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重新认识“二简字”二简字范文.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泽玥15****2海阔
  • 文档编号:204861965
  • 上传时间:2021-10-2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47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重新认识“二简字”二简字   摘 要:本文拟就通过使用库普尔的八问方案框架浅析新中国建国以来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探讨《二简》失败的深层原因和带给我们语言规划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关键词:第二次汉字简化 《二简》 八问方案 语言规划   作者简介:刘佳(1985- ) 女 辽宁本溪人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2022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 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一、 引言  二简字,就是指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简称“文改会”)继1964年编印收录了2235个通行规范汉字的《简化字总表》后在1977年12月20日提出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的简化汉字以文革为界,汉字简化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也就产生了所谓的“一简”、“二简”之分  与第一次汉字简化的成功相比,二简字从出台到废止只有短短14年的时间二简字并没有进入现代的大众生活,只活在了少数人的记忆中究其失败的原因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意见不一,学界总体是对第二次汉字简化持否定的态度笔者认为除了单纯的技术层面的原因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社会政治原因本文拟就使用库普尔的“八问方案”框架模型来初步探讨第二次汉字简化在语言本体规划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积极意义。

      为今后的汉字语言规划工作提出有益的借鉴  二、 库普尔的八问方案模型  库普尔的“八问方案”模型从八个方面比较直观地描述和评价相关的语言规划行为,非常适合用来对第二次汉字简化的十四年艰苦历程进行分析和探索下文就“八问框架”的方案尝试为第二次汉字简化理出一个清晰的思路  三、八问方案框架下的第二次汉字简化  (一)什么样的实施者  第二次汉字简化在拟定和实施的过程中,实施机构的名称和领导班子以文革的开始和结束为分界有较大的变动  前期: 1972年3月,中国科学院设文字改革办公室,文字改革工作开始恢复第二年恢复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的名称具体负责人是叶籁士  过渡时期:1980年3月,国务院对文改会实行改组,任命董纯才为主任,同时又任命胡愈之、张友渔、吕叔湘、王力、叶籁士为副主任此外,又增补了周有光等多个委员  后期: 1984年9月,国务院任命刘导生为主任至1985年12月,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改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简称国家语委)  (二)试图影响哪些人  第一次汉字简化是为了扫除全国人口80%以上的文盲,更好地开展大规模经济和文化建设而第二次汉字简化开始时处于文革的特殊时期,许多知识分子被下放到了偏远的山区,劳动人民当权做主。

      当时即便是为了写大字报目的,广大的劳动人民也需要识字认字可以说建国后的两次汉字简化试图影响的人群是没有本质上的变化的  (三)什么行为  1975年5月,文改会拟出《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确定了111个简化字,报送国务院审阅,但是受到了字数过少的批评,于是又进行了近两年的增补修订工作  1977年5月,文改会修订后的草案再次报送国务院审阅,此时草案第一表有了258个字当年12月20日,《人民日报》等报纸发表了该草案,第二天就开始试用第一表的字,在试用中征求意见  1984年2月,文改会决定《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不再作为修订方案公布,而拟作《增订汉字简化方案》发表新方案保留了修订草案的111个简化字,同时又对1956年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中的6个字进行了调整但九个月后的主任(扩大)会议又否定了对这6个字的调整,认为《汉字简化方案》已经推行了近三十年,群众早已习惯,如果再改变几个字,势必引起使用上的困难  1985年12月,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改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简称国家语委),强调国家语委要“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  1986年6月,国务院正式转批了国家语委1985年关于废除1977年二简字草案的请示。

      随后,国家语委重新发表了《简化字总表》,共计2235个简化字,只对1964年编印的《简化字总表》中的6个字做了调整  (四)为什么目的  第一次汉字简化是为了扫除全国80%的文盲,更好地开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并且认为第一次的汉字简化只是汉字拼音化的第一步第二次汉字简化除了让广大的劳动人民能够更好更快地识字认字之外,在简化的前期同样认为这是为汉字拼音化所做的准备但是到了后期,人们开始意识到在汉字简化的同时也要维持汉字系统的稳定,方便使用,以此来保证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五)在什么情况下  前期:1971年后国内的秩序有所好转,文字改革工作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当时许多国家领导人、语言学家和文化名人都对文字改革怀着高度的热情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毛泽东的态度为恢复文改铺平了道路  后期:老一辈的领导人和语言学家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拼音化的理想大旗已后继乏人再加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已经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需要一个稳定的大环境,通用的规范文字也应稳定  (六)以什么手段  前期:郭沫若在《红旗》杂志发表文章倡导文字改革,周恩来总理也曾多次借各种场合为恢复文改造势。

