点1“年、月、天”等词的归类问题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是非常受欢迎的高校中文教材,迄今为止,已经出版了四个版本,每个新版本都比旧版本更加完善和科学,该书在现代汉语的教材中是较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一本其中该书对“年、月、天”等词的归类有如下的认识:“有人把‘年、月、天、星期、小时’等时间名词看成兼属量词(叫”时量词“,与数词合起来动词的补语时叫时量补语),但大多数学者认为这只是比较特殊的名词,可以前加数词而不必用量词。
有的也能用上量词,例如‘三个星期、一个小时、前些年、近些天’就用了量词‘个、些’有人认为这些词也可以用在别的名词前面,例如‘一年时间’,以为是量词其实这是误会因为这一组合可说成‘一年的时间’而意义不变,加了‘的’,说明‘年’是名词,并非通常所说的量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编者的意见是“年、月、天、星期、小时”是时间名词而不是量词(时量词),如果认为它们是时量词那是“误会”,是错误的但是,在本书的其他三处说它们是“时量词”,与此处所说的相矛盾第一处是在第97页倒数第10行:“另外一种时量补语,用表时量的量词短语充当,用来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也就是时量、时段,例如‘住了三天/等了一会’;或者表示动作实现以后所经历的整段时间,例如‘来了一个月/成立了五年了/挂了一天’由这段话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来,“三天、一个月、五年、一天”都是量词短语,三、一、五是数词,那么“天、月、年”就是量词因为“量词短语由数词或指示代词加上量词组成”22页说它们不是量词,这里又默认它们是量词,两种说法矛盾第二处是在第42页倒数第5行:“‘着’……跟动词、形容词后的结果补语或时量、动量补语是不相容的,例如‘激起一串串浪花/看三天’里不能加‘着’……‘激起了一串串浪花/看了三天’。
这里用‘了’表明动作的结果或动作持续的时间量已经实现这里,把“三天”看成时量补语,“天”仍是量词,与22页所说矛盾第三处是在第64页方位短语的第四个例句:“三天前他来过编者把“三天”分析为数量短语,显然把“天”看成量词与22页所说矛盾考察一个词归属于哪一词类,我们应该看这个词的总体分布情况也就是说,要看它和其他词语组合的所有情况和它能做的所有句子成分,不能仅凭一例就判别词类首先看一下它的总体分布:一方面,“年、月、天”等词能做主语、宾语,如“年、月、天是时间单位”,“时间单位是年、月、天”等;前面能加数量短语,如“这些年、一个月、那些天”;不能与副词直接结合,不能说“不年、不月、不天”等这些都是名词的语法特征另一方面,单音节词“年、月、天”可以重叠,组成“AA”式表示“每一、许多”的意思如“年年、月月、天天”;和数词组成短语后也可重叠,组成“一A一A”式或“一AA”式,如“一年一年、一年年”;经常出现在数词或者指示代词后边,如“一年、一天、这年、那天”等这些就不再是名词,而是量词的语法特征了这样看来,“年、月、天”等词既有名词的部分特征,又有量词的部分特征,因此,归为名词似乎有些片面我们认为,把它们归为时间名词兼量词更合适,这还可以从意义方面得到证明。
一方面“年、月、天”等可看作是一个时段的名称,是时间的单位如:365天就命名为一“年”,30天就命名为一“月”,这就是名词另一方面,“年、月、天”等和数词结合,确有量的多少问题,如一年是365天,比一天量大它们和数词结合可以“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也就是时量、时段,或动作实现后所经历的整段时间”(第97页倒数第9行),就是量词第一方面强调的是时间单位的名称,第二方面强调的是时间的量同一事物,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就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把“年、月、天”等词归为时间名词兼量词比较妥当2该类词的教学策略正是因为“年、月、天”等词兼有时间名词和量词的功能,这给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中,经常犯这样的错误,例如:(1)我来到这个城市已经一个年了2)这本书我已经读了一个星期多了3)我想这件事情一多天了4)我离开北京一月了这些错误均源自于对“年、月、日”等词兼有时间名词和量词词性的混用和对“多”这个词的误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遇到此类问题后,笔者认为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这本书中,第184页中有对“多”的用法的说明其中数+量+多【+名】。
数词为个位数或带个位数的多位数,量词主要是度量词、容器量词、时间量词或“倍”多”表示个位数以下的零数如:六斤多菜/四尺多布/过了一个多月/现在五点多钟/一共花了五十六块多/这包裹有三公斤多/功效提高了一倍多多”与名词之间可加“的”买了三斤多的牛肉/装了两口袋多的苹果/这部小说写了三年多的时间/要做好着三件事,三倍多的人力都不够个体量词只有“个”常见,限用于时间,名词不能省,“多”与名词之间不能加“的”其他个体量词少用三个多小时/一个多月/两个多星期/写了四张多稿纸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例子“过了一个多月/三个多小时/一个多月/两个多星期”中,“小时、月、星期”这些词均被看成了量词在这些词做表示时间的量词的时候,应该是“数+量+多+(名)”的格式构成当它们是名词性的时候,就应该是“数+名+多”的格式比如说,我们可以造出下列的句子:(1)还有三个多月就放暑假了不能说:还有三个月多就放暑假了2)手术已经做了两个多小时了不能说:手术已经做了两个小时多了3)再有三个多星期就高考了不能说:再有三个星期多就高考了4)我们认识一年多了不能说:我们认识一多年了5)我们来到这儿刚一天多不能说:我们来到这儿刚一多天。
在以上5个例子中,1、2、3句中的“月、小时、星期”是偏名词性的,所以前面一定要有量词“个”,而在4、5句中“年、天”是偏量词性的,所以在数词和“年、天”之间不用再加量词这就是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因结语:针对“年、月、天”等词的词性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这些词同时兼有时间名词兼量词的功能,同时提出了这些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相应的教学策略,希望对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和量词的教学带来一定得帮助参考文献[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杨成凯.汉语语法理论研究[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3]陈保亚.加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4]王松茂.汉语语法研究参考资料[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5]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7]艾红娟.“年、月、天”等词类的矛盾之处——评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J].语文学刊,2007(3).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