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智慧工地建设与评价标准.doc
26页智慧工地建设与评价标准(2021)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23基本规定 34 智慧工地功能要求 64.1 基础设施 64.2 人员管理 84.3 设备设施 94.4 环境监测 114.5 危险源及安全管理 134.6 质量及物料管理 154.7BIM与资料数字化应用 175 智慧工地评价 205.1 一般规定 205.2 评价等级 20本标准用词说明 22引用标准名录 23条文说明 251总则1.0.1 为促进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化等技术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指导智慧工地建设,规范智慧工地评价,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工程智慧工地的建设和评价1.0.3 智慧工地的建设和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及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 智慧工地smart construction site综合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工地现场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从而逐步实现绿色建造和生态建造2.0.2物联网 internet of things 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系统。
2.0.3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包含建筑全生命期或部分阶段的几何信息及非几何信息的数字化模型建筑信息模型以数据对象的形式组织和表现建筑及其组成部分,并具备数据共享、传递和协同的功能简称BIM2.0.4数字化资料 digital data指是通过工程软件对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形成的监管资料,通过信息化、数据化、SaaS化等技术手段进行记录并形成可共享、可储存的数字化文件并和施工作业形成数字化关联对应2.0.5电子签章/电子签名electronic signature通过行业监管部门或授权第三方机构合法认定的数字认证技术和信息化用章、签名的过程由电子印模、数字证书、电子印文以及计算机数字签名技术与图像处理技术构成,其技术实现凭证文书提供电子印文与印刷印文的有效司法证据3基本规定3.0.1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应根据需要编制智慧工地的建设方案3.0.2智慧工地所采用的信息基础设施,应包括信息采集设备、、存储设备、信息应用终端、网络基础设施、音视频监控设施设备等,且应符合国家及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条文说明】 信息基础设施是智慧工地建设的基础内容,为智慧工地各类应用系统提供基本条件和运行环境,各设备设施应采用主流配置并能适应信息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用于采集、存储、传输、处理各类信息的硬件设施主要包括:各类传感器、自动识别装置、网关、存储器、路由器、服务器及相关集成系统设备 相应设备应符合《GB 4824-2013 工业、科学和医疗(ISM)射频设备骚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GB 17625.1-2012 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GB/T 9254-2008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YD∕T 1312.16-2015 无线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以及其它相关标准的要求3.0.3 智慧工地数据信息的传输、共享、分析处理等应用,应符合国家信息安全保密的规定,对不同使用人员进行身份认证,实现分权分域管理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条文说明】智慧工地在建设、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和使用大量的信息数据,其中可涉及到国家相关规定的保密数据和行业、企业商业的保密数据,应保证数据的安全保密,降低数据泄密、数据篡改、数据盗用等风险其具体措施可采用:1、建立专用服务器和数据库,发布安全保密的数据服务接口,避免外部系统直接范围专用数据库;2、建立专网连接;3、建立权限管理和身份认证机制、共享监控机制;4、建立专用数据加密机制。
智慧工地的各功能应用的用户来自不同单位,人员角色各不相同和在系统中任务不同因此,针对不同人员在系统中将设置不同的权限,同时系统将对所有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实现分权分域管理,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3.0.4智慧工地采用的软硬件接口和协议应满足行业监管系统平台的数据接口要求,具备与行业监管系统平台的一致性对接和数据稳定传输,并按相关规定确保数据信息即时性、有效性,并符合下列要求:1数据服务接口的元数据编制、数据库设计、业务代码编制、数据报文、数据交换格式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相关标准规定和技术要求2硬件设备及软件系统应为外部系统平台提供可访问的接口3各软硬件系统之间应实现数据共享;并应根据需要,可扩展共享和集成其他外部系统的数据;数据共享应采取分级权限管理,建立共享监控机制,对数据共享交换的过程、对象、事件等建立日志及验证机制条文说明】软、硬件系统的数据结构及数据信息对接是智慧工地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体现智慧工地应用效果的关键之一为避免各软、硬件系统之间由于数据接口的不一致,造成信息数据的“孤岛”,智慧工地所采用的各软、硬件系统和设备,需确保与行业监管系统平台的无缝对接,并在运行过程中确保其数据信息即时有效的通信传输。