      恢复后的文改会开始向全国征集新的简化字  后期:《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加快文字改革的步伐》,开始推行《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1978年3月,教育部通知要求全国统编教材一律试用《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第一表字,  (七)通过什么决策过程  第二次汉字简化的各项决策主要是通过文改会召开的多次会议以及严格执行国务院的批示来进行操作的  文改会经过三年的整理研究,与1975年5月拟出《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确定了111个简化字,报送国务院审阅后又进行了近两年的修订工作  1977年5月,文改会修订后的草案再次报送国务院审阅,此时草案第一表有了258个字国务院批示在图书报刊上先行试用,在试用中征求意见  从1980年7月到1981年6月间共召开了9次会议,对草案所列简化字逐字进行审议,最终于1981年8月制定出《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修订草案)》,这个草案共收简化字111个,删除了另外一百多个饱受各界批评的“二简字”  1984年2月,经多次讨论后,文改会决定《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不再作为修订方案公布,而拟作《增订汉字简化方案》发表  新的《增订汉字简化方案(草案)》最终在1985年5月出台,为此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分别召开座谈会进行讨论。

        (八)取得了什么效果  前期:民众对汉字简化的热情被彻底调动起来,掀起了全社会征集简化字的热潮教师、工人、工农兵学员乃至于生产队都有了文字改革小组,可见当时社会最基层的人民大众对简化汉字的热情  后期:一些党政机关对新简化字的态度开始摇摆不定1985年7月,中宣部通知《人民日报》、新华社、《红旗》杂志、《光明日报》以及有关的出版社、停止试用新简化字8月以后,全国的图书、报刊也不再使用草案的第一表简化字  四、 二简失败的原因  二次简化的失败不仅是语言规划上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制于政治上的原因许多原本负责此项工作的专家学者在文革中受到了冲击迫害,从原来的工作岗位被排挤了出去,而文革结束回到工作岗位之后全面否定文革期间的工作成绩,直接导致了对于草案意见的不一致  此外,第二次汉字简化直接受到了文革时期极左思潮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意志的影响当时汉字简化的指导思想非常激进那时普遍认为汉字是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是民族复兴的绊脚石,要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就必须像西方一样使用拼音化文字,而简化汉字和推行汉语拼音只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过渡方式  当然还有就是草案本身的不足之处,其中不少字确实是没有在社会上广泛流行,许多字有生造之嫌。

        五、 《二简》至今的影响  尽管《二简》已经被废止了二十多年,但它的影响却一直存在全国有数以亿计的人曾经学习过、使用过《二简》第一表中的248个简化字,这些字已经深刻地留在了他们的记忆中,无法磨灭例如,对姓氏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了今天一些生活中我们常见的错别字许多也曾经被列入《二简》  六、 对第二次汉字简化的再认识  简化是所有文字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是不可阻挡的,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要有汉字,只要汉字还在使用,汉字就会有变化发展,就会出现简化,就会不断地有新的简化字产生出来,简化字是汉字发展的必然产物即使我们今天不简,明天也一定要简,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当年我们提出的简化汉字,的确是顺应汉字历史发展的要求,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方便人民大众使用汉字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尽管《二简》失败,但是在探索汉字简化的道路上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教训和启示:  1.第二次汉字简化符合汉字乃至文字的发展演变规律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一种符号,与其他文字一样承担着记录语言的功能,不能够因为汉字独特的形态就认为汉字的发展变化可以不遵守文字简化的发展变化规律汉字形体从甲骨文、金文发展到小篆、隶书和楷书是一个简化的过程。

      这不断演变的过程反映了汉字形体简化的总趋势第二次汉字简化的工作只不过是对这种简化趋势的一种因势利导的推动,完全符合汉字形体演变的客观规律如果说第二次汉字简化有什么失误的话也只能说是忽视了语言文字的发展是个渐变过程,在具体的文字改革和语言规划方针上操之过急  2.正确认识汉字与文化的关系  进来又有许多人提议重新恢复使用繁体字,认为简化字不能够传承中华文化,使用简化字是对传统文化的践踏不能因为汉字的独特表意性就否认文字发展符号化的大方向和趋势汉字记载了华夏文明数千年来的文化成果,但并非传统的文化典籍就不能用简化的汉字来记录,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简体本《十三经注疏》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3.不能因为第二次汉字简化的失败而否认汉字的简化趋势  现在批评汉字简化、反对汉字简化的人通常是把矛头对准新中国成立后公布的简化字(特别是已经废除的“二简”字),指出其中的漏洞和错误,然后从根本上否定汉字简化这种观点显然是片面而偏激的虽然这两次具体的汉字简化确实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特别是“二简”),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最终否定汉字简化是符合广大人民大众根本利益的  4.第二次汉字简化的失败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学术研究应与政治划清界限  有时学术研究会受到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

      现在对于汉字简化的批判并不完全是学术性的,而是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尤其在文革结束之后,我们习惯于否定文革期间的一切,甚至包括一些在文革期间取得的成绩,对于这些盲目的批判和否定,我们要端正态度,明辨是非,发现真理的所在    参考文献:  [1]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安徽教育,1978,02  [2]热烈拥护《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的发表,文史哲,1978,01  [3]傅永和: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的修订工作,语文建设,1982,01  [4]陈建伟:建国后的两次汉字简化,北京档案,2022,04  [5]马永春:二简字,理想主义的破灭,国家历史,2022,10  [6]朱玉金:《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22,10 11。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