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中国西南地区苗族、土家族聚落的落构成谈“道家思想”中的“自.docx
3页从中国西南地区苗族、土家族聚落的落构成谈“道家思想〞中的“自 从中国西南地区苗族、土家族聚落的落构成谈“道家思想〞中的“自然观〞 任亚鹏日本神户艺术工科大学441021 1研究背景与目的 “道家思想〞作为楚系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精髓,它包含着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和“空间观〞道家思想〞中所包含的“宇宙观〞和“空间观〞以及从其中所衍生出来的“风水思想〞体系在后世两千多年中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城市规划、空间布局和建筑造型等多层面的人类建造活动并对欧美的现代建筑设计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但是由于近二十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开展,以及中国在主观上希望与西方世界接轨等原因,造成了与几十年前日本学习欧美文化时所出现的“全盘西化〞和忽略传统等不利于外乡文化合理开展的情况产生致使包括“道家思想〞在内的一些原本对当世依然有益的传统文化遭到破坏与摒弃 2研究方法 2-1历史文化传承的分析 中国各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历经了屡次的迁徙与融合正因如此,致使各民族虽然都保有各自自身的传统文化也同时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有益思想与文化特别是从中国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族群的中国西南各少数民族更是在对于传统文化研究的领域存在着重要的学习、参考价值。
根据民族文化史学家的既往研究,我们可以知道原属战国时期楚国势力范围内的“三苗九黎〞正是现今苗族的祖先,与楚国有着直接血缘关系的古代巴人实为现今土家族的祖先苗族、土家族早在先秦时期就和当时中原的其他民族进行过交流、融合和战争,更在楚国时期居于楚地可以说深厚的楚国文化给与了他们重大的影响和指导因此当我们在对楚文化的精髓-“道家思想〞进行研究时可以从中国西南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找到很直接的原始性例证本文所要探讨的“道家思想〞所包含的“自然观〞在中国传统集落空间中的运用一题就可以从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传统集落中找到答案 2-2现地调查 从保持有较为原始性的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集落空间入手,结合包含着中国固有“自然观〞的“道家思想〞进行研究 3传统集落空间中的道家思想 汉语中的“自然〞一词最早见于老子所著?道德经?2〕道德经?全文八十一章,“自然〞一词共用五次,表“自然〞之意其数不可计3)道家思想认为“道〞即“自然〞,而“自然〞乃万物所守之道纵观?道德经?通篇,可以发现崇尚自然是谓中国古人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而这一观念在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与集落构成方面也有着明显而具体的表现中国第一位民俗文化学博士陶思炎先生认为:“儒家强调只有规矩才能成方圆,严谨、浑厚而又有秩序;道家那么主张重返自然才能得到天真、空灵、生动而又无拘无束。
前者强调的是建筑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后者那么象征山林、烟雨,空漾而去留无迹,强调的是自然的美好和内在功利〞3〕由此可见具有道家思想的中国传统建筑首要的特点既是强调其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末句写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说明“道家思想〞一贯认为自然乃是万物开展所应遵循的大道因此“道家思想〞所最为推崇的是自然本身的力量,强调自然对于建筑空间的影响力,探求建筑空间与自然之间的最正确契合点这一点可以在很多现存的传统古村落找到解释古人以“山为骨架、水为血脉〞这一理念作为指导思想,依山傍水进行建造,使建筑物成为依附于山水而生长出来的有机的“细胞体〞希望自己的生活环境融入在整个大自然中我们可以在有关风水的书中看到形容一处建筑的周边环境条件优越时,经常会用“负阴抱阳〞、“背山面水〞、“山环水抱〞之类的词汇,其实这正符合了现代社会所强调的环境生态学4〕反过来讲,当人们从自然获得恩惠的同时,出于主观或是客观的目的大多项选择用了按照山体的坡面或是水道的走向进行空间布局,这样既可以保护了自然环境又有利于自身的居住在笔者所研究的楚系干栏建筑中按照建造场所分类的两种吊脚楼形式恰好可以说明这一问题。
4调查分析 根据对于“道家思想〞的理解和对现存的中国西南地区苗族、土家族传统古村落的调查分析,得出以下五点“道家思想〞中的自然观在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及集落空间中所反映出的特质 其次,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到该苗寨的一个具有共同性的自然景观分配规律如果观察者不是处在观测的制高点,而是身在整个集落之中时,途径集落中的某一处地点,我们是很难欣赏到具有整体性的风景但是一旦进入某一个苗民的住居后,登上其中的堂屋,都可以欣赏到较途中完整的集落景观由此可见,在进行住居建造之前苗民已经考虑到了自然景观和人为景观的共用性,而且将其划分为户外欣赏景观与室内欣赏景观所以我们可以认为贵州西江苗寨配布是具有景观共有和均分的特性苗寨内的路网不具规律性,只是在集落形成初期稍有方案,犹如散落在地面上的树枝主干为纵向开展,其他分支多为横向纵深,再由这些横向纵深的支干发散出去往各家的更细的分支 5结论 5-1“道家思想〞中的“自然观〞对于中国西南地区的传统集落起着指导作用,并且影响广泛这种“自然观〞具有延续性的历史作用,不仅仅适用于古代的农耕社会,也适用于当今的农业与半农业地区可以看出保有此观念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并且根据不同集落对“自然观〞的重视程度而异,也可以明晰的划分出该集落的生态环境等级 5-2“道家思想〞中的“自然观〞所包含的各项,是按照人们认识事物开展的先后顺序所排列的亲近自然〞、“顺应自然〞是人类的天性;“与人共生的自然〞是人们的追求目标,“合理改造自然〞、“保护自然〞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其中最易被无视的是“合理改造自然〞、“保护自然〞这两项 5-3“道家思想〞中的“自然观〞是一种表达在人工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措施的系统性理念与方法这种思想不是单纯的一项或几项环保方案的拼凑,而是具有高度连续性的、环环相扣的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调控的指导理论如果打破其中的任何一项法那么均不能到达追求人们自然这一最终目的,同时也会阻碍到社会建设的再开展中国现推行的“新农村建设〞之所以受阻正是因为将人为的改造能力过分放大,忽略了农业人口和半农业人口对传统“共生〞思想的保有程度和依赖程度 参考資料 1〕草森紳一?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诅咒空间有机建筑的魔法之谜?杂志?SD?〔鹿島出版会〕1984フィルムアート社2022 2〕老子〔春秋〕?道徳経?崇文书局2022 3〕陶思炎?風俗探幽?[M]南京東南大学出版社1995 4〕李先逵?干欄式苗居建築?p12中国建築工業出版社2022.6 5〕劉向〔前漢〕?別録??小勤有堂杂钞?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