智慧工地在建设和实施过程中不仅会涉及到所采用软件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还会与外部系统之间进行双向数据传输,应保证传输数据的真实性和共安全性3.0.5工程项目在建设智慧工地时应对数据计算能力、通信能力、存储能力进行分析评估,满足各项功能应用和功能扩展的需求,宜采用云计算、云存储的方式实现信息数据的集中计算和存储条文说明】工程项目因建设规模、类型以及建设周期的不同,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传输、计算分析、资料存储等需求为避免工程项目在建设中出现相关软、硬件及通信基础设施性能和能力不足,导致智慧工地相关系统无法运行,应在建设智慧工地时对上述需求进行分析评估,并合理的配置其相应的软、硬件及系统设施云计算、云存储是目前先进、稳定的技术,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扩展性、便捷性、免维护等优点,鼓励采用此类相关技术实现数据的集中计算和存储需求3.0.6 智慧工地所采用软件系统、硬件设施设备的运行维护应满足以下要求:1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应符合《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28827.1、《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2部分:交付规范》GB/T 28827.2、《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3部分:应急响应规范》GB/T 28827.3的相关规定。
2 所采用的信息化系统、硬件设施设备,应有相关的维护操作手册3各种设备设施应通过信息化功能,实现各系统之间的集成应用,并保证数据信息的稳定传输以及数据信息的一致性、完整性3.0.7 智慧工地项目管理系统应具有多方协同功能,实现各管理系统之间的集成应用4智慧工地功能要求4.1基础设施I控制项4.1.1 工地现场网络接入带宽应满足相关通信设备、应用终端的网络带宽要求,网络接入带宽应在400Mbps以上(或专线接入100Mbps以上),且上行带宽不应低于100Mbps条文说明】工地现场网络接入带宽是智慧工地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保障智慧工地实施的重要条件由于工地现场所涉及的通信、终端设备的接入点较多,且相关视频传输需要占用较多的网络带宽,通过对智慧工地建设的分析,网络接入带宽在400Mbps以上(或专线接入100Mbps),相关视频的实时播放出现卡顿现象较少在建设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并发接入终端数量、视频实时调播的情况,选择网络接入带宽为确保行业监管系统平台能即时、稳定的调取智慧工地的各项数据信息,网络宽带的上行带宽不应低于100Mbps4.1.2通信网络应覆盖工地主要区域,工地办公区域、工地宿舍区域、工地施工区域应覆盖90%以上。
4.1.3 工地现场应将相关信息处理、存储、传输设备集中放置,并与强电分离,防止干扰4.1.4 工地现场应根据实际情况建设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控图像分辨率不应低于D4标准要求条文说明】视频D4标准为1280X720,水平720线,逐行扫描4.1.5 工地现场应设置施工场界的全景视频监控设备,具备不低于10倍光学变焦、180°环视全景(或360°全景)和视频动态捕捉功能条文说明】采用具备变焦、动态捕捉的环视全景(俗称”鹰眼“)视频监控设施,不仅能观察施工场界全貌和整体情况,还可根据情况聚焦捕捉关键人员、关键部位的具体场景4.1.6智慧工地相关信息数据的存储不应少于15天,视频数据存储不应少于30天;并确保行业监管平台的实时调取条文说明】本条规定了智慧工地现场根据各项功能要求所产生涉及信息数据、视频数据基本存储时间,除满足本条外,还应满足本条准中对其他条文对存储时间的要求信息数据、视频数据的存储可采用本地存储或云存储方式4.1.7工地现场应具有场地布置的信息化模型,具有三维展示功能,实现智慧工地设备信息在场地布置模型上直观展示条文说明】为了直观了解现场施工场地布置情况以及相关智慧工地设施设备安装与运行情况,应提供场地布置模型和相关设施设备的定位,同时设施设备信息可以在BIM场地布置模型上直观展示。
一般采用BIM模型BIM场地布置模型是需根据总平面图,建立项目不同建设阶段场地布置模型其中包括:围墙与大门、场地分区、拟建物、活动板房、基坑与围护、建筑起重机械、脚手架、料场加工棚、道路、等现场实体BIM场地布置模型主要来展示说明施工场地布置情况以及设备信息,模型精度可以适当降低II评分项4.1.7智慧工地基础设施评分项按表4.1.7的规定评分表4.1.7基础设施评分项建设内容及评价分值序号项目建设内容评价分值1基础设施工地现场网关设备采用RS485、RS232、WiFi、ZigBee、蓝牙等有线或无线接入技术;无线设备支持4G、5G等移动通信技术,以及NB-IoT,LoRa等低功耗广域无线网络技术实现2种及以上网络接入和数据远传的技术功能22①工地现场布设语音公共广播设备,并实现声光预警功能;②工地现场实现对建设工程项目基本情况、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基本信息、主要区域实时监控视频的集中显示功能2【条文说明】工地现场各种网络通信设备长时间持续运行,需要持续消耗电能,采用低功耗网络技术设备,可节约相关网络设备用电通过设置工地现场的集中显示功能,可了解工地现场整体人员和主要作业区域的情况;集中显示功能应配置固定的显示设备。
4.2人员管理I控制项4.2.1 智慧工地应具备对相关从业人员信息、岗位职责、诚信情况、行为管理等数据信息进行管理的软件系统4.2.2工地现场出入口应设置智能门禁系统,并满足以下要求:1具备不少于1种生物识别技术;2 实现人员考勤信息的自动统计和现场显示;3 出入口的实时视频监控条文说明】随着生物识别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指纹识别、掌纹识别、虹膜识别、脸部识别、掌指静脉识别RFSIM、RFID等身份识别技术不断涌现,选择成熟度高、适应范围大的智能身份识别技术是实现施工现场从业人员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人脸识别结和移动端的智能身份识别技术,在我市应用较为成熟且适用较多4.2.3智慧工地应具备从业人员薪资信息化管理的功能,并满足以下要求:1实现现场作业人员按月、按人次的薪资发放记录和统计功能;2实现现场作业人员薪资的智能分析、欠薪提醒、处理及预。
